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结构及通信传输装置,属于信息传输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需求的提高,日常生活中对于信号传输速度、稳定性以及传输距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视频图像信号等的传输面临着较大的挑战。目前市面上高质量的视频图像信号的传输大多使用hdmi电缆进行传输,现有的hdmi线缆由19芯铜线构成,受到金属材料特性的影响,最大传输距离为20米,传输距离短。随着长度的增加,为了避免信号的严重衰减,需将铜线加粗的同时加强信号屏蔽,极大的限制了高清音视频信号的使用场景。
3.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使用
光纤代替电缆进行信号传输的装置,通过在接头处设置光电转换模块,以将设备发出的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通过
光缆传输至目标设备后,再通过光电转换模块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供目标设备识别,由于光纤的抗干扰能力强,可以扩大高清音视频的传输距离。但现有的高清音视频信号只能实现两个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传输模式单一,有很大的局限性;同时,现有的光缆大多呈圆形,体积较大且易滚动,不便于安装。
4.有鉴于此,确有必要对电连接结构提出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结构及通信传输装置,以解决现有电连接结构信号传输模式单一、光缆体积较大中的至少一个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结构,用于对多通道视频信号进行传输,包括连接器和与
所述连接器连接的光缆,所述光缆设有至少两组光纤带,所述连接器包括电路板和集成在所述电路板上的转向件,所述转向件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以与至少两组光纤带一一对应,每组光纤带均通过对应的转向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以传输多通道视频信号。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光缆呈扁平状设置,以供至少两组光纤带并排排布。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组光纤带均包括并排设置的6根光纤线。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路板上集成有光电转换结构,所述转向件与所述光电转换结构连接,以改变所述光电转换结构发出的光信号的方向,并将转向后的光信号输入所述光纤带向外传输,或者改变所述光纤带发出的光信号的方向,并将转向后的光信号输入所述光电转换结构。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器还包括上
壳体、下壳体以及由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围设形成的收容腔,所述电路板和所述转向件均收容在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电连接结构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光缆末端的尾护,所述尾护部分卡接在所述收容腔内。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尾护上设有凸缘,所述上壳体的靠近所述尾护一侧凹设有上凹槽,所述下壳体的靠近所述尾护一侧凹设有下凹槽,所述凸缘收容在所述上凹槽和所述下凹槽内,以限制所述光缆伸入所述连接器内部的长度。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由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围设形成的通孔,所述通孔设于所述连接器的远离所述光缆一侧,用于供所述电路板自所述通孔向外伸出,以与外部设备电性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壳体远离所述光缆的一端设有凸部,所述下壳体远离所述光缆的一端设有延伸部,所述电路板自所述通孔向外伸出后位于所述凸部和所述延伸部之间,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凸部和所述延伸部之间均留有间隙。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器的尺寸不大于33.5*7.5*24mm。
1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信传输装置,用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包括前述的电连接结构,所述光缆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设备电连接、另一端通过至少两组光纤带与至少两个第二设备连接。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结构通过在光缆内设置至少两组光纤带,使得设备能够同时向至少两个目标设备进行信号传输,增加了电连接结构的信号传输模式。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电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18.图2是图1中电连接结构的爆炸图。
19.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20.图4是图2中上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21.图5是图2中下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电连接结构200,连接器1,电路板11,通孔12,转向件13,上壳体14,上凹槽141,凸部142,定位孔143,锁紧孔144,下壳体15,下凹槽151,延伸部152,定位柱153,固定孔154,间隙16,收容腔17,光缆2,通道21,光纤带22,光纤线23,尾护24,凸缘25,锁紧件3。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5.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通信传输装置,用于第一设备(未图示)和第二设备(未图示)之间的信息传输。通信传输装置包括电连接结构200和连接装置(未图示),其中,电连接结构200的一端与第一设备电连接,另一端与连接装置连接,连接装置与第二设备电连接,以实现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电连接结构200和连接装置内均集成有光电转换结构(未图示),使得第一设备输出的电信号能够转换为光信号并传输至连接装置,在连接装置内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输入第二设备,实现自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的信号传输,反之同理,也可以实现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实现信号传输。
26.本实施例中,通信传输装置包括连接装置,连接装置可以为集成有光电转换结构
的dp接头、dvi接头、hdmi接头、vga接头中的任意一种。当然,在他实施例中,通信传输装置可以不设置连接装置,此时,将光电转换结构集成在第二设备内,电连接结构200的一端与第一设备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设备连接,内置在第二设备内的光电转换结构能够对光电信号进行转换,以实现信号的输出和接收,此处不做限制。
27.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电连接结构200包括连接器1和与连接器1连接的光缆2,光缆2设有至少两组光纤带22,连接器1包括电路板11和集成在电路板11上的转向件13,转向件13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以与至少两组光纤带22一一对应,每组光纤带22均通过对应的转向件13与电路板11电性连接,以传输多通道视频信号。
28.光缆2呈扁平状设置,以供至少两组光纤带22并排排布,其中,光缆2内设置有沿光缆2延伸的通道21,通道21呈矩形设置,光纤带22收容在该通道21内,并在该通道21内并排排布,以实现光缆2能够同时传输至少两组光纤信号,进一步的,电连接结构200的总带宽不小于168gbps且向下兼容,即也可以实现带宽小于168gbps的传输,实现了全光纤无铜缆传输2路超高清(8k@60hz)视频,且无数据压缩。
29.本实施例中,光缆2还包括分流结构(未图示),用于对多组光纤带22进行分流,使得光缆2的一端通过连接器1与第一设备电连接,另一端通过分流结构对至少两组光纤带22进行分流,并使得至少两组光纤带22与至少两个第二设备连接,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分流结构可以对每一组光纤带22进行分流,使得每一组光纤带22均与一个第二设备连接,以实现第一设备与多个第二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也可以不设置分流结构,使得第一设备与一个第二设备连接,并通过至少两路光纤带22进行数据传输,此处不做限制。
30.本实施例中,光纤带22均包括并排设置的6根光纤线23,光缆2内设有两组光纤带22,即光缆2内并排设有12根光纤线23,且电路板11赋予每根光纤线23的传输带宽均相同,如:每根光纤线23的传输带宽均为14gbps;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光缆2内可以设有其它数量组的光纤带22,每组光纤带22内也可以设置其它数量的光纤线23,同时,通过对电路板11的更新升级,使得电路板11能够赋予每根光纤线23不同的传输带宽,以进一步提高光纤带22的传输带宽,此处不做限制。
31.电路板11上集成有光电转换结构(未图示),转向件13与光电转换结构连接,以改变光电转换结构发出的光信号的方向,并将转向后的光信号输入光纤带22向外传输,或者改变光纤带22发出的光信号的方向,并将转向后的光信号输入光电转换结构。具体的,转向件13将垂直于电路板11的光转换为平行于电路板11的光,方便光电转换结构与光纤带22的对接,降低产品的工艺难度。此外,转向件13还具有聚焦、光纤定位以及对准的作用,以提高电路板11和光纤带22之间光信号的传输质量,以及提高光纤带22与转向件13、转向件13与电路板11之间的连接精度。
32.请参与图1至图5所示,连接器1还包括上壳体14、下壳体15以及由上壳体14和下壳体15围设形成的收容腔17,电路板11和转向件13均收容在收容腔17内,通过上壳体14和下壳体15的相互连接,以实现对电路板11和转向件13的保护,电连接结构200还包括套设在光缆2末端的尾护24,尾护24部分卡接在收容腔17内,一方面提高了光缆2与连接器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将尾护24设置为由软性塑胶材料制成,以增加光缆2的弯折半径,减少光缆2在连接器1伸出处的折断几率。
33.具体的,尾护24上设有凸缘25,上壳体14的靠近尾护24一侧凹设有上凹槽141,下
壳体15的靠近尾护24一侧凹设有下凹槽151,凸缘25收容在上凹槽141和下凹槽151内,以限制光缆2伸入连接器1内部的长度,同时,避免光缆2在外力的作用下从连接器1中脱离。
34.连接器1还包括由上壳体14与下壳体15围设形成的通孔12,通孔12设于连接器1的远离光缆2一侧,用于供电路板11自通孔12向外伸出,以与外部设备电性连接。具体的,上壳体14远离光缆2的一端设有凸部142,下壳体15远离光缆2的一端设有延伸部152,电路板11自通孔12向外伸出并位于凸部142和延伸部152之间,且电路板11与凸部142和延伸部152之间均留有间隙16,如此设置,一方面通过凸部142和延伸部152对电路板11进行保护,另一方面,在连接器1与第一设备连接时,凸部142和延伸部152伸入第一设备内或与第一设备的边缘接触,提高了连接器1与第一设备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35.上壳体14上设有定位孔143,下壳体15上设有与定位孔143相对应的定位柱153,定位柱153收容在定位孔143内,以实现上壳体14和下壳体15的定位连接。电连接结构200包括锁紧件3,上壳体14开设有锁紧孔144,下壳体15开设有固定孔154,锁紧件3穿过固定孔154并与锁紧孔144连接,以锁紧上壳体14和下壳体15。
36.本实施例中,连接器1呈长方体形设置,定义连接器1与光缆2连接的方向为长度方向,垂直于光缆2连接的方向为宽度方向,连接器1的尺寸不大于33.5*7.5*24mm,其中,长度方向的尺寸不大于33.5mm,宽度方向的尺寸不大于24mm,厚度方向的尺寸不大于7.5mm,缩小了连接器1的尺寸,使得连接器1能够适应体积较小的产品,提高了电连接结构200的实用性。当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避免两个连接器1之间的相互干涉,可以将连接器1宽度方向的尺寸进一步缩小至23.8mm,使得相邻两个连接器1之间留有间隙,提高连接器1的实用性,此处不做限制。
37.本实施例中,第一设备在壳体上设置有接口(未图示),连接器1上电路板11向外伸出的一端直接通过接口与第一设备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电连接结构200上设置光传输接头,并设置带有与光传输接头相匹配的传输光缆2,此时,将连接器1和部分光缆2伸入第一设备内,并将光传输接头设于第一设备的壳体上,通过传输光缆2与光传输结构连接,并使得光缆2和传输光缆2之间的光信号传输,将连接器1内嵌入第一设备中,避免连接器1内的光电转换结构受到外部的电磁干扰;还可以在光传输接头处设置保护装置,具体将保护装置安装在第一设备的壳体上,光缆2和传输光缆2通过保护装置连接,以实现光传输。优选的,光传输接头可以设置为mt接头,保护装置可以设置为航空接头,此处不做限制。
3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结构200通过在光缆2内设置至少两组光纤带22,使得设备能够同时向至少两个目标设备进行信号传输,增加了电连接结构200的信号传输模式;通过将光缆2设置为扁平状,使得在安装过程中,光缆2不容易滚动,方便安装。
39.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连接结构,用于对多通道视频信号进行传输,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和与所述连接器连接的光缆,所述光缆设有至少两组光纤带,所述连接器包括电路板和集成在所述电路板上的转向件,所述转向件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以与至少两组光纤带一一对应,每组光纤带均通过对应的转向件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以传输多通道视频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缆呈扁平状设置,以供至少两组光纤带并排排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每组光纤带均包括并排设置的6根光纤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集成有光电转换结构,所述转向件与所述光电转换结构连接,以改变所述光电转换结构发出的光信号的方向,并将转向后的光信号输入所述光纤带向外传输,或者改变所述光纤带发出的光信号的方向,并将转向后的光信号输入所述光电转换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以及由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围设形成的收容腔,所述电路板和所述转向件均收容在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电连接结构还包括套设在所述光缆末端的尾护,所述尾护部分卡接在所述收容腔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护上设有凸缘,所述上壳体的靠近所述尾护一侧凹设有上凹槽,所述下壳体的靠近所述尾护一侧凹设有下凹槽,所述凸缘收容在所述上凹槽和所述下凹槽内,以限制所述光缆伸入所述连接器内部的长度。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由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围设形成的通孔,所述通孔设于所述连接器的远离所述光缆一侧,用于供所述电路板自所述通孔向外伸出,以与外部设备电性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远离所述光缆的一端设有凸部,所述下壳体远离所述光缆的一端设有延伸部,所述电路板自所述通孔向外伸出后位于所述凸部和所述延伸部之间,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凸部和所述延伸部之间均留有间隙。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的尺寸不大于33.5*7.5*24mm。10.一种通信传输装置,用于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结构,所述光缆的一端通过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第一设备电连接、另一端通过至少两组光纤带与至少两个第二设备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结构及通信传输装置,属于信息传输技术领域。电连接结构包括连接器和与连接器连接的光缆,光缆设有至少两组光纤带,连接器包括电路板和集成在电路板上的转向件,转向件对应设置有至少两个,以与至少两组光纤带一一对应,每组光纤带均通过对应的转向件与电路板电性连接,以传输多通道视频信号。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结构通过在光缆内设置至少两组光纤带,使得设备能够同时向至少两个目标设备进行信号传输,增加了电连接结构的信号传输模式。构的信号传输模式。构的信号传输模式。
技术研发人员:
杨鑫 曹俊星 高超 李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杭州八九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1.11
技术公布日:
20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