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升降平台领域,具体而言,本技术涉及一种可调节的升降平台。
背景技术:
2.升降平台包括上
模块、下模块和交叉
滚子导轨。其中,交叉滚子导轨包括一对导轨和设置在一对导轨之间的导轨芯。其中,一对导轨分别与上模块和下模块连接,上模块和下模块靠导轨沿导轨芯的长度方向相对滑动。
3.现有技术中,上模块、下模块和交叉滚子导轨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确定的。上模块、下模块和交叉滚子导轨经组装即可形成一个升降平台。但是,由于制造工艺中存在精度的差异,使得上模块、下模块和交叉滚子导轨组装好后出现尺寸不匹配现象,上模块和下模块沿交叉滚子导轨长度方向相对滑动困难,影响升降平台的正常使用。
4.因此,亟需一种可调节的升降平台,该可调节的升降平台能使上模块和下模块沿交叉滚子导轨长度方向容易相对滑动,保证可调节的升降平台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的升降平台,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可调节的升降平台上模块和下模块沿交叉滚子导轨长度方向相对滑动困难,可调节的升降平台的无法正常使用的技术问题。
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6.该可调节的升降平台包括上模块、下模块、交叉滚子导轨和调节组件,所述上模块和所述下模块可沿所述交叉滚子导轨的长度方向相对滑动,所述上模块的下表面包括第一限位面,所述下模块的上表面包括与所述第一限位面对应的第二限位面,位于所述可调节的升降平台同侧的所述第一限位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设置一组所述交叉滚子导轨,位于所述升降平台至少一侧的所述第一限位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的宽度大于所述交叉滚子导轨的径向宽度,所述可调节的升降平台还包括若干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沿所述交叉滚子导轨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面或所述第二限位面,和所述交叉滚子导轨径向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交叉滚子导轨包括一对导轨和设置在所述导轨之间的导轨芯,所述导轨可沿所述导轨芯的长度方向相对滑动,一对所述导轨分别与所述下模块的上表面和所述上模块的下表面连接,至少一个所述导轨和所述调节组件径向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导轨朝向所述导轨芯的一侧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直角形凹槽;
9.所述导轨芯包括滚子保持架和设置在所述滚子保持架上的圆柱形滚子,所述圆柱形滚子和所述直角形凹槽抵触,所述圆柱形滚子沿所述滚子保持架长度方向螺旋设置。
10.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块的下表面包括第一台阶,所述第一台阶包括第一台阶平面和与所述第一台阶平面连接的所述第一限位面,所述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一台阶面,所述直角形凹槽背向所述第一限位面。
11.进一步地,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台阶的所述第一限位面设有所述调节组件。
12.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贯穿所述第一限位面的通孔,和与所述通孔配合的顶丝螺母,所述顶丝螺母的一端和所述导轨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为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面,另一端和所述导轨连接。
14.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块包括和所述第一台阶对应的第二台阶,所述第二台阶包括第二台阶平面和与所述第二台阶平面连接的所述第二限位面,所述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二台阶面,所述直角形凹槽背向所述第二限位面。
15.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可调节的升降平台同侧的所述第一限位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的宽度与所述交叉滚子导轨的径向宽度的差值为0.5~1cm。
16.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块包括负载安装板、上斜块和导向柱,所述安装板和所述上斜块固定连接,并沿所述导向柱上下运动。
17.所述下模块包括底板、下斜块、水平导轨和电机,所述水平导轨和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下斜块沿所述水平导轨水平运动,所述导向柱的一端和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18.一对所述导轨分别与所述上斜块和下斜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面位于所述上斜块,所述第二限位面位于所述下斜块。
19.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位于可调节的升降平台同侧的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之间的宽度大于交叉滚子导轨的径向宽度,使上模块、下模块和交叉滚子导轨之间留有调节空间,再通过调节组件对交叉滚子导轨进行定位,使上下模块可沿交叉滚子导轨的长度方向顺利滑动,维持可调节的升降平台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调节的升降平台的结构图;
23.图2是图1中可调节的升降平台的分解结构图;
24.图3是图2中可调节的升降平台另一角度的分解结构图;
25.图4是图1中上斜块的结构图;
26.图5是图4中上斜块另一角度的结构图;
27.图6是图1中下斜块的结构图;
28.图7是图6中下斜块另一角度的结构图;
29.图8是图1中导轨的结构图;
30.图9是图8中导轨芯的结构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00-可调节的升降平台,1-上模块,11-负载安装板,12-上斜块,121-第一台阶,1211-第一台阶面,1212-第一限位面,13-导柱,2-下模块,21-底板,22-下斜块,221-第二台阶,2211-第二台阶面,2212-第二限位面,23-水平导轨,24-电机,3-交叉滚子导轨,31-导轨,312-直角形凹槽,32-导轨芯,321-圆柱形滚子,4-调节组件,4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3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4.由于制造工艺中存在精度差异,上模块、下模块和交叉滚子导轨组装后会因为制造尺寸与设计尺寸的不同导致组装后的升降平台出现尺寸不匹配现象,增大了上下模块和交叉滚子导轨之间的摩擦力,使上下模块不能顺利地沿交叉滚子导轨的长度方向滑动,影响升降平台的正常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的升降平台,该可调节的升降平台中避免了尺寸不匹配现象,使上下模块可沿交叉滚子导轨的长度方向顺利滑动,维持可调节的升降平台的正常使用。
3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调节的升降平台100。参见说明书图1-3,该可调节的升降平台100包括上模块1、下模块2、交叉滚子导轨3和调节组件4。其中,上模块1包括负载安装板11、上斜块12和导柱13,负载安装板11和上斜块12固定连接,沿导柱13上下运动。下模块2包括底板21、下斜块22、水平导轨23和电机24。底板21和水平导轨23固定连接。电机24驱动下斜块22沿水平导轨23前后运动,下斜块22推动上斜块12沿导柱13上下运动。导柱13的一端和底板21固定连接。
36.参见说明书图4-5,上斜块12包括和交叉滚子导轨3连接的下表面。下表面包括第一台阶121,第一台阶121包括第一台阶面1211和第一限位面1212。第一台阶面1211和第一限位面1212连接。参见说明书图6-7,下斜块22包括和交叉滚子导轨3连接的上表面。上表面包括和第一台阶121对应的第二台阶221。第二台阶221包括第二台阶面2211和第二限位面2212。第二台阶面2211和第二限位面2212连接。
37.交叉滚子导轨3的数量为两组,设置于可调节的升降平台100的左右两侧。参见说明书图8,一组交叉滚子导轨3包括一对导轨31和设置在一对导轨31中间的导轨芯32。一对导轨31沿导轨芯32的长度方向相对滑动。一对导轨31中的一个和上斜块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另一个和下斜块2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导轨31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直角形凹槽312。一对导轨31中的一个和上斜块12的下表面连接,设置在第一台阶面121,导轨31的直角形凹槽312背向第一限位面1212。一对导轨31中的另一个和下斜块22的上表面连接,设置在第二台阶面2211,导轨31的直角形凹槽312背向第二限位面2212。参见说明书图9,导轨芯32包括滚子保持架和设置在滚子保持架上的圆柱形滚子321。圆柱形滚子321和直角形凹槽312连接,圆柱形滚子321沿滚子保持架的长度方向螺旋设置。
38.组装好的可调节的升降平台100中,一组交叉滚子导轨3设置于位于可调节的升降平台100同侧的第一限位面1212和第二限位面2212之间,且至少一组交叉滚子导轨3的径向宽度小于位于可调节的升降平台100同侧的第一限位面1212和第二限位面2212之间的宽度。优选地,位于可调节的升降平台100同侧的一个第一限位面1212和一个第二限位面2212之间的宽度与交叉滚子导轨3的径向宽度的差值为0.5~1cm。一对导轨31的直角形凹槽312和导轨芯32连接,可沿导轨芯32顺利地相对滑动,此时,一对导轨31和导轨芯32的横向宽度之和为交叉滚子导轨3的径向宽度,交叉滚子导轨3为工作态的交叉滚子导轨。
39.调节组件4设置于第一限位面1212或第二限位面2212上,用于和导轨31连接,对交叉滚子导轨3进行调节,使交叉滚子导轨3达到工作态。在一种情况下,调节组件4设置于上
斜块12的一个第一限位面1212,导轨31设置于同侧的第一台阶面1211,和调节组件4连接。上斜块12的另一个第一限位面1212和设置于同侧的第一台阶面1211均与导轨31连接。下斜块22的两侧的第二限位面2212和第二台阶面2211均与导轨31连接。组合可调节的升降平台100时,不设置调节组件4一侧的一组交叉滚子导轨3组合到工作态,另一侧的一组交叉滚子导轨3用调节组件4调节使其达到工作态。
40.可选地,调节组件4也可同时设置在两个第一限位面1212上,或第二限位面2212上。
41.参见说明书图4,可选地,调节组件4包括贯穿第一限位面1212的通孔41和设置于通孔41中的顶丝螺母。通过调整顶丝螺母进入第一限位面1212和第二限位面2212之间区域的长度调节交叉滚子导轨3,使交叉滚子导轨3达到工作状态。
42.可选地,调节组件4也可以为弹性件,弹性件的一端设置于第一限位面,另一端和导轨连接,用发生形变的弹性件使一对导轨31和导轨芯32贴合。
43.通过设置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的宽度大于交叉滚子导轨的径向宽度,使上模块、下模块和交叉滚子导轨之间留有调节空间,再通过调节组件对交叉滚子导轨进行定位,可以设定上模块、下模块和交叉滚子导轨之间的距离,使上下模块可沿交叉滚子导轨的长度方向顺利滑动,使可调节的升降平台正常使用。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调节的升降平台,包括上模块、下模块和交叉滚子导轨,所述上模块和所述下模块可沿所述交叉滚子导轨的长度方向相对滑动,所述上模块的下表面包括第一限位面,所述下模块的上表面包括与所述第一限位面对应的第二限位面,位于所述可调节的升降平台同侧的所述第一限位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设置一组所述交叉滚子导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升降平台至少一侧的所述第一限位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的宽度大于所述交叉滚子导轨的径向宽度,所述可调节的升降平台还包括若干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沿所述交叉滚子导轨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面或所述第二限位面,和所述交叉滚子导轨径向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滚子导轨包括一对导轨和设置在所述导轨之间的导轨芯,所述导轨可沿所述导轨芯的长度方向相对滑动,一对所述导轨分别与所述下模块的上表面和所述上模块的下表面连接,至少一个所述导轨和所述调节组件径向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朝向所述导轨芯的一侧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直角形凹槽;所述导轨芯包括滚子保持架和设置在所述滚子保持架上的圆柱形滚子,所述圆柱形滚子和所述直角形凹槽抵触,所述圆柱形滚子沿所述滚子保持架长度方向螺旋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调节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块的下表面包括第一台阶,所述第一台阶包括第一台阶平面和与所述第一台阶平面连接的所述第一限位面,所述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一台阶面,所述直角形凹槽背向所述第一限位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节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台阶的所述第一限位面设有所述调节组件。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调节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贯穿所述第一限位面的通孔,和与所述通孔配合的顶丝螺母,所述顶丝螺母的一端和所述导轨连接。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调节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为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面,另一端和所述导轨连接。8.如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可调节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块包括和所述第一台阶对应的第二台阶,所述第二台阶包括第二台阶平面和与所述第二台阶平面连接的所述第二限位面,所述导轨设置于所述第二台阶面,所述直角形凹槽背向所述第二限位面。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可调节的升降平台同侧的所述第一限位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的宽度与所述交叉滚子导轨的径向宽度的差值为0.5~1cm。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的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块包括负载安装板、上斜块和导向柱,所述安装板和所述上斜块固定连接,并沿所述导向柱上下运动;所述下模块包括底板、下斜块、水平导轨和电机,所述水平导轨和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所述下斜块沿所述水平导轨水平运动,所述导向柱的一端和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一对所述导轨分别与所述上斜块和下斜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面位于所述上斜块,所述第二限位面位于所述下斜块。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的升降平台,涉及升降平台技术领域。该可调节的升降平台包括上模块、下模块、交叉滚子导轨和调节组件,上模块和下模块可沿交叉滚子导轨的长度方向相对滑动,上模块包括第一限位面,下模块包括第二限位面,位于可调节的升降平台同侧的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之间设置一组交叉滚子导轨,位于可调节的升降平台至少一侧的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之间的宽度大于交叉滚子导轨的径向宽度,调节组件沿交叉滚子导轨的长度方向设置于第一限位面或第二限位面,和交叉滚子导轨径向连接。本申请实施例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尺寸不匹配导致的上下模块不能沿交叉滚子导轨顺利滑动和升降平台不能正常使用的问题。导轨顺利滑动和升降平台不能正常使用的问题。导轨顺利滑动和升降平台不能正常使用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杨光 刘锡坤 徐国伟 余普霞 李爱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深圳市克洛诺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3.18
技术公布日:
20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