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
花卉培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园林花卉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2.花卉业在我国是一个正在迅速兴起的新型产业,花卉不仅可以用来欣赏,而且还能起到净化生活空间的作用,花卉在人际交往中已逐步成为传递友情、表达心愿的媒介,人们常把它作为幸福美好、吉祥和友谊的象征,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花卉的需求量正在迅猛增长,因此,对花卉栽培技术的普及就更显重要,现有技术中,在低温季节培养少量喜温花卉时,为增强花卉生长过程中的光照及保温,会在花卉上铺设保温薄膜,但是不便于修剪养护,拣选,给花卉培养带来不便,针对现有问题,提出一种园林花卉培养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铺设保温薄膜,不便于修剪养护,拣选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园林花卉培养装置。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设计一种园林花卉培养装置,包括两个端架,两个
所述端架对称间隔设置,还包括:
6.转动筒体,所述转动筒体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端架中间,所述转动筒体为透明筒体,所述转动筒体外圆壁上开设有操作槽,两个所述端架下端设置有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固定板、连接架、
输送带,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在每个所述端架两侧下端,所述连接架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板外侧,每端的所述连接架中间转动安装有辊轴,所述输送带传动套设在所述辊轴上,所述输送带与所述转动筒体平行设置且套设在所述转动筒体外侧。
7.优选的,所述操作槽两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喷水板,所述转动筒体上与所述操作槽相对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喷水板。
8.优选的,两个所述端架外侧均铰接设置有端板,所述端板对应所述连接架及所述输送带开设有活动槽。
9.优选的,还包括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连接杆、支撑座,所述连接杆固定安装在两侧的所述固定板中间,所述支撑座间隔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杆下方。
10.优选的,还包括若干组
清洁机构,若干组所述清洁机构圆周阵列设置在两侧的所述端架上,每组所述清洁机构包括外清洁辊、内清洁辊,所述外清洁辊及所述内清洁辊两端均设置在两端所述端架上,所述外清洁辊位于所述转动筒体外侧,所述内清洁辊位于所述转动筒体内侧,所述外清洁辊及所述内清洁辊均与所述转动筒体贴合。
1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园林花卉培养装置,有益效果在于:
12.通过设置端架、转动筒体、输送机构、端板,一方面,将花卉放置在输送带上,就可通过转动输送带将若干花卉输送至转动筒体内,另一方面,通过可转动的设置转动筒体,并且转动筒体上设置操作槽,与端板配合,实现温室培养模式及开放修剪养护模式的转换,更
加便捷实用。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园林花卉培养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园林花卉培养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园林花卉培养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园林花卉培养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园林花卉培养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18.图中:端架1、转动筒体2、操作槽21、第一喷水板22、第二喷水板23、输送机构3、固定板31、连接架32、输送带33、端板4、支撑机构5、连接杆51、支撑座52、清洁机构6、外清洁辊61、内清洁辊62。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0.实施例1
21.参照图1-5,一种园林花卉培养装置, 包括两个端架1,两个端架1对称间隔设置,还包括:
22.转动筒体2,转动筒体2转动安装在两个端架1中间,转动筒体2为透明筒体,转动筒体2外圆壁上开设有操作槽21,两个端架1下端设置有输送机构3,输送机构3包括固定板31、连接架32、输送带33,固定板31固定安装在每个端架1两侧下端,连接架32固定安装在固定板31外侧,每端的连接架32中间转动安装有辊轴,输送带33传动套设在辊轴上,输送带33与转动筒体2平行设置且套设在转动筒体2外侧,两个端架1外侧均铰接设置有端板4,端板4对应连接架32及输送带33开设有活动槽,操作槽21两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喷水板22,转动筒体2上与操作槽21相对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喷水板23,使用时,先抬起端板4,将花卉依次放置在输送带33上,同时转动输送带33,使得花卉进入转动筒体2内,当需要温室培养时,转动转动筒体2,使得操作槽21位于输送带33下方,并关闭端板4,使阳光透过透明的转动筒体2照射在花卉上,同时,第二喷水板23可进行喷水,满足花卉培养条件。
23.还包括支撑机构5,支撑机构5包括连接杆51、支撑座52,连接杆51固定安装在两侧的固定板31中间,支撑座52间隔固定安装在连接杆51下方,通过连接杆51、支撑座52,使得能够对装置进行稳定支撑,便于花卉培养。
24.通过设置端架1、转动筒体2、输送机构3、端板4,一方面,将花卉放置在输送带33上,就可通过转动输送带33将若干花卉输送至转动筒体2内,另一方面,通过可转动的设置转动筒体2,并且转动筒体2上设置操作槽21,与端板4配合,实现温室培养模式及开放修剪养护模式的转换,更加便捷实用。
25.实施例2
26.根据实施例1,实施例1中一方面,将花卉放置在输送带33上,就可通过转动输送带33将若干花卉输送至转动筒体2内,另一方面,通过可转动的设置转动筒体2,并且转动筒体
2上设置操作槽21,与端板4配合,实现温室培养模式及开放修剪养护模式的转换,更加便捷实用,然而,转动筒体2上有时会有灰尘积聚或者因为浇水导致的泥水附着,而影响观察及阳光进入,影响花卉生长,参照图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若干组清洁机构6。
27.若干组清洁机构6圆周阵列设置在两侧的端架1上,每组清洁机构6包括外清洁辊61、内清洁辊62,外清洁辊61及内清洁辊62两端均设置在两端端架1上,外清洁辊61位于转动筒体2外侧,内清洁辊62位于转动筒体2内侧,外清洁辊61及内清洁辊62均与转动筒体2贴合,设置外清洁辊61、内清洁辊62,能够在转动筒体2转动时,实现对转动筒体2内外壁的清洁,使得转动筒体2更加光洁明亮,增强透光效果。
28.工作原理:使用时,先抬起端板4,将花卉依次放置在输送带33上,同时转动输送带33,使得花卉进入转动筒体2内,当需要温室培养时,转动转动筒体2,使得操作槽21位于输送带33下方,并关闭端板4,使阳光透过透明的转动筒体2照射在花卉上,同时,第二喷水板23可进行喷水,满足花卉培养条件,设置外清洁辊61、内清洁辊62,能够在转动筒体2转动时,实现对转动筒体2内外壁的清洁,使得转动筒体2更加光洁明亮,增强透光效果。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园林花卉培养装置,包括两个端架(1),两个所述端架(1)对称间隔设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筒体(2),所述转动筒体(2)转动安装在两个所述端架(1)中间,所述转动筒体(2)为透明筒体,所述转动筒体(2)外圆壁上开设有操作槽(21),两个所述端架(1)下端设置有输送机构(3),所述输送机构(3)包括固定板(31)、连接架(32)、输送带(33),所述固定板(31)固定安装在每个所述端架(1)两侧下端,所述连接架(32)固定安装在所述固定板(31)外侧,每端的所述连接架(32)中间转动安装有辊轴,所述输送带(33)传动套设在所述辊轴上,所述输送带(33)与所述转动筒体(2)平行设置且套设在所述转动筒体(2)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林花卉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槽(21)两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喷水板(22),所述转动筒体(2)上与所述操作槽(21)相对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二喷水板(2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林花卉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端架(1)外侧均铰接设置有端板(4),所述端板(4)对应所述连接架(32)及所述输送带(33)开设有活动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林花卉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机构(5),所述支撑机构(5)包括连接杆(51)、支撑座(52),所述连接杆(51)固定安装在两侧的所述固定板(31)中间,所述支撑座(52)间隔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杆(51)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林花卉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组清洁机构(6),若干组所述清洁机构(6)圆周阵列设置在两侧的所述端架(1)上,每组所述清洁机构(6)包括外清洁辊(61)、内清洁辊(62),所述外清洁辊(61)及所述内清洁辊(62)两端均设置在两端所述端架(1)上,所述外清洁辊(61)位于所述转动筒体(2)外侧,所述内清洁辊(62)位于所述转动筒体(2)内侧,所述外清洁辊(61)及所述内清洁辊(62)均与所述转动筒体(2)贴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花卉培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园林花卉培养装置,两个端架对称间隔设置,转动筒体转动安装在两个端架中间,转动筒体为透明筒体,转动筒体外圆壁上开设有操作槽,两个端架下端设置有输送机构,固定板固定安装在每个端架两侧下端,连接架固定安装在固定板外侧,每端的连接架中间转动安装有辊轴,输送带传动套设在辊轴上,输送带与转动筒体平行设置且套设在转动筒体外侧,该设计一方面,将花卉放置在输送带上,就可通过转动输送带将若干花卉输送至转动筒体内,另一方面,通过可转动的设置转动筒体,并且转动筒体上设置操作槽,与端板配合,实现温室培养模式及开放修剪养护模式的转换,更加便捷实用。更加便捷实用。更加便捷实用。
技术研发人员:
岳俊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岳俊青
技术研发日:
2022.08.18
技术公布日:
202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