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枕头

阅读: 评论:0



1.本实用新型涉及枕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枕头作为日常生活的常用物品,其结构和质量会直接影响使用者的睡眠质量。对于不同的使用者的颈部的形态差异较大,不同的人对于同一形态的枕头往往会给出不同的舒适度评价。
3.因此目前市场上以弹性好和可塑性高的记忆枕头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即使如此,大部分的枕头产品所对应的一般也都是某一类型的使用者,日常家庭中使用的枕头一般也不会被不同的人所使用。但是对于医院病房、旅店这类场所来说,不可能为每位使用者配备不同的枕头。而其中,尤其是医院病房的住院使用者,对于睡眠的质量一般有着较高的要求,枕头作为直接影响睡眠质量的重要物品之一,如何使其能够适用于不同的使用者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不同的使用者的枕头。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枕头,包括枕套和设置于枕套内部的第一枕芯、第二枕芯以及支撑气囊
6.所述第一枕芯和第二枕芯的硬度不同;
7.所述第一枕芯整体呈u字形,所述第一枕芯包括位于顶部的枕接面和位于底部的支撑面;
8.所述枕接面包括第一枕接区、第二枕接区和第三枕接区,所述第二枕接区位于第一枕接区和第三枕接区之间,且第一枕接区的高度低于第一枕接区和第三枕接区;
9.所述第二枕芯被环绕于第一枕接区、第二枕接区和第三枕接区之间;
10.所述支撑气囊位于第一枕芯下方并与第一枕芯的支撑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气囊用于调整第一枕芯的高度。
11.具体的,所述支撑气囊充气膨胀时,第一枕芯的第二枕接区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枕芯顶部的高度;所述所述支撑气囊泄气收缩时,第一枕芯的第二枕接区的高度小于第二枕芯顶部的高度,且所述第一枕接区和第三枕接区的高度大于第二枕芯顶部的高度。
12.具体的,所述支撑气囊的形状与第一枕芯的形状一致。
13.具体的,所述支撑气囊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充气区、第二充气区和第三充气区,所述第一充气区、第二充气区和第三充气区分别与第一枕接区、第二枕接区和第三枕接区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充气区和第三充气区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管道上设有用于对第一充气区和第三充气区进行充气或泄气的第一气阀,所述第一气阀的一端固定于枕套上,所述第二充气区设有用于对第二充气区进行充气或泄气的第二气阀,所述第一气阀的一端固定于
枕套上。
14.具体的,所述第一气阀和第二气阀均位于枕套的底部。
15.具体的,所述第一枕芯为硅胶枕芯或记忆海绵枕芯。
16.具体的,所述第二枕芯为颗粒填充物枕芯。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枕头内同时具有形态和硬度不同的两种枕芯,从而能够使不同的使用者可以将枕头调整至适合于自己的枕芯进行枕靠,以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第一枕芯的第一枕接区和第三枕接区能够对使用者的头部两侧形成一定的支撑,使使用者的颈部无论是枕靠在第一枕芯还是第二枕芯时,都能够保持良好且舒适的睡眠姿态,以提高睡眠质量;第一枕芯的高度是可调的,使用者在枕靠时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将其调整至合适的睡眠高度。
附图说明
18.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枕头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枕头内部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0.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枕头内部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21.标号说明:
22.1、第一枕芯;11、第一枕接区;12、第二枕接区;13、第三枕接区;2、第二枕芯;3、支撑气囊;31、第一充气区;32、第二充气区;33、第三充气区;34、管道;35、第一气阀;36、第二气阀;4、枕套。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24.请参照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枕头,包括枕套和设置于枕套内部的第一枕芯、第二枕芯以及支撑气囊;
25.所述第一枕芯和第二枕芯的硬度不同;
26.所述第一枕芯整体呈u字形,所述第一枕芯包括位于顶部的枕接面和位于底部的支撑面;
27.所述枕接面包括第一枕接区、第二枕接区和第三枕接区,所述第二枕接区位于第一枕接区和第三枕接区之间,且第一枕接区的高度低于第一枕接区和第三枕接区;
28.所述第二枕芯被环绕于第一枕接区、第二枕接区和第三枕接区之间;
29.所述支撑气囊位于第一枕芯下方并与第一枕芯的支撑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气囊用于调整第一枕芯的高度。
30.使用时,使用者可以根据睡眠习惯将第一枕芯或第二枕芯调整至靠近自己的方向,在第一枕芯靠近使用者时,使用者还可以通过对支撑气囊进行充气或放气来调整第一枕芯的高度。其中,第一枕接区、第二枕接区和第三枕接区之间的连接处呈弧形过渡。
31.实施例
32.如图1至3所示,一种枕头,包括枕套4(图中未完全示出)和设置于枕套4内部的第一枕芯1、第二枕芯2以及支撑气囊3;
33.所述第一枕芯1和第二枕芯2的硬度不同;
34.所述第一枕芯1整体呈u字形,所述第一枕芯1包括位于顶部的枕接面和位于底部的支撑面;
35.所述枕接面包括第一枕接区11、第二枕接区12和第三枕接区13,所述第二枕接区12位于第一枕接区11和第三枕接区13之间,且第一枕接区11的高度低于第一枕接区11和第三枕接区13;
36.所述第二枕芯2被环绕于第一枕接区11、第二枕接区12和第三枕接区13之间;
37.所述支撑气囊3位于第一枕芯1下方并与第一枕芯1的支撑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气囊3用于调整第一枕芯1的高度。
3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气囊3充气膨胀时,第一枕芯1的第二枕接区12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枕芯2顶部的高度;所述所述支撑气囊3泄气收缩时,第一枕芯1的第二枕接区12的高度小于第二枕芯2顶部的高度,且所述第一枕接区11和第三枕接区13的高度大于第二枕芯2顶部的高度。其中,使用者在将第二枕芯2调整至靠近自己时,由于人体颈部的弧形特点,使用者的后脑是位于第一枕芯1上,而颈部则位于第二枕芯2上,此时支撑气囊3充气膨胀后,第二枕接区12的高度至少与第二枕芯2顶部的高度位于同一水平面就可以较好地对使用者的后脑形成支撑。使用者在将第一枕芯1调整至靠近自己时,此时支撑气囊3充气膨胀后,第二枕接区12的高度优选为大于第二枕芯2顶部的高度,这样能够使第二枕接区12对患者的颈部形成良好的支撑。
3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气囊3的形状与第一枕芯1的形状一致。其中,支撑气囊3的形状与第一枕芯1的形状一致能够使第一枕芯1的高度改变时,第一枕接区11、第二枕接区12和第三枕接区13能同步进行调整,以避免三个枕接区分布不均匀。
4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气囊3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充气区31、第二充气区32和第三充气区33,所述第一充气区31、第二充气区32和第三充气区33分别与第一枕接区11、第二枕接区12和第三枕接区13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充气区31和第三充气区33通过管道34相连通,所述管道34上设有用于对第一充气区31和第三充气区33进行充气或泄气的第一气阀35,所述第一气阀35的一端固定于枕套4上,所述第二充气区32设有用于对第二充气区32进行充气或泄气的第二气阀36,所述第一气阀35的一端固定于枕套4上。其中,第二枕接区12的高度与第一枕接区11和第三枕接区13之间的高度差能够通过对不同的充气区进行充气而进行自由调整。而第一充气区31和第三充气区33连通,能够使其对应的第一枕接区11和第三枕接区13能够同步调节高度。
4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气阀35和第二气阀36均位于枕套4的底部。
4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枕芯1为硅胶枕芯或记忆海绵枕芯。
4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枕芯2为颗粒填充物枕芯。其中,颗粒填充物可以使荞麦颗粒、决明子颗粒、乳胶颗粒等。
4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枕头内同时具有形态和硬度不同的两种枕芯,从而能够使不同的使用者可以将枕头调整至适合于自己的枕芯进行枕靠,以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第一枕芯的第一枕接区和第三枕接区能够对使用者的头部两侧形成一定的支撑,使使用者的颈部无论是枕靠在第一枕芯还是第二枕芯时,都能够保持良好且舒适的睡眠姿态,以提高睡眠质量;第一枕芯的高度是可调的,使用者在枕靠时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将其调整至合
适的睡眠高度。
45.此外,使用者在将第二枕芯调整至靠近自己时,由于人体颈部的弧形特点,使用者的后脑是位于第一枕芯上,而颈部则位于第二枕芯上,此时支撑气囊充气膨胀后,第二枕接区的高度至少与第二枕芯顶部的高度位于同一水平面就可以较好地对使用者的后脑形成支撑。使用者在将第一枕芯调整至靠近自己时,此时支撑气囊充气膨胀后,第二枕接区的高度优选为大于第二枕芯顶部的高度,这样能够使第二枕接区对患者的颈部形成良好的支撑。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枕套和设置于枕套内部的第一枕芯、第二枕芯以及支撑气囊;所述第一枕芯和第二枕芯的硬度不同;所述第一枕芯整体呈u字形,所述第一枕芯包括位于顶部的枕接面和位于底部的支撑面;所述枕接面包括第一枕接区、第二枕接区和第三枕接区,所述第二枕接区位于第一枕接区和第三枕接区之间,且第一枕接区的高度低于第一枕接区和第三枕接区;所述第二枕芯被环绕于第一枕接区、第二枕接区和第三枕接区之间;所述支撑气囊位于第一枕芯下方并与第一枕芯的支撑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气囊用于调整第一枕芯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气囊充气膨胀时,第一枕芯的第二枕接区的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二枕芯顶部的高度;所述支撑气囊泄气收缩时,第一枕芯的第二枕接区的高度小于第二枕芯顶部的高度,且所述第一枕接区和第三枕接区的高度大于第二枕芯顶部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气囊的形状与第一枕芯的形状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气囊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充气区、第二充气区和第三充气区,所述第一充气区、第二充气区和第三充气区分别与第一枕接区、第二枕接区和第三枕接区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充气区和第三充气区通过管道相连通,所述管道上设有用于对第一充气区和第三充气区进行充气或泄气的第一气阀,所述第一气阀的一端固定于枕套上,所述第二充气区设有用于对第二充气区进行充气或泄气的第二气阀,所述第二气阀的一端固定于枕套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阀和第二气阀均位于枕套的底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枕芯为硅胶枕芯或记忆海绵枕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枕芯为颗粒填充物枕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枕头,包括枕套和设置于枕套内部的第一枕芯、第二枕芯以及支撑气囊;所述第一枕芯和第二枕芯的硬度不同;所述第一枕芯整体呈U字形,所述第一枕芯包括位于顶部的枕接面和位于底部的支撑面;所述枕接面包括第一枕接区、第二枕接区和第三枕接区,所述第二枕接区位于第一枕接区和第三枕接区之间,且第一枕接区的高度低于第一枕接区和第三枕接区;所述第二枕芯被环绕于第一枕接区、第二枕接区和第三枕接区之间。本实用新型的枕头内同时具有形态和硬度不同的两种枕芯,从而能够使不同的使用者可以将枕头调整至适合于自己的枕芯进行枕靠,以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以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以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

苏曼曼 任准 周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技术研发日:

2022.09.27

技术公布日:

2023/1/3

本文发布于:2023-01-04 22:17: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522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所述   枕芯   气囊   高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