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皮精油在抑制小麦赤霉病菌真菌毒素合成中的应用

阅读: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作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橙皮精油在抑制小麦赤霉病菌真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生物合成中的作用及其与杀菌剂混合应用于田间小麦赤霉病don毒素防控的方法。


背景技术:



2.由禾谷镰刀菌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fgsc)引起的小麦赤霉病(wheat head blight,fhb)是一种发生在世界范围内的麦类作物毁灭性病害。随着全球变暖、缺乏高抗品种、小麦-玉米的大面积轮作、秸秆粗放还田、高产品种种植密度大等因素的影响,赤霉病的发生在全球范围呈现急剧加重的趋势。由于发病面积广、频率高、爆发性强、损失大等特点,赤霉病对小麦生产、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3.除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禾谷镰刀菌在侵染小麦时还能分泌真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俗称呕吐毒素。don毒素不仅能与核糖体结合,抑制蛋白合成,危害人、畜的免疫及生殖系统,引起呕吐、腹泻、神经紊乱、流产、死胎等健康问题,还可作为一类十分重要的真菌致病因子,在禾谷镰刀菌沿小麦穗轴进行病害扩展时大量合成,促进病菌的病害扩展进程。因此,加强禾谷镰刀菌真菌毒素don的防控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均有重要意义。控制don毒素的产生比仅仅防治赤霉病更具有实际意义和紧迫性。
4.由于尚未发现对镰刀菌具有免疫或高抗的谷类作物品种或基因资源,化学防治仍然是全世界许多地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要措施。我国目前防治赤霉病的药剂以多菌灵、戊唑醇等化学药剂为主,一方面长期大量的使用使得田间病原真菌体中出现了抗药性,且抗药性病菌产生don毒素的能力是敏感菌株的5倍以上,日益加重了中国麦类赤霉病的危害和食品安全的风险。另一方面,其中部分化学药剂仍然防病效果较好,但实际会促进毒素的产生。目前国内外对赤霉病don毒素的控制并不理想,常常出现don毒素污染超过安全标准的情况。因此,筛选高效、安全的控毒抑病化合物尤其是天然化合物,对于小麦赤霉病的防控和农产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5.橙皮精油是从鲜甜橙皮、桔皮、柚皮中提取的芳香味混合物,属于天然植物精油的一类,常温下呈无至淡黄油状液体,可通过专业的冷压技术对橙皮进行处理提取而得,也可通过商业化途径购买获得,橙皮精油中90%的成分为柠檬烯(d-柠檬烯),d-柠檬烯属天然功能性单萜,分子式c
10h16
,相对分子质量136.24。
6.橙皮精油目前已知的用途是作为添加剂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医疗、美容、清洁剂等领域;在农业方面,其主要应用于柑橘红蜘蛛、番茄烟粉虱、草莓病和黄瓜白粉病的防治,尚无其应用于麦类作物don毒素防控的相关报道。
7.在禾谷镰刀菌中,fgtri1,fgtri5是don毒素合成的关键元件,其中fgtri5介导don毒素合成的第一步,即焦磷酸法尼酯(farnesyl pyrophosphate,fpp)环化形成单端孢霉二烯(trichodiene,tdn)。环化结束后,tdn先后通过氧化、环化、羟基化、乙酰化等9步反应转
化为丽赤壳霉素(calonectrin,cal)。cal经羟化酶fgtri1催化后形成双羟基丽赤壳霉素(7,8-dihydroxycalonectrin,dhc),最后dhc经过还原酶、去乙酰转移酶催化后形成don毒素。cn109645002a的发明《含有d-柠檬烯的增效农药组合物》公开了一种含有d-柠檬烯的增效农药组合物,含有活性成分为a和b,其中a选自d-柠檬烯,b选自呋虫胺、噻虫嗪、噻虫胺、氟吡呋喃酮、氟啶虫酰胺、flupyrimin、吡蚜酮、三氟苯嘧啶、烯啶虫胺、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氟苯虫酰胺等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物包括常用助剂、活性成分a和b。d-柠檬烯与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具有防效协同作用。
8.但尚未有关d-柠檬烯应用于小麦赤霉病don防控的报道与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橙皮精油在抑制小麦赤霉病菌真菌毒素合成的作用及其应用。
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橙皮精油的用途:应用于麦类作物赤霉病真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防控。
11.橙皮精油,主要成分为柠檬烯,属天然功能性单萜,分子式c
10h16
,相对分子质量136.24。
12.作为本发明的橙皮精油的用途的改进:抑制禾谷镰刀菌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fgsc)的菌丝生长、抑制don毒素生物合成、抑制don毒素合成关键蛋白元件表达。
13.作为本发明的橙皮精油的用途的进一步改进:don毒素合成关键蛋白元件包括fgtri1、fgtri5。
14.作为本发明的橙皮精油的用途的进一步改进:用于麦类赤霉病的控毒防病。
15.作为本发明的橙皮精油的用途的进一步改进:与其他赤霉病防治药剂混合施用以提高穗部don毒素防控效果。
16.作为本发明的橙皮精油的用途的进一步改进:以水为溶剂,将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200g/l丙环唑乳油、橙皮精油分别稀释,混合后施用;共施药两次,第一次用药时间为小麦扬花初期;第二次用药时间为扬花末-灌浆期(两次施药间隔时间约为7-10天);每次施药时,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和200g/l丙环唑乳油用量分别为(675
±
50)ml/hm2,橙皮精油的用量为(150
±
10)ml/hm2。
17.具体为: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用水稀释至(1000
±
100)倍,200g/l丙环唑乳油用水稀释至(1000
±
100)倍,橙皮精油用水稀释至(4500
±
500)倍。
18.上述“倍”为“体积倍”。
19.本发明通过室内实验证明了橙皮精油能够用于抑制小麦赤霉病菌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菌丝生长、高效抑制真菌毒素don毒素的生物合成、抑制don毒素合成关键蛋白元件(fgtri1、fgtri5)表达。
20.所述抑制don毒素合成效果具体如下:优选终浓度为102.113μg/ml(ec
50
)的橙皮精油处理小麦赤霉病菌禾谷镰刀菌,禾谷镰刀菌的don毒素合成水平下降》90%。
21.所述抑制don毒素合成关键蛋白元件(fgtri1、fgtri5)表达效果具体如下:优选终浓度为102.113μg/ml(ec
50
)的橙皮精油处理小麦赤霉病菌禾谷镰刀菌,禾谷镰刀菌的don毒
素合成关键元件fgtri1、fgtri5表达抑制率均》95%。
2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将橙皮精油与杀菌剂混合施用应用于田间麦类赤霉病控毒防病的技术,为保障麦类作物的粮食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持。
23.所述与杀菌剂混合应用于田间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优选200g/l氟唑菌酰羟胺或200g/l丙环唑(675ml/hm2)和橙皮精油(150ml/hm2)混用,共施药两次,间隔时间约为7-10天,第一次用药时间为小麦扬花初期;第二次用药时间为扬花末-灌浆期。
24.所述与杀菌剂混合应用于田间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防病控毒效果具体如下:于黄熟期调查赤霉病田间发病菌与麦穗don毒素污染水平,发现所述橙皮精油与杀菌剂混合施用技术能有效将赤霉病的田间发病率控制在10%以内的同时,显著使穗部don毒素污染水平下降95%以上。
2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6.(1)与常规杀菌剂相比,本发明所述的橙皮精油应用于小麦赤霉病防治可有效抑制真菌毒素don毒素的合成。
27.(2)橙皮精油为天然植物精油与常用的化学农药无交互抗性,来源广泛,提取简单,安全性高,对环境友好。
28.(3)本发明所述的橙皮精油田间施用技术可有效控制赤霉病发病率、don毒素污染水平,如将其与常用杀菌剂联合使用,科研降低抗药性出现风险,提高防治赤霉病防控don毒素污染的效果,提高人类防控麦类作物赤霉病的能力。
附图说明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图1为橙皮精油对禾谷镰刀菌的平板抑菌效果。
31.图2为橙皮精油及几种常用杀菌剂对禾谷镰刀菌don毒素合成的抑制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实施例1、橙皮精油对小麦赤霉病菌禾谷镰刀菌室内毒力测定
33.(1)试验材料与方法
34.本发明采用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不同杀菌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将禾谷镰刀菌的菌株在pda培养基上预培养3d,用打孔器(0.5cm)在菌落边缘打取菌碟,分别接种到制备好的含不同浓度药剂(87.5μg/ml、175μg/ml、350μg/ml、700μg/ml)的pda平板(直径为9cm)上,接菌后将平板置于25℃,黑暗培养箱培养3d,采用“十”字交叉法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计算杀菌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
35.菌丝生长抑菌率=(对照菌落直径-处理菌落直径)/(对照菌落直径-0.5)
×
100%。
36.本发明供试药剂:
37.橙皮精油,奥罗阿格瑞国际有限公司;
38.25%氰烯菌酯悬浮剂,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39.43%戊唑醇悬浮剂,拜耳作物科学公司;
40.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江阴福达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41.本发明供试菌株:禾谷镰刀菌为测序标准菌株fusarium graminearum ph 1。
42.(2)实验结果
43.橙皮精油对小麦赤霉病菌禾谷镰刀菌(ph-1)室内的毒力测定结果如表1所示。
44.表1橙皮精油对禾谷镰刀菌(ph-1)的菌的毒力测定结果
[0045][0046]
由表1可知,橙皮精油对禾谷镰刀菌(ph-1)的ec
50
为102.113μg/ml。用相同的方法测定常见杀菌剂43%戊唑醇悬浮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ph-1的ec
50
分别为0.492μg/ml,0.473μg/ml,1.337μg/ml。由此可知,橙皮精油虽对禾谷镰刀菌有抑制菌丝生长的作用(图1,表1),但其对病菌的ec
50
高于其他几种常见杀菌剂。
[0047]
实施例2橙皮精油对禾谷镰刀菌室内don毒素抑制效果测定
[0048]
(1)试验材料与方法
[0049]
将禾谷镰刀菌(ph-1)接种至液体营养培养基yepd(extract peptone dextrose)中,25℃,180rpm摇培,20-24小时后,收集5颗直径为0.6-0.8cm的小菌球,分散菌丝后,转移至30ml含药剂处理(药剂处理终浓度均优选对应的ec
50
浓度,即,102.113μg/ml橙皮精油、0.492μg/ml戊唑醇、0.473μg/ml氰烯菌酯、1.337μg/ml多菌灵)或不含药剂处理(ck)的毒素诱导液体培养基tbi(trichothecene biosynthesis inducing)中,28℃,150rpm避光摇培。待7天后,利用don毒素检测试剂盒quantification kit wis008检测单位质量禾谷镰刀菌的don毒素合成量。
[0050]
don毒素抑制率(%)=(ck组单位质量禾谷镰刀菌的don毒素合成量-处理组单位质量禾谷镰刀菌的don毒素合成量)/ck组单位质量禾谷镰刀菌的don毒素合成量*100%。
[0051]
本发明所用液体营养培养基yepd配方(1l,ph 6.7):10g蛋白胨、3g酵母提取物、20g葡萄糖;余量为水。
[0052]
本发明所用培养基tbi配方(1l,ph 3.0):30g蔗糖、1.47g腐胺、1g kh2po4、0.5g mgso4·
7h2o、0.5g kcl、10mg feso4·
7h2o、200μl of trace element solution;余量为水。
[0053]
上述trace element solution配方(100ml):5g柠檬酸、5g znso4·
7h2o、0.25g cuso4·
5h2o、50mg mnso4·
5h2o、50mg h3bo3、50mg na2moo4·
h2o;余量为水。
[0054]
实施例2所用供试药剂和供试菌株和实施例1中来源一致。
[0055]
(2)实验结果
[0056]
如图2所示,在离体诱导don毒素合成的条件下,橙皮精油对禾谷镰刀菌(ph-1)don毒素合成有显著性地抑制效果,抑制率》90%。在其他几种常见杀菌剂中,只有氰烯菌酯对ph-1的don毒素合成有显著性抑制效果,抑制率》85%,戊唑醇与多菌灵处理不仅对don毒素合成无明显抑制效果,而且会刺激菌体的don合成能力。由此可知,相比于其他供试杀菌剂,在室内离体诱导don毒素合成的条件下,橙皮精油对don毒素合成的抑制效果最佳。
[0057]
说明:图2纵坐标是单位质量菌丝的don毒素合成量,抑制率=ck的don毒素合成量-药剂处理的don毒素合成量量/ck的don毒素合成量。
[0058]
结合实施例2和实施例1所得结果,可得知:虽然,橙皮精油在抑制禾谷镰刀菌(ph-1)生长的效果上不如其他几种常见杀菌剂,但其对禾谷镰刀菌don毒素的生物合成有显著性地抑制效果。
[0059]
需要强调的是:小麦赤霉病菌禾谷镰刀菌室内毒力是指药剂抑制病菌生长的能力,抑制don毒素合成是指药剂抑制病菌此生代谢我don毒素合成的能力;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能力。
[0060]
实施例3橙皮精油对禾谷镰刀菌室内don毒素合成关键元件表达的抑制效果测定
[0061]
(1)试验材料与方法
[0062]
将禾谷镰刀菌(ph-1)接种至液体营养培养基yepd(extract peptone dextrose)中,25℃,180rpm摇培,20-24小时后,收集5颗直径为0.6-0.8cm的小菌球,分散菌丝后,转移至30ml含药剂处理(药剂处理终浓度均优选对应的ec
50
浓度,即102.113μg/ml橙皮精油)或不含药剂处理(ck)的毒素诱导液体培养基tbi(trichothecene biosynthesis inducing)中,28℃,150rpm避光摇培。待2天后,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don毒素合成关键基因fgtri1和fgtri5的相对表达水平。
[0063]
表达抑制率(%)=(ck组关键元件的相对表达量-处理组关键元件的相对表达量)/ck组关键元件的相对表达量*100%。
[0064]
实施例3所用供试培养基、药剂和供试菌株和实施例2中来源一致。
[0065]
(2)实验结果
[0066]
橙皮精油对禾谷镰刀菌室内don毒素合成关键元件表达的抑制效果如表2所示。
[0067]
表2禾谷镰刀菌don毒素合成关键元件在橙皮精油处理下的表达抑制率
[0068][0069]
如表2所示,在离体诱导don毒素合成的条件下,橙皮精油对禾谷镰刀菌don毒素合成关键元件fgtri1、fgtri5的表达抑制率分别为97.48%、99.27%。由此可知,橙皮精油可通过抑制don毒素合成关键元件的表达,切断don毒素在禾谷镰刀菌内的合成途径,最终抑制don毒素的生物合成。
[0070]
实施例4橙皮精油对扬麦28的赤霉病田间控毒防病治效果
[0071]
(1)实验材料与方法
[0072]
药剂处理区:橙皮精油对小麦赤霉病田间防效的试验在余杭区植保站病虫观测圃进行,小麦种植所用土壤为脱潜水稻土,ph 4.1,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水稻。所用小麦品种为扬麦28。按对应下述处理分别施药两次,第一次用药时间为4月11日,小麦扬花初期;第二次用药时间为4月20日,扬花末-灌浆期。于黄熟期调查一次,每小区对角线调查6点,每点调查50穗,以发病面积占整个穗面积的百分率进行分级。0级:全穗无病;1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4以下;2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4~1/2;3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1/2~3/4;4级:枯穗面积占全穗面积的3/4以上。根据调查结果,按照下面公式计算病情指数(1)
和防治效果(2)
[0073][0074]
式中:x—病情指数;ni—各级病穗数;i—相对级数值;n—调查总穗数。
[0075][0076]
式中:
[0077]
p—防治效果,单位为百分数(%);x1—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发病率;x2—药剂处理区病情指数/发病率。
[0078]
田间麦穗don毒素含量测定方法如下:收到样品当天手工获得样品纯麦粒,摊开于器皿中置于烘箱65℃,12h;烘干后用小型研磨机磨粉,用尼龙网过滤,取1g粉碎好的样品,加入20ml水,混匀,充分震荡3min,5000rpm室温离心10min,取50μl上清液稀释10倍后,用don毒素检测试剂盒quantification kit wis008检测单位质量麦穗上don毒素的残留量。
[0079]
田间防效测定所用药剂及药剂用量如表3所示,其中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商品名为麦甜,由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丙环唑乳油商品名为麦甜伴侣,由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橙皮精油商品名为怀农特,奥罗阿格瑞国际有限公司生产、卵磷脂由浙江浙农金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0080]
表3橙皮精油对扬麦28赤霉病田间防效的试验处理
[0081][0082][0083]
说明:
[0084]
其中组a的具体处理方式:以水为溶剂,将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200g/l丙环唑乳油分别稀释1000倍,混合后施用,共施药两次,每次间隔7-10天,第一次用药时间为小麦扬花初期;第二次用药时间为扬花末-灌浆期;每次使用时,氟唑菌酰羟胺和丙环唑的制剂用量分别为675ml/hm2。
[0085]
组b的具体处理方式:以水为溶剂,将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200g/l丙环唑乳油分别稀释1000倍,将橙皮精油稀释4500倍,混合后施用,共施药两次,每次间隔7-10天,第一次用药时间为小麦扬花初期;第二次用药时间为扬花末-灌浆期;每次使用时,氟唑菌酰羟胺和丙环唑的制剂用量分别为675ml/hm2,橙皮精油制剂用量为150ml/hm2。
[0086]
组c的具体处理方式:以水为溶剂,将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200g/l丙环唑乳油分别稀释1000倍,将卵磷脂稀释4500倍,混合后施用,共施药两次,每次间隔7-10天,第一次用药时间为小麦扬花初期;第二次用药时间为扬花末-灌浆期;每次使用时,氟唑菌酰羟胺和丙环唑的制剂用量分别为675ml/hm2,卵磷脂制剂用量为150ml/hm2。
[0087]
组ck为不施药空白对照组。
[0088]
(2)实验结果
[0089]
田间防效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将橙皮精油与赤霉病防治常用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混合施用后,对杨麦28的赤霉病田间发病率控制在10%以内的同时,显著使穗部don毒素污染水平下降95%以上。相比于单独施用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后,额外施用橙皮精油能够进一步降低杨麦28的赤霉病发病率,同时对穗部don毒素污染有进一步的抑制效果。而增施农作物茎叶保护剂卵磷脂后,相比于单独施用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杨麦28赤霉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don毒素残留均升高,说明不同于橙皮精油,卵磷脂可能与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上存在拮抗关系。
[0090]
表4橙皮精油对扬麦28赤霉病田间防效的试验结果
[0091][0092][0093]
实施例5橙皮精油对扬麦25的赤霉病田间防治田间防治效果评测
[0094]
(1)实验材料与方法
[0095]
除试验所用小麦品种为扬麦25,本实例的实验材料、方法与实施例4中均一致。
[0096]
(2)实验结果
[0097]
田间防效试验结果如表5所示,将橙皮精油与赤霉病防治常用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混合施用后,对杨麦25的赤霉病田间发病率控制在20%以内的同时,显著使穗部don毒素污染水平下降85%以上。相比于单独施用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后,额外施用橙皮精油能够进一步降低杨麦25的穗部don毒素污染水平;而额外增施农作物茎叶保护剂卵磷脂后,杨麦25赤霉病的don毒素残留升高,说明不同于橙皮精油,卵磷脂可能与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在小麦赤霉病don毒素防控上存在拮抗关系。
[0098]
表5橙皮精油对扬麦25赤霉病田间防效的试验结果
[0099][0100]
实施例6橙皮精油对扬辐麦的赤霉病田间防治增效作用评测
[0101]
(1)实验材料与方法
[0102]
除试验所用小麦品种为扬辐麦,本实例的实验材料、方法与实例3中均一致。
[0103]
(2)实验结果
[0104]
田间防效试验结果如表6所示,将橙皮精油与赤霉病防治常用杀菌剂氟唑菌酰羟
胺、丙环唑混合施用后,对扬辐麦的赤霉病田间发病率控制在10%以内的同时,显著使穗部don毒素污染水平下降85%以上。相比于单独施用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后,额外施用橙皮精油能够进一步降低扬辐麦的穗部don毒素污染水平;而额外增施农作物茎叶保护剂卵磷脂后,相比于单独施用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后,扬辐麦赤霉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don毒素残留均升高,说明不同于橙皮精油,卵磷脂可能与氟唑菌酰羟胺/丙环唑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上存在拮抗关系。
[0105]
表6橙皮精油对扬辐麦赤霉病田间防效的试验结果
[0106][0107]
结合实施例4-6所得结果,可得知:
[0108]
(1)在田间应用时,额外施用橙皮精油可显著提高对小麦赤霉病don毒素防控的效果,其在don毒素防控上的增效作用适用于多个品种的小麦,如:扬麦28、扬麦25、扬辐麦。
[0109]
(2)麦类赤霉病防治中,虽然卵磷脂是农作物细胞膜中基本的营养成分,也是农作物所必需的一种营养元素,对根茎叶具有极强的保护作用机理,但其与杀菌剂混合施用反而不利于赤霉病的防控和don毒素的防治。
[0110]
而只有本发明所述的橙皮精油与常见赤霉病防治药剂混合施用,更一步促进麦类赤霉病控毒防病。
[0111]
在本发明中,需要强调的是:虽don毒素防控也是广义上赤霉病防治的重要指标,但狭义的赤霉病防治效果主要通过病情指数降低程度来看,有些药剂虽然能够使病情指数降低,但不能降低don毒素的穗部残留问题,本发明重点在于田间添加使用橙皮精油能够抑制don毒素合成,且检测发现了其在室内也有很好don毒素合成抑制效果。
[0112]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发明的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橙皮精油的用途,其特征是:应用于麦类作物赤霉病真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防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橙皮精油的用途,其特征是:抑制禾谷镰刀菌复合种的菌丝生长、抑制don毒素生物合成、抑制don毒素合成关键蛋白元件表达。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橙皮精油的用途,其特征是:don毒素合成关键蛋白元件包括fgtri1、fgtri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橙皮精油的用途,其特征是:用于麦类赤霉病的控毒防病。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橙皮精油的用途,其特征是:与其他赤霉病防治药剂混合施用以提高穗部don毒素防控效果。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橙皮精油的用途,其特征是:以水为溶剂,将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200g/l丙环唑乳油、橙皮精油分别稀释,混合后施用;共施药两次,第一次用药时间为小麦扬花初期;第二次用药时间为扬花末-灌浆期;每次施药时,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和200g/l丙环唑乳油用量分别为(675
±
50)ml/hm2,橙皮精油的用量为(150
±
10)ml/hm2。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橙皮精油的用途,其特征是:200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用水稀释至(1000
±
100)倍,200g/l丙环唑乳油用水稀释至(1000
±
100)倍,橙皮精油用水稀释至(4500
±
500)倍。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作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橙皮精油在抑制小麦赤霉病菌真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生物合成中的作用及其与杀菌剂混合应用于田间小麦赤霉病DON毒素防控的方法。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橙皮精油的用途:应用于麦类作物赤霉病真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防控。抑制禾谷镰刀菌复合种的菌丝生长、抑制DON毒素生物合成、抑制DON毒素合成关键蛋白元件表达。键蛋白元件表达。键蛋白元件表达。


技术研发人员:

马天铃 李阿根 陈杨颖 毛程鑫 张传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浙江农林大学

技术研发日:

2022.10.14

技术公布日:

2023/1/2

本文发布于:2023-01-04 08:45: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518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精油   赤霉病   毒素   镰刀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