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理疗的柔性红外热磁体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技术涉及理疗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理疗的柔性红外热磁体


背景技术:



2.人们为保持身体健康常会进行适当的理疗保健。
3.目前,市场上保健用的理疗仪器有很多,如有通过脉冲电路产生的脉冲来对人体的穴位进行冲击,以达到保健的作用;也有通过按摩头的运动对人体进行按摩的;它们的工作原理各不相同,理疗效果也不一样。
4.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我们研发了一种能同时产生与人体自身远红外线波段同频共振的远红外线及低频低能量脉冲电磁场,结构设计特点为轻薄方便携带可适当弯曲,电源规格为低压直流低功率,符合绿能低能耗。对人体产生了相对应的光动力及电磁的物理及生物效应,促进人体接触部位组织微循环的畅通理疗机制。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促进人体组织微循环的畅通理疗机制,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理疗的柔性红外热磁体。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理疗的柔性红外热磁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用于理疗的柔性红外热磁体,包括所述供电电源电连接有可产生电磁脉冲的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电连接有可产生与人体自身远红外线波段同频共振的远红外线的红外线发射层;所述电磁脉冲的频率范围为1hz-8hz,且所述电磁脉冲对应的电磁场强度不超过700毫高斯。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供电电源给电磁线圈和红外线发射层供电时,通过电磁线圈可便于产生频率范围为1hz-8hz电磁脉冲,频率范围为1hz-8hz电磁脉冲对人体具有磁疗的效果;同时,通过红外线发射层可便于在通电加热时发出与人体自身远红外线波段同频共振的远红外线,通过红外线发射层发出的远红外线以及人体自身发出的远红外线之间的同频共振,并同时辅以1hz-8hz的低频电磁脉冲,可便于共同促进柔性红外热磁体与人体接触部位组织的微循环畅通理疗机制。
9.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电磁线圈与所述红外线发射层之间还电连接有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包括与所述电磁线圈电连接的导电层正极和与所述供电电源电连接的导电层负极;所述导电层正极包括若干伸入并均匀分布在所述红外线发射层中的导电层正极旁路,所述导电层负极包括若干伸入并均匀分布在所述红外线发射层中的导电层负极旁路。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导电层正极旁路和若干导电层负极旁路伸入并均匀分布在红外线发射层中,从而便于电流能够同步从多点均匀输入至红外线发射层中,这样不仅可以使红外线发射层发热均匀,从而便于红外线发射层发射出较为均匀的且能与人体自身远红外线波段同频共振的远红外线。
11.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红外线发射层上设有第一pet膜,所述导电层上设有第二pet膜,且所述第一pet膜和/或所述第二pet膜上设有eva涂层,所述第一pet膜和所述第二pet膜可通过高温热压的方式复合在一起,用于保护红外线发射层及导电层并产生绝缘保护效果。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pet膜和/或第二pet膜上设置一层eva涂层,由于eva涂层在高温加压时会产生粘性,故,通过高温加压的方式便于使第一pet膜和第二pet膜伸出导电层和红外线发射层的部分粘合在一起,从而不仅便于使置于第一pet膜和第二pet膜之间的导电层和红外线发射层紧压在一起,还具有保护红外线发射层及导电层并产生绝缘保护的效果。
13.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pet膜上还设有用于反射红外线发射层发出的所述远红外线的红外线反射层。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红外线反射层在通电加热后,主要通过其与第一pet膜连接的一侧发射出远红外线,还通过其与导电层连接的一侧发射出相反方向的远红外线,但是,在柔性红外热磁体的使用中,由于人体待理疗部位与第一pet膜接近,故第一pet膜连接的一侧发射出远红外线可以直接照射到人体接近第一pet膜的部位,但是,红外线反射层与导电层连接的一侧发射出的远红外线却不能照射到人体接近第一pet膜的部位,从而造成了远红外线的浪费,为了提高远红外线的利用率,在第二pet膜上设置红外线反射层,这样便于将红外线反射层与导电层连接的一侧发射出的远红外线也能经过红外线反射层的反射后进一步照射到人体接近第一pet膜的部位。
15.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电磁线圈和所述第二pet膜之间连接有第一绝缘层,所述电磁线圈远离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一侧设有第二绝缘层。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绝缘层便于防止电磁线圈和导电层短接,通过第二绝缘层便于防止电磁线圈和红外线反射层短接,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可以发挥对电磁线圈的绝缘保护作用。
17.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供电电源和所述电磁线圈之间电连接有可以选择理疗模式并输出直流方波的控制电路模块,所述供电电源的供电电压为dc5v-24v,且所述控制电路模块输出的所述直流方波的电压范围为5v-24v,且所述控制电路模块输出的所述直流方波具有控制红外线发射层的发热温度以及调控电磁线圈产生的电磁脉频率的作用。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电路模块输出电压范围为5v-24v直流方波便于控制红外线发射层的发热温度和电磁脉的频率。
19.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绝缘层上设有热敏电阻,所述控制电路模块中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控制电路模块和所述电磁线圈之间电路通闭的温度讯号控制模块,且所述温度讯号控制模块和所述热敏电阻电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红外线发射层在通电时会发热以产生远红外线,但是随着红外线发射层通电时间的增长,红外线发射层产生的热量也会越来越多,如此,过多的热量势必会带来高温,而带来的高温容易对柔性红外热磁体本身和人体与柔性红外热磁体接触的部位造成损伤;在第一绝缘层上设置热敏电阻便于实时检测柔性红外热磁体的温度,当柔性红外热磁体的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也会变化,当热敏电阻阻值变化至安全
温度设定阻值时,通过温度讯号控制模块触发和电磁线圈之间电路发生断路,从而暂停供电电源对红外线发射层的供电,如此便于使红外线发射层逐渐降温以避免损伤柔性红外热磁体本身和人体与柔性红外热磁体接触的部位。
21.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红外线发射层的材质为石墨碳纤维或石墨烯。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石墨碳纤维或石墨烯在通电加热时可产生与与人体自身远红外线波段同频共振的远红外线,从而便于通过远红外线同频共振的方式对人体进行理疗。
23.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红外线反射层的材质为食品级微米铝箔。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食品级微米铝箔具有良好的远红外线反射能力,从而便于将红外线反射层与导电层连接的一侧发射出的远红外线反射到柔性红外热磁体与人体的接触部位。
25.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pet膜上和所述红外线反射层上均连接有防水膜。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水膜便于增加柔性红外热磁体的防水性能和防潮效果。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8.1.供电电源使电磁线圈和红外线发射层通电时,通过电磁线圈可产生频率范围为1hz-8hz低频电磁脉冲以对人体进行磁疗,同时,通过红外线发射层在通电加热时产生可与人体自身远红外线波段同频共振的远红外线,如此便于促进柔性红外热磁体与人体接触部位组织的微循环畅通理疗机制。
29.2.在第二pet膜上设置红外线反射层,这样便于将红外线反射层与导电层连接的一侧发射出的远红外线也能经过红外线反射层的反射后进一步照射到与人体的接触部位。
30.3.当柔性红外热磁体的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的阻值也会变化,当热敏电阻阻值变化至安全温度设定阻值时,通过温度讯号控制模块触发和电磁线圈之间电路发生断路,从而暂停供电电源对红外线发射层的供电,如此便于使红外线发射层逐渐降温以避免损伤柔性红外热磁体本身和人体与柔性红外热磁体接触的部位。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理疗的柔性红外热磁体整体结构框图。
3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导电层和红外线发射层之间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供电模块;11、供电电源;12、控制电路模块;121、脉冲电波输出模块;122、温度讯号控制模块;2、热磁体本体;21、第一pet膜;22、红外线发射层;23、导电层;231、导电层正极;2311、导电层正极主路;2312、导电层正极旁路;232、导电层负极;2321、导电层负极主路;2322、导电层负极旁路;24、第二pet膜;241、eva涂层;25、热敏电阻;26、第一绝缘层;27、电磁线圈;28、第二绝缘层;29、红外线反射层;3、本体保护层;31、防水膜;32、医用透气无纺布。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理疗的柔性红外热磁体。参照图1,用于理疗的柔性红外热磁体包括供电模块1,所述供电模块1电连接有热磁体本体2,且热磁体本体2上包覆有本体保护层3。
36.供电模块1包括用于输出dc5v-24v电压的供电电源11,在实施例中供电电源11可以为dc5v充电宝或是交直流电源转换器。供电电源11电连接有控制电路模块12,控制电路模块12与热磁体本体2电连接。控制电路模块12包括与供电电源11电连接的且用于产生直流方波的脉冲电波输出模块121,脉冲电波输出模块121生成的直流方波的频率为1hz-8hz,且直流方波的电压范围为5v-24v。
37.热磁体本体2包括与脉冲电波输出模块121电连接的且呈层状的电磁线圈27,电磁线圈27有两种设置的样式,一种是呈矩形螺旋状的电磁线圈,另一种是呈圆形螺旋状的电磁线圈。电磁线圈27接收到来自脉冲电波输出模块121产生的1hz-8hz的直流方波可产生低频脉冲电磁场,低频脉冲电磁场对人体具有磁疗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磁疗的效果,脉冲电磁场的频率范围为1hz-8hz,且脉冲电磁场的电磁场强度最高不超过700毫高斯。
38.将电磁线圈27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其包括两个端面,在电磁线圈27的一个端面上设有一层第一绝缘层26,且第一绝缘层26的材质为具有绝缘功能的柔性电路绝缘基材;在电磁线圈27的另一端面上设有一层第二绝缘层28,且第一绝缘层26的材质为具有绝缘功能的柔性电路绝缘基材。通过柔性电路绝缘基材的绝缘功能可以形成对电磁线圈27的绝缘保护作用。
39.电磁线圈27电连接有置于第一绝缘层26远离电磁线圈27一侧的导电层23,导电层23上电连接有红外线发射层22。
40.参照图1和图2,导电层23包括连接在红外线发射层22上的导电层正极231和导电层负极232,导电层正极231包括与电磁线圈27电连接的导电层正极主路2311以及设置在导电层正极主路2311上且伸入并均匀分布在红外线发射层22中的导电层正极旁路2312;与脉冲电波输出模块121电连接的导电层负极232包括与控制电路模块12电连接的导电层负极主路2321以及设置在导电层负极主路2321上且伸入并均匀分布在红外线发射层22中的导电层负极旁路2322。
41.在实施中,导电层23所使用的材质为铜箔或者银浆,将导电层正极旁路2312和导电层负极旁路2322均匀分布在红外线发射层22中便于电流均匀的流过红外线发射层22以使红外线发射层22通电发热均匀。红外线发射层22所使用的材质为石墨碳纤维和石墨烯,石墨碳纤维和石墨烯在通电加热后可产生与人体自身远红外线波段同频共振的远红外线,通过远红外线的同频共振不仅便于促进被照射部位的血液循环,还便于使被照射部位皮下组织深层部位因为同频共振、能量传达而使细胞分子活化,加速人体需要的生物酶的合成,同时活化蛋白质等生物分子,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和生物细胞的组织再生能力,如此便于提升理疗的效果,综合上述电磁线圈27产生的低频脉冲电磁场对人体的磁疗作用,可共同促进人体组织微循环的畅通理疗机制。
42.参照图1,在外线发射层远离导电层23的外侧壁上贴合有边缘伸出于红外线发射层22的第一pet膜21,且在导电层23远离外线发射层的外侧壁上贴合有边缘伸出于红外线
发射层22的第二pet膜24。eva涂层241具有在高温热压的情况下会产生粘性的特点,为了使第一pet膜21和第二pet膜24的边缘部分能紧贴在一起以使导电层23和红外线发射层22能压在一起,可单独在第一pet膜21上涂上一层eva涂层241,可单独在第二pet膜24上涂上一层eva涂层241,甚至还可在第一pet膜21上和第二pet膜24上均涂上一层eva涂层241。在本实施例中,仅在第二pet膜24与导电层23接触的膜面上涂有一层eva涂层241,在实施中,通过高温热压的方式使第二pet膜24粘在导电层23上,同时还使第一pet膜21和第二pet膜24的边缘部分能紧贴在一起以达到使导电层23和红外线发射层22紧压在一起的目的。
43.红外线发射层22在通电加热后,主要通过与第一pet膜21连接的一侧发射出远红外线,还通过与导电层23连接的一侧发射出相反方向的远红外线,但是,在柔性红外热磁体的使用中,由于人体待理疗部位与第一pet膜21接近,故第一pet膜21连接的一侧发射出远红外线可以直接照射到人体接近第一pet膜21的部位,但是,红外线反射层29与导电层23连接的一侧发射出的远红外线却不能照射到人体接近第一pet膜21的部位,如此会造成远红外线的浪费。
44.为了避免浪费红外线发射层22发出的远红外线,在第二绝缘层28上设有一层红外线反射层29,为了提高反射远红外线的效果,红外线反射层29所用的材质为食品级微米铝箔,食品级微米铝箔具有良好的远红外线反射效果。如此便于将红外线反射层29与导电层23连接的一侧发射出的远红外线经过红外线反射层29的反射后进一步照射到人体接近第一pet膜21的部位,从而提高远红外线的利用率。
45.参照图1,位于控制电路模块12中的脉冲电波输出模块121和电磁线圈27之间电连接有温度讯号控制模块122,该温度讯号控制模块122用于控制电路模块12和电磁线圈27之间电路的通闭。该温度讯号控制模块122和电磁线圈27的电流输入端电连接,且该温度讯号控制模块122上还电连接有设置在第一绝缘层26和第二pet膜24之间的热敏电阻25。
46.在实施中,红外线发射层22在通电时会发热以产生远红外线,但是随着红外线发射层22通电时间的增长,红外线发射层22产生的热量也会越来越多,如此,过多的热量势必会带来高温,而带来的高温容易对柔性红外热磁体本身和人体与柔性红外热磁体接触的部位造成损伤。当柔性红外热磁体的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25的阻值也会变化,当热敏电阻25阻值变化至安全温度设定阻值时,通过温度讯号控制模块122触发和电磁线圈27之间电路发生断路,从而暂停供电电源11对红外线发射层22的供电,如此便于使红外线发射层22逐渐降温以避免损伤柔性红外热磁体本身和人体与柔性红外热磁体接触的部位。
47.参照图1,本体保护层3包括包覆在热磁体本体2上的防水膜31,在防水膜31上还包覆有一层医用透气无纺布32。
48.在实施中,通过防水膜31可便于防止柔性红外热磁体不慎触水时,防止水进入柔性红外热磁体内部以影响其使用,进一步,通过医用透气无纺布32可增加柔性红外热磁体在和人体皮肤接触时的透气性以及亲肤性。
4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用于理疗的柔性红外热磁体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柔性红外热磁体时,打开供电模块1中的供电电源11并通过控制电路产生频率范围为1hz-8hz的直流方波,然后将柔性红外热磁体靠近红外线发射层22的一端靠近人体或与人体皮肤接触,此时,由供电模块1供电的电磁线圈27电路可产生低频脉冲电磁场对人体靠近或接触柔性红外热磁体的部位进行磁疗;同时由供电模块1供电的红外线发射层22发射人体自身远红外线波
段同频共振的远红外线,通过远红外线的同频共振对人体上被照射远红外线的部位进行理疗,且当红外线发射层22温度过高时,在热敏电阻25和控制电路模块12的作用下还可以使红外线发射层22降温。
5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理疗的柔性红外热磁体,包括供电电源(11),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源(11)电连接有可产生电磁脉冲的电磁线圈(27),所述电磁线圈(27)电连接有可产生与人体自身远红外线波段同频共振的远红外线的红外线发射层(22);所述电磁脉冲的频率范围为1hz-8hz,且所述电磁脉冲对应的电磁场强度不超过700毫高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理疗的柔性红外热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27)与所述红外线发射层(22)之间还电连接有导电层(23),所述导电层(23)包括与所述电磁线圈(27)电连接的导电层正极(231)和与所述供电电源(11)电连接的导电层负极(232);所述导电层正极(231)包括若干伸入并均匀分布在所述红外线发射层(22)中的导电层正极旁路(2312),所述导电层负极(232)包括若干伸入并均匀分布在所述红外线发射层(22)中的导电层负极旁路(23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理疗的柔性红外热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发射层(22)上设有第一pet膜(21),所述导电层(23)上设有第二pet膜(24),且所述第一pet膜(21)和/或所述第二pet膜(24)上设有eva涂层(241),所述第一pet膜(21)和所述第二pet膜(24)可通过高温热压的方式复合在一起,用于保护红外线发射层(22)及导电层(23)并产生绝缘保护效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理疗的柔性红外热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et膜(24)上还设有用于反射红外线发射层(22)发出的所述远红外线的红外线反射层(29)。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理疗的柔性红外热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线圈(27)和所述第二pet膜(24)之间连接有第一绝缘层(26),所述电磁线圈(27)远离所述第一绝缘层(26)的一侧设有第二绝缘层(28)。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理疗的柔性红外热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源(11)和所述电磁线圈(27)之间电连接有可以选择理疗模式并输出直流方波的控制电路模块(12),所述供电电源(11)的供电电压为dc5v-24v,且所述控制电路模块(12)输出的所述直流方波的电压范围为5v-24v。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理疗的柔性红外热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26)上设有热敏电阻(25),所述控制电路模块(12)中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控制电路模块(12)和所述电磁线圈(27)之间电路通闭的温度讯号控制模块(122),且所述温度讯号控制模块(122)和所述热敏电阻(25)电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理疗的柔性红外热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发射层(22)的材质为石墨碳纤维或石墨烯。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理疗的柔性红外热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反射层(29)的材质为食品级微米铝箔。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理疗的柔性红外热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et膜(21)上和所述红外线反射层(29)上均连接有防水膜(31)。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理疗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理疗的柔性红外热磁体,其包括供电电源,供电电源电连接有用于输出特定频率脉冲电波的控制电路模块,控制电路模块电连接有可产生脉冲电磁场的电磁线圈,电磁线圈串接有导电层,且导电层上电连接有可发出远红外线的红外线发射层。电磁线圈与红外线发射层电连接可同步产生对人体具有理疗效果的脉冲电磁场和远红外线。本申请中用于理疗的柔性红外热磁体具有结构轻薄和能耗低的特点,且具有提升理疗作用的效果。的效果。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黄衍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苏州汉耀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1.12.28

技术公布日:

2023/1/3

本文发布于:2023-01-05 08:48: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525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红外线   磁体   柔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