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油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油锯。
背景技术:
2.油锯,以汽油机为
动力的手提锯,主要用于伐木和造材,其靠锯链上交错的l形刀片横向运动来进行切割动作。长时间使用后,油锯的汽油机温度会升高,影响其使用功率及寿命。针对上述问题,市面上的产品在油锯增加了
风扇冷却机构,但是其冷却风流动散乱,风损失较大,没有着重针对动力部分,冷却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着重针对动力
组件进行冷却,冷却风可以传导至动力组件的外周,冷却效果好的油锯。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锯,包括:
5.上
壳体,
6.下壳体,带有把手,与上壳体上下拼合形成空腔;
7.动力组件,设置在空腔内,且从上壳体和下壳体的拼接处向上壳体所在方向延伸;
8.切割组件,包括导板及锯链,该锯链在动力组件的驱动下沿导板外周转动;
9.风扇组件,设置在空腔内对应下壳体的位置,位于动力组件的下方;
10.所述上壳体内壁形成导风通道,其起始端与风扇组件外周对应设置,其终端靠近动力组件的顶部设置,且导风通道的终端设置有挡风板,其用于将导风通道内的冷却风引导至动力组件的顶面。
11.本实用新型在上壳体内壁形成导风通道,风扇组件产生的冷却风可以集中在导风通道后对动力组件的侧面进行有效冷却,与此同时,导风通道的终端设置有挡风板,在挡风板的引导下,冷却风可以继续输送至动力组件的顶面,不仅对动力组件的顶面进行冷却,而且冷却风可以从动力组件的顶面向下、向四周流动,使得动力组件的整体都得到冷却,冷却效果更佳,避免动力组件局部过热而影响其使用;导风通道和挡风板的占用空间小,不会增加上壳体的体积。
12.进一步的,所述导风通道由两块板体组成,板体自风扇组件外周向动力组件的顶部延伸,且沿着动力组件侧面的对角方向倾斜设置。导风通道的结构组成简单,且沿着动力组件侧面的对角方向延伸,可以对动力组件的整个侧面进行有效冷却降温,同时也为挡风板向动力组件顶面中心靠近提供方便;相较于现有结构,两块板体可以形成两条冷却风道,可使得流场更顺通,提高流动效率,减少流动损失。
13.进一步的,所述挡风板自上壳体顶面向下延伸,且向动力组件的顶面中心方向延伸。挡风板尽可能地往动力组件顶面中心靠,与此同时,挡风板向下延伸的长度超过板体,保证挡风板能有至少部分正对导风通道设置,使得导风通道内的冷却风都能输送至挡风板。
14.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侧壁对应风扇组件外周的位置形成多个进风口。在风扇组件的负压作用下,外界的冷却风通过进风口进入空腔,多个进风口可以保证足够的空气进入。
15.进一步的,所述风扇组件上连接有启动机构,其用于启动动力组件和风扇组件,其至少包括绳轮及缠绕在绳轮上的绳体,所述绳轮的外周开设有多个通风孔。该通风孔避免从进风口进入的空气被绳轮过多的阻挡,保证风扇组件能驱动足够的冷却风。
16.进一步的,所述动力组件为汽油机。
17.进一步的,所述下壳体的侧壁开设有入风口。入风口可以给化油器提供足够的空气与油进行混合,保证汽油燃烧充分,保证动力组件的有效工作。
1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壳体内壁形成导风通道,其将冷却风集中向挡风板输送,在有效冷却动力组件的侧面的同时,可以将冷却风输送至动力组件的顶面,使得动力组件的整体都得到冷却,冷却效果更佳;导风通道和挡风板的占用空间小,不会增加上壳体的体积。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一,此时部分下壳体未显示。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立体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二,此时部分下壳体未显示。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一。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如图1-图5所示,一种油锯,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由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下拼合形成的空腔4,设置在空腔4内的动力组件5,切割组件6,及设置在空腔4内、对应下壳体2位置的风扇组件7。
26.下壳体2远离切割组件6的一端带有把手3,切割组件6包括导板61及锯链62,该锯链62在动力组件5的驱动下沿着导板61外周转动,实现切割的目的,其为现有技术可以实现,不再赘述。
27.动力组件5从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拼接处向上壳体1所在方向延伸,以图 2所示方向为例,动力组件5向上延伸,在动力组件5的下方设置有风扇组件7,换句话说,风扇组件7设置在空腔4内对应下壳体2的位置。
28.因此,风扇组件7启动后,从外界吸入的空气被风扇组件7驱动,向四周扩散,此时动力组件5朝向风扇组件7的一侧表面会得到冷却作用,但是动力组件 5在长时间工作后,会产生发热现象,对油锯产生不利影响,而除了该侧表面,其余侧面又没法得到通风冷却,
何况上述侧表面接收到的冷却风也相对分散,冷却作用不佳。
29.在上壳体1内壁形成导风通道8,其起始端与风扇组件7外周对应设置,其终端靠近动力组件5的顶部设置,且导风通道8的终端设置有挡风板9,该挡风板9用于将导风通道8内的冷却法风引导至动力组件5的顶面。从而导风通道8 将风扇组件7产生的冷却风集中向动力组件5的侧面传导,同时在导风通道8 的终端的挡风板9的作用下,冷却风继续向动力组件5的顶面传导,使得冷却风在受到动力组件5顶面的引导作用下,可以向下流动,将动力组件5的整体进行冷却,避免其长时间使用后产生高温。在本实施例中,动力组件5为汽油机。
30.如图3、图5所示,导风通道8由两块板体81组成,板体81自风扇组件7 外周向动力组件5的顶部延伸,且沿着动力组件5侧面的对角方向倾斜设置,此处的对角方向不一定指的是对角线的方向,大致可以是从动力组件5的下方右侧向动力组件5的上方左侧延伸。板体81的厚度方向与上壳体1内侧壁固定连接。
31.挡风板9从上壳体1的顶面向下延伸,且向着动力组件5的顶面中心方向延伸,即尽可能地往动力组件5顶面中心靠,与此同时,挡风板9向下延伸的长度超过板体81,即保证挡风板9能有至少部分正对导风通道8设置,使得导风通道8内的冷却风都能输送至挡风板9。
32.从而导风通道8内的冷却风可以朝着挡风板9吹动,在挡风板9的阻挡下,向下吹送,此时冷却风直达动力组件5的顶面,接着顺着顶面可以向四周流动,实现动力组件5的整体冷却。
33.与此同时,导风通道8由两块板体81组成,其中一块板体81和上壳体1 之间还形成通风道,两条冷却风道使得流动场更加顺通,提高冷却风的流动效率,减少流动损失。
34.为了保证足够的冷却风进去空腔4,下壳体2侧壁对应风扇组件7外周的位置形成多个进风口21,在风扇组件7的负压作用下,外界的冷却风通过进风口 21进入空腔4,在风扇组件7的吹动作用下进入导风通道8,接着经由挡风板9 的作用下冷却动力组件5的整体。
35.风扇组件7上连接有启动机构71,其用于启动动力组件5和风扇组件7,其至少包括绳轮711及缠绕在绳轮711上的绳体,绳轮711的外周开设有多个通风孔712。该通风孔712避免从进风口21进入的空气被绳轮711过多的阻挡,保证风扇组件7能驱动足够的冷却风。启动机构71为现有技术可以实现,不再赘述。
36.空腔4内还设置有化油器,为了有足够的空气进入空腔4,在下壳体2的侧壁开设有入风口22,其可以给化油器提供足够的空气与油进行混合,保证气油燃烧充分,保证动力组件5的有效工作。
37.上述具体实施方式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油锯,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带有把手(3),与上壳体(1)上下拼合形成空腔(4);动力组件(5),设置在空腔(4)内,且从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拼接处向上壳体(1)所在方向延伸;切割组件(6),包括导板(61)及锯链(62),该锯链(62)在动力组件(5)的驱动下沿导板(61)外周转动;风扇组件(7),设置在空腔(4)内对应下壳体(2)的位置,位于动力组件(5)的下方;所述上壳体(1)内壁形成导风通道(8),其起始端与风扇组件(7)外周对应设置,其终端靠近动力组件(5)的顶部设置,且导风通道(8)的终端设置有挡风板(9),其用于将导风通道(8)内的冷却风引导至动力组件(5)的顶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锯,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通道(8)由两块板体(81)组成,板体(81)自风扇组件(7)外周向动力组件(5)的顶部延伸,且沿着动力组件(5)侧面的对角方向倾斜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锯,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板(9)自上壳体(1)顶面向下延伸,且向动力组件(5)的顶面中心方向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2)侧壁对应风扇组件(7)外周的位置形成多个进风口(2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锯,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组件(7)上连接有启动机构(71),其用于启动动力组件(5)和风扇组件(7),其至少包括绳轮(711)及缠绕在绳轮(711)上的绳体,所述绳轮(711)的外周开设有多个通风孔(71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锯,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组件(5)为汽油机。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2)的侧壁开设有入风口(2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锯,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带有把手,与上壳体上下拼合形成空腔;动力组件,设置在空腔内,且从上壳体和下壳体的拼接处向上壳体所在方向延伸;切割组件,包括导板及锯链,该锯链在动力组件的驱动下沿导板外周转动;风扇组件,设置在空腔内对应下壳体的位置,位于动力组件的下方;上壳体内壁形成导风通道,其起始端与风扇组件外周对应设置,其终端靠近动力组件的顶部设置,且导风通道的终端设置有挡风板,其用于将导风通道内的冷却风引导至动力组件的顶面。本实用新型上壳体内壁形成导风通道,其将冷却风集中向挡风板输送,在有效冷却动力组件的侧面的同时,可以将冷却风输送至动力组件的顶面,冷却效果更佳。佳。佳。
技术研发人员:
吕晓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永康市南天工贸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02
技术公布日:
20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