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传热效率高的
板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2.换热器是一种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的装置,是对流传热及热传导的一种工业应用设备。热交换器根据结构的不同分为多种,板式换热器是其中常见的一种,板式换热器由于接触面积大、热交换效果好而被广泛的使用。
3.但是目前使用的热交换器不能够有效的保证完成热交换后的流体有序排出,从而影响热传效果,使得传热效率较低,为此,公开号为cn211782932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微通道可提高传热效率的板式换热器,包括前壳、端板、板片、末板、后壳、定位槽、定位板和挤压杆,前壳与后壳之间使用螺杆进行连接,挤压杆与定位板之间为螺纹连接。
4.上述板式换热器具有较高的热传效率,但由于上述板式换热器中多个部件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当需要对板式换热器进行安装或是拆卸时,操作过程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板式换热器安装和拆卸过程较为繁琐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传热效率高的板式换热器。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传热效率高的板式换热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传热效率高的板式换热器,包括前壳、后壳、板片和安装架,
所述后壳连接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板片与所述后壳通过定位件连接,所述板片上设有引流槽,所述前壳通过限位件连接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块和弹簧,所述安装架上设有滑动槽,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滑动槽的槽底,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动槽内,所述前壳套接在所述安装架上,前壳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插设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前壳、所述板片与所述后壳相互抵紧。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安装板式换热器时,将后壳连接在安装架上,将板片通过定位件连接在后壳上,然后按压限位块,使弹簧压缩,将前壳套接在安装架上,松开限位块,弹簧开始回复,使限位块插设在限位槽内,此时前壳、板片和后壳处于相互抵紧的状态,当需要将板式换热器进行拆卸时,按压限位块,弹簧开始压缩,使限位块离开限位槽的内部,即可将前壳与安装架分离,通过上述拆接方式可以很方便地对前壳与安装架进行安装和拆卸,从而可以改善板式换热器安装和拆卸过程较为繁琐的问题。
9.可选的,所述安装架包括侧架和限位板,所述后壳连接在所述侧架上,所述限位板可拆卸连接在所述侧架的两端,所述板片的两端设有卡位槽,所述限位板抵紧所述卡位槽的
侧壁,所述滑动槽设置在所述限位板上,所述前壳套接在所述限位板上。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后壳连接到侧架上,通过定位件将板片连接到后壳上,将限位板放置在板片的一端,并对准卡位槽,将限位板向板片的方向移动并连接到侧架的一端,此时限位板抵紧卡位槽的侧壁,同理在侧架的另一端连接限位板,将前壳套接在限位
板上,并通过限位件进行锁紧,限位板与卡位槽的配合可以板片的两端进行限位,减小板片发生窜动的可能性。
11.可选的,所述侧架的两端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两侧连接有卡板,所述卡板位于所述连接槽的槽口处,两个所述卡板间隔设置,所述限位板上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截面呈t型,所述连接块滑动插设在两个所述卡板之间,所述连接块抵接所述连接槽的侧壁。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板的设置可以对连接块进行限位,通过卡板与连接块的配合可以很方便的将限位板与侧架进行安装与拆卸,操作简单,有利于改善板式换热器安装和拆卸过程较为繁琐的问题。
13.可选的,所述连接块上连接有第二
磁片,所述连接槽的侧壁上连接有第一磁片,当所述连接块抵接所述连接槽的侧壁时,所述第二磁片与所述第一磁片互相吸附。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磁片与第一磁片设置可以对连接块与连接槽的侧壁进行锁紧,从而对限位板与侧架起到锁紧的作用。
15.可选的,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连接在所述后壳上和所述板片的一侧,所述板片的另一侧设有定位槽,所述前壳上设有定位槽,所述后壳所连接的所述定位柱插设在所述板片上的所述定位槽内,所述板片所连接的所述定位柱插设在所述前壳上的所述定位槽内。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柱与定位槽的配合可以在连接后壳、板片与前壳时进行定位,使后壳、板片与前壳在安装时可以快速连接,也可以减小后壳、板片与前壳之间发生窜动的可能性。
17.可选的,所述板片包括前板、后板和间板,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上的所述引流槽均为单侧设置,所述前板上远离所述引流槽的一侧抵接所述前壳,所述后板远离所述引流槽的一侧抵接所述后壳,所述间板上的所述引流槽为双侧设置,所述间板位于所述前板与所述后板之间,相邻所述板片之间相互抵紧,相邻所述板片上的所述引流槽配合成可以使流体通过的空隙。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板片上引流槽的设置可以对流入板式换热器的流体起到导向的作用,相邻板片上的引流槽配合可以形成使流体通过的空隙,便于换热流体的有序的进出,有利于提高热传效果。
19.可选的,所述引流槽设置呈s型。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流槽设置呈s型可以增大换热流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热传效率。
21.可选的,所述板片上涂有防腐涂层。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腐涂层的设置可以减小板片由于外界环境因素被腐蚀的可能性,从而延长板片的使用寿命。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 当需要安装板式换热器时,将后壳连接在安装架上,将板片通过定位件连接在后壳上,然后按压限位块,使弹簧压缩,将前壳套接在安装架上,松开限位块,弹簧开始回复,使限位块插设在限位槽内,此时前壳、板片和后壳处于相互抵紧的状态,当需要将板式换热器进行拆卸时,按压限位块,弹簧开始压缩,使限位块离开限位槽的内部,即可将前壳
与安装架分离,通过上述拆接方式可以很方便地对前壳与安装架进行安装和拆卸,从而可以改善板式换热器安装和拆卸过程较为繁琐的问题。
25.2. 板片上引流槽的设置可以对流入板式换热器的流体起到导向的作用,相邻板片上的引流槽配合可以形成使流体通过的空隙,便于换热流体的有序的进出,有利于提高热传效果。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传热效率高的板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传热效率高的板式换热器的爆炸示意图的前视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传热效率高的板式换热器的爆炸示意图的后视图。
2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体现前壳与限位板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前壳;2、后壳;3、侧架;4、限位板;5、卡板;6、连接槽;7、第一磁片;8、连接块;9、第二磁片;10、定位柱;11、定位槽;12、引流槽;13、前板;14、后板;15、间板;16、限位块;17、弹簧;18、滑动槽;19、滑动块;20、解锁块;21、衬套;22、卡位块;23、卡位槽;24、封堵块;25、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传热效率高的板式换热器。
35.参照图1,一种传热效率高的板式换热器包括前壳1、后壳2、若干个板片和安装架。
36.参照图1和图2,安装架包括侧架3和限位板4,限位板4可拆卸连接在侧架3的两端,侧架3的两端设有连接槽6,连接槽6的两侧连接有卡板5,卡板5位于连接槽6的槽口处,两个卡板5间隔设置,连接槽6的侧壁上连接有第一磁片7,第一磁片7位于卡板5与连接槽6的槽底之间;限位板4上连接有连接块8,连接块8的截面呈t型,连接块8上连接有第二磁片9,连接块8滑动插设在两个卡板5之间,当连接块8抵接连接槽6的侧壁时,第二磁片9与第一磁片7互相吸附。
37.参照图2和图3,前壳1、板片和后壳2上均涂有防腐涂层。前壳1、板片和后壳2通过定位件进行定位并连接在安装架上。定位件包括定位柱10,定位柱10连接在后壳2上和板片的一侧,板片的另一侧设有定位槽11,前壳1上设有定位槽11。
38.参照图1、图2和图3,后壳2连接在侧架3上,定位柱10连接在后壳2上靠近板片的一侧,板片的四个角上设有通孔,板片上设有引流槽12,引流槽12位于四个通孔之间,引流槽12呈s型,引流槽12的一端连通其上方的一个通孔,引流槽12的另一端连通其下方的同侧的通孔,板片包括前板13、后板14和若干个间板15。
39.参照图2和图3,后板14上的引流槽12为单侧设置,后板14远离引流槽12的一侧连接后壳2,后壳2所连接的定位柱10插设在后板14上的定位槽11内。
40.参照图2、图3和图4,间板15上的引流槽12为双侧设置,间板15的一侧连接后板14,后板14上所连接的定位柱10插设在间板15上的定位槽11内,间板15与后板14上的引流槽12
配合成可以使流体通过的空隙;若干个间板15之间互相连接,相邻间板15之间的定位柱10插设在定位槽11中,相邻间板15之间的引流槽12配合成可以使流体通过的空隙。
41.参照图2、图3和图4,前板13上的引流槽12均为单侧设置,前板13上设有引流槽12的一侧连接间板15,间板15上所连接的定位柱10插设在前板13上的定位槽11内,前板13与间板15上的引流槽12配合成可以使流体通过的空隙。
42.板片上引流槽12的设置可以对流入板式换热器的流体起到导向的作用,相互抵紧的两个板片上的引流槽12的相互配合可以形成使流体通过的空隙,有利于换热进程的顺利进行,引流槽12设置呈s型可以增大换热流体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热传效率。
43.参照图1、图2和图3,限位板4上连接有卡位块22,板片和后壳2的两端均设有卡位槽23,当后壳2与板片连接到安装架上时,卡位块22抵紧卡位槽23的侧壁。
44.参照图3、图4和图5,前壳1通过限位件连接在限位板4上。限位件连接在限位板4上,限位件包括限位块16和弹簧17,限位板4上设有滑动槽18,弹簧17的一端连接在滑动槽18的槽底,弹簧17的另一端连接有滑动块19,滑动块19滑动连接在滑动槽18内,滑动块19的一端连接限位块16,滑动块19的另一端连接有解锁块20,限位块16与解锁块20均位于滑动块19的顶部,限位块16与解锁块20间隔设置,限位板4上连接有封堵块24,封堵块24位于滑动槽18的槽口处,限位块16和解锁块20位于封堵块24的两侧,前壳1的截面呈u型,前壳1上设有限位槽25,限位槽25设置前壳1的内壁上,前壳1套接在限位板4上,限位块16插设在限位槽25内,弹簧17处于压缩状态,当限位块16插设在限位槽25内时,前壳1、板片与后壳2处于相互抵紧的状态,前板13上所连接的定位柱10插设在前壳1上的定位槽11内。
45.参照图1和图2,前壳1上设有四个通孔,当前壳1套接在限位板4上且前壳1与板片互相抵紧时,前壳1上的通孔与板片上的通孔刚好连通,前壳1上连接有衬套21,衬套21插设在前壳1上的通孔内。
4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传热效率高的板式换热器的实施原理为:
47.当需要安装板式换热器时,将后壳2连接在侧架3上,通过定位柱10与定位槽11的配合将板片连接在后壳2上,然后将限位板4放置在板片的一端,并使卡位块22对准卡位槽23,将限位板4向板片的方向移动,并使连接块8滑动插设在两个卡板5之间,此时卡位块22在卡位槽23上滑动,直到连接块8抵接连接槽6的侧壁时,第一侧片与第二磁片9互相吸附,从而将限位板4连接到侧架3的一端,此时卡位块22抵紧卡位槽23的侧壁,同理在侧架3的另一端也连接限位板4,之后按压解锁块20,使弹簧17压缩,限位块16随着弹簧17向滑动槽18内移动,直到限位块16完全进入滑动槽18内时,将前壳1套接在限位板4上,松开解锁块20,弹簧17开始回复,从而使限位块16插设在限位槽25内,此时前壳1、板片和后壳2处于相互抵紧的状态。
48.当需要拆卸板式换热器时,按压解锁块20,使弹簧17压缩,限位块16随着弹簧17向滑动槽18内移动,直到限位块16完全离开限位槽25的内部时,即可将前壳1与限位板4分离。
49.通过上述拆接方式可以很方便地对前壳1与安装架进行安装和拆卸,从而可以改善板式换热器安装和拆卸过程较为繁琐的问题。
5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传热效率高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壳(1)、后壳(2)、板片和安装架,所述后壳(2)连接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板片与所述后壳(2)通过定位件连接,所述板片上设有引流槽(12),所述前壳(1)通过限位件连接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块(16)和弹簧(17),所述安装架上设有滑动槽(18),所述弹簧(17)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滑动槽(18)的槽底,所述弹簧(17)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限位块(16),所述限位块(16)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动槽(18)内,所述前壳(1)套接在所述安装架上,前壳(1)上设有限位槽(25),所述限位块(16)插设在所述限位槽(25)内,所述前壳(1)、所述板片与所述后壳(2)相互抵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热效率高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侧架(3)和限位板(4),所述后壳(2)连接在所述侧架(3)上,所述限位板(4)可拆卸连接在所述侧架(3)的两端,所述板片的两端设有卡位槽(23),所述限位板(4)抵紧所述卡位槽(23)的侧壁,所述滑动槽(18)设置在所述限位板(4)上,所述前壳(1)套接在所述限位板(4)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传热效率高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架(3)的两端设有连接槽(6),所述连接槽(6)的两侧连接有卡板(5),所述卡板(5)位于所述连接槽(6)的槽口处,两个所述卡板(5)间隔设置,所述限位板(4)上连接有连接块(8),所述连接块(8)的截面呈t型,所述连接块(8)滑动插设在两个所述卡板(5)之间,所述连接块(8)抵接所述连接槽(6)的侧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传热效率高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8)上连接有第二磁片(9),所述连接槽(6)的侧壁上连接有第一磁片(7),当所述连接块(8)抵接所述连接槽(6)的侧壁时,所述第二磁片(9)与所述第一磁片(7)互相吸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热效率高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柱(10),所述定位柱(10)连接在所述后壳(2)上和所述板片的一侧,所述板片的另一侧设有定位槽(11),所述前壳(1)上设有定位槽(11),所述后壳(2)所连接的所述定位柱(10)插设在所述板片上的所述定位槽(11)内,所述板片所连接的所述定位柱(10)插设在所述前壳(1)上的所述定位槽(11)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热效率高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片包括前板(13)、后板(14)和间板(15),所述前板(13)和所述后板(14)上的所述引流槽(12)均为单侧设置,所述前板(13)上远离所述引流槽(12)的一侧抵接所述前壳(1),所述后板(14)远离所述引流槽(12)的一侧抵接所述后壳(2),所述间板(15)上的所述引流槽(12)为双侧设置,所述间板(15)位于所述前板(13)与所述后板(14)之间,相邻所述板片之间相互抵紧,相邻所述板片上的所述引流槽(12)配合成可以使流体通过的空隙。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热效率高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槽(12)设置呈s型。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热效率高的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片上涂有防腐涂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热效率高的板式换热器,包括前壳、后壳、板片和安装架,所述后壳连接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板片与所述后壳通过定位件连接,所述板片上设有引流槽,所述前壳通过限位件连接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块和弹簧,所述安装架上设有滑动槽,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滑动槽的槽底,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动槽内,所述前壳套接在所述安装架上,前壳上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插设在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前壳、所述板片与所述后壳相互抵紧。本申请可以改善板式换热器安装和拆卸过程较为繁琐的问题。过程较为繁琐的问题。过程较为繁琐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
金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江阴丹尼尔冷却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15
技术公布日:
202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