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康复设备,具体涉及一种上
下肢训练快速切换的旋转固定
装置及基于该上下肢训练快速切换的旋转固定装置的上下肢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2.早期脑卒中(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引起的上肢/下肢废用性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绝大多数会躺在床上,无法正常下床,因此需要外部康复设备介入,提供辅助,防止长期卧床导致的肌肉萎缩、压疮等伤害,因此上下肢运动康复设备很有必要早期介入。
3.目前,市场上的一体式上下肢康复训练设备,可满足上下肢的同步训练,但是这些设备都存在一个相同的问题,那就是在将腿部训练切换为手部训练后,患者在进行上肢康复训练时,会受到腿部软索固定机构的限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所以,通常在进行上肢康复训练时,会拆除腿部软索固定机构,如公开号为cn107647997a的中国专利,2018.02.02公开了一种床边康复装置,说明书中0080段中
所述“对于本发明的上述床边康复装置,第二悬臂32的末端还可安装有旋转曲柄33,训练组件4可包括手部训练组件41、脚部训练组件42或其他能与该旋转曲柄33配合使用的训练组件,手部训练组件41、脚部训练组件 42或上述其他训练组件能够择一地安装到旋转曲柄33上。该结构使得本发明的床边康复装置具有可随意切换训练组件的功能,一机多用,大大减少了医疗购置成本”,以及说明书附图中的图4与图6所示,在进行手部训练组件41、脚部训练组件42更换时,整个脚部训练组件42都会拆卸下来,其中包括固定腿部的软索结构和脚踏板,固定腿部的软索结构的拆除过程费人力、费时间,而且拆卸下来的腿部软索固定机构不便于保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将腿部训练切换为手部训练后,拆除腿部软索固定机构过程费人力、费时间,而且拆卸下来的腿部软索固定机构不便于保管的问题,而提供上下肢训练快速切换的旋转固定装置及上下肢训练装置。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上下肢训练快速切换的旋转固定装置,包括腿部软索固定机构、第一旋转定位件、训练系统基架以及交替安装在训练系统基架上,分别用于上下肢训练的上肢训练机构和下肢训练机构;
7.其特殊之处在于:
8.所述腿部软索固定机构包括软索固定支架;
9.所述软索固定支架与所述训练系统基架通过所述第一旋转定位件连接,实现软索固定支架与训练系统基架在
水平方向的相对旋转以及定位。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旋转定位件包括转动套、第一手柱塞、防脱板以及垂直安装在训练系统基架上的固定轴;
11.所述转动套同轴套设在固定轴外部且可绕其轴线转动,所述软索固定支架套设在
所述转动套外部并与转动套连接;
12.位于所述转动套上部或下部的固定轴沿其径向设置多个插孔;
13.所述软索固定支架设置有插接孔,所述第一手柱塞的一端从外向内依次插入插接孔与插孔;
14.所述防脱板安装在固定轴上端,所述防脱板的外径大于所述转动套内径。
1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上下肢训练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
16.包括基座、竖直升降臂、水平伸缩臂、上下肢训练快速切换旋转固定装置以及安装在水平伸缩臂上的触摸显示屏;
17.所述上下肢训练快速切换旋转固定装置采用如上述的上下肢训练快速切换旋转固定装置;
18.竖直升降臂固定端与基座连接,竖直升降臂活动端与水平伸缩臂固定端连接;所述水平伸缩臂活动端与上下肢训练快速切换旋转固定装置中的训练系统基架通过所述第二旋转定位件连接,实现水平伸缩臂与训练系统基架在水平方向的相对旋转以及定位。
19.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旋转定位件包括轴杆、第二手柱塞、螺母、垫片以及转动座;
20.所述转动座安装在所述训练系统基架上,且一端置于所述训练系统基架内部;
21.所述轴杆一端垂直安装在所述水平伸缩臂的活动端,另一端穿过转动座后安装有所述垫片与螺母,所述轴杆与所述转动座转动连接;
22.位于转动座内的轴杆沿其径向设置有多个插槽,转动座设置有插接槽,第二手柱塞从外向内依次插入插接槽与插槽。
2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旋转定位件还包括空心柱,所述空心柱套在所述轴杆外部,并与轴杆固连;
24.所述空心柱位于所述转动座上方。
25.进一步地,位于所述转动座与所述空心柱之间的轴杆上套设有隔离环。
26.进一步地,所述转动座上下两端与所述轴杆之间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插槽位于两个轴承之间。
27.进一步地,所述竖直升降臂包括第一电缸、导轨、滑块、竖直设置的导向杆以及竖直且同轴设置的竖直内筒与竖直外筒;
28.竖直外筒安装在基座上,竖直内筒下端插入到竖直外筒内部,上端置于竖直外筒外部;
29.竖直内筒上端与导向杆上端连接,导向杆下端安装有所述导轨;
30.竖直外筒外壁安装有与导轨配合的所述滑块;
31.第一电缸设置在竖直外筒内,其固定端与竖直外筒连接,活动端与竖直内筒连接,用于驱动竖直内筒上下移动;
32.所述竖直内筒内装有陀螺仪传感器,第一电缸内设置有霍尔传感器。
33.进一步地,所述水平伸缩臂包括第二电缸、导轮以及水平且同轴设置的水平内筒和水平外筒;
34.水平外筒与竖直内筒的顶部连接,水平内筒一端伸入所述水平外筒内,另一端位于水平外筒外,位于水平外筒外的水平内筒与轴杆连接;
35.靠近轴杆一侧的水平外筒上设置有缺口,缺口处安装有所述导轮,导轮一部分伸
入缺口内与所述水平内筒接触;
36.第二电缸设置在水平外筒内,其固定端与水平外筒连接,活动端与所述水平内筒连接,用于驱动水平内筒沿其轴线移动;
37.所述水平内筒中内装有陀螺仪传感器,第二电缸内设置有霍尔传感器。
38.进一步地,训练装置还包括主体升降机构,主体升降机构包括支撑脚杯、升降连杆组件以及第三电缸;
39.升降连杆组件上设置多个所述支撑脚杯;
40.第三电缸固定端安装在所述竖直外筒上,活动端与升降连杆组件铰接,第三电缸驱动升降连杆组件带动多个支撑脚杯沿竖直方向移动,从而驱动基座上下移动;所述第三电缸内设置有霍尔传感器。
4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42.1、相对于传统的进行上肢训练时,将腿部软索固定机构拆卸的方式,本实用新型一种上下肢训练快速切换的旋转固定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一旋转定位件,使得训练系统基架与腿部软索固定机构相对旋转,在进行上肢训练时,可以通过改变训练系统基架与腿部软索固定机构的相对位置,来避免腿部软索固定机构对患者的干涉,既省时又省力。
43.2、本实用新型一种上下肢训练快速切换的旋转固定装置,通过设置的转动套与固定轴,实现了腿部软索固定机构与训练系统基架的相对旋转,然后通过设置的插孔与第一手柱塞实现软索固定机构与训练系统基架的定位,通过设置的防脱板可以限制转动套沿其轴向的移动,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并且安全性高。
44.3、本实用新型一种上下肢训练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二旋转定位件,使得训练系统基架与水平伸缩臂之间相对旋转,在进行上肢训练时,配合上下肢训练快速切换的旋转固定装置使用,患者可以根据所需调整训练系统基架的位置,适用性更强。
45.4、本实用新型一种上下肢训练装置,通过设置的轴杆与转动座,实现了训练系统基架与水平伸缩臂之间相对旋转,并且通过设置的垫片与螺母可以防止轴杆脱离出转动座,整个第二旋转定位件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并且安全性高。
46.5、本实用新型一种上下肢训练装置,通过设置的竖直升降臂与水平伸缩臂实现上下肢训练快速切换旋转固定装置在竖直方向以及水平方向位置的调整,从而使得上下肢训练装置智能化,可以根据安装位置、患者的位置、上肢以及下肢长度等随意调整,实用性更强,适于推广。
附图说明
4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上下肢训练装置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8.图2为进行下肢训练时,本实用新型上下肢训练装置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基座未示出,竖直伸缩臂为部分结构);
4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下肢训练装置实施例将训练系统基架旋转90度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基座未示出,竖直伸缩臂、触摸显示屏为部分结构);
50.图4为图3的正视局部剖视图(仅对设置有第一旋转定位件的部分进行剖视);
5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上下肢训练装置实施例的第二旋转定位件的结构剖视图 (包含一部分训练系统基架);
52.图6为本实用新型上下肢训练装置实施例中的上肢训练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53.图7为本实用新型上下肢训练装置实施例中的下肢训练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54.图8为本实用新型上下肢训练装置实施例中的主体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55.图9为本实用新型上下肢训练装置实施例中的竖直升降臂的结构示意图;
56.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上下肢训练装置实施例中的水平伸缩臂的结构示意图;
57.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上下肢训练装置实施例中的训练系统基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训练系统基架一侧输出端安装下肢训练机构,另一侧仅设有卡头);
58.图12为进行上肢训练时,本实用新型上下肢训练装置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基座与竖直伸缩臂为部分结构,下肢训练机构未示出)。
59.图中,1-基座;2-竖直升降臂;21-竖直内筒;22-竖直外筒;23-导向杆; 24-导轨;25-滑块;26-第一电缸;3-水平伸缩臂;31-水平内筒;32-水平外筒; 33-导轮;34-第二电缸;4-触摸显示屏;5-训练系统基架;6-主体升降机构; 7-第一旋转定位件;71-固定轴;72-转动套;73-防脱板;74-第一手柱塞;75
‑ꢀ
安装螺钉;8-上肢训练机构;9-下肢训练机构;10-第二旋转定位件;101-轴杆; 102-空心柱;103-转动座;104-轴承;105-垫片;106-螺母;107-隔离环;108
‑ꢀ
第二手柱塞;11-卡头;12-销轴;13-脚轮;14-支撑脚杯;15-升降连杆组件; 16-第三电缸;17-陀螺仪传感器;18-腿部软索固定机构;181-软索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6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上下肢训练快速切换的旋转固定装置及上下肢训练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其次,附图所展示的结构往往是实际结构的一部分。
6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62.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的“上、下、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6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还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64.本实用新型上下肢训练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基座1、竖直升降臂2、水平伸缩臂3、上下肢训练快速切换旋转固定装置、主体升降机构6以及安装在水平伸缩臂3上的触摸显示屏4;竖直升降臂2、水平伸缩臂3以及触摸显示屏4 用于实现上下肢训练装置位置调整的智能化控制。
65.基座1用于提供支撑。
66.竖直升降臂2固定端与基座1连接,竖直升降臂2活动端与水平伸缩臂3 固定端连接。如图9所示,竖直升降臂2包括竖直内筒21、竖直外筒22、导向杆23、导轨24、滑块25、第一电缸26;竖直升降臂2中各部件的具体连接方式为:竖直内筒21、竖直外筒22与导向杆23均竖直设置,竖直外筒22安装在基座1上,竖直内筒21一端插入到竖直外筒22内,另一端置于竖直外筒22的外部并与导向杆23的一端连接以及水平伸缩臂3的固定端连接,导向杆23另一端向下延伸并安装有导轨24,滑块25安装在竖直外筒22外壁上,并在导轨 24上滑动,第一电缸26的固定端与竖直外筒22的内壁固连,活动端与竖直内筒21连接,用于驱动竖直内筒21沿其轴线上下。
67.水平伸缩臂3活动端与上下肢训练快速切换旋转固定装置中的训练系统基架5通过第二旋转定位件10连接,实现水平伸缩臂3与训练系统基架5在水平方向的相对旋转以及定位。如图10所示,水平伸缩臂3包括水平内筒31、水平外筒32、导轮33、第二电缸34;水平伸缩臂3中各部件的具体连接方式为:水平内筒31与水平外筒32均水平设置,水平外筒32与竖直内筒21的顶部连接,水平内筒31的一端插入到水平外筒32内,另一端置于水平外筒32外部与第二旋转定位件10连接,第二电缸34的固定端与水平外筒32的内壁固连,活动端与水平内筒31连接,用于驱动水平内筒31沿其轴线运动,远离第二电缸34的固定端一端的水平外筒32设置有缺口,缺口处安装有导轮33,导轮33一部分伸入缺口内与水平内筒31接触。
68.如图5所示,第二旋转定位件10包括轴杆101、空心柱102、转动座103、轴承104、垫片105、螺母106、隔离环107、第二手柱塞108;第二手柱塞108 均采用球形把手旋钮柱塞;第二旋转定位件10中各部件的具体连接方式为:转动座103安装在训练系统基架5上,且一端置于训练系统基架5内部,转动座 103内上下两端均安装有轴承104,空心柱102位于转动座103上方,隔离环107 位于转动座103、空心柱102之间,且隔离环107与转动座103或空心柱102固连,轴杆101一端从上往下依次穿过空心柱102、隔离环107与两个轴承104,穿过轴承104后安装垫片105与螺母106,空心柱102上端与轴杆101固连,轴承104与轴杆101转动连接,位于两个轴承104之间的轴杆101周侧设置多个插槽,转动座103设置有插接槽,第二手柱塞108从外向内依次插入插接槽与插槽。轴杆101上端垂直安装在水平伸缩臂3的活动端。
69.上下肢训练快速切换旋转固定装置包括腿部软索固定机构18、第一旋转定位件7、训练系统基架5以及分别用于上下肢训练的上肢训练机构8和下肢训练机构9,上肢训练机构8和下肢训练机构9交替安装在训练系统基架5上;如图 4所示,腿部软索固定机构18包括软索固定支架181,软索固定支架181与训练系统基架5通过第一旋转定位件7连接,实现软索固定支架181与训练系统基架5在水平方向的相对旋转以及定位;第一旋转定位件7包括固定轴71、转动套72、防脱板73、第一手柱塞74;第一手柱塞74采用球形把手旋钮柱塞。第一旋转定位件7中各部件的具体连接方式为:转动套72套在固定轴71外部,并且在固定轴71上转动,软索固定支架181套设在转动套72外部并与转动套 72相固连,位于转动套72上端或下端的固定轴71上开设有多个插孔软索固定支架181上设置有插接孔,第一手柱塞74一端插入插接孔与插孔内,防脱板73 通过安装螺钉75安装在固定轴71顶端,且防脱板73的外径大于转动套72的内径。
70.第一旋转定位件7以及第二旋转定位件10用于调整腿部软索固定机构18 的方位。
71.触摸显示屏4安装在水平外筒32的固定端。
72.如图8所示,为了便于上下肢训练装置的移动以及定位,还设置了主体升降机构6,
主体升降机构6包括脚轮13、支撑脚杯14、升降连杆组件15、第三电缸16;主体升降机构6中各部件的具体连接方式为:升降连杆组件15上安装有多个支撑脚杯14,第三电缸16固定端安装在竖直外筒22上,第三电缸16活动端与升降连杆组件15铰接,第三电缸16驱动升降连杆组件15带动多个支撑脚杯14沿竖直方向移动,从而驱动基座1上下移动,基座1底部安装有多个脚轮13。
73.第一电缸26、第二电缸34与第三电缸16内均安装有霍尔传感器,霍尔传感器与外部控制系统连接,用于实时反馈位置,而且具有自锁保护和防止跌落,并且能够反馈移动位置,有效确保了患者训练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74.竖直内筒21内与水平内筒31内均安装有陀螺仪传感器17,陀螺仪传感器 17与外部控制系统连接,陀螺仪传感器17的作用为:遇到障碍物后反向运行 5mm停止,可有效防止设备或障碍物损坏。
75.本实用新型上下肢训练装置的组装过程如下:
76.将竖直外筒22竖直安装在基座1上,将水平外筒32水平安装在竖直内筒 21上,将轴杆101竖直安装在水平内筒31上,在训练系统基架5一端设置安装孔,转动座103远离空心柱102一端插入到安装孔内并与训练系统基架5固连,将固定轴71焊接在训练系统基架5上,软索固定支架套在转动套72外部并与转动套72通过螺栓连接,防脱板73位于软索固定支架内部,软索固定支架设置有插接孔,第一手柱塞74从外向内依次插入插接孔与插孔。
77.本实用新型上肢训练机构8、下肢训练机构9与训练系统基架5的快速切换方式:如图6、图7与图11所示,在训练系统基架5的两个输出端均设置卡头 11,上肢训练机构8以及下肢训练机构9上都设有与卡头11相适配的销轴12;通过卡头11与销轴12的配合,实现上肢训练机构8以及下肢训练机构9在训练系统基架5上的快速更换。如图12所示,在进行上肢训练时,将上肢训练机构8安装在训练系统基架5上,并且旋转定位腿部软索固定机构18,使得腿部软索固定机构18不会干涉到患者锻炼即可。
技术特征:
1.一种上下肢训练装置,包括基座(1)、竖直升降臂(2)、水平伸缩臂(3)、上下肢训练快速切换旋转固定装置以及安装在水平伸缩臂(3)上的触摸显示屏(4);竖直升降臂(2)固定端与基座(1)连接,竖直升降臂(2)活动端与水平伸缩臂(3)固定端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肢训练快速切换旋转固定装置包括腿部软索固定机构(18)、第一旋转定位件(7)、训练系统基架(5)以及分别用于上下肢训练的上肢训练机构(8)和下肢训练机构(9),上肢训练机构(8)和下肢训练机构(9)交替安装在训练系统基架(5)上;所述腿部软索固定机构(18)包括软索固定支架(181);所述软索固定支架(181)与所述训练系统基架(5)通过所述第一旋转定位件(7)连接,实现软索固定支架(181)与训练系统基架(5)在水平方向的相对旋转以及定位;所述水平伸缩臂(3)活动端与上下肢训练快速切换旋转固定装置中的训练系统基架(5)通过第二旋转定位件(10)连接,实现水平伸缩臂(3)与训练系统基架(5)在水平方向的相对旋转以及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下肢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定位件(10)包括轴杆(101)、第二手柱塞(108)、螺母(106)、垫片(105)以及转动座(103);所述转动座(103)安装在所述训练系统基架(5)上,且一端置于所述训练系统基架(5)内部;所述轴杆(101)一端垂直安装在所述水平伸缩臂(3)的活动端,另一端穿过转动座(103)后安装有所述垫片(105)与螺母(106),所述轴杆(101)与所述转动座(103)转动连接;位于转动座(103)内的轴杆(101)沿其径向设置有多个插槽,转动座(103)设置有插接槽,第二手柱塞(108)从外向内依次插入插接槽与插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上下肢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定位件还包括空心柱(102),所述空心柱(102)套在所述轴杆(101)外部,并与轴杆(101)固连;所述空心柱(102)位于所述转动座(103)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上下肢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转动座(103)与所述空心柱(102)之间的轴杆(101)上套设有隔离环(10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上下肢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座(103)上下两端与所述轴杆(101)之间均通过轴承(104)转动连接,所述插槽位于两个轴承(104)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一种上下肢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定位件(7)包括转动套(72)、第一手柱塞(74)、防脱板(73)以及垂直安装在训练系统基架(5)上的固定轴(71);所述转动套(72)同轴套设在固定轴(71)外部且可绕其轴线转动,所述软索固定支架(181)套设在所述转动套(72)外部并与转动套(72)相固连;位于所述转动套(72)上部或下部的固定轴(71)沿其径向设置多个插孔;所述软索固定支架(181)设置有插接孔,所述第一手柱塞(74)的一端从外向内依次插入插接孔与插孔;所述防脱板(73)安装在固定轴(71)上端,所述防脱板(73)的外径大于所述转动套(72)内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上下肢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升降臂(2)包括第一电缸(26)、导轨(24)、滑块(25)、竖直设置的导向杆(23)以及竖直且同轴设置的竖直内
筒(21)与竖直外筒(22);竖直外筒(22)安装在基座(1)上,竖直内筒(21)下端插入到竖直外筒(22)内部,上端置于竖直外筒(22)外部;竖直内筒(21)上端与导向杆(23)上端连接,导向杆(23)下端安装有所述导轨(24);竖直外筒(22)外壁安装有与导轨(24)配合的所述滑块(25);第一电缸(26)设置在竖直外筒(22)内,其固定端与竖直外筒(22)连接,活动端与竖直内筒(21)连接,用于驱动竖直内筒(21)上下移动;所述竖直内筒(21)内装有陀螺仪传感器(17),第一电缸(26)内设置有霍尔传感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上下肢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伸缩臂(3)包括第二电缸(34)、导轮(33)以及水平且同轴设置的水平内筒(31)和水平外筒(32);水平外筒(32)与竖直内筒(21)的顶部连接,水平内筒(31)一端伸入所述水平外筒(32)内,另一端位于水平外筒(32)外,位于水平外筒(32)外的水平内筒(31)与轴杆(101)连接;靠近轴杆(101)一侧的水平外筒(32)上设置有缺口,缺口处安装有所述导轮(33),导轮(33)一部分伸入缺口内与所述水平内筒(31)相接触;第二电缸(34)设置在水平外筒(32)内,其固定端与水平外筒(32)连接,活动端与所述水平内筒(31)连接,用于驱动水平内筒(31)沿其轴线移动;所述水平内筒(31)中内装有陀螺仪传感器(17),第二电缸(34)内设置有霍尔传感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上下肢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训练装置还包括主体升降机构(6),主体升降机构(6)包括支撑脚杯(14)、升降连杆组件(15)以及第三电缸(16);升降连杆组件(15)上设置多个所述支撑脚杯(14);第三电缸(16)固定端安装在所述竖直外筒(22)上,活动端与升降连杆组件(15)铰接,第三电缸(16)驱动升降连杆组件(15)带动多个支撑脚杯(14)沿竖直方向移动,从而驱动基座(1)上下移动;所述第三电缸(16)内设置有霍尔传感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下肢训练快速切换的旋转固定装置及上下肢训练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拆除腿部软索固定机构过程费人力、费时间,而且拆卸下来的腿部软索固定机构不便于保管的问题。旋转固定装置包括腿部软索固定机构、第一旋转定位件、训练系统基架、上肢训练机构和下肢训练机构;腿部软索固定机构包括软索固定支架;软索固定支架与训练系统基架通过第一旋转定位件连接;本方案还提出一种上下肢训练装置,包括基座、竖直升降臂、水平伸缩臂、上述旋转固定装置以及触摸显示屏;竖直升降臂固定端与基座连接,竖直升降臂活动端与水平伸缩臂固定端连接;水平伸缩臂活动端与旋转固定装置中的训练系统基架通过第二旋转定位件连接。置中的训练系统基架通过第二旋转定位件连接。置中的训练系统基架通过第二旋转定位件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
张斌锋 贺琛 陈德才 单丁 马瑞 周颐 王海刚 马旭 贺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航创世机器人(西安)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3.04
技术公布日:
20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