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
线缆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的芯线焊接装置以及芯线的焊接方法。
背景技术:
2.线缆连接器是指用于连接两种电子设备、实现电信号传输的器件,其两端是特定的硬件接口,中间是线缆。例如手机、笔记本、汽车等设备中的信号和电源连接线,都属于线缆连接器。以手机充电线为例,其两端是usb、typec等硬件接口,中间是带有多根芯线的线缆,可以起到连接手机和插头的作用。
3.在线缆连接器的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将线缆内部的多根芯线和连接器电路板的多个焊点进行对应焊接。芯线和连接器焊点的对应焊接这一工艺环节直接影响线缆连接器的电性能,很大程度决定了连接器的品质。
4.而由于芯线是柔性的,往往存在一定程度的随机弯折,因此在焊接时,一个非常重点的技术细节是必须保证多根芯线和多个焊点的
位置对齐。为实现芯线和焊点的位置对齐,目前行业内一般采用人工对齐的方式,即人工用镊子等工具将芯线的位置一根一根地校正好,让后再将线缆和pcb板放入焊接设备进行焊接,焊接完后,再由人工对焊点进行复判,看有没有虚焊、漏焊等情况。
5.人工对齐和复判的不足之处在于:1、要耗费额外的人力,增加生产成本;2、由于芯线通常情况下很细(一般芯线之间间距<1mm),因此人工对齐芯线时速度很慢,生产效率低;3、因为工人先一根一根的进行芯线位置校正,然后送入焊接机进行焊接,而芯线是具有一定的弹性的,因此在松开芯线到开始焊接的过程中,芯线可能会再次发生形变,从而偏离焊点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6.为解决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的芯线焊接装置以及芯线的焊接方法。
7.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线缆连接器的芯线焊接装置,包括:限位工装,用于限位pcb板和线缆;引导和复判
组件,包括位于
所述限位工装上方的引导和复判相机,所述引导和复判相机对所述pcb板和线缆进行拍摄以获得芯线与焊点间位置关系,并对焊接后的产品进行视觉检测;芯线位置调整组件,包括多个调节杆以及驱动调节杆移动的调节杆驱动部件,所述调节杆驱动部件根据所述引导和复判组件的视觉引导驱动所述调节杆调整所述芯线位置;焊接组件,位于所述限位工装上方,用于将芯线焊接在pcb板的对应焊点上。
8.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具有调节尖端,所述调节尖端的直径小于相邻所述芯线之间的间隙;所述调节杆位于所述限位工装的上方,所述调节杆驱动部件驱动多个所述调节杆的调节尖端分别插入所述芯线的间隙内以调整所述芯线的位置。
9.进一步地,所述芯线位置调整组件还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设有多个伸缩通道,多个调节杆分别设置在所述伸缩通道内并可在所述伸缩通道内往复移动。
1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块还设有多个分别与所述伸缩通道相连通的调节窗口;所述芯线位置调整组件还包括多个推杆,所述推杆穿过所述调节窗口与位于所述固定块内的所述调节杆垂直固定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驱动部件包括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部和所述固定块的下方,所述第一驱动部驱动所述调节杆插入所述芯线的间隙中;所述第二驱动部与所述推杆连接以驱动所述推杆推动所述调节杆调整所述芯线的位置。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水平横移气缸、竖直移动气缸和支撑板,所述水平横移气缸固定在工作台上,所述竖直移动气缸连接在所述水平横移气缸和所述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二驱动部和所述固定块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多个驱动马达和多个摆杆,所述摆杆一端与所述推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马达连接,所述驱动马达驱动所述摆杆带动所述推杆来推动所述调节杆调整所述芯线的位置。
14.进一步地,所述焊接组件包括设置所述限位工装的上方的焊头以及驱动焊头靠近所述限位工装的焊头驱动部件。
15.一种基于上述线缆连接器的芯线焊接装置的芯线焊接方法,具有如下步骤:引导和复判相机对放置在限位工装上的限位pcb板和线缆进行拍摄以获得芯线与pcb板上的焊点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调节杆驱动部件根据芯线与焊点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驱动调节杆插入芯线的间隙内并调整芯线位置,使芯线处于对应焊点上;焊头驱动部件驱动焊头靠近芯线,焊头将芯线焊接在pcb板的对应焊点上;引导和复判相机对焊接后的产品进行视觉检测。
16.进一步地,在所述引导和复判相机对焊接后的产品进行视觉检测之前,先将所述焊头和所述调节杆复位。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调节杆驱动部件根据引导和复判组件的视觉引导驱动调节杆自动调整芯线位置,解放了人力,降低了生产成本;2、通过芯线位置调整组件调整芯线位置,降低了生产的安全风险;3、实现了集芯线调整、焊接和检测与一体的自动化生产,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4、在焊头对芯线焊接过程中,调节杆持续保持芯线处于焊点上,不会使芯线再次发生形变,提高了产品的焊接质量。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线缆连接器的芯线焊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线缆连接器的芯线焊接装置的引导和复判组件和焊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线缆连接器的芯线焊接装置的芯线位置调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芯线焊接方法的流程图。
19.符号说明:限位工装1、引导和复判组件2、引导和复判相机21、定位板22、芯线位置调整组件3、调节杆31、调节尖端310、固定块32、推杆33、摆杆34、驱动马达35、支撑板36、水平横移气缸37、连接板38、焊接组件4、焊头41、滑动支架42、滑轨43、驱动气缸44、工作台5、线缆6、pcb板7。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2.参照图1,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的芯线焊接装置,包括限位工装1、引导和复判组件2、芯线位置调整组件3以及焊接组件4。
23.限位工装1固定在工作台5的上表面,限位工装1具有用于限位pcb板7和线缆6的限位槽。
24.参照图2,引导和复判组件2用于对芯线调整组件3调整芯线60的位置进行视觉引导以及对焊接后的产品进行视觉检测。引导和复判组件2包括定位板22以及引导和复判相机21,定位板22垂直固定于工作台5上表面,引导和复判相机21固定在定位板22上并位于限位工装1的上方,引导和复判相机21对放置在限位工装1上的pcb板7和线缆6进行拍摄以获得芯线60与pcb板7上的焊点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芯线位置调整组件3根据该位置关系对芯线60的位置进行调整,使芯线60处于对应焊点上。
25.参照图3,芯线位置调整组件3包括多个调节杆31以及驱动调节杆31移动的调节杆驱动部件,调节杆驱动部件驱动调节杆31根据芯线60与焊点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调整芯线60的位置。调节杆31的数量不少于芯线的数量,调节杆31大体呈“l”形,具有用于调整芯线60位置的调节尖端310,调节尖端310的直径小于相邻芯线60之间的间隙。
26.芯线位置调整组件3还包括固定块32,固定块32内设有多个伸缩通道,伸缩通道的数量与调节杆31的数量相同,多个调节杆31分别设置伸缩通道内并可在伸缩通道内往复运动。固定块32还设有多个分别与伸缩通道相连通的调节窗口。
27.芯线位置调整组件3还包括推杆33,推杆33穿过调节窗口与位于伸缩通道内的调节杆31垂直固定连接。
28.调节杆驱动部件包括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第一驱动部设置在第二驱动部和
固定块32的下方,第一驱动部驱动调节杆31的调节尖端310靠近芯线60并插入芯线60的间隙中;第二驱动部与推杆33连接以驱动推杆33推动调节杆31调整芯线60的位置。
29.第一驱动部包括水平横移气缸37、竖直移动气缸、连接板38和支撑板36,水平横移气缸37在工作台5的上表面,竖直移动气缸通过连接板38与水平横移气缸37连接,支撑板36连接在竖直移动气缸上,支撑板36用于支撑固定块32和第二驱动部,水平横移气缸37和竖直移动气缸分别驱动调节杆31水平移动和竖直移动以使调节杆31靠近芯线60并将调节杆31的调节尖端310插入芯线60的间隙内。
30.第二驱动部包括多个摆杆34和多个驱动马达35,摆杆34和驱动马达35的数量与调节杆31的数量相同。摆杆34的一端与推杆33连接,另一端与驱动马达35连接,驱动马达35驱动摆杆34带动推杆33来推动调节杆31调整芯线60的位置。
31.参照图2,焊接组件4包括焊头41以及驱动焊头41靠近限位工位1的焊头驱动部件,焊头41用于将芯线60焊接在pcb板7的焊点上。
32.焊头驱动部件包括驱动气缸44、滑轨43以及滑动支架42,驱动气缸44和滑动支架42均固定在定位板22上,滑动支架42与驱动气缸44连接并与滑轨43滑动连接,滑动支架42位于限位工装1上方,焊头41固定在滑动支架42上,驱动气缸44驱动滑动支架42沿着滑轨43上下移动以带动焊头41靠近或远离限位工装1。
33.基于上述线缆连接器的芯线焊接装置提供一种芯线焊接方法,具有如下步骤:用引导和复判相机21对放置在限位工装1上的pcb板7和线缆6进行拍摄以获得芯线60与pcb板7上的焊点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调节杆驱动部件根据芯线60与焊点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驱动调节杆31插入芯线60的间隙内并调整芯线60位置,使芯线60处于对应焊点上;焊头驱动部件驱动焊头41靠近限位工装1,焊头41将芯线60焊接在pcb板7的对应焊点上;引导和复判相机21对焊接后的产品进行视觉检测。
34.进一步地,调节杆驱动部件驱动调节杆31调整芯线60位置的步骤如下:首先,第一驱动部驱动调节杆31靠近芯线60并将调节杆31的调节尖端310插入芯线60的间隙内;然后第二驱动部根据芯线60与pcb板7的焊点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驱动调节杆31调整芯线60的位置使芯线60处于对应焊点上;进一步地,在引导和复判相机21对焊接后的产品进行视觉检测之前,先将焊头41和调节杆31复位。
35.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上述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与本文所示的上述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线缆连接器的芯线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工装,用于限位pcb板和线缆;引导和复判组件,包括位于所述限位工装上方的引导和复判相机,所述引导和复判相机对所述pcb板和线缆进行拍摄以获得芯线与焊点间位置关系,并对焊接后的产品进行视觉检测;芯线位置调整组件,包括多个调节杆以及驱动调节杆移动的调节杆驱动部件,所述调节杆驱动部件根据所述引导和复判组件的视觉引导驱动所述调节杆调整所述芯线的位置;焊接组件,位于所述限位工装上方,用于将芯线焊接在pcb板的对应焊点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的芯线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具有调节尖端,所述调节尖端的直径小于相邻所述芯线之间的间隙;所述调节杆位于所述限位工装的上方,所述调节杆驱动部件驱动多个所述调节杆的调节尖端分别插入所述芯线的间隙内以调整所述芯线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的芯线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线位置调整组件还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设有多个伸缩通道,多个调节杆分别设置在所述伸缩通道内并可在所述伸缩通道内往复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的芯线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还设有多个分别与所述伸缩通道相连通的调节窗口;所述芯线位置调整组件还包括多个推杆,所述推杆穿过所述调节窗口与位于所述固定块内的所述调节杆垂直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的芯线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驱动部件包括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一驱动部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部和所述固定块的下方,所述第一驱动部驱动所述调节杆插入所述芯线的间隙中;所述第二驱动部与所述推杆连接以驱动所述推杆推动所述调节杆调整所述芯线的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的芯线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水平横移气缸、竖直移动气缸和支撑板,所述水平横移气缸固定在工作台上,所述竖直移动气缸连接在所述水平横移气缸和所述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二驱动部和所述固定块固定在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的芯线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多个驱动马达和多个摆杆,所述摆杆一端与所述推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马达连接,所述驱动马达驱动所述摆杆带动所述推杆来推动所述调节杆调整所述芯线的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的芯线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组件包括设置所述限位工装的上方的焊头以及驱动焊头靠近所述限位工装的焊头驱动部件。9.一种基于权利要求8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的芯线焊接装置的芯线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步骤:引导和复判相机对放置在限位工装上的限位pcb板和线缆进行拍摄以获得芯线与pcb
板上的焊点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调节杆驱动部件根据芯线与焊点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驱动调节杆插入芯线的间隙内并调整芯线位置,使芯线处于对应焊点上;焊头驱动部件驱动焊头靠近芯线,焊头将芯线焊接在pcb板的对应焊点上;引导和复判相机对焊接后的产品进行视觉检测。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芯线焊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导和复判相机对焊接后的产品进行视觉检测之前,先将所述焊头和所述调节杆复位。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的芯线焊接装置,包括限位工装、引导和复判组件、芯线位置调整组件和焊接组件,限位工装用于限位PCB板和线缆,引导和复判组件包括位于限位工装上方的引导和复判相机,引导和复判相机对述PCB板和线缆进行拍摄以获得芯线与焊点间位置关系,并对焊接后的产品进行视觉检测,芯线位置调整组件包括多个调节杆以及驱动调节杆移动的调节杆驱动部件,调节杆驱动部件根据引导和复判组件的视觉引导驱动调节杆调整芯线位置,焊接组件位于限位工装上方,用于将芯线焊接在PCB板的对应焊点上。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芯线的焊接方法。本发明实现了集芯线调整、焊接和检测与一体的自动化生产,解放了人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
周璠 令狐彬 许鹏 胡炳彰 张鲜顺 刘筱筱 张明晓 李佳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苏州迪宏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2.08
技术公布日:
20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