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2.地暖是地面辐射的简称,是以整个地面为散热器,通过热媒介质均匀加热整个地面。从热媒介质上分为水地暖和电地暖两大类,其中电地暖相对于水地暖加热更快(水地暖需要预热)、温度调控更精确也不需要清洗(水地暖一般2-5年需要对地面盘管清洗一次),电地暖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
3.2017年09月28日申请的,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7268477u公开的一种
石墨烯发热底膜,该石墨烯发热地膜,包括一袋体、设于袋体上的电源线,
所述电源线上连接有t形连接线,所述袋体内设有发热体,所述发热体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用于防止静电铝膜,所述发热体包括上层聚酯薄膜与下层聚酯薄膜,所述下层聚酯薄膜上设有石墨烯导电油墨网,所述上层聚酯薄膜与下层聚酯薄膜之间设有两个导电铜片,两个导电铜片与石墨烯导电油墨网的两端相连。该石墨烯发热地膜具有很好的抗压效果,可安全安装在地面下供暖。
4.但是本发明人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电地暖铺设在地面下我们是希望向上供暖,即对地面上表面供暖,但是实际上电地暖也会向地面下表面热传递,换句话说,是对于楼下住户的天花板造成供暖效果,这实际上会影响楼下他人的居住,甚至由于楼下装修的天花板材质是不耐热的,可能会造成楼下住户的天花板开裂等情况发生。
5.正是基于上述情况,设计出一种智能供热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6.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能供热系统,可有效防止地暖对楼下住户天花板造成供暖效果。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供热系统,包括
控制器、温度传感器、ac-dc转换器、继电器、静音气泵、迂回盘绕平铺设于地面上的金属管道、设置在地面上的第一
热电偶、浇筑于地面上覆盖所述金属管道和第一热电偶的高导热混凝土层、铺设在所述高导热混凝土层的隔热材料层、平铺于所述隔热材料层上的第二热电偶和多个石墨烯发热地膜、浇筑于所述第二热电偶和各石墨烯发热地膜上的保温砂浆层、各所述石墨烯发热地膜上通过保温砂浆层一一对应贴设有一片瓷砖;所述金属管道的一端为进气端,另一端为排气端,所述金属管道的进气端连接静音气泵的出气端连接;各所述石墨烯发热地膜串联连接后连接于继电器的输出端形成导电回路,所述继电器的输入端通过ac-dc转换器连接市电,所述继电器的控制端和静音气泵分别与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第一热电偶和第二热电偶分别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8.进一步的,还包括触摸屏,所述触摸屏与控制器通信连接。
9.进一步的,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控制器通信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无线通信模块采用蓝牙模块、或者rfid模块、或者红外收发模块中
的任意一种。
11.进一步的,还包括二氧化碳传感器和蜂鸣器,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蜂鸣器与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12.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基于石墨烯的地暖系统在地面浇筑高导热混凝土层,并在高导热混凝土层上设置隔热材料层,一方面通过隔热材料层减小石墨烯发热地膜发热的热量向下传递到高导热混凝土层,另一方面,少量传递到高导热混凝土层的热量能够快速导热均匀,当第一热电偶检测高导热混凝土层温度过高,控制器控制静音气泵快速通入外界冷气到金属管道内给高导热混凝土层散热,可有效防止地暖对楼下住户天花板造成供暖效果。第二热电偶检测保温砂浆层的温度,当第二热电偶检测保温砂浆层温度过高(保温砂浆层温度不应超过60℃),控制器控制继电器断电,防止保温砂浆层的温度过高。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的室温,并显示在触摸屏,还可通过触摸屏设置室温的额定温度t
±
t,当室内温度低于t-t时,控制器控制继电器导通,各石墨烯发热地膜通电发热,当室内温度低于t+t时,控制器控制继电器断路,各石墨烯发热地膜停止发热,使室内温度维持在t
±
t。
13.还有一种方法是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如蓝牙模块与智能终端设备(如手机)无线通信,在智能终端设备上向蓝牙模块发送命令控制继电器导通/断路。
14.进一步的,还设置二氧化碳传感器和蜂鸣器,若二氧化碳传感器检测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则控制器控制蜂鸣器响起,提醒用户应该打开门窗通风。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铺设在地面的地暖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金属管道和第一热电偶铺设在地面上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石墨烯发热地膜铺设在地面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路连接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0.参考图1、图2、图3和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供热系统,迂回盘绕平铺设于地面上的金属管道1、设置在地面上的第一热电偶2、浇筑于地面上覆盖所述金属管道1和第一热电偶2的高导热混凝土层3、铺设在所述高导热混凝土层3的隔热材料层4、平铺于所述隔热材料层4上的第二热电偶6和多个石墨烯发热地膜5、浇筑于所述第二热电偶6和各石墨烯发热地膜5上的保温砂浆层7、各所述石墨烯发热地膜5上通过保温砂浆层7一一对应贴设有一片瓷砖8(图中未示出瓷砖8的铺设结构);所述金属管道1的一端为进气端100,另一端为排气端200,所述进气端100和排气端200均穿出地面。
21.上述高导热混凝土层3采用高导热混凝土。
22.保温砂浆层7采用泡发水泥。
23.所述隔热材料层4采用气凝胶毡。
24.所述石墨烯发热地膜采用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7268477u所公开的石墨烯发热地膜。
25.上述各设备、材料均为现有技术。
26.还包括静音气泵9、控制器10、温度传感器11、继电器12、ac-dc转换器13、蓝牙模块14、二氧化碳传感器15和蜂鸣器16。在本具体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控制器10采用plc控制器,上述各电气元件均为现有设备。所述金属管道1的进气端100连接静音气泵9的出气端连接;各所述石墨烯发热地膜5串联连接后连接于继电器12的输出端形成导电回路。所述继电器12的输入端通过ac-dc转换器13连接市电。所述静音气泵9、继电器12的控制端、蜂鸣器16分别与控制器10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热电偶2和第二热电偶6、温度传感器11、二氧化碳传感器15分别与控制器10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蓝牙模块14和触摸屏17分别与控制器10通信连接。
27.上述蓝牙模块4还可以采用rfid模块或红外收发模块等无线通信模块替代。
28.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温度传感器、ac-dc转换器、继电器、静音气泵、迂回盘绕平铺设于地面上的金属管道、设置在地面上的第一热电偶、浇筑于地面上覆盖所述金属管道和第一热电偶的高导热混凝土层、铺设在所述高导热混凝土层的隔热材料层、平铺于所述隔热材料层上的第二热电偶和多个石墨烯发热地膜、浇筑于所述第二热电偶和各石墨烯发热地膜上的保温砂浆层、各所述石墨烯发热地膜上通过保温砂浆层一一对应贴设有一片瓷砖;所述金属管道的一端为进气端,另一端为排气端,所述金属管道的进气端连接静音气泵的出气端连接;各所述石墨烯发热地膜串联连接后连接于继电器的输出端形成导电回路,所述继电器的输入端通过ac-dc转换器连接市电,所述继电器的控制端和静音气泵分别与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第一热电偶和第二热电偶分别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触摸屏,所述触摸屏与控制器通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智能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与控制器通信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采用蓝牙模块、或者rfid模块、或者红外收发模块中的任意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氧化碳传感器和蜂鸣器,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蜂鸣器与控制器的输出端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供热系统,包括控制器、温度传感器、AC-DC转换器、继电器、静音气泵、平铺于地面上的金属管道、设在地面上的第一热电偶、浇筑于地面上覆盖金属管道和第一热电偶的高导热混凝土层、铺设在高导热混凝土层的隔热材料层、平铺于隔热材料层上的第二热电偶和多个石墨烯发热地膜、浇筑于第二热电偶和各石墨烯发热地膜上的保温砂浆层、各石墨烯发热地膜上通过保温砂浆层一一对应贴设有一片瓷砖;金属管道连接静音气泵;各石墨烯发热地膜串联连接后连接继电器形成导电回路,继电器、静音气泵、温度传感器、第一热电偶和第二热电偶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可有效防止地暖对楼下住户天花板造成供暖效果。止地暖对楼下住户天花板造成供暖效果。止地暖对楼下住户天花板造成供暖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
叶道正 伍华贵 周颖驰 郭伟康 连晖 李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福建省鸿山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21
技术公布日:
202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