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米电饭煲的制作方法

阅读: 评论:0



1.本发明属电饭煲制造领域,具体是一种沥米电饭煲。


背景技术:



2.见图1所示,图1附图标记包括:100是锅体,200是外锅,300是内锅,400是加热盘,500是米汤,600是米汤泡沫,700是米饭,市场比较流行的一种沥米电饭煲采用里层蒸饭锅,外层煮饭锅的两层结构,蒸饭锅底与煮饭锅底之间有一间隔距离,在蒸饭锅的底部和锅壁分布有多个细小孔眼,煮饭开始前,在蒸饭锅中添加合适量的水,使得水面高于米面适当距离,随着煮饭的进程,米会吸收部分水分,使得米汤水面逐渐低于半生熟的米饭面,在煮饭锅中的米汤继续沸腾产生蒸汽蒸煮蒸饭锅中的米饭,这种结构上最大的不足就是蒸饭锅的下层米饭受到米汤泡沫的浸润,不能实现米汤与米饭的彻底分离,正是由于米汤与米饭不能彻底分离,造成做出的米饭上层较松散,下层仍然湿润现象,达不到高质量沥米饭的效果。
3.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沥米电饭煲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沥米电饭煲,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沥米电饭煲,包括锅体和控制系统, 所述锅体内设置有烹饪腔, 锅体上设置有可打开或关闭烹饪腔的锅盖,所述烹饪腔内依次嵌装有煮饭锅和蒸饭锅、且锅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加热烹饪腔的电加热装置以及用于检测温度的温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烹饪腔腔底并与煮饭锅锅底贴合接触的加热盘和置于烹饪腔底部并与煮饭锅的锅壁或/和锅底贴合接触的加热圈,所述加热圈靠近锅壁和锅底的接合处,并且所述加热盘和加热圈与控制系统电气连接,控制系统通过分别控制加热盘和加热圈的通电与断电,实现对煮饭锅锅底中心区域和锅底边缘区域或者锅壁下部区域进行分阶段分区分功率加热。
4.所述加热盘的直径小于煮饭锅锅底的直径,所述加热圈设置在加热盘的外圈,呈竖向延伸的圆套状结构并设置在煮饭锅靠向接合处的锅壁上,或/和,呈横向延伸的圆环状设置在与煮饭锅底部侧壁竖向贴合处的锅体内衬上,或/和,呈横向延伸的圆环状设置在与煮饭锅锅底径向贴合处的锅体内衬上。
5.所述蒸饭锅的底部设置有靠近其锅壁围成圆周的气泡挡圈,气泡挡圈的下圆周边设置有若干个缺口。
6.所述气泡挡圈的直径小于或等于蒸饭锅锅底的直径,并与加热盘的外直径相同或相近,气泡挡圈的深度为蒸饭锅深度的1/8至1/3。
7.所述气泡挡圈与蒸饭锅为一体式连接结构,或者所述气泡挡圈与蒸饭锅为分离式结构、且气泡挡圈的侧壁沿圆周方向均布有若干个侧翼。
8.所述蒸饭锅的底部靠中心区域开设有若干个直径小于米粒的孔眼,且孔眼的分布不超过气泡挡圈的圈内范围。
9.所述蒸饭锅通过其口部锅沿与煮饭锅的口部锅沿接触形成悬挂,或者,由气泡当圈将蒸饭锅支撑在煮饭锅的锅底之上,或者,通过若干只设置在蒸饭锅锅底与煮饭锅锅底之间的支撑脚形成支撑,使蒸饭锅锅底与煮饭锅锅底之间的距离形成存水或米汤的间隔空间。
10.所述温感器包括有设置在加热盘中心位置、并与煮饭锅锅底贴合接触的锅底温感器, 或/和,设置在锅盖内侧,处于蒸饭锅上部空间的锅盖温感器, 锅底温感器和锅盖温感器与控制系统电气连接。
11.所述煮饭锅可分离式装配在锅体内的烹饪腔中,或者,所述煮饭锅与锅体为一体结构。
12.所述加热圈和加热盘采用自身发热传导给煮饭锅的电阻发热结构,或者是采用通以高频电流对煮饭锅进行感应加热的高频感应圈结构。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解决了现有沥米电饭煲做出的下层米饭不够松散的缺陷。
14.2.这种沥米电饭煲的结构简单,没有米汤阀门、米汤通道及米汤盒抽取等复杂结构,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和使用的繁杂度。
附图说明
15.图1是市场上一种流行的沥米电饭煲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 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一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17.图3 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一中加热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发明结构的蒸饭锅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本发明的蒸饭锅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6是本发明的气泡当圈结构示意图。
21.图7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一中沥米饭蒸煮阶段的米汤泡沫被气泡挡圈阻隔的示意图。
22.图8 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二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23.图9 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二中加热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24.图10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附图标记是:100是锅体,200是外锅,300是内锅,400是加热盘,500是米汤,600是米汤泡沫,700是米饭。
27.图2至图11附图标记是:1是锅体,2是锅盖,3是煮饭锅,4是蒸饭锅,4-1是气泡挡圈,4-1-1是气泡挡圈下沿缺口,4-1-2是气泡挡圈上沿的侧翼,5-1是加热盘,5-2是加热圈, 6-1是锅底温感器,6-2是锅盖温感器,7是控制系统;4-0是孔眼,4-0-0是米汤气泡,4-0-1是米汤泡沫。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29.具体实施例一:
如图2至图7所示: 一种沥米电饭煲,包括锅体1和控制系统7, 所述锅体1内设置有烹饪腔, 锅体1上设置有可打开或关闭烹饪腔的锅盖2,所述烹饪腔内依次嵌装有煮饭锅3和蒸饭锅4、且锅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加热烹饪腔的电加热装置以及用于检测温度的温感器,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烹饪腔腔底并与煮饭锅3锅底贴合接触的加热盘5-1和置于烹饪腔底部并与煮饭锅3的锅壁贴合接触的加热圈5-2,所述加热圈5-2靠近锅壁和锅底的接合处,并且所述加热盘5-1和加热圈5-2与控制系统7电气连接,控制系统7通过分时独立控制加热盘5-2和加热圈5-1的通电与断电,实现对煮饭锅3锅底中心区域和锅底边缘区域或者锅壁下部区域进行分阶段分区域分功率加热。
30.蒸饭锅4的深度及直径小于煮饭锅3的深度及直径,使蒸饭锅4与煮饭锅3之间形成内外设置的叠套结构,并且所述蒸饭锅的底部靠中心区域开设有若干个直径小于米粒的孔眼,且孔眼的分布不超过气泡挡圈的圈内范围。
31.所述加热盘5-1的直径小于煮饭锅3锅底的直径,所述加热圈5-1设置在加热盘的外圈,呈横向延伸的圆环状设置在煮饭锅3靠向结合处的锅底上。
32.所述蒸饭锅4的底部设置有靠近其锅壁围成圆周的气泡挡圈4-1,气泡挡圈4-1的下圆周边设置有若干个缺口4-1-1以使得煮饭锅底的水或米汤可以通畅的穿过气泡挡圈。
33.所述气泡挡圈4-1的直径小于或等于蒸饭锅4锅底的直径,并与加热盘5-1的外直径相同或相近,气泡挡圈4-1的深度为蒸饭锅4深度的1/8至1/3。
34.所述气泡挡圈4-1与蒸饭锅4是一体式结构。
35.所述蒸饭锅4通过其口部锅沿与煮饭锅3的口部锅沿接触形成悬挂,或者,由气泡当圈4-1将蒸饭锅4支撑在煮饭锅的锅底之上,或者,通过若干只设置在蒸饭锅4锅底与煮饭锅3锅底之间的支撑脚形成支撑,使蒸饭锅4锅底与煮饭锅3锅底之间的距离形成存水或米汤的间隔空间。
36.所述温感器包括有设置在加热盘中心位置、并与煮饭锅3锅底贴合接触的锅底温感器6-1, 或/和,设置在锅盖2内侧,处于蒸饭锅4上部空间的锅盖温感器6-2, 锅底温感器6-1和锅盖温感器6-2与控制系统7电气连接。
37.所述煮饭锅3可分离式装配在锅体1内的烹饪腔中,或者,所述煮饭锅3与锅体1为一体结构。
38.所述加热圈5-1和加热盘5-2采用自身发热传导给煮饭锅3的电阻发热结构。
39.在具体实施例一中,其主要的煮饭流程:1.将米和蒸饭锅4放入煮饭锅3中,在蒸饭锅4中添加清水,其水面约平于米面。
40.2. 先选择沥米饭功能,及依自己喜好在沥米饭的三个的软硬程度中确定一项,启动电饭煲。
41.3.先由加热盘通电对煮饭锅3的锅底中心区域加热,或同时对加热盘和加热圈一起通电,对锅底全部区域加热。
42.4.煮饭锅3与蒸饭锅4中的水被加热至沸腾,煮饭锅3锅底中心区域剧烈沸腾的水形成大量气泡对蒸饭锅的水和米形成冲击式的煮米,尽可能使得大米表面的淀粉脱落于沸腾的米汤中。
43.5.煮饭锅3中的水及米汤被加热至沸腾的同时,控制系统依据温感器的信号开始计时,电饭煲对蒸饭锅4中的大米进行持续的冲击式的煮米。
44.6.随着煮米的进程的不断行进,控制系统计时时间到,米被煮至约7-9分熟,部分的水和米汤被米饭吸收,剩余的米汤留存在煮饭锅3的下部。
45.7.控制系统停止加热盘5-1的通电,启动或保留加热圈5-2的通电,由于加热圈只对煮饭锅3的下部靠近锅壁区域进行较低功率的加热,非剧烈沸腾的米汤产生的很少泡沫只会在煮饭锅3的下部靠锅壁区域形成,由于气泡挡圈4-1的隔阻,米汤气泡产生的泡沫不会通过蒸饭锅4锅底中心区域的孔眼4-0对下层的沥米饭产生浸润作用。
46.8.待蒸煮时间达到程序设定或用户选择的时间,控制系统停止加热圈通电,并促使蜂鸣器发出声响,提示沥米饭已做好。
47.具体实施例二:具体实施例二与具体实施例一的不同结构在于:见图8和图9所示,加热圈5-2置于烹饪腔底部,呈竖向延伸的圆套状结构设置在煮饭锅3底部侧壁竖向贴合处的锅体内衬1-1上,并与煮饭锅3的锅壁贴合接触。其它结构及煮沥米饭的主要流程与具体实施例一相同。
48.具体实施例三:见图10,具体实施例三与具体实施例一的不同结构在于:气泡挡圈4-1与蒸饭锅4采用分离结构,所述气泡挡圈4-1的外周设置有若干个侧翼4-1-2,所述侧翼4-1-2与煮饭锅内壁活动相抵,使其居中于煮饭锅锅底,其它结构及煮沥米饭的主要流程与具体实施例一相同。
49.具体实施例四:具体实施例四与具体实施例一、或具体实施例二、或具体实施三的结构不同点在于:如图11所示,加热圈5-1和加热盘5-2采取了高频感应线圈的加热方式,煮沥米饭的主要流程具体实施例一相同。
50.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

技术实现要素:


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发明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沥米电饭煲,包括锅体(1)和控制系统(7), 所述锅体(1)内设置有烹饪腔, 锅体(1)上设置有可打开或关闭烹饪腔的锅盖(2),所述烹饪腔内依次嵌装有煮饭锅(3)和蒸饭锅(4)、且锅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加热烹饪腔的电加热装置以及用于检测温度的温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烹饪腔腔底并与煮饭锅(3)锅底贴合接触的加热盘(5-1)和置于烹饪腔底部并与煮饭锅(3)的锅壁或/和锅底贴合接触的加热圈(5-2),所述加热圈(5-2)靠近锅壁和锅底的接合处,并且所述加热盘(5-1)和加热圈(5-2)与控制系统(7)电气连接,控制系统(7)通过分阶段独立控制加热盘(5-2)和加热圈(5-1)的通电与断电,实现对煮饭锅(3)锅底中心区域和锅底边缘区域或者锅壁下部区域进行分阶段分区域分功率加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沥米电饭煲,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盘(5-1)的直径小于煮饭锅(3)锅底的直径,所述加热圈(5-1)设置在加热盘的外圈,呈竖向延伸的圆套状结构并设置在与煮饭锅(3)锅底侧壁竖向贴合处的锅体内衬(1-1)上,或/和,呈横向延伸的圆环状设置在与煮饭锅(3)锅底径向贴合处的锅体内衬(1-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沥米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蒸饭锅(4)的底部设置有靠近其锅壁围成圆周的气泡挡圈(4-1),气泡挡圈(4-1)的下圆周边设置有若干个缺口(4-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沥米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蒸饭锅(4)的底部靠中心区域开设有若干个直径小于米粒的孔眼(4-0),且孔眼的分布不超过气泡挡圈(4-1)的圈内范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沥米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泡挡圈(4-1)的直径小于或等于蒸饭锅(4)锅底的直径,并与加热盘(5-1)的外直径相同或相近,气泡挡圈(4-1)的深度为蒸饭锅(4)深度的1/8至1/3。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气泡挡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泡挡圈(4-1)与蒸饭锅(4)为一体式连接结构,或者所述气泡挡圈(4-1)与蒸饭锅(4)为分离式结构、且气泡挡圈的侧壁沿圆周方向均布有若干个侧翼(4-1-2)。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沥米电饭煲,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饭锅(4)通过其口部锅沿与煮饭锅(3)的口部锅沿接触形成悬挂,或者,由气泡当圈(4-1)将蒸饭锅(4)支撑在煮饭锅的锅底之上,或者,通过若干只设置在蒸饭锅(4)锅底与煮饭锅(3)锅底之间的支撑脚形成支撑,使蒸饭锅(4)锅底与煮饭锅(3)锅底之间的距离形成存水或米汤的间隔空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沥米电饭煲,其特征在于: 所述温感器包括有设置在加热盘中心位置,并与煮饭锅(3)锅底贴合接触的锅底温感器(6-1), 或/和,设置在锅盖(2)内侧,处于蒸饭锅(4)上部空间的锅盖温感器(6-2), 锅底温感器(6-1)和锅盖温感器(6-2)与控制系统(7)电气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沥米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煮饭锅(3)可分离式装配在锅体(1)内的烹饪腔中,或者,所述煮饭锅(3)与锅体(1)为一体结构。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沥米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圈(5-1)和加热盘(5-2)采用自身发热传导给煮饭锅(3)的电阻发热结构,或者是采用通以高频电流对煮饭锅(3)进行感应加热的高频感应圈结构。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沥米电饭煲,包括锅体和控制系统,所述锅体内设置有烹饪腔,锅体上设置有可打开或关闭烹饪腔的锅盖,所述烹饪腔内依次嵌装有煮饭锅和蒸饭锅、且锅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加热烹饪腔的电加热装置以及用于检测温度的温感器,所述电加热装置包括设置在烹饪腔腔底并与煮饭锅锅底贴合接触的加热盘和置于烹饪腔底部并与煮饭锅的锅壁或/和锅底贴合接触的加热圈,蒸饭锅底下面还有用于隔阻煮饭锅锅底边沿区域气泡进入到锅底中心区域的气泡挡圈,该结构使得蒸饭锅底层的沥米饭不会受到米汤泡沫的润湿,解决了现有沥米电饭煲做出的沥米饭的底层米饭不够松散的缺陷。米饭的底层米饭不够松散的缺陷。米饭的底层米饭不够松散的缺陷。


技术研发人员:

韩超 韩亚兰 邓晴 梁吉昌 王俊光 梁秋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韩超

技术研发日:

2022.09.29

技术公布日:

2022/12/29

本文发布于:2023-01-03 17:55: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515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锅底   饭锅   所述   气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