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昆虫诱捕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
节肢动物攀爬的
害虫诱捕器。
背景技术:
2.在林业或园艺中爬行类害虫对植物的伤害远大于飞行类害虫,但针对爬行类害虫的诱捕器开发的相对较少,中国实用新型公开说明书cn215188945u公开一种昆虫诱捕器,其底部的攀爬挡板为了减少占地面积,坡度较大,为避免节肢类害虫无法攀爬,提到挡板的表面为粗糙结构,但并未给出具体的结构,在实验中发现如白蚁、橡皮虫、螋蠼等节肢类害虫在攀爬坡度大于45
°
的人类工业制成品时非常困难,即使表面粗糙度较高,在大角度坡度的情况下上述节肢类害虫也难于在塑料、金属等制成品表面攀爬。
3.又如中国实用新型公开说明书cn213246510u公开一种用于地面昆虫的诱捕器,在瓶体外壁加设铰接的平板,平板与地面小角度设置,便于节肢类害虫攀爬,但这样可以明显看出此类结构的诱捕器占地面积极大。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节肢动物攀爬的害虫诱捕器,解决了在减少诱捕器占地面积后,诱捕器边缘坡度大导致节肢类害虫无法爬入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适用于节肢动物攀爬的害虫诱捕器,该诱捕器包括
爬梯、容纳池和盖体,其中,容纳池设置在爬梯内底部,爬梯顶部高于容纳池,盖体遮罩在爬梯顶部,盖体内顶面高于爬梯顶部,爬梯侧面倾斜于水平面设置,爬梯侧面上设有供节肢类害虫攀爬着力的多个连续的台阶单元,爬梯顶部设有进入口,底部敞开。
7.当爬梯的结构是锥台体时,台阶单元是封闭的环形结构,进入口为圆形。
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节肢动物攀爬的害虫诱捕器,减小了捕捉器的占地面积,增加了节肢类害虫攀爬捕捉器侧壁的的着力点,使节肢类害虫容易爬入捕捉器内部,增加了捕获率。
9.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爬梯顶部设有台顶面,台顶面连接爬梯侧面与爬梯顶部进入口;进入口边缘向下倾斜设有延伸面,延伸面的表面光滑,节肢类害虫前足和中足踏上后无法着力后退。该实现方式中,台顶面和延伸面都能避免节肢类害虫感测到前方悬空而后退。
10.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爬梯底部设有对接部,对接部由爬梯中部内壁向下延伸至爬梯底部,对接部整周围绕在容纳池的外缘上。该实现方式中,爬梯内面与有高度的容纳池外面无缝隙连接,避免容纳池填满后节肢类害虫逃出容纳池。
11.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对接部上设有多个卡口,容纳池外缘上设有与卡口适配的卡块。该实现方式中,卡口与卡块的连接能增加爬梯与容纳池连接强度。
12.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容纳池底部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突出的拉杆,拉杆底部与容纳池底面齐平。该实现方式中,拉杆提供了拉拽容纳池的施力点,使容纳池易于由爬梯底部拉出。
13.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爬梯中部设有承载面,盖体包括遮罩部和
脚架部,遮罩部罩在爬梯中上部上方,遮罩部外缘倾斜向下延伸设有多个脚架部,脚架部的内侧面与爬梯外侧面适配,使盖体的脚架部夹持在爬梯中上部的外侧面上。该实现方式中,承载面的设置减少了脚架部的用料,脚架部夹持在爬梯外侧面上减少了二者连接的难度。
14.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爬梯侧面上的台阶单元包括爬升部和卡槽部,沿爬梯侧面连续上升的台阶单元中爬升部为上升面,卡槽部为下降面,相邻两个台阶单元中相连的爬升部与卡槽部平滑过度,同一台阶单元中的爬升部和卡槽部平滑过度连接。该实现方式中,爬升部与卡槽部连续连接在爬梯外侧面上形成凹槽,该凹槽能使节肢类害虫的爪部卡入,从而增加了节肢类害虫在爬梯外侧面上攀爬可能的坡度。
15.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方案不矛盾的前提下,均可以进行组合。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节肢动物攀爬的害虫诱捕器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节肢动物攀爬的害虫诱捕器的爆炸图。
18.图3是图2中容纳池与盖体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节肢动物攀爬的害虫诱捕器的立体剖视图。
20.图5是图4中爬梯的台阶单元与白蚁的等比例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22.10.爬梯;11.进入口;111.延伸面;12.台阶单元;121.爬升部;122.卡槽部;13.对接部;131.卡口;14.承载面;15.台顶面;20.容纳池;21.卡块;22.拉杆;30.盖体;31.遮罩部;32.脚架部;321.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一方面,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适用于节肢动物攀爬的害虫诱捕器,请参阅图1和图2,该诱捕器包括爬梯10、容纳池20和盖体30,爬梯10为节肢类害虫提供爬入容纳池20的上升通道,容纳池20设置在爬梯10内底部,爬梯10的设置是为了提高容纳池20的容纳体积,为减少诱捕器整体的占地面积,因此提高容纳池20及爬梯10的高度,爬梯10高于容纳池20以防止落入容纳池20内的节肢类害虫爬出,盖体30为爬梯10提供了一个遮罩的顶部,避免雨水落入爬梯10顶部的进入口11中,当然,盖体30内顶面的高度高于爬梯10顶部,使节肢类害虫有可以爬入进入口11的空间,具体的:爬梯10侧面倾斜于水平面,本实施例提供的爬梯10的结构是锥台体,爬梯10侧面上设有供节肢类害虫攀爬着力的多个连续的台阶单元12,当爬梯10结构为锥台体时,台阶单元12是封闭的环形结构,爬梯10的结构也可以是梯台体,爬梯10顶部设有尺寸在30mm~100mm的进入口11,进入口11一般为圆形,但不限于圆形,
只要能允许常规尺寸的节肢类害虫进入的尺寸即可,进入口11的尺寸也受爬梯10侧边坡度和爬梯10高度尺寸的影响,爬梯10的底部是敞开的。
24.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通过大量的实验观察发现,爬梯10侧面与顶部进入口11之间未设有过度结构的情况下,节肢类害虫感测到前端是悬空的就会退回,因此,爬梯10顶部设有台顶面15,台顶面15连接爬梯10侧面与爬梯10顶部进入口11,台顶面15优选是水平的;进入口11边缘向下倾斜设有延伸面111,延伸面111的表面是光滑的,节肢类害虫前足和中足踏上后无法着力后退,本实施例提供的台顶面15和延伸面111均为环形结构。
25.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使用测试阶段发现,爬梯10底部未与容纳池20接触的情况下,节肢类害虫填满容纳池20后,顶部的害虫会逃出容纳池20,因节肢类害虫均擅长挖土,常常聚集在爬梯10底部边缘和容纳池20外部之间的土壤中,为此,在爬梯10底部设有对接部13,请参阅图3,对接部13由爬梯10中部内壁向下延伸至爬梯10底部,对接部13与容纳池20适配卡接,为了增加连接强度,对接部13上可设有多个卡口131,为此在容纳池20外缘上设有与卡口131适配的卡块21。
26.在应用中,由于爬梯10、容纳池20均为回转体结构,为了增加爬梯10底部对接部13与容纳池20的连接强度,容纳池20是卡入到连续的环形对接部13中,取下时外力没有施力的作用点,因此,在容纳池20底部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突出的拉杆22,拉杆22底部与容纳池20底面齐平。
27.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为使盖体30可以置于爬梯10顶部上方,在盖体30四周设有支撑杆,支撑杆设置在地面或爬梯10上,但这样会造成生产材料的浪费,为此,在爬梯10中部设有承载面14,请参阅图4,盖体30包括遮罩部31和脚架部32,遮罩部31罩在爬梯10中上部上方,遮罩部31外缘倾斜向下延伸设有多个脚架部32,脚架部32的内侧面与爬梯10外侧面适配,即盖体30的脚架部32夹持在爬梯10中上部的外侧面上。
28.在应用中,由于盖体30的脚架部32为薄壳结构,注塑冷却阶段应力收缩会导致脚架部32底部难以齐平,为避免通过改进加工工艺而增加生产成本,在两相邻脚架部32之间设有连接板321,连接板321的底面与脚架部32底面齐平,这样能有效减少脚架部32的应力收缩变形。
29.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爬梯10侧面上的台阶单元12包括爬升部121和卡槽部122,请参阅图5,图5是爬梯10的台阶单元12与一只体长30mm的白蚁等比例示意图,爬梯10侧面与水平面夹角为70
°
,该夹角仅为本实施例的尺寸,并不起限制作用,沿爬梯10侧面连续上升的台阶单元12中爬升部121为上升面,爬升部121与水平面的夹角可大于70
°
,卡槽部122为下降面,位于下部的台阶单元12的卡槽部122与其上部的台阶单元12的爬升部121平滑过度,同一台阶单元12中的爬升部121和卡槽部122平滑过度,当爬梯10为平板时,台阶单元12为直线沟槽;当爬梯10为锥台体时,台阶单元12为环形沟槽,即台阶单元12沿爬梯10外侧面水平设置,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断续的。
30.图中:卡槽部122高度h为0.65mm,爬升部121高度h为5mm,两相连的台阶单元12中爬升部121之间的距离d为0.8mm,其他尺寸比例可相应调节设计;白蚁长约30mm,其足间距约为4~8mm,胫节长约3mm,爪长约1.2mm,应用该尺寸台阶单元12的节肢类害虫诱捕器,可以在减少占地面积的情况下,不影响节肢类害虫的攀爬效果。
31.在容纳池20中还应放置吸引节肢类害虫的引诱剂,引诱剂不限于人造树液(糖、酵
母、酒精),糖浆等人工合成或自然物质,而且针对不同的节肢类害虫应使用与其对应的引诱剂,属于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32.使用方法:取出爬梯10、容纳池20和盖体30,将容纳池20开口朝上卡入爬梯10底部,容纳池20的卡块21卡入到爬梯10底部对接部13的卡口131中,将连接容纳池20的爬梯10顶部进入口11朝上水平放置在地面,向进入口11中导入块状、颗粒状或液体状的引诱剂,最后将盖体30脚架部32套在爬梯10外面上,直至脚架部32底部的连接板321落在爬梯10中部的承载面14上。
33.节肢类害虫(不限于)在引诱剂的吸引下攀爬爬梯10侧面,并从爬梯10顶部进入口11滑落到容纳池20中被困。
34.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于节肢动物攀爬的害虫诱捕器,包括爬梯(10)、容纳池(20)和盖体(30),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池(20)设置在爬梯(10)内底部,所述爬梯(10)顶部高于容纳池(20),所述盖体(30)遮罩在爬梯(10)顶部,盖体(30)内顶面高于爬梯(10)顶部,所述爬梯(10)侧面倾斜于水平面设置,爬梯(10)侧面上设有供节肢类害虫攀爬着力的多个连续的台阶单元(12),爬梯(10)顶部设有进入口(11),底部敞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节肢动物攀爬的害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10)顶部设有台顶面(15),所述台顶面(15)连接爬梯(10)侧面与爬梯(10)顶部进入口(11);所述进入口(11)边缘向下倾斜设有延伸面(111),延伸面(111)的表面光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节肢动物攀爬的害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10)底部设有对接部(13),所述对接部(13)由爬梯(10)中部内壁向下延伸至爬梯(10)底部,对接部(13)整周围绕在容纳池(20)的外缘上;所述对接部(13)上设有多个卡口(131),容纳池(20)外缘上设有与卡口(131)适配的卡块(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节肢动物攀爬的害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10)中部设有承载面(14),所述盖体(30)包括遮罩部(31)和脚架部(32),遮罩部(31)罩在爬梯(10)中上部上方,遮罩部(31)外缘向下延伸设有多个脚架部(32),所述脚架部(32)的内侧面与爬梯(10)外侧面适配,使盖体(30)的脚架部(32)夹持在爬梯(10)中上部的外侧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适用于节肢动物攀爬的害虫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10)侧面上的台阶单元(12)包括爬升部(121)和卡槽部(122),爬梯(10)侧面连续上升的台阶单元(12)中爬升部(121)为上升面,卡槽部(122)为下降面;相邻两台阶单元(12)中相连的爬升部(121)与卡槽部(122)平滑过度,同一台阶单元(12)中的爬升部(121)和卡槽部(122)平滑过度连接。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节肢动物攀爬的害虫诱捕器,属于昆虫诱捕器技术领域。该诱捕器包括爬梯、容纳池和盖体,容纳池设置在爬梯内底部,爬梯顶部高于容纳池,盖体遮罩在爬梯顶部,盖体内顶面高于爬梯顶部,爬梯侧面倾斜于水平面设置,爬梯侧面上设有多个连续的台阶单元,爬梯顶部设有进入口。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节肢动物攀爬的害虫诱捕器,减小了捕捉器的占地面积,增加了节肢类害虫攀爬捕捉器侧壁的的着力点,使节肢类害虫容易爬入捕捉器内部,增加了捕获率。增加了捕获率。增加了捕获率。
技术研发人员:
刘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
嘉兴鸿安有害生物防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2022.07.21
技术公布日:
2022/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