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动物笼
门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物笼升降式门锁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可供用地越来减少,用地成本越来越高,养殖越来越规范化,相关的技术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家养动物或宠物例如鸡、鸭、鹅、狗、兔等采用笼养方式已越来越普遍,笼养方式,顾名思义便是在笼子中伺养,包括长期在笼子中伺养,也包括为了将动物转移或便于搬运而将动物临时安置于笼子中。
3.传统的笼舍采用多组不锈钢条纵横交错焊接在一起形成,为了方便开门,一般会设置门洞供动物进出,然后通过由不锈钢条纵横交错焊接成的笼门进行遮挡住,笼门上设置有门锁,人员通过门锁将笼门固定在门洞处,防止动物自行跑出来,但笼门与门洞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动物非常容易将笼门一角顶开伸出去,被卡在笼门与门洞之间的间隙,造成受伤甚至死亡的情况,不够安全,但设置多组门锁避免笼门被顶开,虽然起到了防止作用,但生产笼子的整体成本大大提高了,而且在人员开启关闭门锁时,多组门锁需要一一进行操作,人员开关起来十分费时费力,也容易存在漏插的问题,从而减弱了设置多组门锁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物笼升降式门锁装置,能够减少笼门被顶开的问题,同时能节约整体成本。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动物笼升降式门锁装置,包括由若干横条和若干竖条纵横交错组成网格状的笼体和笼门,
所述笼体上开设有门洞,所述笼门一侧呈可升降的摆动设置在笼体上并位于门洞处,所述笼门上设有延伸出所述笼门外并弯折形成
卡口部的卡件,所述卡口部一端相对所述笼门所在平面向所述笼体内倾斜,所述笼体上设置有锁孔,所述笼门上横向滑移设有用于穿进所述锁孔的
插销。
6.作为优选,所述笼门一侧设置有若干的连接环,其套设在所述笼体的竖条上。
7.作为优选,所述卡件由筋条一体弯折成形,所述筋条由向下折弯形成圆弧形的卡口部以及平行状并用于与所述笼门焊接的连接段组成,所述连接段上折弯有台阶。
8.作为优选,所述卡件设置在所述笼门一侧,且其筋条为所述笼门上其中一横条。
9.作为优选,所述卡件设置在所述笼门左下方,其筋条为所述笼门的其中一竖条。
10.作为优选,所述卡件的数量为两组,所述插销设置在两者之间。
11.作为优选,所述插销上设有把手,所述插销由插销框限位在所述笼门上,所述把手位于插销框内并向外穿出。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利用在笼门上设置一端延伸出笼门外并弯折形成卡口部的卡件,将卡口部一端相对笼门所在平面向笼体内倾斜,达到对笼门一端的限位,改变现有笼体内动物容易将笼门上未设置门锁的地方顶开,同时利
用在笼门上设置多组卡件,对笼门与门洞之间起到更全面的遮挡效果,且卡件的结构上简单,成本较锁孔和插销配合而成的门锁而言更为低廉,且人员无需一一进行开关操作,可统一移动卡件的位置,对比一一进行开关门锁,操作起来更方便,无需逐一固定笼门各位置,极大节省了人员的操作时间,同时卡件上与笼门连接一端采用与笼门一体成型设计,减少了人员对卡件焊接在笼体上的工作劳动量。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中用于展示笼门上设置单组卡件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中用于展示笼门上设置两组卡件的示意图;
15.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中用于展示多组卡件各自与笼体之间连接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1、笼体;2、连接环;3、门洞;4、笼门;5、插销;6、锁孔;7、连接段;8、台阶;9、卡口部;10、把手;11、插销框;101、竖条;102、横条。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9.需要说明的是,在各实施例中提到的方位词,例如“上,下,左,右”等只是配合各附图使本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理解各个特征或零件等之间的联系。
20.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动物笼升降式门锁装置,包括由若干横条102和若干竖条101纵横交错组成网格状的笼体1和笼门4,笼门4呈回型设计,笼体1上开设有门洞3,笼体1的前侧中部开设有回型的门洞3,且笼门4放置在门洞3内,笼门4的外壁左侧焊接有插销5,本实施例中,插销5采用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所常规运用的零部件,笼体1上位于插销5的左侧,相对焊接有锁孔6,锁孔6呈l型,其中部呈中空设计,插销5左端可穿设过锁孔6的中部,笼门4上设有一组延伸出笼门4外并弯折形成卡口部9的卡件,卡件由筋条一体弯折成形,筋条由向下折弯形成圆弧形的卡口部9以及平行状并用于与笼门4焊接的连接段7组成,连接段7上下设置有两段,连接段7上折弯有台阶8,卡口部9远离笼门4一端相对笼门4所在平面向笼体1内倾斜,需要说明的是,卡口部9整体也可与笼门4所在平面呈平行设计,且卡口部9与连接段7之间相差一个横条102的直径距离,笼门4外沿右侧从上至下固定有两组连接环2,两组连接环2各自套设在最接近笼门4右侧的横条102上,笼门4的插销5上设有把手10,插销5由插销框11限位在笼门4上,把手10位于插销框11内并向外穿出,笼体1和笼门4均采用不锈钢材质。
21.当连接环2竖直上移接触到与横条102焊接的竖条101时,卡件的左侧卡口部9完全位于两组相邻横条102之间,且不被两组相邻横条102遮挡,然后人员将插销5向右推送,使其左端不在位于锁孔6的内部,从而可以通过连接环2带动笼门4绕连接件为中心转动一定角度,打开门洞3供动物进入,需要说明的是,连接环2的内壁大于竖条101的外径,笼门4转
动时会产生一定的位置偏移。
22.当需要关闭门洞3时,首先将动物在笼体1内安置好,然后转动笼门4使其遮挡住门洞3,然后竖直下移,使得卡件的卡口部9逐渐进入到离其最近的两组相邻横条102之间,并且卡件的卡口部9被两组横条102中位于最下面一组的横条102遮挡住,从而防止了笼门4位于卡件处的位置被顶开。
23.实施例二:如图2至图3所示,笼体1、笼门4、插销5、插销框11、把手10、锁孔6的设计均与实施例一一致,本实施例二中,卡件设置有两组,相对设置在插销5上下两端,卡件与实施例一采用的卡件一致,实施例二中采用多组卡件对笼门4不同地方进行限位遮挡,防止动物顶开笼门4一些较为薄弱的地方,卡件的结构简单,成本较锁孔6和插销5配合而成的门锁而言更为低廉,且人员无需一一进行开关操作,可统一移动卡件的位置,操作起来方便,无需逐一固定笼门4各位置。
24.实施例三,如图4所示,笼体1、笼门4、插销5、插销框11、把手10、锁孔6的设计均与实施例一一致,本实施例三中,卡件设置有两组,分别设置在笼门4两侧,位于笼门4左侧的卡件,其右端筋条为笼门4上其中一横条102,另一组位于笼门4下侧的卡件,其上端筋条为笼门4上其中一竖条101,整体减少了卡件与笼门4之间的焊接,采用一体成型,需要说明的是,人员可根据实际对卡件进行适量的增减。
25.上述各实施例均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动物笼升降式门锁装置,包括由若干横条(102)和若干竖条(101)纵横交错组成网格状的笼体(1)和笼门(4),所述笼体(1)上开设有门洞(3),其特征在于,所述笼门(4)一侧呈可升降的摆动设置在笼体(1)上并位于门洞(3)处;所述笼门(4)上设有延伸出所述笼门(4)外并弯折形成卡口部(9)的卡件;所述卡口部(9)一端相对所述笼门(4)所在平面向所述笼体(1)内倾斜,所述笼体(1)上设置有锁孔(6),所述笼门(4)上横向滑移设有用于穿进所述锁孔(6)的插销(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物笼升降式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笼门(4)一侧设置有若干的连接环(2),其套设在所述笼体(1)的竖条(101)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物笼升降式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件由筋条一体弯折成形,所述筋条由向下折弯形成圆弧形的卡口部(9)以及平行状并用于与所述笼门(4)焊接的连接段(7)组成,所述连接段(7)上折弯有台阶(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物笼升降式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件设置在所述笼门(4)一侧,且其筋条为所述笼门(4)上其中一横条(10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物笼升降式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件设置在所述笼门(4)左下方,其筋条为所述笼门(4)的其中一竖条(10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物笼升降式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件的数量为两组,所述插销(5)设置在两者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动物笼升降式门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5)上设有把手(10),所述插销(5)由插销框(11)限位在所述笼门(4)上,所述把手(10)位于插销框(11)内并向外穿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物笼升降式门锁装置,涉及动物笼门锁技术领域,包括由若干横条和若干竖条纵横交错组成网格状的笼体和笼门,笼体上开设有门洞,笼门一侧呈可升降的摆动设置在笼体上并位于门洞处,笼门上设有延伸出笼门外并弯折形成卡口部的卡件,卡口部一端相对笼门所在平面向笼体内倾斜,笼体上设置有锁孔,笼门上横向滑移设有用于穿进锁孔的插销,传统中,笼门与门洞之间存在间隙,不够安全,设置多组门锁避免笼门被顶开,生产笼子的整体成本大大提高了,且在人员开启关闭门锁时,多组门锁需一一进行操作,十分费时费力,也容易存在漏插的问题,减弱了设置多组门锁的作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减少笼门被顶开的问题,同时能节约整体成本。时能节约整体成本。时能节约整体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
钱红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绍兴乐丰笼具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20
技术公布日:
202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