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
肌腱缝合的锚钉。
背景技术:
2.撕脱骨折、肌腱及韧带断裂等骨科创伤疾病中肌、腱、骨等部位损伤后需通过修复手术进行复位固定连接,修复手术中需通过缝合锚钉对损伤部位进行复位、固定、连接,一般通过螺钉固定于骨质内,在螺钉尾端固定连接缝线,通过缝线将撕脱的骨折块或断裂的韧带缝合固定于骨面,现有技术中用于缝合连接的的缝合锚钉把持力强度不够,特别是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容易脱落滑出,缝合连接不可靠,影响手术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肌腱缝合的锚钉。其能够有效加强锚钉在骨内的固定强度,且在关节活动时,将肌腱的拉伸
应力转化为锚钉对骨组织的压应力,可有效防止锚钉固定时出现松动、拨出等不良事件。
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肌腱缝合的锚钉,包括锚钉
主体和加压件,锚钉主体的顶部设有凹孔,加压件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安装在凹孔内,锚钉主体的外侧壁上滑动设置有扩展楔块,扩展楔块至少设有两个并沿着锚钉主体的圆周方向设置,扩展楔块的滑动方向与锚钉主体的轴线不平行设置,扩展楔块包括外压部和内压部,内压部贯穿锚钉主体的外侧壁并伸入至凹孔内,加压件安装至凹孔内时与内压部相抵以推动外压部滑动远离锚钉主体。
5.本技术的用于肌腱缝合的锚钉,通过利用加压件与锚钉主体上的扩展楔块配合,在将加压件安装入锚钉主体上的凹孔内的时候,通过与扩展楔块上的内压部相抵将外压部推动滑动,使外压部与骨相抵,加强了锚钉在骨内的固定强度,同时使得在关节活动时,将肌腱的拉伸应力转化为锚钉对骨组织的压应力,能够有效防止锚钉固定时出现松动、拔出等不良事件。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扩展楔块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扩展楔块均匀分布在锚钉主体的圆周上。由此,可以通过均匀分布在锚钉主体四周的扩展楔块加强与骨之间的接触,并且能够有效抵消对锚钉主体的相互作用力,提高锚钉的固定强度。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锚钉主体的外侧壁上开设有用于将扩展楔块完全收入的锚钉动力扩展槽。由此,可以通过扩展槽将扩展楔块完全收起,当锚钉主体在钉入骨内的时候,不会造成影响。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锚钉主体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一外螺纹,外压部的外侧面设有与第一外螺纹相连的第二外螺纹。由此,可以通过锚钉主体外侧壁上的第一外螺纹将锚钉主体钉入骨内,外压部上的第二外螺纹能够更便于锚钉主体的安装,同时外压部可以利用第二外螺纹作为外牙,加强与骨之间的接触,提高锚钉的固定强度。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锚钉动力扩展槽贯穿锚钉主体的外侧面。由此,可以通过这样
设置,提高扩展楔块的滑动稳定性。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扩展楔块的滑动方向经过锚钉主体的轴线。由此,可以通过这样设置,能够更有利于加压件与扩展楔块之间的力传递。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扩展楔块的滑动方向与锚钉主体的轴线垂直。由此,可以通过这样设置,能够使得扩展楔块的滑动方向正对锚钉主体外部的骨,有利于扩展楔块与骨之间的力传递。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压件的一端为锥形。由此,可以通过锥形的加压件一端,逐渐推动扩展楔块,进而逐渐提高扩展楔块对骨的压应力。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内压部上设有与加压件的一端配合的斜面。由此,可以通过斜面与加压件的端部配合,逐渐提高扩展楔块对骨的压应力。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凹孔内的内螺纹以及设置在加压件的外侧壁的第三外螺纹,第三外螺纹与内螺纹适配,加压件的另一端设有十字槽、一字槽或者梅花槽。由此,可以通过第三外螺纹与内螺纹的配合结构,并通过十字槽、一字槽或梅花槽转动加压件,令加压件能够逐渐安装至凹孔内,并推动扩展楔块滑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用于肌腱缝合的锚钉的组装状态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的实施方式的分开状态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1的实施方式的爆炸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用于肌腱缝合的锚钉的扩展楔块在锚钉主体中的状态变化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用于肌腱缝合的锚钉的扩展楔块在锚钉主体中的状态变化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用于肌腱缝合的锚钉的组装状态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用于肌腱缝合的锚钉的组装状态内部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1、锚钉主体;11、第一外螺纹;12、凹孔;13、锚钉动力扩展槽;2、加压件;21、第三外螺纹;3、扩展楔块;31、第二外螺纹;32、斜面;33、外压部;34、内压部;4、缝合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4.图1至图7示意性地展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用于肌腱缝合的锚钉的结构示意图。
25.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肌腱缝合的锚钉,包括锚钉主体1和加压件2,锚钉主体1的底部为锥形,以便于钉入骨内,锚钉主体1的外侧面上设有第一外螺纹11,锚钉主体1的顶部连接有缝合线4,并且顶部的中部设有凹孔12,加压件2安
装在凹孔12内,加压件2与凹孔12之间设置有可拆卸连接结构,以保证加压件2安装在凹孔12内之后,不会随意脱出。锚钉主体1的外侧壁上滑动设置有扩展楔块3,扩展楔块3的数量至少设置有两个,并沿着锚钉主体1的圆周方向均布设置。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扩展楔块3的数量可以为四个。扩展楔块3包括外压部33和内压部34,此处
所述的外压部33与内压部34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分为两个不同的部分,内压部34与外压部33可以为一体设计,亦可以为分体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为一体设计。内压部34贯穿锚钉主体1的外侧壁并伸入至凹孔12内,加压件2在安装至凹孔12内的时候,端部与内压部34相抵,以推动外压部33的滑动,使外压部33对骨形成压应力。
26.其中,加压件2与凹孔1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可以为卡齿结构,也可以为螺纹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地采用螺纹结构,在凹孔12内设置有内螺纹,在加压件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三外螺纹21,进而通过螺纹连接,令加压件2能够逐渐伸入安装至凹孔12内,以推动扩展楔块3的滑动,同时螺纹结构的稳定性与行程精度也更高。加压件2的顶部还可以设置有便于使用者将加压件2拧入凹孔12内的开槽,如十字槽、一字槽或梅花槽等,而外压部33的外侧壁上,还可以设置有外牙,以加强外压部33与骨之间的接触,提高锚钉的固定强度,提高安装的稳定性。
27.对于扩展楔块3的滑动方向,只需要与锚钉主体1的轴线不平行设置即可,该情况下,在某一些实施方式中,扩展楔块3的滑动方向与锚钉主体1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可以不为90
°
(即扩展楔块3的滑动方向与锚钉主体1的轴线垂直),从而利用扩展楔块3对骨施加压应力,起到提高锚钉的固定强度的效果,亦可以为90
°
(即扩展楔块3的滑动方向为向锚钉主体1的上方倾斜或下方倾斜),从而令扩展楔块3施加在骨上的压应力与接触面垂直,以最大化压应力的作用效果。
28.参照图4和图5,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扩展楔块3的滑动方向还可以经过锚钉主体1的轴线,以四个扩展楔块3为示例,参照图4,在扩展楔块3不经过锚钉主体1的轴线的时候,扩展楔块3可以为偏心设置,即均设置在轴线偏左的位置或均设置在轴线偏右的位置,由于内压部34在凹孔12内亦为偏心设置,因而在受到加压件2的推动的时候,沿着滑动方向滑动,但是该种方式扩展楔块3受到的力会有一部分的损耗;参照图5,在扩展楔块3经过锚钉主体1的轴线的时候,四个扩展楔块3的位置形成“十”字型设置,这样设置,内压部34在凹孔12内受到加压件2的推动的时候,不会形成力的损耗,从而能够更好地利用外压部33对骨施加压应力,提高锚钉的固定强度和安装的稳定性。
29.参照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锚钉主体1的外侧壁上还可以开设有用于容置扩展楔块3的锚钉动力扩展槽13,扩展楔块3在未受到加压件2的推动的时候,能够完全收入至锚钉动力扩展槽13内,扩展楔块3收入锚钉动力扩展槽13内的时候扩展楔块3的外侧面可以与锚钉主体1的外侧壁平齐,或扩展楔块3的外侧面内凹,优选地采用扩展楔块3的外侧面可以与锚钉主体1的外侧壁平齐的设计。此时设置在扩展楔块3的外侧面上的外牙可以成型为与第一外螺纹11相连的第二外螺纹31,进而利用第二外螺纹31作为外牙以加强外压部33与骨之间的接触,提高锚钉的固定强度,提高安装的稳定性。
30.参照图6和图7,具体地,锚钉动力扩展槽13可以为凹槽,亦可以为通槽。参照图6,当锚钉动力扩展槽13为凹槽的时候,扩展楔块3与加压件2之间的接触,主要依靠贯穿伸入至凹孔12内的内压部34与加压件2相抵触,具体地,可以在锚钉动力扩展槽13的底面设置有
贯穿至凹孔12内的穿孔,内压部34经过穿孔伸入至凹孔12内与加压件2相抵触。参照图7,当锚钉动力扩展槽13为通槽的时候,锚钉动力扩展槽13贯穿锚钉主体1的外侧壁连通至凹孔12内,进而内压部34的大小可以与外压部33一致,令整个扩展楔块3都在锚钉动力扩展槽13内滑动,进而能够提高扩展楔块3的滑动稳定性。
3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加压件2可以为螺钉,加压件2的端部可以成型为锥形的结构,以在将加压件2逐渐安装在凹孔12内的时候,内压部34受到加压件2端部的锥形结构的抵压沿着锥形的弧形逐渐沿着其滑动方向运动,以逐渐加强外压部33与骨之间的压应力。相对的,还可以在内压部34上设置有与加压件2的锥形端部配合的斜面32,具体地,当扩展楔块3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扩展楔块3在凹孔中相抵在一起时,两个扩展楔块3上的斜面可以形成锥形面,即每个扩展楔块3上的斜面可以为半个锥形面;当扩展楔块3的数量为四个时,四个扩展楔块3在凹孔中相抵在一起时,四个扩展楔块3上的斜面可以形成锥形面,即每个扩展楔块3上的斜面可以为四分之一个锥形面。该斜面32具体可以设置在内压部34首先与加压件2接触的位置,从而利用斜面32与锥形的端部的配合,能够令加压件2更容易推动扩展楔块3滑动。
32.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将扩展楔块3收入锚钉动力扩展槽13内,并将锚钉主体1钉入骨内,之后利用螺纹结构将加压件2逐渐安装入锚钉主体1顶部的凹孔12内,使得加压件2底部端部的锥形结构与扩展楔块3的内压部34上的斜面32相接触,内压部34受到加压件2的挤压后,使得扩展楔块3沿着其滑动方向运动,以对骨施加压应力,从而加强了锚钉的固定强度,提高了锚钉安装的稳定性。
33.本技术的用于肌腱缝合的锚钉,通过利用加压件2与锚钉主体1上的扩展楔块3配合,在将加压件2安装入锚钉主体1上的凹孔12内的时候,通过与扩展楔块3上的内压部34相抵将外压部33推动滑动,使外压部33与骨相抵,加强了锚钉在骨内的固定强度,同时由于扩展楔块3被推出后,在骨道中多了垂直方向骨质应力,使得在关节活动时,将肌腱的拉伸应力转化为锚钉对骨组织的压应力,能够有效防止锚钉固定时出现松动、拔出等不良事件。
34.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用于肌腱缝合的锚钉,其特征在于:包括锚钉主体和加压件,所述锚钉主体的顶部设有凹孔,所述加压件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安装在凹孔内,所述锚钉主体的外侧壁上滑动设置有扩展楔块,所述扩展楔块至少设有两个并沿着所述锚钉主体的圆周方向设置,所述扩展楔块的滑动方向与所述锚钉主体的轴线不平行设置,所述扩展楔块包括外压部和内压部,所述内压部贯穿所述锚钉主体的外侧壁并伸入至凹孔内,所述加压件安装至凹孔内时与所述内压部相抵以推动外压部滑动远离锚钉主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肌腱缝合的锚钉,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楔块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扩展楔块均匀分布在锚钉主体的圆周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肌腱缝合的锚钉,其特征在于:所述锚钉主体的外侧壁上设有用于将扩展楔块完全收入的锚钉动力扩展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肌腱缝合的锚钉,其特征在于:所述锚钉主体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外压部的外侧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相连的第二外螺纹。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肌腱缝合的锚钉,其特征在于:所述锚钉动力扩展槽贯穿所述锚钉主体的外侧面。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肌腱缝合的锚钉,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楔块的滑动方向经过所述锚钉主体的轴线。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肌腱缝合的锚钉,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楔块的滑动方向与所述锚钉主体的轴线垂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肌腱缝合的锚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件的一端为锥形。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肌腱缝合的锚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压部上设有与加压件的一端配合的斜面。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肌腱缝合的锚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设置在凹孔内的内螺纹以及设置在加压件的外侧壁的第三外螺纹,第三外螺纹与内螺纹适配,加压件的另一端设有十字槽、一字槽或者梅花槽。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肌腱缝合的锚钉,包括锚钉主体和加压件,锚钉主体的顶部设有凹孔,加压件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安装在凹孔内,锚钉主体的外侧壁上滑动设置有扩展楔块,扩展楔块至少设有两个并沿着锚钉主体的圆周方向设置,扩展楔块的滑动方向与锚钉主体的轴线不平行设置,扩展楔块包括外压部和内压部,内压部贯穿锚钉主体的外侧壁并伸入至凹孔内,加压件安装至凹孔内时与内压部相抵以推动外压部滑动远离锚钉主体。本申请的用于肌腱缝合的锚钉有效加强了锚钉在骨内的固定强度,同时使得在关节活动时,将肌腱的拉伸应力转化为锚钉对骨组织的压应力,能够有效防止锚钉固定时出现松动、拔出等不良事件。拔出等不良事件。拔出等不良事件。
技术研发人员:
孙赫 李泽晖 曹学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
技术研发日:
2022.07.08
技术公布日:
2022/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