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防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
夜蛾黑卵蜂放蜂器。
背景技术:
2.夜蛾黑卵蜂,属膜翅目缘腹细蜂科,是多种鳞翅目夜蛾科昆虫卵期重要的寄生性天敌。由于该蜂具有很高的寄生效能,且容易进行大量繁殖,使得它成为防治鳞翅目夜蛾科害虫主要生物因子之一。到目前为止,很多国家已经进行了夜蛾黑卵蜂的饲养和释放。夜蛾黑卵蜂的释放需要设置防蜂器来提高释放的效果,在中国专利(专利号cn202122184330.9)公开了一种夜蛾黑卵蜂的释放装置,能够达到防雨、防止天敌昆虫取食并重复利用的效果。但是并不能对蚂蚁等昆虫进行防护,而且对于夜蛾黑卵蜂的孵化没有做环境的优化,所以,有必要设计一种夜蛾黑卵蜂放蜂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夜蛾黑卵蜂放蜂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实现避免更多对夜蛾黑卵蜂的有害的昆虫的入侵,提高夜蛾黑卵蜂孵化的效率。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5.一种夜蛾黑卵蜂放蜂器,包括
蜂箱、孵化床、饲料床、用于固定
所述蜂箱的固定
组件、加湿机构和通风组件;所述蜂箱的一侧面与所述固定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蜂箱为中空且顶面开放的结构,所述蜂箱与所述加湿机构固定连接,所述通风组件分别与所述蜂箱相对侧面固接并连通;所述蜂箱内腔通过隔板分隔为通风腔和存放腔,所述孵化床和所述饲料床分别设置于所述存放腔底面,所述隔板与能够为所述存放腔加湿的所述加湿机构相连通。
6.优选的,所述加湿机构包括接雨盘和进水管,所述接雨盘底面与所述蜂箱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接雨盘中心开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与所述进水管滑动连接,所述进水管顶面封闭设置,所述进水管顶端侧面开设有若干渗入孔,所述渗入孔内填充有过滤棉,所述进水管的顶面与所述接雨盘顶面相平齐,所述渗入孔与所述进水孔侧壁相对应设置,所述进水管底端固接并连通有加湿组件,所述加湿组件与所述隔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加湿组件底面与所述通风腔底面之间固接有弹簧。
7.优选的,所述加湿组件包括加湿箱和加湿棉,所述加湿箱顶面与所述进水管底端固接并连通,所述加湿箱内腔填充有加湿棉,所述加湿箱一侧贯穿所述隔板侧面开设的门孔,所述加湿箱相对侧面与所述门孔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加湿箱顶面靠近所述存放腔的一侧开设有加湿口,所述加湿箱顶面与所述门孔顶面之间固接有网布,所述加湿箱底面与所述门孔底面之间固接有无纺布。
8.优选的,所述蜂箱相对侧面开设有进风孔,所述通风组件包括分别与两个所述进风孔一一对应并固接的两个圆台形结构的风筒,所述风筒的小径端与所述进风孔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风筒为表面抛光的玻璃材质。
10.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为喉箍。
11.优选的,所述接雨盘顶面开设有锥形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中心与所述进水孔中心重合。
12.优选的,所述网布和所述无纺布均松弛设置,且所述网布的网孔直径为0.6mm-1mm。
13.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4.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安装于高处的蜂箱和经过抛光的通风组件,避免了蜂箱内的黑卵蜂幼虫和成虫受到蚂蚁等能够侵害黑卵蜂的其它昆虫的袭扰,
15.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加湿机构和通风组件调节存放腔内的湿度和温度,能够尽量保持黑卵蜂的适宜的孵化温度,并且存放腔内还设置有饲料床,能够为孵化后的黑卵蜂提供食物,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生物防治的有效期。
16.本实用新型无需外部装置提供能源驱动运行,降低了使用的成本。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除接雨盘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蜂箱和隔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加湿组件和隔板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2.其中,1、蜂箱;2、孵化床;3、饲料床;4、隔板;5、接雨盘;6、进水管;7、过滤棉;8、加湿箱;9、加湿棉;10、加湿口;11、网布;12、无纺布;13、风筒;14、喉箍;15、存放腔;16、通风腔;17、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5.由图1-4所示的一种夜蛾黑卵蜂放蜂器,包括蜂箱1、孵化床2、饲料床3、用于固定蜂箱1的固定组件、加湿机构和通风组件;蜂箱1的一侧面与固定组件固定连接,蜂箱1为中空且顶面开放的结构,蜂箱1与加湿机构固定连接,通风组件分别与蜂箱1相对侧面固接并连通;蜂箱1内腔通过隔板4分隔为通风腔16和存放腔15,孵化床2和饲料床3分别设置于存放腔15底面,隔板4与能够为存放腔15加湿的加湿机构相连通。固定组件为喉箍14,其成本
低廉,能够便于将蜂箱1固定到其它物体上,优选田间的树木或人工插设的固定杆。
26.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安装于高处的蜂箱1,避免了蜂箱1内的黑卵蜂幼虫和成虫受到蚂蚁等能够侵害黑卵蜂的其它昆虫的袭扰,同时为了能够避免蚂蚁爬入黑卵蜂的存放腔内,蜂箱1的唯一入口即通风组件做了抛光处理,使得蚂蚁等昆虫无法进入到蜂箱1中。并且,黑卵蜂幼虫在生长过程中,通过加湿机构调节存放腔15内的湿度和温度,尽量保持黑卵蜂的适宜的孵化温度,并且存放腔内还设置有饲料床3,能够为孵化后的黑卵蜂提供食物。
27.进一步优化方案,加湿机构包括接雨盘5和进水管6,接雨盘5底面与蜂箱1顶面固定连接,接雨盘5中心开设有进水孔,进水孔与进水管6滑动连接,进水管6顶面封闭设置,进水管6顶端侧面开设有若干渗入孔,渗入孔内填充有过滤棉7,过滤棉7能够将自然降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进水管6的顶面与接雨盘5顶面相平齐,渗入孔与进水孔侧壁相对应设置,实现了当加湿棉9吸水饱和后,通过渗入孔没入进水孔中,隔断了自然水的继续渗入,避免了存放腔15内的进水,进水管6底端固接并连通有加湿组件,加湿组件与隔板4可拆卸连接;加湿组件底面与通风腔16底面之间固接有弹簧17,弹簧17的压缩力为加湿组件和进水管6总重量。加湿组件包括加湿箱8和加湿棉9,加湿箱8顶面与进水管6底端固接并连通,加湿箱8内腔填充有加湿棉9,加湿箱8一侧贯穿隔板4侧面开设的门孔,加湿箱8相对侧面与门孔侧壁滑动连接,加湿箱8顶面靠近存放腔15的一侧开设有加湿口10,加湿箱8顶面与门孔顶面之间固接有网布11,加湿箱8底面与门孔底面之间固接有无纺布12,通过网布11、无纺布12以及加湿箱8相对侧面与门孔侧壁滑动连接,实现了对门孔隔断,减少了外部生物侵入存放腔。网布11和无纺布12均松弛设置,避免加湿箱8在上下运动过程中受阻。网布11的网孔直径为0.6mm-1mm,便于了黑卵蜂成虫的进出,隔绝大部分其它昆虫的进入。
28.进一步优化方案,蜂箱1相对侧面开设有进风孔,通风组件包括分别与两个进风孔一一对应并固接的两个圆台形结构的风筒13,风筒13的小径端与进风孔固定连接,喇叭形的风筒13能够将外界较高温度的风吹入蜂箱1后,降为较低温度的风,继而与存放腔15内的空气进行交换并流出,保持存放腔内的温度。风筒13为表面抛光的玻璃材质,降低了蚂蚁等非飞行类的昆虫的侵入。
29.进一步优化方案,接雨盘5顶面开设有锥形的凹槽,凹槽的中心与进水孔中心重合,接雨盘5的凹槽能够存蓄一定量的降水,能够为加湿箱8的持续运行提供保障。
30.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31.当需要释放黑卵蜂来进行生物防治时,将一部分经过黑卵蜂寄生过的卵放入孵化床2,并在饲料床3放入一定量的黑卵蜂饲料,通过喉箍14固定安装到田间的树木的树干或树枝上,优先安装到遮阴处,避免阳光直射,便于提供适宜的孵化温度,提高黑卵蜂的成活率。并且为了避免接雨盘4在安装过程中干涉,喉箍14在安装过程中,借助若干辅助垫块进行安装,其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32.为了维持存放腔15内一定的湿度,接雨盘4能够将自然降水进行收集,并通过渗入孔中的过滤棉7进行过滤后,渗入到加湿棉9中,加湿棉9通过加湿口向存放腔15散发水气,调和存放腔15内的湿度,当加湿棉9吸饱水分后,加湿组件的总重增加,会挤压弹簧17进行压缩,直至渗入孔没入进水孔中,反之,当加湿棉9不断散发水气导致加湿组件总重降低时,渗入孔伸出进水孔,实现外部自然降水的再次吸收。
33.同时,因为释放黑卵蜂为高温的季节,为了进一步降低存放腔15内的孵化温度,由
伯努利原理可得,喇叭形的风筒13能够将外界较高温度的风吹入蜂箱1后,降为较低温度的风,继而与存放腔15内的空气进行交换并流出,保持存放腔内的温度。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5.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夜蛾黑卵蜂放蜂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蜂箱(1)、孵化床(2)、饲料床(3)、用于固定所述蜂箱(1)的固定组件、加湿机构和通风组件;所述蜂箱(1)的一侧面与所述固定组件固定连接,所述蜂箱(1)为中空且顶面开放的结构,所述蜂箱(1)与所述加湿机构固定连接,所述通风组件分别与所述蜂箱(1)相对侧面固接并连通;所述蜂箱(1)内腔通过隔板(4)分隔为通风腔(16)和存放腔(15),所述孵化床(2)和所述饲料床(3)分别设置于所述存放腔(15)底面,所述隔板(4)与能够为所述存放腔(15)加湿的所述加湿机构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夜蛾黑卵蜂放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机构包括接雨盘(5)和进水管(6),所述接雨盘(5)底面与所述蜂箱(1)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接雨盘(5)中心开设有进水孔,所述进水孔与所述进水管(6)滑动连接,所述进水管(6)顶面封闭设置,所述进水管(6)顶端侧面开设有若干渗入孔,所述渗入孔内填充有过滤棉(7),所述进水管(6)的顶面与所述接雨盘(5)顶面相平齐,所述渗入孔与所述进水孔侧壁相对应设置,所述进水管(6)底端固接并连通有加湿组件,所述加湿组件与所述隔板(4)可拆卸连接;所述加湿组件底面与所述通风腔(16)底面之间固接有弹簧(1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夜蛾黑卵蜂放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组件包括加湿箱(8)和加湿棉(9),所述加湿箱(8)顶面与所述进水管(6)底端固接并连通,所述加湿箱(8)内腔填充有加湿棉(9),所述加湿箱(8)一侧贯穿所述隔板(4)侧面开设的门孔,所述加湿箱(8)相对侧面与所述门孔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加湿箱(8)顶面靠近所述存放腔(15)的一侧开设有加湿口(10),所述加湿箱(8)顶面与所述门孔顶面之间固接有网布(11),所述加湿箱(8)底面与所述门孔底面之间固接有无纺布(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夜蛾黑卵蜂放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箱(1)相对侧面开设有进风孔,所述通风组件包括分别与两个所述进风孔一一对应并固接的两个圆台形结构的风筒(13),所述风筒(13)的小径端与所述进风孔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夜蛾黑卵蜂放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13)为表面抛光的玻璃材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夜蛾黑卵蜂放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为喉箍(14)。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夜蛾黑卵蜂放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雨盘(5)顶面开设有锥形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中心与所述进水孔中心重合。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夜蛾黑卵蜂放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布(11)和所述无纺布(12)均松弛设置,且所述网布(11)的网孔直径为0.6mm-1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夜蛾黑卵蜂放蜂器,包括蜂箱、孵化床、饲料床、用于固定蜂箱的固定组件、加湿机构和通风组件;蜂箱的一侧面与固定组件固定连接,蜂箱为中空且顶面开放的结构,蜂箱与加湿机构固定连接,通风组件分别与蜂箱相对侧面固接并连通;蜂箱内腔通过隔板分隔为通风腔和存放腔,孵化床和饲料床分别设置于存放腔底面,隔板与能够为存放腔加湿的加湿机构相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避免更多对夜蛾黑卵蜂的有害的昆虫的入侵,提高夜蛾黑卵蜂孵化的效率。的效率。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
谢永辉 金楹 李明波 金萍 陈雅琼 钱发聪 张永贵 周文瑾 许东亚 孔德旬 吴志美 朱涛 杨蕊 高熹 李正跃 秦得强 吴国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云南省烟草公司昆明市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9.05
技术公布日:
202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