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
静脉港专用拔针器。
背景技术:
2.静脉输液港是一种完全植入病人体内的血管通道器材,它可以为需要长期及反复输液的病人提供安全,可靠的静脉通道,减少病人重复做静脉穿刺的痛苦和风险,因为它的功能与我们经常提及的港口相类似,是静脉的“港口”,故称之为输液港。通过它不仅可以输注各种药物、液体,进行肠外营养支持,还可以输注血液制品或进行血样采集。
3.静脉输液港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完全植入体内部分和体外使用部分,植入体内部分由注射座和导管组成,体外使用部分主要为蝶翼针。
4.静脉港拔针时,医务人员通常都是徒手操作,其左手固定注射座,右手提起蝶翼针的两翼将蝶翼针拔出。但是由于拔针时阻力大,护士拔针时需要使用较大的力气,因此在临床操作中会因受力的惯性作用,操作人员手易大幅度偏移或针头回弹进而扎到医护人员按压注射座的手指。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静脉港专用拔针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徒手拔针时由于针头惯性回弹导致针头容易扎伤医护人员手指的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7.静脉港专用拔针器,包括:
8.
底座,用于隔着皮肤压在静脉港的注射座上,其上开设有供静脉港的蝶翼针针头侧部卡入的缺口;
9.支撑体,固设于底座上,并至少部分覆盖至
所述缺口正上方;
10.夹持工具,用于夹持蝶翼针的双翼,与所述支撑体之间具有相互配合的竖向
导向结构。
11.进一步,所述底座呈圆形,缺口位于底座外缘,所述支撑体呈弧形,其下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上端延伸至缺口正上方。
12.进一步,所述支撑体与底座一体成型,所述夹持工具为医用钳,所述支撑体上端具有供医用钳上下滑移的槽口。
13.进一步,所述槽口外端敞口。
14.进一步,所述夹持工具包括竖向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撑体上的夹持座、转动连接在所述夹持座上的驱动臂以及横向滑动连接在所述夹持座底部的两个夹爪,驱动臂位于两个夹爪之间,且两个夹爪与驱动臂的两端之间分别铰接有连杆。
15.进一步,所述竖向导向结构包括固定于滑动座两端的导向柱以及固定于支撑体上
的两个导向套筒,两个导向柱分别竖向滑动连接于两个导向套筒内。
16.进一步,所述驱动臂上于其偏心处固定有握持杆。
17.进一步,两个所述夹爪的夹持面上均设有防滑结构。
18.进一步,所述底座呈半圆形板状结构,所述缺口设置于半圆形板状结构的直线边。
19.进一步,所述底座呈圆形板结构。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1.1、通过本实用新型进行静脉港的拔针操作,拔针时,将底座隔着病人皮肤压在注射上处,医护人员通过支撑体按压底座,从而使得底座按压注射座,因而拔针操作时,医护人员的手是远离注射座对注射座施力,蝶翼针拔出后由于惯性回弹时,针头也不会扎到医护人员的手指。
22.2、通过夹持工具进行拔针,夹持工具在竖向导向结构的作用下沿支撑体竖向运动,施力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图2中夹持工具的放大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27.其中,附图标记包括:
28.底座1、缺口100、竖杆2、横杆3、纵杆4、导向套筒40、导向连接杆5、导向柱50、夹持工具6、夹持座61、驱动臂62、中心轴620、夹爪63、连杆64、握持杆65、支撑体7、槽口70、医用钳8。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30.实施例一
31.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静脉港专用拔针器,包括底座1、支撑体7以及夹持工具。
32.底座1呈一个圆形板状结构,用于隔着皮肤压在静脉港的注射座上,其上开设有供静脉港的蝶翼针针头侧部卡入的缺口100,缺口100位于底座1的外缘。
33.支撑体7呈弧形,其下端与底座1固定连接,上端延伸至缺口100的正上方,支撑体7的弧形结构更易抓握,并向下按压施力,且外形圆滑,美观无棱角。夹持工具用于夹持蝶翼针的双翼,实施时,支撑体7与底座1采用一体成型,夹持工具为医用钳8,实施成本相对较低,仅需提供带有支撑体7的底座1即可,医用钳8更容易获得。
34.医用钳8与支撑体7之间具有相互配合的竖向导向结构,竖向导向结构包括设置在支撑体7上端的槽口70,槽口70用于供医用钳8上下滑移,槽口70外端敞口,医用钳8可直接通过槽口70外端进出,不用完全高于槽口70后才能取走,操作更人性化。
35.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拔针器进行输液港拔针操作时,医护人员先将整个拔针器移至静脉港的注射座处,将蝶翼针的两翼提起,露出蝶翼针的针头,然后将底座1的缺口100从蝶翼针的针头侧部卡入,同时使底座1隔着病人皮肤抵在注射座上。此时,医护人员一
手按压支撑体7,另一只手握持医用钳8,医用钳8将蝶翼针的两翼夹起,然后医用钳8从槽口70处向上提拉,槽口70为医用钳8提拉提供竖向的导向作用,从而将蝶翼针拔起,蝶翼针拔出后,医用钳8夹起蝶翼针从槽口70的外端取出,从而完成拔针操作。
36.通过本实用新型进行静脉港的拔针操作,一方面通过底座1压紧注射座,医护人员手是压在支撑体7上的,能够避免拔针时徒手按压注射座,蝶翼针的针头由于惯性回弹扎到医护人员的手指,另一方面通过医用钳8与槽口70的配合进行拔针,能够对拔针时的向上提拉起到导向作用,当然,为起到更换的导向左右,具体实施时,槽口70的宽度与医用钳8的厚度相适应,以限制其左右晃动范围,同时医用钳8可紧靠槽口70的内端,以保证其竖向运动。
37.实施例二
3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底座1形状、支撑体形状和夹持工具结构与实施例一均不同,具体的:
39.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底座1呈一个半圆形板状结构,缺口100设置于底座1的直线边。支撑体包括竖杆2、横杆3和纵杆4,竖杆2的底部固定于底座1的上表面,横杆3的一端固定于竖杆2的顶部,纵杆4的中部固定于横杆3的另一端,且横杆3与纵杆4垂直。
40.夹持工具6用于夹持蝶翼针,其与底座1上的缺口100正对设置。结合图2所示,夹持工具6包括夹持座61、驱动臂62以及横向滑动连接在夹持座61底部的两个夹爪63,驱动臂62的中部通过中心轴620转动连接在夹持座61上,使得驱动臂62能以中心轴620摆动。驱动臂62位于两个夹爪63之间,且两个夹爪63的顶部与驱动臂62的两端之间分别铰接有连杆64,当驱动臂62旋转时,驱动臂62通过两个连杆64带动两个夹爪63沿夹持座61底部滑动,使得两个夹爪63相互靠近或远离。为增强两个夹爪63的夹持效果,在两个夹爪63的夹持面上设置有防滑结构,防滑结构可以是防滑纹、防滑凸起等。并且,为了便于驱动臂62的旋转,在驱动臂62上于其偏心处固定有一根握持杆65,当需要旋转驱动臂62时,通过手指抵住握持杆65用力即可实现驱动臂62的旋转。
41.夹持座61以可竖向滑动的方式设置于支撑体上,其连接的具体方式为:夹持座61顶部固定有一根与纵杆4平行的导向连接杆5,导向连接杆5位于纵杆4下方,导向连接杆5的两端顶部分别固定有竖向的导向柱50,纵杆4上对应两个导向柱50分别设置有导向套筒40,两个导向柱50分别滑动连接在导向套筒40内,并且为了实现导向柱50在导向套筒40内的稳定连接,在导向套筒40内均设置有与导向柱50固定的弹簧。
42.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拔针器进行输液港拔针操作时,医护人员先将整个拔针器移至静脉港的注射座处,将蝶翼针的两翼提起,露出蝶翼针的针头,然后将底座1的缺口100从蝶翼针的针头侧部卡入,同时使底座1隔着病人皮肤抵在注射座上。医护人员将导向连接杆5向下压,直至两个夹爪63位于蝶翼针的两翼的两侧,然后医护人员再抵住握持杆65用力,使得驱动臂62旋转,两个夹爪63互相靠近,直至两个夹爪63夹紧蝶翼针的两翼。此时,医护人员将横杆3向下按压,使得底座1压紧在注射座上,同时保持夹爪63夹紧的状态将导向连接杆5向上提拉,使得夹爪63夹紧蝶翼针的两翼,逐渐将蝶翼针拔出。
43.通过本实用新型进行静脉港的拔针操作,一方面通过底座1压紧注射座,避免拔针时徒手按压注射座,蝶翼针的针头由于惯性回弹扎到医护人员的手指,另一方面通过夹持工具6进行拔针,施力更加稳定。
44.实施例三
4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底座1呈圆形板结构,能够更好的实现对注射座的按压。
46.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需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前提下,作出的若干变形和改进的技术方案应同样视为落入本权利要求书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静脉港专用拔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用于隔着皮肤压在静脉港的注射座上,其上开设有供静脉港的蝶翼针针头侧部卡入的缺口;支撑体,固设于底座上,并至少部分覆盖至所述缺口正上方;夹持工具,用于夹持蝶翼针的双翼,与所述支撑体之间具有相互配合的竖向导向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静脉港专用拔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呈圆形,缺口位于底座外缘,所述支撑体呈弧形,其下端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上端延伸至缺口正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静脉港专用拔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与底座一体成型,所述夹持工具为医用钳,所述支撑体上端具有供医用钳上下滑移的槽口。4.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静脉港专用拔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口外端敞口。5.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静脉港专用拔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工具包括竖向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撑体上的夹持座、转动连接在所述夹持座上的驱动臂以及横向滑动连接在所述夹持座底部的两个夹爪,驱动臂位于两个夹爪之间,且两个夹爪与驱动臂的两端之间分别铰接有连杆。6.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静脉港专用拔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导向结构包括固定于滑动座两端的导向柱以及固定于支撑体上的两个导向套筒,两个导向柱分别竖向滑动连接于两个导向套筒内。7.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静脉港专用拔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臂上于其偏心处固定有握持杆。8.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静脉港专用拔针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夹爪的夹持面上均设有防滑结构。9.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静脉港专用拔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呈半圆形板状结构,所述缺口设置于半圆形板状结构的直线边。10.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静脉港专用拔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呈圆形板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公开了静脉港专用拔针器,包括底座、支撑体和夹持工具,底座用于隔着皮肤压在静脉港的注射座上,其上开设有供静脉港的蝶翼针针头侧部卡入的缺口,支撑体固设于底座上,并至少部分覆盖至缺口正上方,夹持工具用于夹持蝶翼针的双翼,与支撑体之间具有相互配合的竖向导向结构。通过本实用新型进行静脉港的拔针操作,拔针时,将底座隔着病人皮肤压在注射上处,医护人员通过支撑体按压底座,从而使得底座按压注射座,因而拔针操作时,医护人员的手是远离注射座对注射座施力,蝶翼针拔出后由于惯性回弹时,针头也不会扎到医护人员的手指。头也不会扎到医护人员的手指。头也不会扎到医护人员的手指。
技术研发人员:
严小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技术研发日:
2022.05.06
技术公布日:
20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