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
耳部瘢痕疙瘩内核切除术后加压装置。
背景技术:
2.耳部瘢痕疙瘩主要由打耳洞感染及外伤引起,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面部容貌与心理健康,尤其是耳垂部是主要的病发点,原则上耳部瘢痕疙瘩仍然以手术切除为主,耳部痕疙瘩的手术应该以病灶内核切除为主。
3.耳部瘢痕疙瘩单纯手术内核切除后易复发,其中压力是比较有效预防复发的措施,压力可以使手术部位组织血流量减少,从而导致癫痕变薄、软化,降低瘢痕的复发。现有的耳部加压装置主要包括耳夹,利用磁铁的磁力使耳夹夹紧手术部位,为了保证持续和连续对耳部进行挤压和防止摘取耳夹时对手术部位造成伤害,通常耳夹是需要连续佩戴长时间才从耳部摘除的,而受到的耳夹阻挡,无法直接对手术部位直接用药,从而延迟手术部位恢复时间和影响恢复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耳部瘢痕疙瘩内核切除术后加压装置,以提供一种无需摘取耳夹,即可直接对手术部位进行持续用药的耳夹。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耳部瘢痕疙瘩内核切除术后加压装置,包括弹力夹,弹力夹的端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相对设置;第一夹紧部设有加药腔和与加药腔连通的加药口,加药腔设有调节口,调节口滑动连接有
压紧部,压紧部和加药腔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压紧部固定连接有贴
药棉;还包括推动压紧部朝向第二夹紧部滑动的推动机构,推动机构包括与第一夹紧部转动连接的连接轴,连接轴的一端位于第一夹紧部外部,连接轴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和压紧部抵接的凸轮。
6.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
7.本方案利用弹力夹产生弹力,当弹力夹张开时产生弹力使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夹紧耳垂,此时凸轮挤压压紧部,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压紧部的一部分和贴药棉突出到第一夹紧部外,压紧部将贴药棉压紧于耳垂,贴药棉被压扁,耳垂被压紧于压紧部和第二夹紧部之间,从而满足耳部瘢痕疙瘩手术后需要快速对手术部位进行夹紧需求,夹紧一段时间后手术部位已经缺血一段时间变薄、软化,此时则需要加入药液使手术部位快速愈合。
8.由于连接轴的一端伸出到第一夹紧部外,则转动连接轴,连接轴带动凸轮转动,凸轮对压紧部的挤压程度减小,弹簧逐渐回复拉动压紧部和贴药棉朝向加药腔内部滑动,压扁的贴药棉没有受到第二夹紧部挤压在加药腔内逐渐膨胀变大,此时通过加药口朝向加药腔加入药液,药液落到膨胀的贴药棉上被吸收,此时通过转动连接轴,使凸轮逐渐将贴药棉顶出到加药腔外,并且和手术部位接触。
9.由于此时贴药棉膨胀吸满了药液,则凸轮不宜过分将其挤压在耳垂上,否则药液会从贴药棉被挤出,则此时通过连接轴调节凸轮压紧部的挤压程度,使得贴药棉刚好和手术部位接触,手术部位则可充分吸收药液;当贴药棉药液减少时,则继续调整凸轮对压紧部挤压程度,使得贴药棉稍微压紧手术部位,则贴药棉残留的药液被挤出从而继续被手术部位吸引,此时继续调整凸轮对压紧部挤压程度,使得压紧部将耳垂压紧于第二夹紧部,继续保持对耳垂进行加压防止耳部瘢痕复发。
10.本方案能够保证持续和连续对耳部进行挤压,同时直接对手术部位直接用药,从而促进手术部位恢复和提高恢复效果。
11.进一步,所述连接轴固定套接有旋转柄。旋转柄设置方便对连接轴进行转动。
12.进一步,所述加药口和调节口均设有密封油纸,所述加药口还设有密封塞。
13.进一步,所述弹力夹包括v字形的连接部,以及分别与连接部端部伸缩连接的夹腿,所述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分别设置于两侧的夹腿上。这样设置可以自由调整夹腿的长度,以便适应不同年龄段的病人。
14.进一步,所述贴药棉和压紧部之间通过卡扣进行固定。这样设置方便更换贴药棉。
15.进一步,所述第二夹紧部固定设有与压紧部对应的连接部,压紧部和连接部的形状均为圆盘形。圆盘形的形状和耳垂贴合面积更大,则加压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一种耳部瘢痕疙瘩内核切除术后加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的竖向剖面图;
18.图3为图2中贴药棉加药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20.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弹力夹1、第一夹紧部2、第二夹紧部3、贴药棉4、压紧部5、弹簧6、连接轴7、凸轮8、加药口9、耳垂10、加药腔11。
21.以下陈述中“左”、“右”、“上”、“下”等方位词均是基于图示的方位而言,实际中相应的结构若基于方位做同向改变保持相对位置不变的情况下,不影响方案的实施。
22.实施例:一种耳部瘢痕疙瘩内核切除术后加压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弹力夹1,弹力夹1的端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夹紧部2和第二夹紧部3,第一夹紧部2和第二夹紧部3相对设置;第一夹紧部2设有加药腔11和与加药腔11连通的加药口9,加药腔11设有调节口,调节口水平滑动连接有压紧部5,压紧部5和加药腔11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6,压紧部5固定连接有贴药棉4;还包括推动压紧部5朝向第二夹紧部3滑动的推动机构,推动机构包括与第一夹紧部2转动连接的连接轴7,连接轴7的一端位于第一夹紧部2外部,连接轴7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和压紧部5抵接的凸轮8。
23.本方案利用弹力夹1产生弹力,当弹力夹1张开时产生弹力使第一夹紧部2和第二夹紧部3夹紧耳垂10,此时凸轮8挤压压紧部5,弹簧6处于拉伸状态,压紧部5的一部分和贴药棉4突出到第一夹紧部2外,压紧部5将贴药棉4压紧于耳垂10,贴药棉4被压扁,耳垂10被压紧于压紧部5和第二夹紧部3之间,从而满足耳部瘢痕疙瘩手术后需要快速对手术部位进
行夹紧需求,夹紧一段时间后手术部位已经缺血一段时间变薄、软化,此时则需要加入药液使手术部位快速愈合。
24.如图3所示,由于连接轴7的一端伸出到第一夹紧部2外,则转动连接轴7,连接轴7带动凸轮8转动,凸轮8对压紧部5的挤压程度减小,弹簧6逐渐回复拉动压紧部5和贴药棉4朝向加药腔11内部滑动,压扁的贴药棉4没有受到第二夹紧部3挤压在加药腔11内逐渐膨胀变大,此时通过加药口9朝向加药腔11加入药液,药液落到膨胀的贴药棉4上被吸收,此时通过转动连接轴7,使凸轮8逐渐将贴药棉4顶出到加药腔11外,并且和手术部位接触。
25.由于此时贴药棉4膨胀吸满了药液,则凸轮8不宜过分将其挤压在耳垂10上,否则药液会从贴药棉4被挤出,则此时通过连接轴7调节凸轮8压紧部5的挤压程度,使得贴药棉4刚好和手术部位接触,手术部位则可充分吸收药液;当贴药棉4药液减少时,则继续调整凸轮8对压紧部5挤压程度,使得贴药棉4稍微压紧手术部位,则贴药棉4残留的药液被挤出从而继续被手术部位吸引,此时继续调整凸轮8对压紧部5挤压程度,使得压紧部5将耳垂10压紧于第二夹紧部3,继续保持对耳垂10进行加压防止耳部瘢痕复发。
26.本方案能够保证持续和连续对耳部进行挤压,同时直接对手术部位直接用药,从而促进手术部位恢复和提高恢复效果。
27.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多个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耳部瘢痕疙瘩内核切除术后加压装置,包括弹力夹,弹力夹的端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其特征在于: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相对设置;第一夹紧部设有加药腔和与加药腔连通的加药口,加药腔设有调节口,调节口滑动连接有压紧部,压紧部和加药腔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压紧部固定连接有贴药棉;还包括推动压紧部朝向第二夹紧部滑动的推动机构,推动机构包括与第一夹紧部转动连接的连接轴,连接轴的一端位于第一夹紧部外部,连接轴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和压紧部抵接的凸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部瘢痕疙瘩内核切除术后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固定套接有旋转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部瘢痕疙瘩内核切除术后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口和调节口均设有密封油纸,所述加药口还设有密封塞。4.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耳部瘢痕疙瘩内核切除术后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夹包括v字形的连接部,以及分别与连接部端部伸缩连接的夹腿,所述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分别设置于两侧的夹腿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部瘢痕疙瘩内核切除术后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药棉和压紧部之间通过卡扣进行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部瘢痕疙瘩内核切除术后加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紧部固定设有与压紧部对应的连接部,压紧部和连接部的形状均为圆盘形。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医疗器械领域的一种耳部瘢痕疙瘩内核切除术后加压装置,包括弹力夹,弹力夹的端部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第一夹紧部和第二夹紧部相对设置;第一夹紧部设有加药腔和与加药腔连通的加药口,加药腔设有调节口,调节口滑动连接有压紧部,压紧部和加药腔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压紧部固定连接有贴药棉;还包括推动压紧部朝向第二夹紧部滑动的推动机构,推动机构包括与第一夹紧部转动连接的连接轴,连接轴的一端位于第一夹紧部外部,连接轴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和压紧部抵接的凸轮。本压紧部将耳垂压紧于第二夹紧部,继续保持对耳垂进行加压防止耳部瘢痕复发。继续保持对耳垂进行加压防止耳部瘢痕复发。继续保持对耳垂进行加压防止耳部瘢痕复发。
技术研发人员:
龚自凤 孙娜娜 文洋 钱永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
2022.11.09
技术公布日:
20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