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加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上料和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汽车车灯加工领域,汽车车灯的电磁线圈由框架、
底座、减震圈以及二极管等零部件组成,底座需安装在框架内进行加固,安装加固前首先是将底座放置在框架上,目前,目前,底座通过人工上料安装到
治具上,再将框架安装到治具上,并且需要人工对底座进行轴径检测,人工上料和检测的效率极低,而且经常因检测不准确出现不良品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情况,严重影响整体生产线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汽车部件自动上料及检测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汽车电磁线圈时底座的上料和检测效率低、准确度低的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部件自动上料及检测装置,它包括:
5.振动盘理
料器,用以对底座的整理排列并送料;
6.直线送料器,该直线送料器的进料端与上述振动盘理料器的出料端相接,用以底座的输送;
7.支座,该支座设置在上述直线送料器的出料端位置;
8.治具,该治具设置在
所述支座上,治具的接料部对应上述直线送料器的出料端,用以底座的定位;
9.驱动件,该驱动件设置在支座上,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治具相接,用以驱动治具的移动,使底座进入检测位置;
10.通规,该通规的检测端朝向检测位置,用以检测底座的轴径最大值,所述通规设置在第一检测驱动件上,第一检测驱动件设置在支座上,第一检测驱动件用以驱动通规移动至检测位置;
11.止规,该止规的检测端朝向检测位置,用以检测底座的轴径最小值,所述止规设置在第二检测驱动件上,第二检测驱动件设置在支座上,第二检测驱动件用以驱动止规移动至检测位置。
12.进一步的,支座上设有治具座,所述治具滑动连接在治具座的内部,治具座上设置与直线出料器出料端对应的进料口,进料口与治具的接料槽对应。
13.进一步的,所述通规包括连接板一和条形板二,连接板一与第一检测驱动件相接,连接板一上固接条形板一,条形板一的端部设u型槽,即检测槽一,该检测槽一的宽度比底座轴径的最大值小0.01mm。
14.进一步的,所述止规包括连接板二和条形板二,连接板二与第二检测驱动件相接,连接板二上固接条形板二,条形板二的端部设u型槽,即检测槽二,该检测槽二的宽度比底
座轴径的最小值小0.01mm。
15.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为标准气缸,所述第一检测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均为滑台气缸。
16.进一步的,所述通规上设置接近开关传感器一,用以检测通规的位置。
17.进一步的,所述止规上设置接近开关传感器二,用以检测止规的位置。
18.进一步的,所述支座上设置与治具的接料槽处对应的对射传感器,用以检测底座是否到达治具的接料槽位置。
19.进一步的,所述直线送料器上设置有无传感器,用以检测直线理料器上的底座是否满料。
20.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底座放入振动盘理料器,底座由振动盘理料器进入直线理料器料道,直线理料器将底座输送至治具内,驱动件推出治具前进到底座轴径检测位置,通规和止规移动对底座进行轴径检测,良品由机械夹爪抓取至下一工位,不良品抓取至不良品盒内。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代替汽车电磁线圈底座人工上料和检测,上料和检测效率高,保证检测的准确性,提高整体生产线进度。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图(俯视方向)。
25.图4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接下来就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27.如图1-图4所示的汽车部件自动上料及检测装置,包括振动盘理料器1和直线送料器2,直线送料器的进料端与振动盘理料器的出料端相接,所述直线送料器上设置有无传感器13,用以检测直线理料器上的底座是否满料,直线送料器的出料端设置支座3,支座上设有治具座4,治具5滑动连接在治具座的内部,治具座上设置与直线出料器出料端对应的进料口401,进料口与治具的接料槽501对应,所述支座上设置与治具的接料槽处对应的对射传感器14,用以检测底座是否到达治具的接料槽位置,支座上设置标准气缸6,标准气缸6的驱动端与治具4相接,所述支座上设置滑台气缸7,滑台气缸7的滑台上安装通规8,通规8包括连接板一801和条形板一802,连接板一801与滑台气缸7的滑台相接,连接板一上固接条形板一,条形板一的端部设u型槽,即检测槽一8021,该检测槽一的宽度比底座轴径的最大值小0.01mm,用以检测底座的轴径最大值,所述通规上设置接近开关传感器一11,用以检测通规的位置,所述支座上设置滑台气缸9,滑台气缸9的滑台上安装止规10,止规10包括连接板二1001和条形板二1002,连接板二1001与滑台气缸9的滑台相接,连接板二上固接条形板二,条形板二的端部设u型槽,即检测槽二10021,该检测槽二的宽度比底座轴径的最大值小0.01mm,用以检测底座的轴径最小值,所述止规上设置接近开关传感器二12,用以检测止规的位置。
28.工作时,底座15放到振动盘理料器1内,通过振动盘理料器1将底座整理排列,然后输送到直线送料器2料道,直线送料器动使料道上底座14前进,当直线送料器的上的有无传感器13感应料道上底座满料时,振动盘理料器停止振动理料,底座进入治具4内,通过对射传感器14检测到位后,直线送料器停止送料,底座由标准气缸6推出至检测位置进行轴径检测,滑台气缸9带动止规10前进,由于止规的检测槽二10021不能完全进入底座的轴内,接近开关传感器二12灯亮,判定为良品,滑台气缸9带动止规10后退,滑台气缸7带动通规8前进,由于通规的检测槽一8021完全进入底座的轴内,接近开关传感器一11不亮,判定为良品,滑台气缸7带动通规8后退,等待机械夹爪将底座取出后,治具后退返回,直线送料器2继续送料,如此往复进行底座供给,如果接近开关传感器二12灯不亮,或者接近开关传感器一11灯亮时,判定为不良品,不良品由机械夹爪抓取至不良品盒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部件自动上料及检测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振动盘理料器,用以对底座的整理排列并送料;直线送料器,该直线送料器的进料端与上述振动盘理料器的出料端相接,用以底座的输送;支座,该支座设置在上述直线送料器的出料端位置;治具,该治具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治具的接料部对应上述直线送料器的出料端,用以底座的定位;驱动件,该驱动件设置在支座上,驱动件的驱动端与治具相接,用以驱动治具的移动,使底座进入检测位置;通规,该通规的检测端朝向检测位置,用以检测底座的轴径最大值,所述通规设置在第一检测驱动件上,第一检测驱动件设置在支座上,第一检测驱动件用以驱动通规移动至检测位置;止规,该止规的检测端朝向检测位置,用以检测底座的轴径最小值,所述止规设置在第二检测驱动件上,第二检测驱动件设置在支座上,第二检测驱动件用以驱动止规移动至检测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部件自动上料及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通规包括连接板一和条形板二,连接板一与第一检测驱动件相接,连接板一上固接条形板一,条形板一的端部设u型槽,即检测槽一,该检测槽一的宽度比底座轴径的最大值小0.01m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部件自动上料及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止规包括连接板二和条形板二,连接板二与第二检测驱动件相接,连接板二上固接条形板二,条形板二的端部设u型槽,即检测槽二,该检测槽二的宽度比底座轴径的最小值小0.01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部件自动上料及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支座上设有治具座,所述治具滑动连接在治具座的内部,治具座上设置与直线出料器出料端对应的进料口,进料口与治具的接料槽对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部件自动上料及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驱动件为标准气缸,所述第一检测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均为滑台气缸。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部件自动上料及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通规上设置接近开关传感器一,用以检测通规的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部件自动上料及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止规上设置接近开关传感器二,用以检测止规的位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部件自动上料及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座上设置与治具的接料槽处对应的对射传感器,用以检测底座是否到达治具的接料槽位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部件自动上料及检测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直线送料器上设置有无传感器,用以检测直线理料器上的底座是否满料。
技术总结
一种汽车部件自动上料及检测装置,属于汽车零部件加工领域,包括振动盘理料器和直线送料器,直线送料器的出料端设置支座,支座上设有治具座,治具滑动连接在治具座的内部,支座上设置标准气缸,标准气缸的驱动端与治具相接,支座上设置滑台气缸,滑台气缸的滑台上安装通规,支座上设置滑台气缸,滑台气缸的滑台上安装止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上料和检测效率高等优点。料和检测效率高等优点。料和检测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
姜涌 李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山口制作大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10.21
技术公布日:
2022/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