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与钓具有关,特别是指一种鼓式
渔轮的
壳体。
背景技术:
2.鼓式渔轮一般装设在钓竿上,提供收放渔线的功能,已知鼓式渔轮主要具
有一壳体、一线轮可转动地设于该壳体内、一转杆可旋转地设于该壳体的一侧、一握柄枢设于该转杆的末端、以及一传动机构将该转杆的旋转动力传递至该线轮。其中,该壳体底部设有一钓竿连接架,用以与一钓竿连接,该线轮则供渔线卷绕其上,操作时,使用者一手握持该鼓式渔轮的壳体与钓竿,另一手利用握柄旋转该转杆,即可进行收放线的操作。
3.其中,该壳体靠近使用者的一侧设有一肋板,例如当使用者左手握持该鼓式渔轮时,常会将拇指勾靠在该肋板靠近左侧的一端,一方面可稳固地握住该鼓式渔轮进行操作,另一方面亦方便拇指对卷绕于该线轮的渔线施加压力,以调整出线速度或感受鱼只的拉力。然而,拇指长时间勾靠在该肋板上,甚至当鱼上钩后还须施力拉竿,常造成使用者拇指的不适,严重时甚至导致局部伤害,因此,如何改善此问题,即成为业者努力研发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鼓式渔轮的壳体,可减轻使用者长时间使用的不适感,并避免手部受伤。
5.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鼓式渔轮的壳体包含有一盘体、一环体、一后肋板以及一靠持件,该盘体具有一底部、以及一管部由该底部外周缘平行一中轴线延伸而出;该环体
与该盘体共该中轴线且互相间隔;该后肋板以其二端分别连接该盘体与该环体的后侧;该靠持件设于该后肋板的外侧。通过该靠持件增加该后肋板与手指的接触面积,可减轻使用者长时间使用的不适感,并避免手部受伤。
附图说明
6.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鼓式渔轮的立体图;
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鼓式渔轮的壳体的立体图;
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鼓式渔轮的壳体的分解图;
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鼓式渔轮的线轮的立体图;
1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鼓式渔轮的使用状态图。
11.【符号说明】
12.1鼓式渔轮
ꢀꢀꢀ
2钓竿
13.10壳体
ꢀꢀꢀꢀꢀꢀ
12盘体
ꢀꢀꢀꢀꢀꢀ
14底部
14.16管部
ꢀꢀꢀꢀꢀꢀ
18环体
15.20后肋板
ꢀꢀꢀꢀ
22轴向段
16.24斜伸段
ꢀꢀꢀꢀ
25顶面
17.26底面
ꢀꢀꢀꢀꢀꢀ
27内侧面
18.28外侧面
19.a中轴线
ꢀꢀꢀꢀꢀ
d1上侧
20.d2后侧
ꢀꢀꢀꢀꢀꢀ
d3右侧
21.30靠持件
ꢀꢀꢀꢀ
31第一端
22.32第二端
ꢀꢀꢀꢀ
34上靠抵面
23.35下靠抵面
24.36前肋板
ꢀꢀꢀꢀ
38底板
25.40线轮
ꢀꢀꢀꢀꢀꢀ
42轴心
ꢀꢀꢀꢀꢀꢀ
44挡壁
26.46罩体
ꢀꢀꢀꢀꢀꢀ
50调整装置
ꢀꢀ
54转杆
27.56枢轴
ꢀꢀꢀꢀꢀꢀ
58握柄
ꢀꢀꢀꢀꢀꢀ
60钓竿连接架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通过一较佳实施例配合图式,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特征,如图1~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鼓式渔轮1,包含有一壳体10、一线轮40、一罩体46、一调整装置50、一转杆54、一握柄58以及一钓竿连接架60。
29.该壳体10包含有一盘体12、一环体18、一后肋板20、一靠持件30、一前肋板36以及一底板38。该盘体12具有一圆形的底部14、以及一管部16由该底部14外周缘平行一中轴线a延伸而出;该环体18与该盘体12共该中轴线a且互相间隔一预定距离;该后肋板20以其二端分别连接该盘体12与该环体18的后侧,位方便说明,本文的方向定义以图1为准,d1为上侧(相反方向则为下侧),d2为后侧(相反方向则为前侧),d3为右侧(相反方向则为左侧);该靠持件30设于该后肋板20的外侧(即后侧)。
30.其中,该底部14略为朝左侧拱起,该管部16的直径与该环体18相当,该后肋板20具有一轴向段22平行于该中轴线a、以及二斜伸段24由该轴向段22二端斜向(偏离该轴向段22的延伸方向)延伸而出,该二斜伸段24分别连接于该盘体12的管部16与该环体18,该二斜伸段24与该中轴线a略呈45
°
夹角,使该后肋板20的轴向段22较为远离该中轴线a,以增加卷绕于该线轮40的渔线容量,但该夹角并无限制而可改变,该二斜伸段24与该中轴线a不平行即可,甚至于其他实施例中,该二斜伸段24可与该中轴线a平行。该后肋板20具有一顶面25、一底面26、一内侧面27(位于前侧)以及一外侧面28(位于后侧),该内侧面27与该外侧面28均连接该顶面25与该底面26,该顶面25与该底面26是与该管部16的表面平滑地相接。
31.该靠持件30略呈蕈菇状,具有一第一端31与该盘体12的管部16连接、以及一第二端32延伸至该后肋板长度的1/2处,使该靠持件30覆设于该后肋板20的轴向段22与位于左侧的该斜伸段24的外侧(即后侧),该第一端31的宽度大于该第二端32的宽度,该靠持件30具有一上靠抵面34其与该后肋板20的顶面25约齐平、以及一下靠抵面35其与该后肋板20的底面26约齐平。借此,该上靠抵面34可视为该后肋板20的顶面25的左半段的延伸,类似地,该下靠抵面35亦可视为该后肋板20的底面26的左半段的延伸。
32.该前肋板36以其二端分别连接该盘体12与该环体18的前侧,其结构、尺寸与该后肋板20类似,仅设置位置不同;该底板38则以其二端分别连接该盘体12与该环体18的底侧,其结构与该后肋板20类似,仅设置位置不同且尺寸较为宽大,该后肋板20、该前肋板36与该
底板38均具有加强该壳体10结构强度的作用,但设置位置可依需要调整,该前肋板36亦可不设。
33.该线轮40可旋转地设置于该盘体12与该环体18之间,如图5所示,该线轮40具有一轴心42、以及二位于该轴心42二端的挡壁44,该盘体12是以该管部16容置位于该线轮40左侧的该挡壁44,该环体18则容置位于该线轮40右侧的该挡壁44,该线轮40是用以供一渔线(图未示)卷绕该轴心42且容纳于该二挡壁44之间。
34.该罩体46是设于该壳体10的右侧且与该环体18相接,该罩体46具有一用来容纳传动机构(图未示)的内部空间(图未示)。
35.该调整装置50设于该罩体46且与位于该中轴线a上,具有调整该线轮40的旋转阻力,以及切换该线轮40的正逆转等功能。
36.该转杆54的一端通过一枢轴56设于该罩体46上,该转杆54的另一端则与该握柄58枢接,借此,使用者可手握该握柄58并转动该转杆54,该转杆54的旋转动力即可经由该传动机构使该线轮40旋转,以进行收线操作。
37.该钓竿连接架60是设于该底板38,用来与一钓竿2以可拆卸的方式结合在一起。
38.实际使用时,如图6所示,使用者左手拇指勾靠于该壳体10后肋板20,食指勾持于该底板38的前侧,其余三指则握住该钓竿2,如此即可稳固地握持该鼓式渔轮1与该钓竿2进行钓鱼,由于拇指的位置对应于该后肋板20靠近该管部16处,此处恰有该靠持件30的上靠抵面34当作该后肋板20顶面25的延伸,共同以较大面积支撑使用者的拇指,可有效减缓拇指的不适感,即使长时间使用或搏鱼时用力拉扯钓竿亦不致造成局部压迫而导致拇指不舒服,并可避免手部受伤,改善已知结构的缺失,从而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39.基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精神,该鼓式渔轮1的壳体10结构可有其他变化,例如:该靠持件30的第一端31可不与该盘体12的管部16连接,而是固设于该后肋板20的斜伸段20,或者该靠持件30的第一端31可改与该盘体12的底部14连接,该靠持件30的第二端32至少延伸至该后肋板20长度的1/3处即可,该靠持件30与该后肋板20亦可一体成形。举凡这些可轻易思及的结构变化,均应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涵盖。
技术特征:
1.一种鼓式渔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盘体,具有一底部、以及一管部由该底部外周缘平行一中轴线延伸而出;一环体,与该盘体共该中轴线且互相间隔;一后肋板,以其二端分别连接该盘体与该环体的后侧;以及一靠持件,设于该后肋板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鼓式渔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是用以供一线轮可旋转地设置,该线轮具有一轴心、以及二位于该轴心二端的挡壁,该管部是用以容置该线轮的一该挡壁,该环体是用以容置该线轮的另一该挡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鼓式渔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靠持件的一第一端与该盘体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鼓式渔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后肋板具有一轴向段平行于该中轴线、以及二斜伸段由该轴向段二端延伸而出,该二斜伸段分别连接于该盘体与该环体,该二斜伸段与该中轴线不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鼓式渔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靠持件设于该后肋板的轴向段与其中一该斜伸段的外侧。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鼓式渔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后肋板具有一顶面、一底面、以及一外侧面连接该顶面与该底面,该靠持件具有一上靠抵面,其与该后肋板的顶面齐平。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鼓式渔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靠持件的一第二端至少延伸至该后肋板长度的1/3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鼓式渔轮的壳体,其特征在于,该靠持件与该后肋板是一体成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鼓式渔轮的壳体,包含有一盘体、一环体、一后肋板以及一靠持件,该盘体具有一底部、以及一管部由该底部外周缘平行一中轴线延伸而出;该环体与该盘体共该中轴线且互相间隔;该后肋板以其二端分别连接该盘体与该环体的后侧;该靠持件设于该后肋板的外侧。通过该靠持件增加该后肋板与手指的接触面积,可减轻使用者长时间使用的不适感,并避免手部受伤。受伤。受伤。
技术研发人员:
张良任 余远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宝熊渔具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19
技术公布日:
20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