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污水处理的絮凝剂投放装置。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絮凝剂是目前国内外众多水处理工艺中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处理药剂,絮凝效果的好坏往往决定了后续流程的运行状况、最终出水水质和费用,选择何种形态的絮凝剂以及絮凝剂的投放方式对絮凝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絮凝剂随着固态到液态再到雾态的变化,絮凝的效果越好,而固态的絮凝剂有着运输方便的绝对优势被广泛应用。
3.目前,申请号为cn202021289972.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用絮凝剂投放装置,其结构包括开关球阀、过滤器、流量校正柱、计量泵、取样排气管、出药料口、压力表、安全阀、第一衔接管、第二衔接管、u型双通接管、驱动电机、减速机、高效混合搅拌机构,开关球阀右端与过滤器左端相连接。但是现有的投放方式是将絮凝剂通过投放口投放在污水池中,由于污水池较大而投放不均,无法对处理池中心的位置进行投放,使得处理效果大大折扣。因此,提出一种自动化程度高、投放均匀的絮凝剂投放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用于污水处理的絮凝剂投放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用于污水处理的絮凝剂投放装置。
5.为实现上述目的,用于污水处理的絮凝剂投放装置,包括
船体、
原料箱,船体上端固定连接有对原料箱进行安装的底座,原料箱上下端分别设置有对接内腔的进料口、出料口,
所述船体底部左右对称设置有两组驱动轴,且两组驱动轴均通过安装座转动安装于船体的底部,两组所述驱动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叶片轮,所述船体底部固定安装有驱动一组驱动轴转动的电机,所述船体底部还贯穿设置有投放口,所述原料箱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
转轴、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均通过安装架转动安装于原料箱的外侧,所述原料箱内置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上端活动延伸至原料箱上端,且搅拌轴的上端与第二转轴的上端均固定套设有相互啮合的齿,所述第一转轴外侧固定套设有对接出料口的挡盘,所述挡盘外侧均匀开设有多组落料口。
6.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原料箱正面设置有检修门、报警器,所述原料箱内腔壁靠近底部位置固定安装有电连接报警器的液位传感器。
7.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为防水电机,所述电机动力端以及一组驱动轴的外侧均固定套设有皮带轮,且相邻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8.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投放口、出料口、落料口均对接配合,且投放口、出料口、落料口直径大小相同。
9.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下端活动贯穿并且延伸至船体底部,且第一转轴、第二转轴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从动轮,两组所述驱动轴外侧均固定连接有主动轮,且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外侧的从动轮分别啮合对接两组驱动轴外侧的主动轮。
10.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原料箱外侧的安装架的外侧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安装有太阳能板,所述船体上端设置有电连接太阳能板的蓄电池组。
11.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2.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可自动化在水面移动的船体对存储絮凝剂原料的原料箱进行安装,在移动过程中通过叶片轮以及驱动轴的转动,配合啮合的锥齿轮驱动两组转轴同步转动,一组转轴带动设置有落料口的挡盘对接原料箱的出料口方便对出料口进行有规律的打开,从而在船体移动过程中实现自动化落料,而另一组转轴通过齿轮啮合驱动原料箱内置的搅拌轴转动对原料箱内的原料进行自动化搅拌保持原料混合的相对均匀。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驱动传动结构实现船体带动原料箱在处理池上移动方便对池中心位置进行投放,通过船体移动时叶片轮以及驱动轴的转动配合传动结构对原料箱底部的出料口进行有规律的开闭实现自动化且相对均匀的投料,大大提升了絮凝剂的投放处理效果,实用效果佳。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船体结构仰视视角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原料箱结构剖面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挡盘结构俯视视角示意图。
17.附图标记为:
18.1-船体,2-原料箱,201-检修门,202-报警器,203-液位传感器,3-底座,4-驱动轴,5-安装座,6-叶片轮,7-电机,701-皮带轮,702-皮带,8-投放口,9-安装架,10-第一转轴,11-第二转轴,12-从动轮,13-主动轮,14-进料口,15-出料口,16-搅拌轴,17-齿,18-挡盘,19-落料口,20-太阳能板。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如图1-4,用于污水处理的絮凝剂投放装置,包括船体1、原料箱2,船体1上端固定连接有对原料箱2进行安装的底座3,原料箱2上下端分别设置有对接内腔的进料口14、出料口15实现进出料,船体1底部左右对称设置有两组驱动轴4,且两组驱动轴4均通过安装座5转动安装于船体1的底部,两组驱动轴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方便船体1在水面行走的叶片轮6,船体1底部固定安装有驱动一组驱动轴4转动的电机7,船体1底部还贯穿设置有投放口8,原料箱2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转轴10、第二转轴11,第一转轴10、第二转轴11均通过安装架9转动安装于原料箱2的外侧,原料箱2内置搅拌轴16,搅拌轴16位于原料箱2内腔部分设
置有搅拌叶片,搅拌轴16的上端活动延伸至原料箱2上端,且搅拌轴16的上端与第二转轴11的上端均固定套设有相互啮合的齿17,第一转轴10外侧固定套设有对接出料口15的挡盘18,挡盘18外侧均匀开设有多组对接出料口15的落料口19。
21.如说明书附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为,原料箱2正面设置有检修门201、报警器202,原料箱2内腔壁靠近底部位置固定安装有电连接报警器202的液位传感器203,检修门201方便后续对原料箱2进行检修维护,当原料箱2内置絮凝剂原料存储量达到设定值时,液位传感器203可电连接报警器202进行报警提醒工作人员进行补给。
22.如说明书附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为,电机7为防水电机,电机7动力端以及一组驱动轴4的外侧均固定套设有皮带轮701,且相邻皮带轮701之间通过皮带702传动连接,通过电机7带动动力端的皮带轮701,动力端的皮带轮701通过皮带702传动驱动一组驱动轴4外侧的皮带轮701转动实现对驱动轴4的驱动,从而实现船体1在水面上行走移动。
23.如说明书附图1、2、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为,投放口8、出料口15、落料口19均对接配合,且投放口8、出料口15、落料口19直径大小相同,原料在投料时依次经过出料口15、落料口19、投放口8投放至污水处理池中。
24.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为,第一转轴10、第二转轴11下端活动贯穿并且延伸至船体1底部,且第一转轴10、第二转轴11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从动轮12,两组驱动轴4外侧均固定连接有主动轮13,且第一转轴10、第二转轴11外侧的从动轮12分别啮合对接两组驱动轴4外侧的主动轮13,通过驱动轴4的转动带动主动轮13的转动,依靠主动轮13与从动轮12的啮合关系实现船体1移动时第一转轴10、第二转轴11同步转动。
25.如说明书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为,原料箱2外侧的安装架9的外侧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安装有太阳能板20,船体1上端设置有电连接太阳能板20的蓄电池组,在使用时外置的太阳能板20可为蓄电池组进行充电,方便整体长时间的使用。
2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船体1置于水面,并且在原料箱2内加注絮凝剂原料。通过电机7带动动力端的皮带轮701,动力端的皮带轮701通过皮带702传动驱动一组驱动轴4外侧的皮带轮701转动实现对驱动轴4的驱动,该组驱动轴4驱动两端的叶片轮6转动,从而推动船体1在水面移动,并且另一组驱动轴4两侧的叶片轮6随着推力与另一组驱动轴4一并转动。船体1在移动过程中,一组驱动轴4外侧的主动轮13啮合驱动第二转轴11转动,第二转轴11上端的齿17啮合驱动搅拌轴16上端的齿17,从而驱动搅拌轴16转动利用外侧的搅拌叶片对原料箱2内的絮凝剂原料进行辅助搅拌,避免原料长时间存放而凝固,保持原料相对均匀。同时,另一组驱动轴4外侧的主动轮13啮合驱动第一转轴10转动,第一转轴10带动挡盘18转动,挡盘18转动时其外侧的落料口19依次对接原料箱2的出料口15,出料口15有规律的开闭进行投料,实现船体1的移动对处理池进行相对均匀投放絮凝剂。
27.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
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用于污水处理的絮凝剂投放装置,包括船体(1)、原料箱(2),船体(1)上端固定连接有对原料箱(2)进行安装的底座(3),原料箱(2)上下端分别设置有对接内腔的进料口(14)、出料口(15),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体(1)底部左右对称设置有两组驱动轴(4),且两组驱动轴(4)均通过安装座(5)转动安装于船体(1)的底部,两组所述驱动轴(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叶片轮(6),所述船体(1)底部固定安装有驱动一组驱动轴(4)转动的电机(7),所述船体(1)底部还贯穿设置有投放口(8),所述原料箱(2)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转轴(10)、第二转轴(11),所述第一转轴(10)、第二转轴(11)均通过安装架(9)转动安装于原料箱(2)的外侧,所述原料箱(2)内置搅拌轴(16),所述搅拌轴(16)的上端活动延伸至原料箱(2)上端,且搅拌轴(16)的上端与第二转轴(11)的上端均固定套设有相互啮合的齿(17),所述第一转轴(10)外侧固定套设有对接出料口(15)的挡盘(18),所述挡盘(18)外侧均匀开设有多组落料口(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絮凝剂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箱(2)正面设置有检修门(201)、报警器(202),所述原料箱(2)内腔壁靠近底部位置固定安装有电连接报警器(202)的液位传感器(20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絮凝剂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7)为防水电机,所述电机(7)动力端以及一组驱动轴(4)的外侧均固定套设有皮带轮(701),且相邻皮带轮(701)之间通过皮带(702)传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絮凝剂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放口(8)、出料口(15)、落料口(19)均对接配合,且投放口(8)、出料口(15)、落料口(19)直径大小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絮凝剂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10)、第二转轴(11)下端活动贯穿并且延伸至船体(1)底部,且第一转轴(10)、第二转轴(11)下端均固定连接有从动轮(12),两组所述驱动轴(4)外侧均固定连接有主动轮(13),且第一转轴(10)、第二转轴(11)外侧的从动轮(12)分别啮合对接两组驱动轴(4)外侧的主动轮(1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的絮凝剂投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箱(2)外侧的安装架(9)的外侧通过紧固件可拆卸安装有太阳能板(20),所述船体(1)上端设置有电连接太阳能板(20)的蓄电池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污水处理的絮凝剂投放装置,包括船体、原料箱,船体上端固定连接有对原料箱进行安装的底座,原料箱上下端分别设置有对接内腔的进料口、出料口,船体底部左右对称设置有两组驱动轴,且两组驱动轴均通过安装座转动安装于船体的底部,两组驱动轴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叶片轮,船体底部固定安装有驱动一组驱动轴转动的电机,船体底部还贯穿设置有投放口。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驱动传动结构实现船体带动原料箱在处理池上移动方便对池中心位置进行投放,通过船体移动时叶片轮以及驱动轴的转动配合传动结构对原料箱底部的出料口进行有规律的开闭实现自动化且相对均匀的投料,大大提升了絮凝剂的投放处理效果,实用效果佳。效果佳。效果佳。
技术研发人员:
杨海蓉 吴海洲 陈勇 顾永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南通海信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1.07
技术公布日:
20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