1.本专利申请涉及电气连接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导电
端子结构,其适于和印制电路板组件(pcba组件)实现可靠的机械和电气接触。
背景技术:
2.在众多类型的电动汽车和混动汽车中,装于充电插座的端子需要和pcba组件接触,以实现信号传输(例如,用于检测线路的通断,或用于温控)。
3.图1示出了一种示例性的pcba组件100,其包括印制电路板110,在电路板上按需形成导电轨迹线,印制电路板110上还设有若干端子通孔1201和1202(取决于端子的尺寸,端子通孔1201和端子通孔1202可有不同尺寸),以供充电插座的对应端子插入。
4.图2示出了可以和图1的pcba组件100配合使用的示例性充电插座端子210和220。这些充电插座端子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可具有不同的直径,例如供充电电流通过的供电端子210可具有较大直径,信号端子220可具有较小直径。充电插座端子整体可为实心导体,其通过对实心金属棒体的切削加工而形成。充电插座端子的前端较细以符合接插界面的要求,而其中段或后端则被加工为具有较大直径,形成安装部215和225,以利于安装在pcba组件的端子通孔中。
5.一种让这些充电插座端子210和220同端子通孔1201和1202实现可靠接触的办法是借助图1所示的片状
弹片140。如图1所示,片状弹片140的一端可安装在pcba组件100的端子通孔1201或1202的边缘附近,另一端则用于和充电插座端子上直径较大的安装部215或225b抵接。片状弹片140和pcba组件100的连接可以通过焊接实现,或者通过片状弹片一端的鱼眼结构(fisheye)来装配实现。
6.图3的截面图展示了一个充电插座端子210装入端子通孔1201后,片状弹片140和端子的安装部215抵接并被其挤压的情况。
7.以图1—图3为代表的技术虽然能够实现端子和pcba组件之间的有效可靠接触,但是需要制作和装配单独的片状弹片零件,因此增加了产品的零件成本以及工序组装成本,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要素:
8.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申请提出一种具有新颖构造的一种适于装配于印制电路板的导电端子,和相应的pcba组件。这种导电端子的安装部设有周向分布的翼状弹片结构,从而可以直接和pcb板装配连接,免去了片状弹片的制作和安装成本。
9.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出一种适于装配于印制电路板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金属片材制成的端子
本体,
所述端子本体包括位于一端的接插部和位于另一端的尾部,所述端子本体还包括形成于插接部后端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有周向分布的翼状弹片结构。
10.上述的导电端子的方案中,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翼状弹片结构包括数个
端子弹片,每个端子弹片为一弹性悬臂,所述弹性悬臂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部的本体,另一端向所述安装部的径向外部弯折。
11.上述的导电端子的方案中,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端子弹片的数量为三个或以上。
12.上述的导电端子的方案中,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数个端子弹片沿所述安装部的周向分布。
13.上述的导电端子的方案中,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弹性悬臂的靠近所述插接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部的本体。
14.上述的导电端子的方案中,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端子本体由单片的金属片材冲压和卷曲而成。
15.上述的导电端子的方案中,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端子为供电端子或信号端子。
16.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出一种印制电路板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如前文所述的导电端子;印制电路板,所述印制电路板上设有或所述一个或多个导电端子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端子插孔。
17.上述的印制电路板组件的方案中,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在所述端子插孔的内壁设形成有台阶结构,用于当所述导电端子插入所述端子插孔后,对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安装部形成物理干涉以阻止所述导电端子退出。
18.上述的印制电路板组件的方案中,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导电端子通过所述翼状弹片结构形成到所述印制电路板的多路电连接。
附图说明
19.图1给出作为本专利申请的背景技术的一种pcba组件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给出和图1的pcba组件方案相配套使用的示例性充电插座端子的示意图。
21.图3示出图2所示的充电插座端子装入图1所示的pcba组件后的端子通孔状态的截面图。
22.图4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具有新构造的端子的示意图和局部放大示意图。
23.图5示出图4所示的新构造的端子插入pcba组件的端子孔中的状态示意图。
24.图6示出图4所示的新构造的端子插入pcba组件的端子孔的状态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在以下的描述中,参考各实施例对本专利申请进行描述。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在没有一个或多个特定细节的情况下或者与其它替换和/或附加方法、材料或组件一起实施各实施例。在其它情形中,未示出或未详细描述公知的结构、材料或操作以免使本专利申请的各实施例的诸方面晦涩。类似地,为了解释的目的,阐述了特定数量、材料和配置,以便提供对本专利申请的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本专利申请可在没有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施。此外,应理解附图中示出的各实施例是说明性表示且不一定按比例绘制。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申请的各实施例和变化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27.图4示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具有新构造的端子300的示意图和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示出图4所示的端子300插入pcba组件400的端子孔中的示意图,图6示出图4所示的端子300插入pcba组件400的端子孔的状态下的截面图。
28.如图4所示,具有新构造的端子300的端子本体包括接插头部310和尾部320。接插头部310可以是阳插针形状(或者可称为公插针)。然而,应该理解的是,接插头部可以是其他构造,例如,可以是插孔形状(或者可称为母插针)。
29.在端子300的插针头部310后端,端子本体的直径逐步增大,过渡到和pcba组件的端子孔的安装配合的尺寸。为便于说明,本技术将端子300的端子本体中用于和pcba组件的端子孔安装配合的部分称为端子安装部330。
30.在端子300的端子本体后部形成尾部320。尾部320用于和导线形成连接(例如,压接,焊接),或者用于以其他方式和恰当的导电结构连接。应理解,可根据开发或应用的要求,采用各种合乎要求的连接技术,因此尾部320的具体构造可不构成对本专利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制。
31.端子300的端子本体可以通过对单片金属片材的冲压和适当卷曲形成。结合图6的截面图,可以看出,借助于冲压工艺中,可以在端子安装部330上形成周向设置的若干端子弹片335。具体而言,端子弹片335为悬臂状,其靠近插接头端310的一端连接在安装部330的本体上,而靠近尾端320的另一端向安装部330的径向外部弯折。基于端子弹片335和安装部的这种结构关系,可以将端子弹片335的结构称为翼状弹片结构。
32.结合图5和图6可以看出,在印制电路板(pcb)410上设有若干的端子通孔420,每个端子通孔420供一个端子300插入。同时,端子弹片335亦提供端子本体和pcba组件400上的导电路径的直接连接,因此在导电路径中去除了对单独的片状弹片的依赖。
33.如图4和图5所示,端子弹片335的数量可为四个,均匀分布。然而,可以理解,端子弹片335的数量可为更多或更少,其分布亦可是非均匀的。当端子弹片335的数量为三个以上时,端子300和pcba组件的连接点相应为三个以上,多于图1所示方案中的两个连接点,从而加强了产品的可靠性。
34.本专利申请通过对金属片材的冲压工艺形成端子,其中在冲压阶段,一并在端子安装部形成周向设置的翼状弹片结构,利用和端子本体一体的翼结构实现了和端子安装孔的挤压和防止端子退位的物理干涉,进而实现了可靠的端子安装定位。本专利申请减少了端子和pcba连接方案所需的零件数,并且增加了端子和pcba的连接可靠性。
35.上文已对基本概念做了描述,显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上述披露仅仅作为示例,而并不构成对本专利申请的限定。虽然此处并没有明确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能会对本专利申请进行各种修改、改进和修正。该类修改、改进和修正在本专利申请中被建议,所以该类修改、改进、修正仍属于本专利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适于装配于印制电路板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金属片材制成的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包括位于一端的接插部和位于另一端的尾部,所述端子本体还包括形成于插接部后端的安装部(330),所述安装部上设有周向分布的翼状弹片结构(33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翼状弹片结构包括数个端子弹片,每个端子弹片为一弹性悬臂,所述弹性悬臂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部的本体,另一端向所述安装部的径向外部弯折。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弹片的数量为三个或以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数个端子弹片沿所述安装部的周向分布。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悬臂的靠近所述插接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部的本体。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由单片的金属片材冲压和卷曲而成。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为供电端子或信号端子。8.一种印制电路板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导电端子;印制电路板(410),所述印制电路板上设有或所述一个或多个导电端子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端子插孔(420)。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制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子插孔的内壁设形成有台阶结构,用于当所述导电端子插入所述端子插孔后,对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安装部形成物理干涉以阻止所述导电端子退出。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印制电路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通过所述翼状弹片结构(335)形成到所述印制电路板的多路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适于装配于印制电路板的导电端子和相应印制电路板组件。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一种适于装配于印制电路板的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金属片材制成的端子本体,所述端子本体包括位于一端的接插部和位于另一端的尾部,所述端子本体还包括形成于插接部后端的安装部(330),所述安装部上设有周向分布的翼状弹片结构(335)。周向分布的翼状弹片结构(335)。周向分布的翼状弹片结构(335)。
技术研发人员:
袁生地 黄陈熙 宋春来 施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安波福中央电气(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22
技术公布日:
20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