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
秸秆捡拾装置。
背景技术:
2.农作物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部分的总称,光合作用一半以上的产物存在于秸秆中,因此,秸秆又称为“另一半农业”。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每年秸秆产量近10亿吨,约占世界秸秆总产量的25%。秸秆的自然资源禀赋特征决定了秸秆可以进行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俗称“五化”。“五化”中,肥料化主要利用秸秆氮磷钾养分及有机碳,饲料化主要利用粗蛋白和纤维,燃料化主要利用其热值,基料化主要利用木质素,原料化主要利用纤维素。相较于有机肥、饲料、饼粕、煤、木材等,秸秆的养分、营养成分、热值均较低,但生物量高,因此,秸秆的利用主要是资源化利用而不是高值化利用。现如今,秸秆在资源化利用时,需要将秸秆捡拾到另外一个地方进行处理,现有技术中通常而言秸秆的捡拾均通过人工进行捡拾,这样的捡拾方式不仅效率非常低下,而且加大了农户的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秸秆捡拾装置。
4.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秸秆捡拾装置,
所述秸秆捡拾装置包括:
6.机架,
7.至少一个驾驶室,
8.捡拾
机构,所述捡拾机构用于捡拾秸秆,以将秸秆从预设位置收集至捡拾装置中;
9.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捡拾机构的位置以及固定所述捡拾机构,使得所述捡拾机构处于工作状态或者非工作状态,处于工作状态之时,所述捡拾机构能够捡拾预设位置的秸秆;
10.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固定安装于所述调节机构上,所述传送机构用于将捡拾的秸秆传送到预设位置。
11.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捡拾机构包括
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固定安装有若干弧形页片,所述弧形页片中分为连接部以及尖端部,其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旋转轴通过焊接连接,所述尖端部与秸秆进行作用。
12.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所述旋转轴的径向方向上,所述弧形页片呈圆周阵列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轴上;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方向上,所述弧形页片呈线性阵列安装在所述旋转轴上。
13.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旋转杆,所述旋转杆能够旋转,且所述旋转杆的一端与所述机架相连,另一端与支撑框架连接。
14.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
带的两侧固定安装于支撑框架上。
15.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轴固定于支撑框架上。
16.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传送带由第一驱动电机所驱动。
17.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轴由第二驱动电机所驱动。
18.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机架上还固定安装有置物架。
19.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机架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移动轮。
20.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
21.有益效果:
2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捡拾机构、调节机构以及传送机构来对秸秆进行自动化拾取,拾取的秸秆通过传送机构进行传送到置物架中,从而使得在拾取秸秆时,自动进行拾取,自动收集到预定区域之中,利用机械代替人工,大大地提高了拾取秸秆的工作效率,有利于降低工作人员的劳累程度。
附图说明
23.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24.图1为一种秸秆捡拾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一种秸秆捡拾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26.图中:
27.1.机架,2.驾驶室,3.捡拾机构,4.调节机构,5.传送机构,6.置物架,7.移动轮,301.旋转轴,302.弧形页片,303.第二驱动电机,401.旋转杆,402.支撑框架,501.传送带,502.第一驱动电机,3021.连接部,3022.尖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实施例”、“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的提及表示结合实施例说明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至少一些实施例中,但不必是全部实施例。“实施例”、“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的多次出现不一定全都指代相同的实施例。如果说明书描述了部件、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或许”或“能够”被包括,则该特定部件、特征、结构或特性不是必需被包括的。如果说明书或权利要求提及“一”元件,并非表示仅有一个元件。如果说明书或权利要求提及“一另外的”元件,并不排除存在多于一个的另外的元件。此外,特定特征、结构、功能或特性可以以任何适合的方式组合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例如,第一实施例可以结合第二实施例,只要与这两个实施例相关联的特定特征、结构、功能或特性不互相排斥。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使用序数形容词“第一”、“第二”及“第三”等来描述共同的对象,仅表示指代相同对象的不同实例,而并不是要暗示这样描述的对象必须采用给定的顺序,无论是时间地、空间地、排序地或任何其它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秸秆捡拾装置,所述秸秆捡拾装置包括:
33.机架1,
34.至少一个驾驶室2,
35.捡拾机构3,所述捡拾机构3用于捡拾秸秆,以将秸秆从预设位置收集至捡拾装置中;
36.调节机构4,用于调节捡拾机构3的位置以及固定所述捡拾机构3,使得所述捡拾机构3处于工作状态或者非工作状态,处于工作状态之时,所述捡拾机构3能够捡拾预设位置的秸秆;
37.传送机构5,所述传送机构5固定安装于所述调节机构4上,所述传送机构5用于将捡拾的秸秆传送到预设位置。
3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捡拾机构3、调节机构4以及传送机构5来对秸秆进行自动化拾取,拾取的秸秆通过传送机构5进行传送到置物架6中,从而使得在拾取秸秆时,自动进行拾取,自动收集到预定区域之中,利用机械代替人工,大大地提高了拾取秸秆的工作效率,有利于降低工作人员的劳累程度。
39.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捡拾机构3包括旋转轴301,所述旋转轴301上固定安装有若干弧形页片302,所述弧形页片302中分为连接部3021以及尖端部3022,其中所述连接部3021与所述旋转轴301通过焊接连接,所述尖端部3022与秸秆进行作用。
40.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所述旋转轴301的径向方向上,所述弧形页片302呈圆周阵列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轴301上;在所述旋转轴301的轴向方向上,所述弧形页片302呈线性阵列安装在所述旋转轴301上。
41.如图1以及图2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弧形页片302中的尖端部3022作用于秸秆,由于弧形页片302为弧形,使得被捡拾起的秸秆不易掉落到地上,捡拾效果更好。其中弧形页片302的个数并非仅仅图示中的个数,在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制其弧形页片302的个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42.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机构4包括至少两个旋转杆401,所述旋转杆401能够旋转,且所述旋转杆401的一端与所述机架1相连,另一端与支撑框架402连接。
43.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传送机构5包括传送带501,所述传送带801的两侧固定安装于支撑框架402上。
44.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轴301固定于支撑框架402上。
45.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传送带501由第一驱动电机502所驱动。
46.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旋转轴301由第二驱动电机303所驱动。
47.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上还固定安装有置物架6。
48.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移动轮7。其中移动轮7的个数并非仅仅图示中的个数,在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制其移动轮的个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49.需要说明的是,当处于工作状态之时,在使用的过程中,用户可以坐在驾驶室的位置上,驾驶本装置到秸秆需要捡拾的位置处,通过调节调节机构4上的旋转杆401以调节支撑框架402的位置,从而调节捡拾机构3的位置,使得捡拾机构3上的弧形页片302作用于秸秆,通过第二驱动电机303带动所述旋转轴301,从而使得弧形页片303进行转动,秸秆由于弧形页片303的作用被捡拾,捡拾后的秸秆经过传送带501的作用,将秸秆运输至机架1之中,用户可以通过根据实际需要调节置物架6的位置。当处于非工作状态之时,通过调节调节机构4上的旋转杆401以调节支撑框架402的位置,使得支撑框架402提高到预定的高度位置,安全性能更好。
5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捡拾机构、调节机构以及传送机构来对秸秆进行自动化拾取,拾取的秸秆通过传送机构进行传送到置物架中,从而使得在拾取秸秆时,自动进行拾取,自动收集到预定区域之中,利用机械代替人工,大大地提高了拾取秸秆的工作效率,有利于降低工作人员的劳累程度。
51.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52.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秸秆捡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捡拾装置包括:机架,至少一个驾驶室,捡拾机构,所述捡拾机构用于捡拾秸秆,以将秸秆从预设位置收集至捡拾装置中;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捡拾机构的位置以及固定所述捡拾机构,使得所述捡拾机构处于工作状态或者非工作状态,处于工作状态之时,所述捡拾机构能够捡拾预设位置的秸秆;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固定安装于所述调节机构上,所述传送机构用于将捡拾的秸秆传送到预设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捡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捡拾机构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固定安装有若干弧形页片,所述弧形页片中分为连接部以及尖端部,其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旋转轴通过焊接连接,所述尖端部与秸秆进行作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秸秆捡拾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轴的径向方向上,所述弧形页片呈圆周阵列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轴上;在所述旋转轴的轴向方向上,所述弧形页片呈线性阵列安装在所述旋转轴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捡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旋转杆,所述旋转杆能够旋转,且所述旋转杆的一端与所述机架相连,另一端与支撑框架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捡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两侧固定安装于支撑框架上。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秸秆捡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固定于支撑框架上。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秸秆捡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由第一驱动电机所驱动。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秸秆捡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轴由第二驱动电机所驱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捡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还固定安装有置物架。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捡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两侧设置有若干个移动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秸秆捡拾装置,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所述秸秆捡拾装置包括:机架,至少一个驾驶室,捡拾机构,所述捡拾机构用于捡拾秸秆,以将秸秆从预设位置收集至捡拾装置中;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捡拾机构的工作状态以及固定所述捡拾机构,使得所述捡拾机构处于工作状态以及非工作状态,处于工作状态之时,所述捡拾机构能够捡拾预设位置的秸秆;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固定安装于所述调节机构上,所述传送机构用于将捡拾的秸秆传送到预设位置。本实用新型对秸秆进行自动化拾取,拾取的秸秆通过传送机构进行传送到置物架中,利用机械代替人工,大大地提高了拾取秸秆的工作效率,有利于降低工作人员的劳累程度。有利于降低工作人员的劳累程度。有利于降低工作人员的劳累程度。
技术研发人员:
刘文政 张鹏 赖立松 李志强 韩建华 郑桂亮 付婷婷 刘文贺 肖辉 孙洋 王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
技术研发日:
2022.11.15
技术公布日:
2023/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