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
病虫害防治装置,具体为一种
果树病虫害防治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果树的成长过程中,病虫害是一个严重制约果树结果率的因素,樱桃梨小食心虫、杨梅果实蝇和蓝莓绿刺蛾等害虫对于果树的危害极大。
3.现有除虫方法一般为喷酒农药,农药对害虫虽然效果较好,但是传统的农药除虫对果树的伤害较大,果实会有大量农药残留,并且经常施加农药,害虫也会形成抗药性,长此以往,农药的作用会越来越差,因此现有害虫防治存在效果差和污染大的缺点,故而提出一种果树病虫害防治装置。
4.为此出现了申请号为:202020084773.3一种果树病虫害防治装置可以较好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但现有的果树病虫害防治装置诱捕后的果树病虫在诱捕液内无法较好的进行清理,需要将诱捕液放出才行,不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果树病虫害防治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果树病虫害防治装置诱捕后的果树病虫在诱捕液内无法较好的进行清理,需要将诱捕液放出才行,不利于使用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存储诱捕液的筒体,筒体边缘处开设的若干个诱捕口,筒体顶端安装的顶盖以及筒体底端设置的承载板,还包括安装机构和清理组件,
所述承载板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机构,筒体的内部设置有清理组件,筒体的内部填充有诱捕液;
7.所述清理组件包括限位环、
圆盘、提环、连接杆和滤网,限位环固定在筒体内侧的顶部,限位环上放置有圆盘,圆盘顶端的中部固定有提环,圆盘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杆,连接杆的底端设置有滤网。
8.优选的,所述顶盖的内部开设有内螺纹,筒体的顶端外部开设有外螺纹。
9.优选的,所述圆盘的直径大于限位环的内径。
10.优选的,所述诱捕口开设的数量至少为四个。
11.优选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竖板、上箍绳、下箍绳和穿插孔,竖板固定在承载板的一端,竖板一侧顶部设置有上箍绳,竖板一侧的底部设置有下箍绳,竖板的顶部和底部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穿插孔。
12.优选的,所述上箍绳和下箍绳的宽度为3cm。
13.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外部果树的病虫会被筒体内的诱捕液来诱捕果树的病虫,果树的病虫由诱捕口进入到筒体内,被诱捕液诱杀,诱杀的果树的病虫会进入到诱捕液内,当需要清理诱捕液内的果树的病虫时,将顶盖旋开,通过提环将圆盘、连接杆和滤网由诱捕液内拉出,滤网便会将诱捕液内的果树的病虫取出,便于清理诱捕液内的果树的
病虫,固定时,将竖板放置在果树支杆的一侧,并通过将上箍绳穿插在竖板顶部的穿插孔系紧固定顶部,通过将上箍绳穿插在竖板底部的穿插孔系紧固定底部,即可完成固定,在固定不同直径的树杆时,将上箍绳穿插在相应的穿插孔内,便于根据竖杆直径进行调节,适用性强。
14.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装置在果树上的固定,同时,可用于不同直径果树支杆的固定,且便于将诱捕液内的果树的病虫取出。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竖板侧视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筒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清理组件三维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标号:1、筒体;2、诱捕口;3、顶盖;4、承载板;5、安装机构;51、竖板;52、上箍绳;53、下箍绳;54、穿插孔;6、清理组件;601、限位环;602、圆盘;603、提环;604、连接杆;605、滤网;7、内螺纹;8、外螺纹;9、诱捕液。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1-4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22.实施例一,由图1-4给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果树病虫害防治装置,包括用于存储诱捕液的筒体1,筒体1边缘处开设的若干个诱捕口2,筒体1顶端安装的顶盖3以及筒体1底端设置的承载板4,还包括安装机构5、清理组件6、内螺纹7、外螺纹8和诱捕液9,承载板4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机构5,筒体1的内部设置有清理组件6,筒体1的内部填充有诱捕液9,清理组件6包括限位环601、圆盘602、提环603、连接杆604和滤网605,限位环601固定在筒体1内侧的顶部,限位环601上放置有圆盘602,圆盘602顶端的中部固定有提环603,圆盘602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杆604,连接杆604的底端设置有滤网605。
23.顶盖3的内部开设有内螺纹7,筒体1的顶端外部开设有外螺纹8,便于顶盖3的安装使用。
24.圆盘602的直径大于限位环601的内径,便于限位环601对圆盘602的限位。
25.诱捕口2开设的数量至少为四个,便于进行诱捕使用。
26.安装机构5包括竖板51、上箍绳52、下箍绳53和穿插孔54,竖板51固定在承载板4的一端,竖板51一侧顶部设置有上箍绳52,竖板51一侧的底部设置有下箍绳53,竖板51的顶部和底部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穿插孔54,固定时,将竖板51放置在果树支杆的一侧,并通过将上箍绳52穿插在竖板51顶部的穿插孔54系紧固定顶部,通过将上箍绳52穿插在竖板51底部的穿插孔54系紧固定底部,即可完成固定,在固定不同直径的树杆时,将上箍绳52穿插在相应的穿插孔54内,便于根据竖杆直径进行调节,适用性强。
27.上箍绳52和下箍绳53的宽度为3cm,避免箍绳52对树杆造成伤害。
28.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外部果树的病虫会被筒体1内的诱捕液9来诱捕果
树的病虫,果树的病虫由诱捕口2进入到筒体1内,被诱捕液9诱杀,诱杀的果树的病虫会进入到诱捕液9内,当需要清理诱捕液9内的果树的病虫时,将顶盖3旋开,通过提环603将圆盘602、连接杆604和滤网605由诱捕液9内拉出,滤网605便会将诱捕液9内的果树的病虫取出,便于清理诱捕液9内的果树的病虫,固定时,将竖板51放置在果树支杆的一侧,并通过将上箍绳52穿插在竖板51顶部的穿插孔54系紧固定顶部,通过将上箍绳52穿插在竖板51底部的穿插孔54系紧固定底部,即可完成固定,在固定不同直径的树杆时,将上箍绳52穿插在相应的穿插孔54内,便于根据竖杆直径进行调节,适用性强。
29.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装置在果树上的固定,同时,可用于不同直径果树支杆的固定,且便于将诱捕液9内的果树的病虫取出。
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果树病虫害防治装置,包括用于存储诱捕液的筒体(1),筒体(1)边缘处开设的若干个诱捕口(2),筒体(1)顶端安装的顶盖(3)以及筒体(1)底端设置的承载板(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机构(5)、清理组件(6)、内螺纹(7)、外螺纹(8)和诱捕液(9),所述承载板(4)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机构(5),筒体(1)的内部设置有清理组件(6),筒体(1)的内部填充有诱捕液(9);所述清理组件(6)包括限位环(601)、圆盘(602)、提环(603)、连接杆(604)和滤网(605),限位环(601)固定在筒体(1)内侧的顶部,限位环(601)上放置有圆盘(602),圆盘(602)顶端的中部固定有提环(603),圆盘(602)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杆(604),连接杆(604)的底端设置有滤网(6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果树病虫害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3)的内部开设有内螺纹(7),筒体(1)的顶端外部开设有外螺纹(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果树病虫害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602)的直径大于限位环(601)的内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果树病虫害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口(2)开设的数量至少为四个。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果树病虫害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5)包括竖板(51)、上箍绳(52)、下箍绳(53)和穿插孔(54),竖板(51)固定在承载板(4)的一端,竖板(51)一侧顶部设置有上箍绳(52),竖板(51)一侧的底部设置有下箍绳(53),竖板(51)的顶部和底部均匀开设有若干个穿插孔(5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果树病虫害防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箍绳(52)和下箍绳(53)的宽度为3cm。
技术总结
一种果树病虫害防治装置,其包括用于存储诱捕液的筒体,筒体边缘处开设的若干个诱捕口,筒体顶端安装的顶盖以及筒体底端设置的承载板,还包括安装机构和清理组件,所述承载板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机构,筒体的内部设置有清理组件,筒体的内部填充有诱捕液;清理组件包括限位环、圆盘、提环、连接杆和滤网,限位环固定在筒体内侧的顶部,限位环上放置有圆盘,圆盘顶端的中部固定有提环,圆盘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连接杆,连接杆的底端设置有滤网,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便于装置在果树上的固定,同时,可用于不同直径果树支杆的固定,且便于将诱捕液内的果树的病虫取出。便于将诱捕液内的果树的病虫取出。便于将诱捕液内的果树的病虫取出。
技术研发人员:
刘树梅 王树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刘树梅
技术研发日:
2022.09.05
技术公布日:
202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