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压式绕线轮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发明涉及旋压式绕线轮。


背景技术:



2.以往的旋压式绕线轮中公开了往复移动机构(参照专利文献1)。以往的往复移动机构具有与手柄轴的旋转联动地旋转的滑动用齿轮、与滑动用齿轮啮合的凸轮齿轮、滑块。凸轮齿轮具有与滑动用齿轮啮合的齿轮主体、从齿轮主体突出的凸台部。凸台部与滑块的卡合槽卡合。凸台部沿卡合槽移动,由此,卷筒经由卷筒轴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065119号公报。
4.以往的往复移动机构中,卷筒经由卷筒轴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情况下,由于作用于卷筒的卷筒轴向的力,有滑动用齿轮及凸轮齿轮的啮合不稳定的可能。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滑动用齿轮及凸轮齿轮的啮合的不稳定化的旋压式绕线轮。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第1齿轮及第2齿轮的啮合的不稳定化的旋压式绕线轮。
6.本发明的一方案的旋压式绕线轮具备绕线轮主体、手柄轴、卷筒轴、往复移动机构、旋转限制部件。手柄轴被相对于绕线轮主体能够旋转地支承。卷筒轴被相对于绕线轮主体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地支承。
7.往复移动机构具有第1齿轮、第2齿轮、滑块。第1齿轮与手柄轴的旋转联动地沿第1旋转方向旋转。第2齿轮沿与第1旋转方向相反的第2旋转方向旋转。第2齿轮包括与第1齿轮啮合的齿轮主体、从齿轮主体突出的第1凸台部。滑块被装配于卷筒轴,包括第1凸台部卡合的卡合槽。旋转限制部件配置于绕线轮主体及第2齿轮之间。旋转限制部件限制第1旋转方向上的第2齿轮的旋转。
8.本发明的旋压式绕线轮中,若第1齿轮沿第1旋转方向旋转,则第2齿轮沿第2旋转方向旋转。此时,旋转限制部件限制第1旋转方向上的第2齿轮的旋转,所以能够抑制第1齿轮及第2齿轮的啮合的不稳定化。
9.本发明的其他方案的旋压式绕线轮中,优选地,旋转限制部件为,与第2齿轮一体地旋转而与绕线轮主体滑动的滑动部件。该情况下,滑动部件与绕线轮主体滑动,所以在滑动部件及绕线轮主体之间产生摩擦力。即,摩擦力经由滑动部件作用于第2齿轮。由此,能够抑制第1齿轮及第2齿轮的啮合的不稳定化。
10.本发明的其他方案的旋压式绕线轮中,优选地,绕线轮主体具有将第2齿轮能够旋转地支承的第2凸台部。该情况下,滑动部件配置于第2齿轮及第2凸台部之间,相对于第2凸台部滑动。
11.该旋压式绕线轮中,滑动部件相对于绕线轮主体的第2凸台部滑动,所以摩擦力经由滑动部件作用于第2齿轮。由此,能够抑制第1齿轮及第2齿轮的啮合的不稳定化。
12.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方案的旋压式绕线轮中,优选地,第2齿轮具有设置于齿轮主体的槽部。该情况下,滑动部件具有卡合部和滑动部,前述卡合部卡合于槽部,前述滑动部与卡合部一体地形成,沿第2凸台部的外表面延伸,与第2凸台部的外表面滑动。
13.该旋压式绕线轮中,通过使滑动部件的卡合部卡合于第2齿轮的槽部,滑动部件与第2齿轮一体地旋转。该状态下,滑动部件的滑动部与第2凸台部的外表面滑动,所以摩擦力经由滑动部件作用于第2齿轮。由此,能够抑制第1齿轮及第2齿轮的啮合的不稳定化。
14.本发明的其他方案的旋压式绕线轮中,滑动部形成为圆弧状。滑动部在第2旋转方向上从卡合部沿第2凸台部的外表面延伸。
15.该旋压式绕线轮中,为了缠绕钓线而手柄轴及第1齿轮在第1旋转方向上旋转的情况下,第2齿轮在第2旋转方向上旋转。圆弧状的滑动部沿第2凸台部的外表面延伸的方向与第2齿轮旋转的第2旋转方向相同。因此,缠绕钓线时,圆弧状的滑动部的内径变大,所以能够减少作用于滑动部件的摩擦力。由此,缠绕线时能够使手柄轴顺畅地旋转。
16.另一方面,第2齿轮欲在第1旋转方向上旋转的情况下,圆弧状的滑动部的内径张紧,所以能够使作用于滑动部件的摩擦力增加。由此,能够抑制第1齿轮及第2齿轮的啮合的不稳定化。
17.本发明的其他方案的旋压式绕线轮中,优选地,第2凸台部具有凸台主体、不能相对旋转地装配于凸台主体的外周的筒状部件。该情况下,滑动部件配置于第2齿轮及筒状部件之间,相对于筒状部件滑动。
18.该旋压式绕线轮中,筒状部件被不能相对旋转地装配于凸台主体的外周。该状态下,滑动部件相对于筒状部件滑动。即使这样地构成,摩擦力也经由滑动部件作用于第2齿轮。由此,能够抑制第1齿轮及第2齿轮的啮合的不稳定化。此外,该结构中,筒状部件磨损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替换筒状部件。
19.本发明的其他方案的旋压式绕线轮中,优选地,绕线轮主体具有将第2齿轮能够旋转地支承的第2凸台部。该情况下,旋转限制部件是配置于第2齿轮及第2凸台部之间的单向离合器。单向离合器允许第2旋转方向上的第2齿轮的旋转,限制第1旋转方向上的第2齿轮的旋转。
20.该旋压式绕线轮中,为了缠绕钓线而手柄轴及第1齿轮在第1旋转方向上旋转的情况下,第2齿轮在第2旋转方向上旋转。这里,单向离合器允许第2旋转方向上的第2齿轮的旋转,所以缠绕线时能够使手柄轴顺畅地旋转。另一方面,单向离合器限制第1旋转方向上的第2齿轮的旋转,所以能够抑制第1齿轮及第2齿轮的啮合的不稳定化。
21.发明效果本发明中,在旋压式绕线轮中,能够抑制第1齿轮及第2齿轮的啮合的不稳定化。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旋压式绕线轮的侧视图。
23.图2是从旋压式绕线轮卸下侧罩及驱动体的侧视图。
24.图3是摆动机构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25.图4是用于说明滑动部件及筒状部件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26.图5是用于说明滑动部件及筒状部件的装配形态的剖视图。
27.图6是用于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凸轮齿轮的槽部的形状的图。
28.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变形例的滑动部件的装配形态的剖视图。
29.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单向离合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30.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单向离合器的装配形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第1实施方式>采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旋压式绕线轮1如图1所示,具备绕线轮主体3、手柄5、转子7、卷筒11、驱动体13(参照图2)、摆动机构30(往复移动机构的一例;参照图2)、滑动部件40(旋转限制部件的一例;参照图4)。
32.如图1所示,手柄5被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3。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手柄5配置于绕线轮主体3的左侧的情况的例子。手柄5也可以配置于绕线轮主体3的右侧。如图2所示,在绕线轮主体3的内部空间配置用于使卷筒1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摆动机构30。
33.为了将钓线缠绕于卷筒11而使用转子7。如图1及图2所示,转子7配置于绕线轮主体3的前部。转子7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绕线轮主体3旋转。例如,如图2所示,转子7被能够一体旋转地连结于行星齿轮17。行星齿轮17被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3。转子7与行星齿轮17的旋转联动地旋转。
34.钓线被缠绕于卷筒11。卷筒11构成为能够与卷筒轴9一体地移动。例如,如图2所示,卷筒11被装配于卷筒轴9的末端部。
35.卷筒轴9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绕线轮主体3进退。卷筒轴9被相对于绕线轮主体3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地支承。卷筒轴9插通于筒状的行星齿轮17的内周部。卷筒轴9通过摆动机构30的工作,相对于绕线轮主体3在前后方向上往复移动。前后方向是卷筒轴9的卷筒轴心x1延伸的方向。
36.如图2所示,驱动体13具有驱动轴21、驱动齿轮23、滑动用齿轮31(第1齿轮的一例)。驱动轴21与手柄5的旋转联动地旋转。例如,手柄5的手柄轴6装配于驱动轴21。
37.驱动轴21具有驱动轴心x2。例如,驱动轴21被筒状地形成。手柄轴6被能够装卸地装配于驱动轴21的内周部。手柄轴6被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3。手柄轴6的轴心与驱动轴心x2同心。
38.为了使转子7旋转而使用驱动齿轮23。驱动齿轮23设置于驱动轴21。驱动齿轮23与行星齿轮17啮合。
39.为了使卷筒轴9移动而使用滑动用齿轮31。滑动用齿轮31与手柄轴6的旋转联动地沿第1旋转方向r1旋转。滑动用齿轮31被在驱动轴心x2延伸的轴向上与驱动齿轮23隔开间隔地设置于驱动轴21。卷筒轴9及引导轴34(后述)配置于驱动齿轮23及滑动用齿轮31之间。滑动用齿轮31与后述的凸轮齿轮33(第2齿轮的一例)啮合。
40.驱动轴21、驱动齿轮23及滑动用齿轮31被一体地形成。驱动轴21、驱动齿轮23及滑动用齿轮31也可以被互相分体地形成。驱动轴21、驱动齿轮23及滑动用齿轮31与手柄轴6的旋转联动地旋转。若驱动齿轮23及滑动用齿轮31旋转,则行星齿轮17及凸轮齿轮33旋转。
41.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缠绕钓线而手柄轴6、驱动轴21、驱动齿轮23及滑动用齿轮31旋转的旋转方向被定义成第1旋转方向r1。与第1旋转方向r1相反的旋转方向被定义
成第2旋转方向r2。另外,相对于驱动轴心x2及轴心x3分别定义第1旋转方向r1及第2旋转方向r2。
42.手柄轴6、驱动轴21、驱动齿轮23及滑动用齿轮31以驱动轴心x2为基准沿第1旋转方向r1旋转的情况下,凸轮齿轮33以轴心x3为基准沿第2旋转方向r2旋转。
43.摆动机构30与手柄轴6的旋转联动地使卷筒轴9沿前后方向移动。如图3所示,摆动机构30具有滑动用齿轮31、凸轮齿轮33、引导轴34、滑块35。另外,图3中,滑动用齿轮31的齿部及凸轮齿轮33的齿部被简化地表示。
44.滑动用齿轮31如上所述地构成驱动体13。为了使滑块35沿前后方向移动而使用凸轮齿轮33。凸轮齿轮33被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3。例如,凸轮齿轮33被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3的凸台部3b(第2凸台部的一例)。凸轮齿轮33配置于绕线轮主体3及滑块35之间。
45.这里,如图2及图3所示,凸台部3b被包含于绕线轮主体3。即,绕线轮主体3具有主体部3a、凸台部3b、侧罩3e(参照图1)。借助主体部3a及侧罩3e,形成用于配置摆动机构30的空间。
46.凸台部3b具有凸台主体32和筒状部件41。凸台主体32从主体部3a突出。详细地说,凸台主体32在与驱动轴心x2平行的轴心x3延伸的轴向上从主体部3a的侧壁突出。
47.如图4及图5所示,筒状部件41配置于凸轮齿轮33及绕线轮主体3之间。筒状部件41被不能相对旋转地配置于凸台主体32的外周。例如,筒状部件41在从轴心x3离开的径向上配置于凸台主体32的外周面和凸轮齿轮33的台阶部38b(后述)的内周面之间。此外,如图5所示,筒状部件41在轴心x3延伸的轴向上配置于凸轮齿轮33的台阶部38b的底面和主体部3a之间。
48.如图4及图5所示,筒状部件41具有筒部41a、环状槽部41b、突出部41c。筒部41a被筒状地形成。如图5所示,凸台主体32被配置于筒部41a的内部。
49.筒部41a具有第1端面41a1和第2端面41a2。第1端面41a1被与台阶部38b的底面相向地配置。第2端面41a2被与主体部3a相向地配置。
50.如图4及图5所示,环状槽部41b形成于筒部41a的外周面。例如,环状槽部41b在绕轴心x3的周向上形成于筒部41a的外周面。如图5所示,在环状槽部41b配置滑动部件40的滑动部40b(后述)。
51.如图4及图5所示,突出部41c从筒部41a突出。例如,突出部41c从筒部41a的第2端面41a2突出。如图5所示,突出部41c嵌合于设置于绕线轮主体3的凹部3c。例如,凹部3c设置于绕线轮主体3的主体部3a的侧壁。这样,使突出部41c嵌合于凹部3c,由此,构成为,筒状部件41配置于凸台主体32的外周的状态下相对于主体部3a不能旋转。
52.如图3所示,凸轮齿轮33具有齿轮主体38、凸台部39(第1凸台部的一例)。齿轮主体38被绕轴心x3能够旋转地支承于绕线轮主体3。齿轮主体38的齿部与滑动用齿轮31的齿部啮合。例如,如图4所示,齿轮主体38具有孔部38a、台阶部38b、槽部38c。绕线轮主体3的凸台主体32配置于孔部38a。轴心x3通过孔部38a的中心。台阶部38b被环状地形成。上述的筒状部件41配置于台阶部38b。
53.如图4及图5所示,槽部38c在齿轮主体38处在与形成凸台部39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设置于齿轮主体38。例如,槽部38c在从轴心x3离开的径向上从台阶部38b的内周面向外
侧延伸。如图5所示,滑动部件40的卡合部40a(后述)配置于槽部38c。
54.如图4及图5所示,凸台部39从齿轮主体38突出。例如,凸台部39在驱动轴心x2延伸的轴向上从齿轮主体38突出。凸台部39与后述的滑块35的卡合槽37卡合。
55.如图3所示,凸台部39在配置于卡合槽37的内部的状态下,与齿轮主体38的旋转联动地沿卡合槽37移动。凸台部39被圆柱状地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凸台部39被圆柱状地形成的情况的例子,但凸台部39也可以被圆台状地形成。
56.如图2及图3所示,为了将滑块35沿前后方向引导而使用引导轴34。引导轴34配置于卷筒轴9的上方。引导轴34被与卷筒轴9(卷筒轴心x1)平行地配置,固定于绕线轮主体3(主体部3a)。
57.如图2及图3所示,为了使卷筒轴9沿前后方向移动而使用滑块35。滑块35被装配于卷筒轴9。例如,滑块35具有滑块主体36和卡合槽37。滑块主体36固定于卷筒轴9的后端。此外,引导轴34被插通于滑块主体36。滑块主体36沿引导轴34在前后方向上移动。
58.如图3所示,凸台主体39配置于卡合槽37。卡合槽37设置于滑块主体36。例如,在滑块主体36被装配于卷筒轴9及引导轴34的状态下,卡合槽37从卷筒轴9向上方延伸。
59.在驱动轴心x2延伸的轴向上从手柄5侧观察卡合槽37的情况(图3的情况)下,卡合槽37形成为弯曲的形状。例如,该情况下,卡合槽37形成为s字形状。凸台部39卡合于卡合槽37。
60.图4及图5所示的滑动部件40与凸轮齿轮33一体地旋转。滑动部件40限制第1旋转方向r1上的凸轮齿轮33的旋转。例如,滑动部件40与绕线轮主体3滑动。具体地,滑动部件40相对于绕线轮主体3所包括的筒状部件41滑动。
61.如图5所示,滑动部件40在轴心x3延伸的轴向上配置于凸轮齿轮33及绕线轮主体3(主体部3a)之间。滑动部件40在从轴心x3离开的径向上配置于凸轮齿轮33及筒状部件41之间。
62.如图4及图5所示,滑动部件40具有卡合部40a和滑动部40b。卡合部40a卡合于凸轮齿轮33的槽部38c。如图4所示,滑动部40b与卡合部40a一体地形成。如图4及图5所示,滑动部40b沿筒状部件41的外表面延伸。
63.例如,如图4所示,滑动部40b在第2旋转方向r2上从卡合部40a沿筒状部件41的外表面延伸。滑动部40b与筒状部件41的外表面滑动。详细地说,滑动部40b被圆弧状地形成。滑动部40b在第2旋转方向r2上从卡合部40a沿环状槽部41b延伸。滑动部40b与环状槽部41b滑动。
64.上述的旋压式绕线轮1具有如下所述的特征。本旋压式绕线轮1中,若滑动用齿轮31沿第1旋转方向r1旋转,则凸轮齿轮33沿第2旋转方向r2旋转。此时,滑动部件40限制第1旋转方向r1上的凸轮齿轮33的旋转,所以能够抑制滑动用齿轮31及凸轮齿轮33的啮合的不稳定化。
65.例如,若凸轮齿轮33与滑动用齿轮31的旋转联动地沿第1旋转方向r1旋转,则滑动部件40与凸轮齿轮33一体地旋转。此时,滑动部件40与绕线轮主体例如筒状部件41滑动,所以在滑动部件40及绕线轮主体3之间产生摩擦力。即,该摩擦力经由滑动部件40作用于凸轮齿轮33。
66.由此,能够抑制滑动用齿轮31及凸轮齿轮33的啮合的不稳定化。此外,该结构中,
筒状部件41装配于绕线轮主体3的主体部3a。具体地,筒状部件41的突出部41c嵌合于绕线轮主体3(主体部3a)的凹部3c。由此,筒状部件41磨损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替换筒状部件41。
67.本旋压式绕线轮1中,使滑动部件40的卡合部40a卡合于凸轮齿轮33的槽部38c,由此,滑动部件40与凸轮齿轮33一体地旋转。该状态下,滑动部件40的滑动部40b与筒状部件41的外表面滑动,所以上述的摩擦力经由滑动部件40作用于凸轮齿轮33。由此,能够适当地抑制滑动用齿轮31及凸轮齿轮33的啮合的不稳定化。
68.本旋压式绕线轮1中,圆弧状的滑动部40b沿着筒状部件41的外表面延伸的方向与凸轮齿轮33旋转的第2旋转方向r2相同。因此,缠绕钓线时,圆弧状的滑动部40b的内径变大,所以能够减少作用于滑动部件40的摩擦力。由此,缠绕线时能够使手柄轴6顺畅地旋转。
69.另一方面,凸轮齿轮33欲在第1旋转方向上r1旋转的情况下,圆弧状的滑动部40b张紧,圆弧状的滑动部40b的内径变小,所以能够使作用于滑动部件40的摩擦力增加。由此,能够抑制滑动用齿轮31及凸轮齿轮33的啮合的不稳定化。
70.(变形例1)前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筒状部件41装配于主体部3a的情况的例子。取而代之,也可以是筒状部件41被装配于凸台主体32。该情况下,筒状部件41的筒部41a的内周面被压入凸台主体32的外周面。此外,该情况下,图4及图5所示突出部41c也可以被从筒状部件41的结构省略。
71.即使这样地构成,由于滑动部件40及筒状部件41的滑动而产生的摩擦力经由滑动部件40作用于凸轮齿轮33。由此,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地,能够抑制滑动用齿轮31及凸轮齿轮33的啮合的不稳定化。此外,筒状部件41磨损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替换筒状部件41。
72.(变形例2)前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滑动部件40的卡合部40a配置于凸轮齿轮33的槽部38c的情况的例子。如图6所示,凸轮齿轮33的槽部138c也可以具有第1抵接部138c1和第2抵接部138c2。该情况下,滑动部件40的卡合部40a的基端部抵接于第1抵接部138c1。滑动部件40的卡合部40a的末端部抵接于第2抵接部138c2。
73.该结构中,滑动部件40的卡合部40a被第1抵接部138c1及第2抵接部138c2保持。由此,能够使由于滑动部件40及筒状部件41的滑动产生的摩擦力经由滑动部件40适当地作用于凸轮齿轮33。
74.(变形例3)前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滑动部件40与筒状部件41滑动的情况的例子。取而代之,如图7所示,也可以不使用筒状部件41而构成为滑动部件40与凸台主体32滑动。
75.该情况下,滑动部件40在从轴心x3离开的径向上配置于凸轮齿轮33及凸台部3b之间。凸台主体32具有环状槽部3d。环状槽部3d形成于凸台主体32的外周面。例如,环状槽部3d在绕轴心x3的周向上形成于凸台主体32的外周面。
76.滑动部件40与前述实施方式相同地具有卡合部40a和滑动部40b。卡合部40a及滑动部40b的结构与前述实施方式实质相同。滑动部40b沿凸台主体32的外表面延伸。例如,滑动部40b被圆弧状地形成。滑动部40b在第2旋转方向r2上从卡合部40a沿凸台主体32的外表面延伸。滑动部40b配置于凸台主体32的外表面。例如,滑动部40b配置于凸台主体32的环状
槽部3d。该状态下,滑动部40b与凸台主体32的环状槽部3d滑动。
77.该结构中,滑动部件40相对于绕线轮主体3的凸台主体32滑动,所以由于滑动部件40及凸台主体32的滑动而产生的摩擦力经由滑动部件40作用于凸轮齿轮33。由此,能够抑制滑动用齿轮31及凸轮齿轮33的啮合的不稳定化。此外,缠绕钓线时,圆弧状的滑动部40b的内径变大,所以能够减少作用于滑动部件40的摩擦力。由此,缠绕线时能够使手柄轴6顺畅地旋转。
78.(变形例4)前述实施方式及前述变形例1及2中,表示了为了使滑动部件40在筒状部件41的外周面滑动而在筒状部件41的外周面形成环状槽部41b的情况的例子。只要能够使滑动部件40与筒状部件41的外周面滑动,滑动部件40与筒状部件41滑动的部分的形状可以任意地形成。例如,也可以取代环状槽部41b而在筒状部件41的外周面形成有环状的台阶部。
79.<第2实施方式>第2实施方式的旋压式绕线轮101如图1所示,具备绕线轮主体3、手柄5、转子7、卷筒11、驱动体13(参照图2)、摆动机构30(往复移动机构的一例;参照图2)、单向离合器140(旋转限制部件的一例;参照图8)。
80.旋压式绕线轮101的结构除了单向离合器140与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实质相同。这里,省略与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的结构的说明。
81.如图8及图9所示,单向离合器140配置于凸轮齿轮33及凸台部3b(第2凸台部的一例)之间。例如,单向离合器140在从轴心x3离开的径向上配置于齿轮主体38及凸台主体32之间。
82.由此,凸台部3b的凸台主体32经由单向离合器140将凸轮齿轮33的齿轮主体38能够旋转地支承。该状态下,单向离合器140允许第2旋转方向r2上的凸轮齿轮33的旋转,限制第1旋转方向r1上的凸轮齿轮33的旋转。
83.单向离合器140具有滚动体140a和外圈140b。滚动体140a配置于凸台主体32的外周面。例如,滚动体140a在从轴心x3离开的径向上配置于凸台主体32的外周面及外圈140b之间。
84.另外,也可以是,单向离合器140还具有内圈。该情况下,内圈配置于凸台主体32的外周面。滚动体140a在从轴心x3离开的径向上配置于内圈及外圈140b之间。
85.外圈140b在从轴心x3离开的径向上配置于滚动体140a的外侧。外圈140b配置于齿轮主体38的台阶部38b。例如,外圈140b被不能旋转地装配于齿轮主体38的台阶部38b的内周面。具体地,外圈140b被压入齿轮主体38的台阶部38b的内周面。
86.上述的旋压式绕线轮1具有如下所述的特征。例如,本旋压式绕线轮1中,若滑动用齿轮31沿第1旋转方向r1旋转,则凸轮齿轮33沿第2旋转方向r2旋转。此时,单向离合器140限制第1旋转方向r1上的凸轮齿轮33的旋转,所以能够抑制滑动用齿轮31及凸轮齿轮33的啮合的不稳定化。
87.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能够利用于旋压式绕线轮。
88.附图标记说明1旋压式绕线轮
3绕线轮主体3b凸台部3c凹部6手柄轴9卷筒轴11卷筒13驱动体21驱动轴23驱动齿轮30摆动机构31滑动用齿轮32凸台主体33凸轮齿轮38齿轮主体39凸台部38c槽部35滑块37卡合槽40滑动部件40a卡合部40b滑动部41筒状部件140单向离合器r1第1旋转方向r2第2旋转方向。

技术特征:


1.一种旋压式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具备绕线轮主体、手柄轴、卷筒轴、往复移动机构、旋转限制部件,前述手柄轴被相对于前述绕线轮主体能够旋转地支承,前述卷筒轴被相对于前述绕线轮主体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地支承,前述往复移动机构具有第1齿轮、第2齿轮、滑块,前述第1齿轮与前述手柄轴的旋转联动地沿第1旋转方向旋转,前述第2齿轮包括与前述第1齿轮啮合的齿轮主体和从前述齿轮主体突出的第1凸台部,沿与前述第1旋转方向相反的的第2旋转方向旋转,前述滑块装配于前述卷筒轴,包括前述第1凸台部卡合的卡合槽,前述旋转限制部件配置于前述绕线轮主体及前述第2齿轮之间,限制前述第1旋转方向上的前述第2齿轮的旋转。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压式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前述旋转限制部件是与前述第2齿轮一体地旋转而与前述绕线轮主体滑动的滑动部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压式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前述绕线轮主体具有将前述第2齿轮能够旋转地支承的第2凸台部,前述滑动部件配置于前述第2齿轮及前述第2凸台部之间,相对于前述第2凸台部滑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压式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2齿轮具有设置于前述齿轮主体的槽部,前述滑动部件具有卡合部和滑动部,前述卡合部卡合于前述槽部,前述滑动部与前述卡合部一体地形成,沿前述第2凸台部的外表面延伸,与前述第2凸台部的外表面滑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压式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前述滑动部被圆弧状地形成,在前述第2旋转方向上从前述卡合部沿前述第2凸台部的外表面延伸。6.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压式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2凸台部具有凸台主体、不能相对旋转地装配于前述凸台主体的外周的筒状部件,前述滑动部件配置于前述第2齿轮及前述筒状部件之间,相对于前述筒状部件滑动。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压式绕线轮,其特征在于,前述绕线轮主体具有将前述第2齿轮能够旋转地支承的第2凸台部,前述旋转限制部件是配置于前述第2齿轮及前述第2凸台部之间的单向离合器,前述单向离合器允许前述第2旋转方向上的前述第2齿轮的旋转,限制前述第1旋转方向上的前述第2齿轮的旋转。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第1齿轮及第2齿轮的啮合的不稳定化的旋压式绕线轮。旋压式绕线轮(1)具备绕线轮主体(3)、手柄轴(6)、卷筒轴(9)、摆动机构(30)、滑动部件(40)。摆动机构具有滑动用齿轮(31)、凸轮齿轮(33)、滑块(35)。滑动用齿轮与手柄轴的旋转联动地沿第1旋转方向(R1)旋转。凸轮齿轮沿与第1旋转方向相反的第2旋转方向(R2)旋转。凸轮齿轮包括与滑动用齿轮啮合的齿轮主体(38)、从齿轮主体突出的凸台部(39)。滑块(35)被装配于卷筒轴,包括凸台部卡合的卡合槽(37)。滑动部件配置于绕线轮主体及凸轮齿轮之间,限制第1旋转方向上的凸轮齿轮的旋转。的旋转。的旋转。


技术研发人员:

冯炜康 曾益晖 M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株式会社岛野马来西亚配件厂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4.29

技术公布日:

2022/12/29

本文发布于:2023-01-03 19:33: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515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齿轮   部件   主体   凸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