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申请涉及医疗护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介入术后术肢
支撑架背景技术:
2.冠状动脉介入术,又简称为pci,它只需在皮肤上作一小切口,将带有球囊扩张器的导管插入腿或手部的动脉送至狭窄的冠状动脉中进行扩张,使心肌的供血得到改善。为了预防过的血管再次梗阻,医生会建议植入冠脉
支架,冠脉支架是微小的不锈钢网状合金管,被带有球囊的导管送入血管内起到保持血管通畅的作用。
3.穿刺处血肿是常见的手术并发症,现有技术中处理血肿常采用局部加压包扎、制动、抬高等方法,临床上的制动抬高方法为将术肢放于枕头上或将衣物折叠垫高,但是上述结构固定效果不好,不利于患者关节处灵活转动,而且对于不同的患者也不便于调节高度,容易引起患者的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介入术后术肢支撑架,采用该支撑架便于调节高度又能够利于患者关节处灵活转动。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如下:一种介入术后术肢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还包括连接部,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端部铰接,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分别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处转动连接有
螺纹件,每个连接孔处分别设有螺纹杆,螺纹杆与螺纹件螺纹配合,螺纹杆上端设有支撑板,螺纹杆与支撑板铰接。
6.采用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如下:采用本方案的支撑架时,将患者的术肢放在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连接的支撑板上,支撑板用于对患者的术肢进行支撑。使患者的关节处在两个支撑板之间。因为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而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铰接,所以可以改变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间的角度从而适用于患者的关节处灵活活动。而且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处转动连接有螺纹件,每个连接孔处分别设有螺纹杆,螺纹杆与螺纹件螺纹配合,所以可以转动螺纹件从而使螺纹杆旋进,改变螺纹杆伸出连接孔的高度,从而改变整个支撑板的高度,适用于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
7.本方案中通过转动螺纹件调节支撑板的高度,可以操作方便并可以将支撑板调节到不同的高度,适用的范围更广。
8.进一步,支撑板横截面呈弧形。
9.进一步,第一支架下端和第二支架下端分别设有槽体,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分别伸入槽体内并与槽体滑动配合。
10.进一步,还包括定位销,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设有定位孔,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分别设有多个限位孔,定位销能够穿过定位孔和限位孔。
11.进一步,螺纹件外部设有转动环,转动环周向设有多个凹槽。
12.进一步,还包括螺栓和紧固
螺母,支撑板包括主板和两个连接支板,两个连接支板分别位于主板两侧并与主板铰接,主板两侧和连接支板一侧分别设有连接通孔,螺栓穿过连接通孔并与紧固螺母螺纹配合。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介入术后术肢支撑架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介入术后术肢支撑架实施例二中支撑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16.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第一连接杆3、槽体4、连接销5、定位孔6、支撑板7、第二连接杆8、转动环9、旋转螺母10、螺纹杆11、定位销12、限位孔13、凹槽14、主板15、连接支板16、螺栓17、紧固螺母18。
17.实施例一
18.本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介入术后术肢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还包括连接部,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8,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8端部通过连接销5铰接.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8分别与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连接。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分别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处转动连接有螺纹件,本实施例中的螺纹件为旋转螺母10。每个连接孔处分别设有螺纹杆11,螺纹杆11与旋转螺母10螺纹配合,旋转螺母10外部焊接有转动环9,转动环9周向设有多个凹槽14。螺纹杆11上端设有支撑板7,支撑板7横截面呈弧形,螺纹杆11与支撑板7通过连接销铰接。
19.第一支架1下端和第二支架2下端分别设有槽体4,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8分别伸入槽体4内并与槽体4滑动配合。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架还包括定位销12,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分别设有定位孔6,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8分别设有多个限位孔13,定位销12能够穿过定位孔6和限位孔13。
20.具体实施方式如下,采用本实施例的支撑架时,将患者的术肢放在与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连接的支撑板7上,支撑板7用于对患者的术肢进行支撑。使患者的关节处在两个支撑板7之间。因为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分别连接有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8,而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8铰接,所以可以改变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8间的角度从而适用于患者的关节处灵活活动。而且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分别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处转动连接有螺纹件,每个连接孔处分别设有螺纹杆11,螺纹杆11与旋转螺母10螺纹配合,所以可以转动旋转螺母10从而使螺纹杆11旋进,改变螺纹杆11伸出连接孔的高度,从而改变整个支撑板7的高度,适用于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转动环9的设置使得转动旋转螺母10时更加方便省力。
21.本方案中通过转动旋转螺母10调节支撑板7的高度,可以操作方便并可以将支撑板7调节到不同的高度,适用的范围更广。
22.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架不仅可以调节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间的角度,还可以调节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间的距离。在调节距离时,沿第一支架1滑动第一连接杆3,待第一连
接杆3滑动到相应的位置后用定位销12穿过定位孔6和限位孔13,使第一连接杆3和第一支架1固定。第二支架2和第二连接杆8的调节方式一致。
23.实施例二
24.结合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螺栓17和紧固螺母18,支撑板7包括主板15和两个连接支板16,两个连接支板16分别位于主板15两侧并与主板15铰接,主板15两侧和连接支板16一侧分别设有连接通孔,螺栓17穿过连接通孔并与紧固螺母18螺纹配合。
25.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转动两个连接支板16调节整个支撑板7的宽度,并对患者术肢进行固定。在调节时,先拧松紧固螺母18,然后转动两个连接支板16,待连接支板16转动到相应的位置后,再拧紧紧固螺母18,从而固定连接支板16。
26.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介入术后术肢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还包括连接部,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端部铰接,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分别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处转动连接有螺纹件,每个连接孔处分别设有螺纹杆,螺纹杆与螺纹件螺纹配合,螺纹杆上端设有支撑板,螺纹杆与支撑板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术后术肢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支撑板横截面呈弧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介入术后术肢支撑架,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架下端和第二支架下端分别设有槽体,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分别伸入槽体内并与槽体滑动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介入术后术肢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销,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设有定位孔,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分别设有多个限位孔,定位销能够穿过定位孔和限位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介入术后术肢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螺纹件外部设有转动环,转动环周向设有多个凹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介入术后术肢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栓和紧固螺母,支撑板包括主板和两个连接支板,两个连接支板分别位于主板两侧并与主板铰接,主板两侧和连接支板一侧分别设有连接通孔,螺栓穿过连接通孔并与紧固螺母螺纹配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护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介入术后术肢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还包括连接部,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端部铰接,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分别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处转动连接有螺纹件,每个连接孔处分别设有螺纹杆,螺纹杆与螺纹件螺纹配合,螺纹杆上端设有支撑板,螺纹杆与支撑板铰接。采用该支撑架便于调节高度又能够利于患者关节处灵活转动。者关节处灵活转动。者关节处灵活转动。
技术研发人员:
韦娟 何贵新 秦伟彬 玉黎燕 胡梦弦 甲子永 文琦 刘誓海 黄振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
2022.08.24
技术公布日:
20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