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烘筒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回收冷凝水的烘筒装置。
背景技术:
2.布料在经过水洗后会含有较多的水分,工厂中通常使用烘筒对布料进行烘干处理,以去除布料中的水分。
3.相关技术中,一般从烘筒的一端通入
水蒸汽对烘筒进行加热,然后将布料贴紧烘筒侧壁,从而对布料进行加热,以加快残留在布料上的水的蒸发速度。
4.水蒸汽一般通过锅炉产生,在烘筒停止工作后,残留在烘筒中的水蒸汽液化成冷凝水,导致烘筒内残留冷凝水,从而导致蒸汽系统的水资源减少,造成水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节约水蒸汽资源,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回收冷凝水的烘筒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回收冷凝水的烘筒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可回收冷凝水的烘筒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
所述机架上的筒体,所述筒体的一端连接有用于与蒸汽源连接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进气阀,所述筒体的另一端连接有用于将所述筒体中的水蒸汽排出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上设置有出气阀,所述筒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筒体中的冷凝水排出的排水机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先将布料贴紧到烘筒侧壁上,然后打开进气阀和出气阀,利用进气管向筒体的一端不断地通入水蒸汽,水蒸汽使得筒体的温度升高,使得筒体上的热量传递到布料上,从而使得布料的温度升高,加快了布料中的水分的蒸发速度。工作结束以后,关闭进气阀和出气阀,残留在筒体中的水蒸汽温度降低,液化成冷凝水,利用排水机构将筒体中的冷凝水抽出,使得这部分冷凝水可以再循环利用,有效的减少了水资源浪费。
9.可选的,所述排水机构包括
虹吸管、收集箱,所述收集箱设置在所述筒体的一侧,所述虹吸管的一端伸入所述筒体中,另一端位于所述收集箱的正上方,所述虹吸管伸入所述筒体的一端高于所述虹吸管的另一端,所述虹吸管上设置有排水阀。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关闭排水阀,减小了筒体中的水蒸汽通过虹吸管流出的可能;工作结束后,利用虹吸管将筒体中的冷凝水吸出,然后排入收集箱中,结构简单。
11.可选的,所述虹吸管为软管,所述筒体中设置有用于将所述虹吸管导向所述筒体最低处的导向管。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虹吸管插入筒体时,利用导向管对虹吸管进行限位,减小了虹吸管伸入筒体的一端往上翘起从而不能与冷凝水接触的可能。
13.可选的,所述收集箱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虹吸管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高度高于所述收集箱的高度。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虹吸管的一端在伸入筒体中以后,利用支撑架对虹吸管远离筒体的一端进行支撑,使得虹吸管远离筒体的一端位于收集箱的正上方,结构合理。
15.可选的,所述筒体上设置有用于阻止水蒸汽从所述虹吸管与所述筒体的连接处流出的密封机构。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密封机构阻止水蒸汽从筒体中流出,减小了水蒸汽对工人产生伤害的可能。
17.可选的,所述筒体远离所述进气管的一端开设有沿所述筒体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筒体端部的连接孔,所述密封机构包括第一
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设置在所述连接孔中,所述虹吸管穿过所述第一密封圈并伸入所述筒体中。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密封圈对连接孔进行密封,从而减小了水蒸汽从连接孔中流出的可能,结构简单。
19.可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圈上开设有沿所述第一密封圈轴向贯穿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固定孔,所述虹吸管通过所述固定孔伸入所述筒体中,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侧壁开设有环形槽,所述虹吸管的侧壁上设置有同轴的凸环,所述凸环卡接在所述环形槽中。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凸环和环形槽对虹吸管进行限位,使得虹吸管沿第一密封圈轴向固定,减小了虹吸管在使用时从筒体中滑出的可能,同时凸环和环形槽增加了虹吸管与第一密封圈的接触面积,增大了虹吸管与第一密封圈之间的密闭性。
21.可选的,所述第一密封圈通过连接件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筒体上。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第一密封圈的安装和拆卸,当虹吸管损坏时,先将第一密封圈从筒体上拆下,第一密封圈取出的同时,也会将虹吸管一起带出,再进行虹吸管的更换,结构合理。
23.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二密封圈和固定螺栓,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圈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圈背向所述进气管的一侧,所述第二密封圈与所述筒体的外壁贴合,所述固定螺栓的杆部穿过所述第二密封圈且与所述筒体螺纹连接。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固定螺栓将第二密封圈固定在筒体上,从而将第一密封圈固定在筒体上,转动固定螺栓,使固定螺栓的杆部离开筒体的端部,然后将第二密封圈取出,第二密封圈取出的同时,会将第一密封圈和虹吸管带出,结构简单。
25.可选的,所述筒体朝向所述第二密封圈的一端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密封圈插接在所述凹槽中。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槽增加了第二密封圈与筒体端部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第二密封圈与筒体之间的密闭性,减小了水蒸汽流出的可能。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8.1.工作结束以后,关闭进气阀和出气阀,残留在筒体中的水蒸汽温度降低,液化成冷凝水,利用排水机构将筒体中的冷凝水抽出,使得这部分冷凝水可以再循环利用,有效的减少了水资源浪费;
29.2.利用密封机构阻止水蒸汽从筒体中流出,减小了水蒸汽对工人产生伤害的可能;
30.3.凹槽增加了第二密封圈与筒体端部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第二密封圈与筒体之间的密闭性,减小了水蒸汽流出的可能。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可回收冷凝水的烘筒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筒体、密封机构、虹吸管和排气管的剖视图。
3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图2的a处的放大图。
3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密封圈与筒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35.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11、第一a型支架;12、第二a型支架;2、筒体;21、安装轴;22、连接孔;23、导向管;24、第一密封圈;241、固定孔;242、环形槽;25、凹槽;31、进气管;32、进气阀;33、出气管;34、出气阀;4、排水机构;41、虹吸管;411、凸环;412、排水阀;42、收集箱;5、连接件;51、固定螺栓;52、第二密封圈;6、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7.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可回收冷凝水的烘筒装置。参照图1,一种可回收冷凝水的烘筒装置包括机架1、筒体2,机架1包括第一a型支架11和第二a型支架12,第一a型支架11和第二a型支架12均放置在地面上且分别位于筒体2的两端,筒体2的两端均焊接有安装轴21,两安装轴21均与筒体2同轴,且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型支架和第二a型支架12上,从而将筒体2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
38.参照图1,筒体2朝向第一a型支架11的一端连接有用于与蒸汽源连接的进气管31,进气管31上安装有进气阀32。筒体2朝向第二a型支架12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将筒体2中的水蒸汽排出的出气管33,出气管33上安装有出气阀34。
39.参照图1,筒体2朝向第二a型支架1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将筒体2中的冷凝水排出的排水机构4,排水机构4包括虹吸管41和收集箱42,收集箱42放置在地面上且位于筒体2朝向第二a型支架12的一侧。
40.参照图2和图3,筒体2朝向第二a型支架12的一端开设有沿筒体2长度方向贯穿筒体2的连接孔22,连接孔22位于安装轴21的下方,连接孔22的直径大于虹吸管41的直径。虹吸管41为软管,虹吸管41的一端通过连接孔22伸入筒体2中,筒体2中一体设置有用于将虹吸管41导向筒体2最低处的导向管23,导向管23与连接孔22连通。
41.参照图1,虹吸管41上安装有排水阀412,排水阀412位于筒体2和收集箱42之间。
42.参照图3,筒体2上设置有用于阻止水蒸汽从连接孔22中流出的密封机构,密封机构包括第一密封圈24,第一密封圈24穿设在连接孔22中,第一密封圈24朝向第二a型支架12的一端开设有沿连接孔22轴向贯穿第一密封圈24的固定孔241,虹吸管41的一端通过固定孔241伸入筒体2中。第一密封圈24的内侧壁开设有与第一密封圈24同轴的环形槽242,虹吸管41的侧壁上一体凸出设置有与虹吸管41同轴的凸环411,凸环411卡接在环形槽242中。
43.参照图3和图4,第一密封圈24通过连接件5可拆卸设置在筒体2上,连接件5包括两个固定螺栓51和一个第二密封圈52。第二密封圈52粘接在第一密封圈24上且与第一密封圈24同轴,第二密封圈52位于第一密封圈24朝向第二a型支架12的一侧,筒体2朝向第二a型支架12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一密封圈24同轴的凹槽25,第二密封圈52插接在凹槽25中且抵紧凹槽25的槽底,两固定螺栓51的杆部均穿过第二密封圈52且与筒体2的端部螺纹连接。
44.参照图1,筒体2和收集箱42之间放置有竖直的支撑架6,支撑架6的高度高于收集
箱42的高度,虹吸管41朝向第二a型支架12的一端利用支撑架6进行支撑,使得虹吸管41远离筒体2的管口处位于收集箱42的正上方,且虹吸管41伸入筒体2的管口的高度高于虹吸管41另一端管口的高度。
45.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可回收冷凝水的烘筒装置的实施原理为:工作时,先将布料贴紧到筒体2的侧壁上,然后打开进气阀32和出气阀34,关闭排水阀412,利用进气管31向筒体2中不断地通入水蒸汽,水蒸汽使得筒体2的温度升高,水蒸汽的热量通过筒体2侧壁传递到布料上,从而对布料进行加热,加快的布料中的水分蒸发速度。
46.工作结束后,关闭进气阀32和出气阀34,残留在筒体2中的水蒸汽温度降低,液化成冷凝水,打开排水阀412,利用虹吸管41将筒体2中的冷凝水排入收集箱42中,排入收集箱42中的冷凝水可以再循环利用,有效的减少了水资源浪费。
47.若虹吸管41发生损坏,转动固定螺栓51,使固定螺栓51的杆部离开筒体2的端部,然后将第二密封圈52取下,第二密封圈52取下的同时,会将第一密封圈24和虹吸管41一起带出,然后再对虹吸管41进行更换,结构简单。
4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回收冷凝水的烘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1)上的筒体(2),所述筒体(2)的一端连接有用于与蒸汽源连接的进气管(31),所述进气管(31)上设置有进气阀(32),所述筒体(2)的另一端连接有用于将所述筒体(2)中的水蒸汽排出的出气管(33),所述出气管(33)上设置有出气阀(34),所述筒体(2)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筒体(2)中的冷凝水排出的排水机构(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回收冷凝水的烘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机构(4)包括虹吸管(41)、收集箱(42),所述收集箱(42)设置在所述筒体(2)的一侧,所述虹吸管(41)的一端伸入所述筒体(2)中,另一端位于所述收集箱(42)的正上方,所述虹吸管(41)伸入所述筒体(2)的一端高于所述虹吸管(41)的另一端,所述虹吸管(41)上设置有排水阀(4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回收冷凝水的烘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41)为软管,所述筒体(2)中设置有用于将所述虹吸管(41)导向所述筒体(2)最低处的导向管(2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回收冷凝水的烘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箱(4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虹吸管(41)的支撑架(6),所述支撑架(6)的高度高于所述收集箱(42)的高度。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回收冷凝水的烘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2)上设置有用于阻止水蒸汽从所述虹吸管(41)与所述筒体(2)的连接处流出的密封机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回收冷凝水的烘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2)远离所述进气管(31)的一端开设有沿所述筒体(2)长度方向贯穿所述筒体(2)端部的连接孔(22),所述密封机构包括第一密封圈(24),所述第一密封圈(24)设置在所述连接孔(22)中,所述虹吸管(41)穿过所述第一密封圈(24)并伸入所述筒体(2)中。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回收冷凝水的烘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24)上开设有沿所述第一密封圈(24)轴向贯穿所述第一密封圈(24)的固定孔(241),所述虹吸管(41)通过所述固定孔(241)伸入所述筒体(2)中,所述第一密封圈(24)的内侧壁开设有环形槽(242),所述虹吸管(41)的侧壁上设置有同轴的凸环(411),所述凸环(411)卡接在所述环形槽(242)中。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回收冷凝水的烘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圈(24)通过连接件(5)可拆卸设置在所述筒体(2)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可回收冷凝水的烘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5)包括第二密封圈(52)和固定螺栓(51),所述第二密封圈(52)设置在所述第一密封圈(24)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圈(24)背向所述进气管(31)的一侧,所述第二密封圈(52)与所述筒体(2)的外壁贴合,所述固定螺栓(51)的杆部穿过所述第二密封圈(52)且与所述筒体(2)螺纹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可回收冷凝水的烘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2)朝向所述第二密封圈(52)的一端开设有凹槽(25),所述第二密封圈(52)插接在所述凹槽(25)中。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烘筒的领域,公开了一种可回收冷凝水的烘筒装置,其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筒体,所述筒体的一端连接有用于与蒸汽源连接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进气阀,所述筒体的另一端连接有用于将所述筒体中的水蒸汽排出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上设置有出气阀,所述筒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将所述筒体中的冷凝水排出的排水机构。本申请具有减少水资源浪费的效果。源浪费的效果。源浪费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於建刚 陈少华 周正羊 田建良 田华夫 田建新 施建兴 沈子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浙江屹男印染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12.25
技术公布日:
20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