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
碳纤维织物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收卷碳纤维织物的质检装置。
背景技术:
2.碳纤维织物用于结构构件的抗拉、抗剪和抗震加固,该材料与配套浸渍胶共同使用成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目前在生产碳纤维织物后为保证出厂质量通常会对其进行抽检,一般使用质检工装对碳纤维织物进行支撑,以便于人工检测,目前的质检工装仅能帮助工人对织物进行检测,在检测后还要单独将织物进行摆放和收卷,整体流程较为繁琐,另外在对碳纤维织物进行检测时通常为人工依靠视觉检测,当所处环境光照不够时可能会影响到检测准确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便于收卷碳纤维织物的质检装置,方便在质检后直接对碳纤维织物进行收卷,进一步的提高质检时的环境光。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5.一种便于收卷碳纤维织物的质检装置,包括左右间隔分布的第二辊筒和可转动的
卷筒,所述第二辊筒用于支撑碳纤维织物,所述卷筒用于收卷经过第二辊筒的碳纤维织物,所述第二辊筒和卷筒之间设置有led灯板,所述led灯板的光照方向朝向位于所述第二辊筒和卷筒之间的碳纤维织物所处方向。
6.优选的,包括左右间隔分布的第二
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二辊筒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撑架的内侧,所述卷筒转动设置于第三支撑架的内侧。
7.优选的,所述第二辊筒的所处位置高于卷筒的所处位置。
8.优选的,所述led灯板倾斜设置于第二辊筒和卷筒之间。
9.优选的,所述第三支撑架转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卷筒的端部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用于穿插于定位槽,以使连接杆和定位板可同步旋转,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电机。
10.优选的,包括有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均固定于支撑板的顶面,所述支撑板的顶面还固定有支撑杆,所述led灯板倾斜设置于支撑杆的顶端。
11.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顶面还设置有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二支撑架位于第一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架转动连接有用于支撑碳纤维织物的第一辊筒,所述第一辊筒和第二辊筒用于依次支撑碳纤维织物。
12.优选的,所述定位板和定位槽均为方形结构,且所述定位槽的长度至少为定位板长度的二倍。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辊筒和卷筒配合使用可对碳纤维织物进行质检并收卷,简化了原质检后还需单独对织物进行摆放收卷的流程,提高了
质检和收卷工序的效率,而且在第二辊筒和卷筒之间还设有led灯板,可有效改善质检织物时的环境光以帮助员工快速检测到瑕疵等问题。
附图说明
14.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质检装置立体示意图;
15.图2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第三支撑架和卷筒的侧视示意图;
16.图3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连接杆立体示意图。
17.图中:1-第一辊筒,2-第二辊筒,3-卷筒,4-led灯板,501-第一支撑架,502-第二支撑架,503-第三支撑架,6-支撑杆,7-支撑板,8-连接杆,801-定位槽,9-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19.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便于收卷碳纤维织物的质检装置,包括左右间隔分布的且均可转动的第二辊筒2和卷筒3,展开后的碳纤维织物依次经过第二辊筒2和卷筒3,可对第二辊筒2和卷筒3之间的碳纤维织物进行观测,通过位于织物下方的led灯板4的照射,可对织物表面进行检测,主要看有无瑕疵、缺口或污物等,卷筒3用于收卷经过第二辊筒2的碳纤维织物,第二辊筒2和卷筒3之间设置有led灯板4,led灯板4的光照方向朝向位于第二辊筒2和卷筒3之间的碳纤维织物所处方向,在织物经过检测后,可通过转动卷筒3直接将检测后的织物进行收卷,待收卷到一定程度后,可直接取下卷筒3,更换新的卷筒再次收卷下一批次的待检测的碳纤维织物。
2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包括左右间隔分布的第二支撑架502和第三支撑架503,第二辊筒2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撑架502的内侧,卷筒3转动设置于第三支撑架503的内侧,第二、第三支撑架均由两个前后间隔分布的两竖板组成,主要使第二辊筒2和卷筒3具有一定的高度,方便对碳纤维织物进行检测。
2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辊筒2的所处位置高于卷筒3的所处位置,led灯板4倾斜设置于第二辊筒2和卷筒3之间,方便对织物进行检测,同时也方便在检测织物后对织物进行收卷。
2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三支撑架503的两竖板均转动连接有一个连接杆8,连接杆8呈柱形结构,可通过轴承与对应的竖板转动连接,连接杆8的一端开设有定位槽801,即靠近卷筒3的一端,
23.卷筒3的两端部均设置有一个定位板9,定位板9和定位槽801均为方形结构,定位板9用于穿插于定位槽801,以使连接杆8和定位板9可同步旋转,连接杆8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电机,通过电机驱动连接杆8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卷筒3进行转动,方便对碳纤维织物进行收卷,
24.且定位槽801的长度至少为定位板9长度的二倍,定位板9可为橡胶板,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当其中一个定位板9完全没入与其相邻的定位槽801内,那么另外一个定位板9的外端靠近与其相邻的定位槽801的外端,此时可倾斜卷筒3,使另外一个定位板9脱离与之对应的定位槽801,然后取出上述卷筒3并更换新卷筒即可。
25.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包括有支撑板7,第二支撑架502和第三支撑架503均固定于支撑板7的顶面,支撑板7的顶面还固定有支撑杆6,led灯板4倾斜设置于支撑杆6的顶端,可使第二、第三支撑架之间的距离固定,也方便对led灯板4进行安装。
26.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撑板7的顶面还设置有第一支撑架501,第二支撑架502位于第一支撑架501和第三支撑架503之间,第一支撑架501转动连接有用于支撑碳纤维织物的第一辊筒1,第一辊筒1低于第二辊筒2但高于卷筒3,第一辊筒1和第二辊筒2用于依次支撑碳纤维织物,第一、第二辊筒配合使用可提前展开碳纤维织物,方便对织物进行检测。
27.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辊筒2和卷筒3配合使用可对碳纤维织物进行质检并收卷,简化了原质检后还需单独对织物进行摆放收卷的流程,提高了质检和收卷工序的效率,而且在第二辊筒2和卷筒3之间还设有led灯板4,可有效改善质检织物时的环境光以帮助员工快速检测到瑕疵等问题。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收卷碳纤维织物的质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间隔分布的第二辊筒(2)和可转动的卷筒(3),所述第二辊筒(2)用于支撑碳纤维织物,所述卷筒(3)用于收卷经过第二辊筒(2)的碳纤维织物,所述第二辊筒(2)和卷筒(3)之间设置有led灯板(4),所述led灯板(4)的光照方向朝向位于所述第二辊筒(2)和卷筒(3)之间的碳纤维织物所处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收卷碳纤维织物的质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间隔分布的第二支撑架(502)和第三支撑架(503),所述第二辊筒(2)转动连接于第二支撑架(502)的内侧,所述卷筒(3)转动设置于第三支撑架(503)的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收卷碳纤维织物的质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辊筒(2)的所处位置高于卷筒(3)的所处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收卷碳纤维织物的质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板(4)倾斜设置于第二辊筒(2)和卷筒(3)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收卷碳纤维织物的质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架(503)转动连接有连接杆(8),所述连接杆(8)的一端开设有定位槽(801),所述卷筒(3)的端部设置有定位板(9),所述定位板(9)用于穿插于定位槽(801),以使定位槽(801)和定位板(9)可同步旋转,所述连接杆(8)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电机。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收卷碳纤维织物的质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支撑板(7),所述第二支撑架(502)和第三支撑架(503)均固定于支撑板(7)的顶面,所述支撑板(7)的顶面还固定有支撑杆(6),所述led灯板(4)倾斜设置于支撑杆(6)的顶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于收卷碳纤维织物的质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7)的顶面还设置有第一支撑架(501),所述第二支撑架(502)位于第一支撑架(501)和第三支撑架(503)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架(501)转动连接有用于支撑碳纤维织物的第一辊筒(1),所述第一辊筒(1)和第二辊筒(2)用于依次支撑碳纤维织物。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收卷碳纤维织物的质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9)和定位槽(801)均为方形结构,且所述定位槽(801)的长度至少为定位板(9)长度的二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收卷碳纤维织物的质检装置,涉及碳纤维织物生产技术领域,包括左右间隔分布的第二辊筒和可转动的卷筒,第二辊筒用于支撑碳纤维织物,卷筒用于收卷经过第二辊筒的碳纤维织物,第二辊筒和卷筒之间设置有LED灯板,LED灯板的光照方向朝向位于第二辊筒和卷筒之间的碳纤维织物所处方向。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辊筒和卷筒配合使用可对碳纤维织物进行质检并收卷,简化了原质检后还需单独对织物进行摆放收卷的流程,提高了质检和收卷工序的效率,而且在第二辊筒和卷筒之间还设有LED灯板,可有效改善质检织物时的环境光以帮助员工快速检测到瑕疵等问题。以帮助员工快速检测到瑕疵等问题。以帮助员工快速检测到瑕疵等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蒋晨 戴星 曹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前瞻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6.17
技术公布日:
20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