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战争创伤患者的
气胸急救
装置。
背景技术:
2.气胸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称为气胸。多因肺部疾病或外力影响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细微气肿泡破裂,肺和支气管内空气逸入胸膜腔。因胸壁或肺部创伤引起者称为创伤性气胸;因疾病致肺组织自行破裂引起者称“自发性气胸”,如因或诊断所需人为地将空气注入胸膜腔称“人工气胸”。气胸又可分为闭合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及张力性气胸。自发性气胸多见于男性青壮年或患有慢支、肺气肿、者。本病属肺科急症之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及时处理可治愈。张力性气胸是指较大的肺气泡破裂或较大较深的肺裂伤或支气管破裂,裂口与胸膜腔相通,且形成单向活瓣,又称高压性气胸。吸气时空气从裂口进入胸膜腔内,而呼气时活瓣关闭,腔内空气不能排出,致胸膜腔内压力不断升高,压迫肺使之逐渐萎陷,并将纵隔推向健侧,挤压健侧肺,产生呼吸和循环功能的严重障碍。胸膜腔内的高压空气若被挤入纵隔,扩散至皮下组织,则会造成颈部、面部、胸部等处皮下气肿。张力性气胸的急救原则为立即排气,降低胸膜腔内压力。目前通常采用带有排气孔的
穿刺针进行穿刺并排气,然而这样的穿刺针长久留置在患者胸腔内,针头容易刺伤内脏,影响效果。
3.中国专利cn210871939u公开了一种张力性气胸急救装置,包括管体和针芯,所述管体外壁套设有圆形敷贴,所述敷贴上分布有至少四条以所述敷贴圆心为交点的标识线;所述管体的顶端安装有可拆卸的封闭盖,所述封闭盖的顶面设有软胶瓣膜开口,所述针芯从此软胶瓣膜开口中通过并套设在所述管体内部,所述针芯包括顶盖、针体、药筒、所述顶盖的下方固接有内部中空的圆环形药筒,圆环形药筒的内部灌装有利多卡因药液,所述顶盖的下方还固接有针体位于所述药筒的内腔中;所述管体内部设有穿刺装置用作配合穿刺所述药筒。
4.上述方案通过在对患者进行的同时还能降低患者的痛苦,且在穿刺后是罐体置入胸腔排气、减少了刺伤内脏的情况出现,从而提升了效果。但是在战场上,由于环境恶劣,在救治患者时无法确定是否刺入患者的气胸内,且由于环境恶劣,处理不当还会造成患者的感染。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战争创伤患者的气胸急救装置。利用压力监测装置实时监测在穿刺时的压力值变换,当压力值增加时则说明穿刺针体到达气胸位置,利用密封装置和排气装置防止在对患者进行穿刺时出现感染的现象,使得施救人员可以通过压力监测装置快速判断穿刺针头是否到达气胸位置,同时还能避免在穿刺时造成患者感染的情况出现。
6.为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用于战争创伤患者的气胸急救装置,包括
壳体和穿刺装置;穿刺装置包括穿刺针体、排气装置、压力监测装置、密封装置、麻醉装置和限位装置;壳体呈圆管状结构,穿刺针体沿壳体的轴线设置在壳体的内部,穿刺针体沿自身轴线贯穿开设有通气槽;排气装置设置在穿刺针体的上部,排气装置用于在穿刺针体完成穿刺后,将气胸中的气体通过穿刺针体放出;压力监测装置设置在穿刺针体的任意一侧,压力监测装置通过对穿刺针体内的压力变化确定穿刺针体已经进入到患者的气胸处;密封装置设置在壳体上,密封装置用于防止外界空气与穿刺针体接触;麻醉装置设置在穿刺针体的侧壁上,麻醉装置内设置有麻醉药剂,麻醉装置用于对患者的穿刺处进行麻醉;限位装置设置在壳体内,限位装置用于防止穿刺针体在对患者进行时发生滑动。
8.优选的,排气装置包括第一单向阀、开关阀和容纳壳;第一单向阀沿穿刺针体的轴线设置在穿刺针体的上部;容纳壳设置在第一单向阀的上部,容纳壳内设置有容纳腔,容纳腔与通气槽相通,第一单向阀允许通气槽内的空气流入容纳壳中;开关阀设置在容纳壳的侧壁上。
9.优选的,压力监测装置包括连接管和压力表;压力表设置在壳体的侧壁上;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穿刺针体和压力表连接。
10.优选的,麻醉装置包括第二单向阀和药剂盒;第二单向阀设置在容纳壳下方的穿刺针体侧壁上;药剂盒设置在第二单向阀远离穿刺针体的一侧,第二单向阀允许药剂盒内的麻醉剂流入通气槽内。
11.优选的,密封装置包括密封环和密封薄膜;密封环沿穿刺针体的轴线设置限位装置下方的壳体内壁上,密封环的内环直径与穿刺针体的直径相同;密封薄膜设置在壳体的底部。
12.优选的,限位装置包括驱动环、连杆、滑槽、滑块、放置环、弹簧、限位环、驱动装置和底壳;放置环沿穿刺针体的轴线固定设置在排气装置下方的穿刺针体的侧壁上,凹槽沿放置环的轴线开设在放置环的下部;驱动环沿穿刺针体的轴线可滑动的设置在凹槽内;滑槽沿放置环的径向方向贯穿的开设在放置环上;滑块沿滑槽的长度方向可滑动的设置滑槽内;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滑块和驱动环铰接;底壳设置在驱动环的下方,底壳与驱动环之间存有第一间隙;弹簧设置在第一间隙内,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底壳和驱动环固定连接;限位环设置有多个,限位环沿壳体的轴线均匀的固定设置在壳体的内壁上,相邻限位环这件存有第一空隙,滑块与第一空隙卡接配合;驱动装置设置在驱动环上,驱动装置用于带动驱动环的沿壳体的轴线方向在凹槽内滑动。
13.优选的,驱动装置包括按压薄膜、导气管、导气槽和滑动杆;按压薄膜设置在容纳壳的上部,按压薄膜与容纳壳之间存有空气腔;导气管沿壳体的长度方向贯穿的设置在容纳壳上,导气管与空气腔相通;导气槽开设在放置环上,导气管远离按压薄膜的一端与导气槽相通;滑动杆可滑动的设置在导气槽内,滑动杆下部固定设置在驱动环的上部。
14.优选的,消毒组件包括消毒棉、擦拭垫片和穿透垫片;消毒棉设置在密封薄膜的上部,穿刺针体从消毒棉中穿过;擦拭垫片设置在密封薄膜的下部,扎针孔沿穿刺针体的轴线贯穿的开设在擦拭垫片上;穿透垫片设置在扎针孔上。
15.优选的,导向组件包括导向槽和导向块;导向槽沿滑槽的长度方向开设在滑槽的
侧壁上;导向块固定设置在滑块的侧壁上,导向块与导向槽滑动配合。
16.优选的,密封装置还包括保护组件,保护组件包括第一盖子和第二盖子;第一盖子设置在壳体的上部,第一盖子用于保护排气装置及驱动装置;第二盖子设置在壳体的底部,第二盖子用于保护消毒组件不受外界污染。
17.本技术相比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8.本技术通过设置穿刺针体、排气装置、压力监测装置、密封装置、麻醉装置和限位装置,利用压力监测装置实时监测在穿刺时的压力值变换,当压力值增加时则说明穿刺针体到达气胸位置,利用密封装置和排气装置防止在对患者进行穿刺时出现感染的现象,使得施救人员可以通过压力监测装置快速判断穿刺针头是否到达气胸位置,同时还能避免在穿刺时造成患者感染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一;
20.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示意图二;
21.图3是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示意图一;
22.图4是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示意图二;
23.图5是本技术的局部立体示意图三;
24.图6是本技术的局部组装立体示意图一;
25.图7是本技术的局部正视图;
26.图8是本技术的图7中a-a处的剖视示意图;
27.图9是本技术的图8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8.图10是本技术的局部组装立体示意图二;
29.图11是本技术的局部侧视图;
30.图12是本技术的图11中c-c处的剖视示意图;
31.图13是本技术的图12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32.图14是本技术的局部组装立体示意图三。
33.图中标号为:
34.1-壳体;
35.2-穿刺装置;21-穿刺针体;22-排气装置;221-第一单向阀;222-开关阀;223-容纳壳;23-压力监测装置;231-连接管;232-压力表;24-密封装置;241-密封环;242-密封薄膜;243-第一盖子;244-第二盖子;25-麻醉装置;251-第二单向阀;252-药剂盒;253-消毒棉;254-擦拭垫片;255-穿透垫片;26-限位装置;261-驱动环;262-连杆;263-滑槽;264-滑块;265-放置环;266-弹簧;267-限位环;268-底壳;27-驱动装置;271-按压薄膜;272-导气管;273-导气槽;274-滑动杆;28-导向组件;281-导向槽;282-导向块。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7.如图1-图14所示:一种用于战争创伤患者的气胸急救装置,包括壳体1和穿刺装置
2;其特征在于,穿刺装置2包括穿刺针体21、排气装置22、压力监测装置23、密封装置24、麻醉装置25和限位装置26;壳体1呈圆管状结构,穿刺针体21沿壳体1的轴线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穿刺针体21沿自身轴线贯穿开设有通气槽;排气装置22设置在穿刺针体21的上部,排气装置22用于在穿刺针体21完成穿刺后,将气胸中的气体通过穿刺针体21放出;压力监测装置23设置在穿刺针体21的任意一侧,压力监测装置23通过对穿刺针体21内的压力变化确定穿刺针体21已经进入到患者的气胸处;密封装置24设置在壳体1上,密封装置24用于防止外界空气与穿刺针体21接触;麻醉装置25设置在穿刺针体21的侧壁上,麻醉装置25内设置有麻醉药剂,麻醉装置25用于对患者的穿刺处进行麻醉;限位装置26设置在壳体1内,限位装置26用于防止穿刺针体21在对患者进行时发生滑动。
38.由于在战争中,大多的患者都是属于开放性气胸,发病快,需要快速进行。在使用此急救装置时,利用穿刺装置2对患者进行快速穿刺,将患者气胸中的气体放出即可。穿刺装置2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需要将外壳上的密封装置24拆开,随后到患者的第一肋骨和第二肋骨,将壳体1竖直设置,使得壳体1位于第一肋骨和第二肋骨之间。随后将穿刺针体21远离排气装置22的一侧靠近患者的身体,当壳体1的一侧与患者身体接触后便不再按压。由于穿刺针体21可以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着壳体1的轴线方向移动,如此在将壳体1放置在患者的身体上后,向下按压排气装置22,此时排气装置22会在外力的作用下带动位于其下方的穿刺针体21移动。穿刺针体21在外力的作用下缓缓伸出壳体1,此时壳体1内的穿刺针体21会扎入患者的体内。由于穿刺针体21才进入患者体内,穿刺针体21的针头位置没有进入到气胸内,所以设置在穿刺针体21一侧的压力监测装置23不会有较大的压力变化。随着穿刺针头的继续扎入,穿刺针头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的疼痛感,此时可以通过设置在穿刺针头侧壁上的麻醉装置25对患者的局部进行麻醉,在使用时,将麻醉装置25内的麻醉剂挤入穿刺针头内,随后由穿刺针头将麻醉剂排入患者的体内,从而达到对患者进行麻醉的效果。当穿刺针头继续深入并最终到达气胸位置时,由于气胸内的气体只进不出,且每当患者吸入气体后都会使得气胸内的气体变多,进而压迫肺部。如此气胸内的气体压力会很高。所以当穿刺针体21到达气胸位置后,气胸内的气体会涌入穿刺针头内,此时排气装置22处于关闭的状态,这是由于为了便于施救者可以通过压力监测装置23快速判断穿刺针头是否进入到气胸位置。当排气装置22处于关闭状态,且穿刺针体21到达气胸位置后,此时设置在穿刺针体21侧壁上的压力监测装置23所显示的压力值会突然上升,如此则说明穿刺针体21已经进入气胸位置。随后快速将排气装置22打开,聚集在患者胸腔内的气体会通过穿刺针体21上的排气装置22排出,随后利用设置在壳体1内的限位装置26对穿刺针体21进行限位,使得穿刺针体21在完成穿刺后不会沿着壳体1的轴线发生滑动,避免了在时穿刺针体21对患者内脏的损伤。所述排气装置22具有单向性,即穿刺针头内的气体可以通过排气装置22排出,但是外界的空气无法通过排气装置22进入到穿刺针头内,防止了在穿刺时外界空气内的病菌进入到患者体内造成感染的情况出现。使得施救人员可以通过压力监测装置23快速判断穿刺针头是否到达气胸位置,同时还能避免在穿刺时造成患者感染的情况出现。
39.如图5所示:排气装置22包括第一单向阀221、开关阀222和容纳壳223;第一单向阀221沿穿刺针体21的轴线设置在穿刺针体21的上部;容纳壳223设置在第一单向阀221的上部,容纳壳223内设置有容纳腔,容纳腔与通气槽相通,第一单向阀221允许通气槽内的空气流入容纳壳223中;开关阀222设置在容纳壳223的侧壁上。
40.在使用穿刺针体21进行穿刺时,开关阀222处于关闭的状态,当穿刺针头进入到气胸位置后,此时的患者胸腔内的高压空气会涌入到通气槽中,而由于开关阀222处于关闭的状态,这就使得设置在穿刺针体21侧壁上的压力监测装置23监测到穿刺针体21内空气压力的变化。当施救人员观察到压力监测装置23的压力变大后,就需要迅速将开关阀222打开,此时通气槽内的气体就会通过第一单向阀221涌入容纳壳223内并从开关阀222处排出,且由于设置了第一单向阀221,外界的空气无法流入到通气槽内,保证了外界的细菌不会通过穿刺针头进入到患者的体内。
41.如图6所示:压力监测装置23包括连接管231和压力表232;压力表232设置在壳体1的侧壁上;连接管231的两端分别与穿刺针体21和压力表232连接。
42.在进行穿刺前,需要确保开关阀222处于关闭的状态,随后开始对患者进行穿刺,当穿刺针体21到达患者气胸处时,患者胸腔内的高压气体会涌入到通气槽中,由于开关阀222是处于关闭的状态的,如此压力表232便可监测到压力变化,施救人员可以根据压力表232上的数值变化判断穿刺针头是否进入到患者的气胸位置,且在将开关阀222打开后,压力表232上的数值会随着减小。使得施救人员可以更快的定位到患者的气胸位置。
43.如图5所示:麻醉装置25包括第二单向阀251和药剂盒252;第二单向阀251设置在容纳壳223下方的穿刺针体21侧壁上;药剂盒252设置在第二单向阀251远离穿刺针体21的一侧,第二单向阀251允许药剂盒252内的麻醉剂流入通气槽内。
44.在穿刺针体21对患者进行穿刺时,当患者较为痛苦时,可以将药剂盒252挤压,如此便可将药剂盒252内的麻醉剂通过第二单向阀251挤压进通气槽内,如此穿刺针体21会将麻醉剂注入到患者的体内。由于第二单向阀251只允许药剂盒252内的麻醉剂流入通气槽,如此药剂盒252的外形在被挤压后便不会发生复位,进而使得施救者可以通过药剂盒252的形变情况判断药剂盒252内的麻醉剂剩余量,在患者疼痛时适当给药,减少了患者在时的痛苦。
45.如图8所示:密封装置24包括密封环241和密封薄膜242;密封环241沿穿刺针体21的轴线设置限位装置26下方的壳体1内壁上,密封环241的内环直径与穿刺针体21的直径相同;密封薄膜242设置在壳体1的底部。
46.通过设置在密封环241和密封薄膜242。使得在穿刺针体21没有使用时处于一个密封的环境下,这是由于密封环241、密封薄膜242和壳体1共同形成了一个密封腔,穿刺针体21的针头部分便位于所述密封腔内,在使用时,施救者将排气装置22按下,使得排气装置22带动穿刺针体21将位于壳体1底部的密封薄膜242刺破并完成穿刺,从而实现了在使用穿刺针体21之前,穿刺针体21本身不会受到外界的污染。
47.如图7-图10和图14所示:限位装置26包括驱动环261、连杆262、滑槽263、滑块264、放置环265、弹簧266、限位环267、驱动装置27和底壳268;放置环265沿穿刺针体21的轴线固定设置在排气装置22下方的穿刺针体21的侧壁上,凹槽沿放置环265的轴线开设在放置环265的下部;驱动环261沿穿刺针体21的轴线可滑动的设置在凹槽内;滑槽263沿放置环265的径向方向贯穿的开设在放置环265上;滑块264沿滑槽263的长度方向可滑动的设置滑槽263内;连杆262的两端分别与滑块264和驱动环261铰接;底壳268设置在驱动环261的下方,底壳268与驱动环261之间存有第一间隙;弹簧266设置在第一间隙内,弹簧266的两端分别与底壳268和驱动环261固定连接;限位环267设置有多个,限位环267沿壳体1的轴线均匀的
固定设置在壳体1的内壁上,相邻限位环267这件存有第一空隙,滑块264与第一空隙卡接配合;驱动装置27设置在驱动环261上,驱动装置27用于带动驱动环261的沿壳体1的轴线方向在凹槽内滑动。
48.在排气装置22没有被按下前,驱动装置27没有被激活,此时滑块264与第一空隙卡接配合。在近视穿刺时,将排气装置22按下,会使得驱动装置27激活,此时驱动装置27会带动驱动环261沿壳体1的轴线方向向着远离放置环265的一侧移动,此时设置在驱动环261和底壳268之间的弹簧266处于压缩状态。由于连杆262的两端分别与滑块264和驱动环261铰接,所以在驱动环261发生移动时,驱动环261会通过连杆262带动滑块264在滑槽263内滑动,滑块264在连杆262的带动下缩回滑槽263内,此时滑块264与第一空隙不再卡接,穿刺针体21便可以沿壳体1的轴线自由滑动,当穿刺针体21到达指定位置后,施救人员便不会在按压穿刺针体21,此时驱动装置27会失效,设置在驱动环261下部的弹簧266会将带动驱动环261复位,进而使得通过连杆262与驱动环261铰接的滑块264从滑槽263内被推出,滑块264与第一空隙卡接,此时滑块264的两侧都与限位环267接触,保证了穿刺针体21不会沿着壳体1的轴线方向发生滑动。从而实现了限位装置26的限位功能。
49.如图8和图9所示:驱动装置27包括按压薄膜271、导气管272、导气槽273和滑动杆274;按压薄膜271设置在容纳壳223的上部,按压薄膜271与容纳壳223之间存有空气腔;导气管272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贯穿的设置在容纳壳223上,导气管272与空气腔相通;导气槽273开设在放置环265上,导气管272远离按压薄膜271的一端与导气槽273相通;滑动杆274可滑动的设置在导气槽273内,滑动杆274下部固定设置在驱动环261的上部。
50.在使用时,用于需要将排气装置22按下,而按压薄膜271设置在排气装置22的上部,此时就需要将按压薄膜271按下后才能使得排气装置22被按下。当按压薄膜271被按下后,空气腔内的空气会通过导气管272进入到导气槽273内,如此就会将位于导气槽273内的滑动杆274推动,由于滑动杆274与驱动环261固定连接,如此驱动环261会被滑动杆274带动。实现了驱动装置27的驱动功能。
51.如图7和图8所示:消毒组件包括消毒棉253、擦拭垫片254和穿透垫片255;消毒棉253设置在密封薄膜242的上部,穿刺针体21从消毒棉253中穿过;擦拭垫片254设置在密封薄膜242的下部,扎针孔沿穿刺针体21的轴线贯穿的开设在擦拭垫片254上;穿透垫片255设置在扎针孔上。
52.消毒棉253的设置可以保证针头在使用前不会被外界的细菌所影响,避免了患者在进行穿刺时被感染的情况出现。设置在壳体1底部的擦拭垫片254具有消毒功能,所以在使用前可以通过设置在壳体1底部的擦拭垫片254对患者身体外表面需要扎针处进行简单消毒,随后将穿刺针体21按下,按下的穿刺针体21会将密封薄膜242和穿透垫片255戳破,从而实现穿刺功能,保证了患者在进行穿刺时不会出现感染现象。
53.如图10和图14所示:导向组件28包括导向槽281和导向块282;导向槽281沿滑槽263的长度方向开设在滑槽263的侧壁上;导向块282固定设置在滑块264的侧壁上,导向块282与导向槽281滑动配合。
54.由于在滑块264和驱动环261之间设置有连杆262,为了便于连杆262活动,滑槽263便无法很好的限制滑槽263的滑动,为了保证滑块264在滑动时的稳定性,便设置了导向槽281和导向块282,当滑块264在滑槽263内滑动时,设置在滑块264侧壁上的导向块282会与
导向槽281发生相对滑动,从而保证了滑块264可以稳定在滑槽263内滑动。
55.如图2所示:1密封装置24还包括保护组件,保护组件包括第一盖子243和第二盖子244;第一盖子243设置在壳体1的上部,第一盖子243用于保护排气装置22及驱动装置27;第二盖子244设置在壳体1的底部,第二盖子244用于保护消毒组件不受外界污染。
56.由于排气装置22上设置有按压薄膜271,且战场环境恶劣,如果不设置第一盖子243进行保护,就会出现按压薄膜271破损的现象;而第二盖子244可以防止消毒组件被外界污染,同时也可以防止消毒组件中的消毒剂挥发,使得消毒组件失效。
57.此外,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不仅仅应用于战争创伤患者,该气胸急救装置还可以包括一个直管,该直管套接于穿刺针体上,能够实现既能够直接排气,又能够直接置于气胸位置,实际应用中,效果更明显。
58.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战争创伤患者的气胸急救装置,包括壳体(1)和穿刺装置(2);其特征在于,穿刺装置(2)包括穿刺针体(21)、排气装置(22)、压力监测装置(23)、密封装置(24)、麻醉装置(25)和限位装置(26);壳体(1)呈圆管状结构,穿刺针体(21)沿壳体(1)的轴线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穿刺针体(21)沿自身轴线贯穿开设有通气槽;排气装置(22)设置在穿刺针体(21)的上部,排气装置(22)用于在穿刺针体(21)完成穿刺后,将气胸中的气体通过穿刺针体(21)放出;压力监测装置(23)设置在穿刺针体(21)的任意一侧,压力监测装置(23)通过对穿刺针体(21)内的压力变化确定穿刺针体(21)已经进入到患者的气胸处;密封装置(24)设置在壳体(1)上,密封装置(24)用于防止外界空气与穿刺针体(21)接触;麻醉装置(25)设置在穿刺针体(21)的侧壁上,麻醉装置(25)内设置有麻醉药剂,麻醉装置(25)用于对患者的穿刺处进行麻醉;限位装置(26)设置在壳体(1)内,限位装置(26)用于防止穿刺针体(21)在对患者进行时发生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战争创伤患者的气胸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气装置(22)包括第一单向阀(221)、开关阀(222)和容纳壳(223);第一单向阀(221)沿穿刺针体(21)的轴线设置在穿刺针体(21)的上部;容纳壳(223)设置在第一单向阀(221)的上部,容纳壳(223)内设置有容纳腔,容纳腔与通气槽相通,第一单向阀(221)允许通气槽内的空气流入容纳壳(223)中;开关阀(222)设置在容纳壳(223)的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战争创伤患者的气胸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压力监测装置(23)包括连接管(231)和压力表(232);压力表(232)设置在壳体(1)的侧壁上;连接管(231)的两端分别与穿刺针体(21)和压力表(232)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战争创伤患者的气胸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麻醉装置(25)包括第二单向阀(251)和药剂盒(252);第二单向阀(251)设置在容纳壳(223)下方的穿刺针体(21)侧壁上;药剂盒(252)设置在第二单向阀(251)远离穿刺针体(21)的一侧,第二单向阀(251)允许药剂盒(252)内的麻醉剂流入通气槽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战争创伤患者的气胸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密封装置(24)包括密封环(241)和密封薄膜(242);密封环(241)沿穿刺针体(21)的轴线设置限位装置(26)下方的壳体(1)内壁上,密封环(241)的内环直径与穿刺针体(21)的直径相同;密封薄膜(242)设置在壳体(1)的底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战争创伤患者的气胸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限位装置(26)包括驱动环(261)、连杆(262)、滑槽(263)、滑块(264)、放置环(265)、弹簧(266)、限位环(267)、驱动装置(27)和底壳(268);放置环(265)沿穿刺针体(21)的轴线固定设置在排气装置(22)下方的穿刺针体(21)的
侧壁上,凹槽沿放置环(265)的轴线开设在放置环(265)的下部;驱动环(261)沿穿刺针体(21)的轴线可滑动的设置在凹槽内;滑槽(263)沿放置环(265)的径向方向贯穿的开设在放置环(265)上;滑块(264)沿滑槽(263)的长度方向可滑动的设置滑槽(263)内;连杆(262)的两端分别与滑块(264)和驱动环(261)铰接;底壳(268)设置在驱动环(261)的下方,底壳(268)与驱动环(261)之间存有第一间隙;弹簧(266)设置在第一间隙内,弹簧(266)的两端分别与底壳(268)和驱动环(261)固定连接;限位环(267)设置有多个,限位环(267)沿壳体(1)的轴线均匀的固定设置在壳体(1)的内壁上,相邻限位环(267)这件存有第一空隙,滑块(264)与第一空隙卡接配合;驱动装置(27)设置在驱动环(261)上,驱动装置(27)用于带动驱动环(261)的沿壳体(1)的轴线方向在凹槽内滑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战争创伤患者的气胸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27)包括按压薄膜(271)、导气管(272)、导气槽(273)和滑动杆(274);按压薄膜(271)设置在容纳壳(223)的上部,按压薄膜(271)与容纳壳(223)之间存有空气腔;导气管(272)沿壳体(1)的长度方向贯穿的设置在容纳壳(223)上,导气管(272)与空气腔相通;导气槽(273)开设在放置环(265)上,导气管(272)远离按压薄膜(271)的一端与导气槽(273)相通;滑动杆(274)可滑动的设置在导气槽(273)内,滑动杆(274)下部固定设置在驱动环(261)的上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战争创伤患者的气胸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消毒组件包括消毒棉(253)、擦拭垫片(254)和穿透垫片(255);消毒棉(253)设置在密封薄膜(242)的上部,穿刺针体(21)从消毒棉(253)中穿过;擦拭垫片(254)设置在密封薄膜(242)的下部,扎针孔沿穿刺针体(21)的轴线贯穿的开设在擦拭垫片(254)上;穿透垫片(255)设置在扎针孔上。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战争创伤患者的气胸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组件(28)包括导向槽(281)和导向块(282);导向槽(281)沿滑槽(263)的长度方向开设在滑槽(263)的侧壁上;导向块(282)固定设置在滑块(264)的侧壁上,导向块(282)与导向槽(281)滑动配合。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战争创伤患者的气胸急救装置,其特征在于,密封装置(24)还包括保护组件,保护组件包括第一盖子(243)和第二盖子(244);第一盖子(243)设置在壳体(1)的上部,第一盖子(243)用于保护排气装置(22)及驱动装置(27);第二盖子(244)设置在壳体(1)的底部,第二盖子(244)用于保护消毒组件不受外界污染。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战争创伤患者的气胸急救装置,包括壳体和穿刺装置;壳体呈圆管状结构,穿刺针体沿壳体的轴线设置在壳体的内部,穿刺针体沿自身轴线贯穿开设有通气槽;排气装置设置在穿刺针体的上部;压力监测装置设置在穿刺针体的任意一侧,压力监测装置通过对穿刺针体内的压力变化确定穿刺针体已经进入到患者的气胸处;密封装置设置在壳体上;麻醉装置设置在穿刺针体的侧壁上,麻醉装置内设置有麻醉药剂;限位装置设置在壳体内,限位装置用于防止穿刺针体在对患者进行时发生滑动。使得施救人员可以通过压力监测装置快速判断穿刺针头是否到达气胸位置,同时还能避免在穿刺时造成患者感染的情况出现。穿刺时造成患者感染的情况出现。穿刺时造成患者感染的情况出现。
技术研发人员:
匡红 侯惠如 刘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
技术研发日:
2022.11.08
技术公布日:
20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