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
炉膛加热以及燃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
火焰炉膛。
背景技术:
2.炉膛是由炉墙包围起来供燃料燃烧的立体空间。炉膛的作用是保证燃料尽可能地燃尽,并使炉膛出口烟气温度冷却到对流受热面安全工作允许的温度。为此,炉膛应有足够的容积,并能够布置下足够多的受热面。此外,炉膛应有合理的形状和尺寸,以便于和燃烧器配合,组织炉内空气动力场,使火焰不贴壁、不冲墙、充满度高,壁面热负荷均匀,炉膛内通常使用外炉与内炉间隙配合,通过外炉与内炉间的间隙作为燃烧空间,燃烧空间内使用火焰燃烧器对其供能对内炉加热,这种情况下内炉通常温度由下至上逐渐升温,所以当内炉中融物较多时其融化过程也随内炉的升温过程由下至上进行融化,因此融化效率不足,且燃烧器的供能不能有效利用,有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高效火焰炉膛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火焰炉膛,可以通过设置在内炉与外炉间的火焰旋转通道将燃烧器所供给的热能进行有效利用,同时通过火焰旋转通道使得燃烧器供给的火焰旋转上升使得内炉由下至上同时加热增加加热效率。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火焰炉膛,包括外炉、内炉、炉盖以及供能组件,
所述内炉活动连接
在外炉的内部,内炉的底部与外炉的内侧底部相连,且内炉的外壁通过旋转围板与外炉内壁上所设的旋转封板相连,对应所述内炉在外炉的内侧底部设置有用以连接内炉的固定板,固定板将内炉的底部与外炉的内侧底部相连接,所述内炉的外壁上设置有旋转围板,旋转围板在内炉的外壁上周向设置,所述旋转围板与设置在外炉内壁上的旋转封板相连接,旋转封板与旋转围板相配合且相互连接密封,所述炉盖设置在外炉的上部,炉盖与设置在外炉内壁上的密封环板相连接,即密封环板为设置在外炉内壁上的周向围板,而炉盖与该密封环板相适应,所述供能组件与外炉相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外炉的内部设置有与内炉相适应的空腔,即外炉内所设的空腔用以容纳内炉,所述内炉与空腔相适应。
6.进一步的,所述外炉的内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也可视为垫板,且固定板为耐高温材料制成,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与内炉底部相适应的固定槽,固定槽的内径与内炉的底部外径相适应。
7.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围板周向设置在内炉的外壁上,且旋转围板沿内炉的外壁呈螺旋状上升,所述旋转围板的一侧基面上设置有连接凹槽,即在旋转围板靠近外炉内壁一侧设置有凹槽,且该凹槽与旋转封板靠近内炉一侧相适应,即旋转封板卡接在旋转围板一侧所设的凹槽内,所述连接凹槽与旋转封板相适应,即旋转围板与旋转封板旋接。
8.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封板固定连接在外炉的内壁上,所述旋转封板于外炉的内壁上呈周向且旋转向下设置。
9.进一步的,所述内炉与外炉连上所设的旋转围板与旋转封板相连接时,外炉的内壁与内炉的外壁间由旋转围板与旋转封板分隔形成螺旋上升的火焰旋转通道,即旋转围板与旋转封板相互连接且将外炉的内部分隔为火焰旋转通道。
10.进一步的,所述火焰旋转通道的一侧且在外炉的内壁上设置有火焰进口,所述火焰旋转通道的另一侧且在外炉的内壁上设置有排气口,所述火焰进口一侧且在外炉的外壁上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供能组件,所述供能组件包括设置在安装板上的燃烧器以及鼓风机。
11.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旋转围板的一侧设置有凹槽,且旋转封板与该凹槽相适应,因此内炉可通过旋转的形式连接在外炉内部,即通过旋转封板与凹槽连接的方式采用类似于螺纹连接形式将内炉旋接在外炉内部。
13.2、内炉的底部与设置在外炉内部的固定板相连接,因此在内炉旋接在外炉内时可通过固定板的限位使得内炉在连接完成后无法进行旋转。
14.3、火焰旋转通道在内炉外壁上呈旋转上升,因此燃烧器供给的火焰能量也在内炉的外壁上呈旋转上升,从而达到对内炉均匀加热的目的。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炉部分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00、外炉;101、炉盖;102、安装板;103、燃烧器;104、鼓风机;105、固定板;106、固定槽;107、旋转封板;108、排气口;109、火焰进口;110、内炉;111、旋转围板;120、火焰旋转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如图1-3所示:一种高效火焰炉膛,包括外炉100、内炉110、炉盖101以及供能组件,内炉110与外炉100相互连接,炉盖101连接在内炉110的上方且位于外炉100上,供能组件对外炉100与内炉110间进行供能,内炉110活动连接在外炉100的内部,对应内炉110在外炉100的内侧底部设置有用以连接内炉110的固定板105,内炉110的外壁上设置有旋转围板111,旋转围板111与设置在外炉100内壁上的旋转封板107相连接,即内炉110与外炉100连接时采用的方法为,将内炉110套接在外炉100内,随后通过旋转的方式将内炉110外壁上所设的旋转围板111与外炉100内壁上所设的旋转封板107相连接,炉盖101设置在外炉100的上部,即炉盖101位于内炉110的上方且与外炉100的上部相连接,且炉盖101活动连接在外炉100的上部,供能组件与外炉100相连接,供能组件用以向外炉100内部供给火焰能量。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3所示,外炉100的内部设置有与内炉110相
适应的空腔,即外炉100内部足以容纳内炉110,内炉110与空腔相适应,外炉100的内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05,固定板105与外炉100固定连接且固定板105为耐高温材料制成,固定板105上开设有与内炉110底部相适应的固定槽106,固定槽106用以对内炉110进行限位。
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旋转围板111周向设置在内炉110的外壁上,旋转围板111实质上为设置在内炉110外壁上的螺纹状侧板,且旋转围板111沿内炉110的外壁呈螺旋状上升,旋转围板111的一侧基面上设置有连接凹槽,旋转围板111一侧所设的连接凹槽其目的在于对旋转封板107进行连接,通过与旋转封板107的配合将外炉100的内部空腔内隔绝形成火焰旋转通道120,连接凹槽与旋转封板107相适应,旋转封板107固定连接在外炉100的内壁上,旋转封板107于外炉100的内壁上呈周向且旋转向下设置,即旋转围板111与旋转封板107相适应,内炉110与外炉100连上所设的旋转围板111与旋转封板107相连接时,外炉100的内壁与内炉110的外壁间由旋转围板111与旋转封板107分隔形成螺旋上升的火焰旋转通道120。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2所示,火焰旋转通道120的一侧且在外炉100的内壁上设置有火焰进口109,火焰进口109与燃烧器103连接,燃烧器103打开时火焰由火焰进口109通入火焰旋转通道120,且在火焰旋转通道120内旋转上升,并对内炉110由下至上进行加热,火焰旋转通道120的另一侧且在外炉100的内壁上设置有排气口108,火焰进口109一侧且在外炉100的外壁上连接有安装板102,安装板102上设置有供能组件,供能组件包括设置在安装板102上的燃烧器103以及鼓风机104。
2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火焰炉膛,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炉(100)、内炉(110)、炉盖(101)以及供能组件,所述内炉(110)活动连接在外炉(100)的内部,对应所述内炉(110)在外炉(100)的内侧底部设置有用以连接内炉(110)的固定板(105),所述内炉(110)的外壁上设置有旋转围板(111),所述旋转围板(111)与设置在外炉(100)内壁上的旋转封板(107)相连接,所述炉盖(101)设置在外炉(100)的上部,所述供能组件与外炉(100)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火焰炉膛,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炉(100)的内部设置有与内炉(110)相适应的空腔,所述内炉(110)与空腔相适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火焰炉膛,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炉(100)的内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05),所述固定板(105)上开设有与内炉(110)底部相适应的固定槽(106)。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火焰炉膛,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围板(111)周向设置在内炉(110)的外壁上,且旋转围板(111)沿内炉(110)的外壁呈螺旋状上升,所述旋转围板(111)的一侧基面上设置有连接凹槽,所述连接凹槽与旋转封板(107)相适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火焰炉膛,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封板(107)固定连接在外炉(100)的内壁上,所述旋转封板(107)于外炉(100)的内壁上呈周向且旋转向下设置。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火焰炉膛,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炉(110)与外炉(100)连上所设的旋转围板(111)与旋转封板(107)相连接时,外炉(100)的内壁与内炉(110)的外壁间由旋转围板(111)与旋转封板(107)分隔形成螺旋上升的火焰旋转通道(120)。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火焰炉膛,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焰旋转通道(120)的一侧且在外炉(100)的内壁上设置有火焰进口(109),所述火焰旋转通道(120)的另一侧且在外炉(100)的内壁上设置有排气口(108),所述火焰进口(109)一侧且在外炉(100)的外壁上连接有安装板(102),所述安装板(102)上设置有供能组件,所述供能组件包括设置在安装板(102)上的燃烧器(103)以及鼓风机(10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火焰炉膛,包括外炉、内炉、炉盖以及供能组件,所述内炉活动连接在外炉的内部,对应所述内炉在外炉的内侧底部设置有用以连接内炉的固定板,所述内炉的外壁上设置有旋转围板,所述旋转围板与设置在外炉内壁上的旋转封板相连接,所述炉盖设置在外炉的上部,所述供能组件与外炉相连接,可以通过设置在内炉与外炉间的火焰旋转通道将燃烧器所供给的热能进行有效利用,同时通过火焰旋转通道使得燃烧器供给的火焰旋转上升使得内炉由下至上同时加热增加加热效率。由下至上同时加热增加加热效率。由下至上同时加热增加加热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
赵丽娟 程宇骁 刘峰 梁晓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陕西环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8.31
技术公布日:
2022/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