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
实用新型涉及化纤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加弹机
车间控温回风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车间内加弹机在生产加工的时候,会散发出大量的热量,从而使得整个车间的温度升高,所以需要增加空调送风和抽回风。但是目前的抽回风装置是安装在车间最上方,用于抽取整个车间顶部的空气。但是由于顶部温度较高,所以往往会增加抽风量才能实现降温,但是会容易产生负压,空气流动较快,会影响生产效率。另外,由于热箱位于加弹机上方,抽取大量车间顶部空气,会造成热箱上热量损失过快,则热量需要处于持续加热状态,从而会导致用电量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加弹机车间控温回风装置,能方便车间降温并可以减少对加弹机热箱上的热量抽取。
4.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弹机车间控温回风装置,加弹机呈ab面背向设置在车间内,加弹机的上端均设置有热箱,在ab面背向设置的加弹机上的热箱之间的区域内设置有吸
风管道,吸风管道上设置有吸风孔在吸风管道上设置有抽风管,
所述抽风管延伸至车间顶部并连接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的出风口位于车间外部,所述吸风管道的水平高度位于热箱所对应的范围内,且其与热箱底部的垂直距离为40-100mm。
5.上述方案中,通过吸风管道来吸取车间内的空气,并通过抽风管及抽风机将空气排出车间,以达到对车间降温并保持气压稳定的状态。吸风管道设置在ab面背向设置的加弹机的热箱之间,并控制吸风管道与热箱底部的垂直距离为40-100mm。由于热箱的上部为高温保温区域,热箱的下部为需要通过冷却板进行降温,所以将吸风管道设置在热箱的中下部,可以将冷却板上散发的热量及时吸除,以提升其冷却效果,同时能降低车间温度。而且上述抽风过程不会带走热箱上端的热空气,以保证热量上端的空气温度保持相对较高,以减少热箱上端的热量损失,从而可以减少热箱的用电。
6.所述吸风管道的两端封闭,所述吸风孔设置在吸风管道的下表面。该方案能更好的抽取吸风管道下方的空气中的热量,对吸风的指向性更强。
7.所述吸风管道沿加弹机上热箱之间所形成的通道的长度方向设置。该方案可以对热箱下部的冷却板的热量吸除更加均匀,以确保对车间降温更加均衡,车间的环境温度更加可控。
8.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一种加弹机车间控温回风装置,通过吸风管道的合理设置,能对车间进行抽风,且可以将热箱下端需要降温的区域的热风抽走,而对热箱上端需要高温保温的区域的热风进行保留,最终可以降低热箱能耗,同时改善车间环境温度。
9.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一种加弹机车间控温回风装置,通过改善车间温度,配合空调送风系统,可以使车间基本处于恒温状态,从而提升了产品品质,减少了加弹机作业过程
中的断头和不良丝的产生,提高了优等品率,还可以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降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吸风管道与抽风管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13.实施例1:
14.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弹机车间控温回风装置,加弹机1呈ab面背向设置在车间内,加弹机1的上端均设置有热箱2,在ab面背向设置的加弹机1上的热箱2之间的区域内设置有吸风管道3,吸风管道3上设置有吸风孔6在吸风管道3上设置有抽风管4,所述抽风管4延伸至车间顶部并连接有抽风机5,所述抽风机5的出风口位于车间外部,所述吸风管道3的水平高度位于热箱2所对应的范围内,且其与热箱2底部的垂直距离为60mm,当然该垂直距离可以在40-100mm之间的任意距离,如40mm、50mm、70mm、80mm、90mm、100mm等。
15.其中加热机在车间内的排列呈ab面背向设置,意指:加弹机1两排背对背排列,其每台加弹机1的操作面位于排列后的加弹机1的两侧。由于加弹机1的热箱2位于顶部,且靠近操作面一侧,所以,呈ab面背向设置的加弹机1的热箱2之间存在一条通道,通道内设置有供维修工人行走的走道。吸风管道3设置在与热箱2底部的垂直距离为40-100mm,且吸风管道3的水平高度位于热箱2所对应的范围内,所以吸风管道3的水平位置应高于热箱2底部的水平位置。所述垂直距离是指热箱2底部的水平位置与吸风管道3的中心处的水平位置之间的高度差。由于正常的热箱2底部距离走道大约有20-30mm。而吸风管道3也高于热箱2底部的位置,所以走道与吸风管道3之间存在大约至少60mm,正常情况下有80-100mm左右的空间,不影响维修工人在走道上行走。
16.所述吸风管道3的两端封闭,所述吸风孔6设置在吸风管道3的下表面。该方案能更好的抽取吸风管道3下方的空气中的热量,对吸风的指向性更强。吸风管道3的长度一般与同一排加弹机1排列的长度保持一致或接近。吸风管道3的下表面为孔板,阵列有吸风孔6,当然,吸风孔6的形式、尺寸、数量等均不作限制。吸风管道3的侧壁上也可以开设少量吸风孔6,不影响整体吸风效果。
17.所述吸风管道3沿加弹机1上热箱2之间所形成的通道的长度方向设置。该方案可以对热箱2下部的冷却板7的热量吸除更加均匀,以确保对车间降温更加均衡,车间的环境温度更加可控。吸风管道3的设置可以位于两个热箱2之间,尽可能保持吸风管道3与两侧热箱2之间的距离一致,在吸风过程中可以对两侧热箱2上的冷却板7的吸风量保持均匀,降温更加稳定。
1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
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化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加弹机车间控温回风装置,加弹机呈ab面背向设置在车间内,加弹机的上端均设置有热箱,其特征是:在ab面背向设置的加弹机上的热箱之间的区域内设置有吸风管道,吸风管道上设置有吸风孔在吸风管道上设置有抽风管,所述抽风管延伸至车间顶部并连接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的出风口位于车间外部,所述吸风管道的水平高度位于热箱所对应的范围内,且其与热箱底部的垂直距离为40-10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弹机车间控温回风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吸风管道的两端封闭,所述吸风孔设置在吸风管道的下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加弹机车间控温回风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吸风管道沿加弹机上热箱之间所形成的通道的长度方向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纤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加弹机车间控温回风装置,加弹机呈AB面背向设置在车间内,加弹机的上端均设置有热箱,在AB面背向设置的加弹机上的热箱之间的区域内设置有吸风管道,吸风管道上设置有吸风孔在吸风管道上设置有抽风管,所述抽风管延伸至车间顶部并连接有抽风机,所述抽风机的出风口位于车间外部,所述吸风管道的水平高度位于热箱所对应的范围内,且其与热箱底部的垂直距离为40-100mm。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一种加弹机车间控温回风装置,通过改善车间温度,配合空调送风系统,可以使车间基本处于恒温状态,从而提升了产品品质,减少了加弹机作业过程中的断头和不良丝的产生,提高了优等品率,还可以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降低劳动强度。降低劳动强度。降低劳动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
文家东 邱金兴 李振宇 刘忠华 陈杰 褚新良 施耀飞 沈伟 俞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桐乡市中益化纤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12.24
技术公布日:
20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