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效处理设备序 号 | 经络名称及走向 | 经络及学位图 | 穴位名称及作用 | 主治疾病 及小结 | 小贴士 | ||
1 | 手太阴肺经 由胸走手,起始于中府穴,结束于少商穴 | 功能: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 主穴位:中府、天府、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 1、中府:位置胸骨旁开6寸 作用气不足、腹胀、咳喘,消化不良(脾肺之气汇集之处 ) 2、天府:位置腋横纹下3寸 作用鼻气通于天,肺开窍于鼻。过敏性鼻炎 3、尺泽:位置肘横纹靠外侧 作用补肾的穴位,高血压,哮喘 (肺经属金,此穴为金中水穴) 4、孔最:位置掌横纹上7寸(8指加拇指) 作用主管所有的毛孔,治痔疮要穴,鼻出血、对感冒汗不出,可起到发汗的作用。 5、列缺: 位置两合谷相对食指尖凹陷处 作用小儿遗尿,偏头痛,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落枕(古有话:头项寻列缺 ) 6、经渠:位置肘横纹外桡骨头靠肩向旁,揉此穴宜外推或上顶 作用咳嗽的要穴虚寒性、肺热性咳嗽通治 7、太渊: 位置肘横纹下,宜用拇指横过来咯此穴或来回挫 作用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脉之汇穴,可静脉曲张等。 8、鱼际:位置掌外侧拇指下边缘 作用热性咳嗽,喘促,心中烦热,小儿疳积症 9、少商:位置拇指外侧指甲根处 作用咽喉痛的要穴,宜刺血(外感风寒或肾虚引起的通治) | 肺主咳嗽、心烦、掌中热,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五官疾病的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小结:主治呼吸系统疾病:各种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炎。五官病:急慢性扁桃体炎、鼻炎、流鼻血。其他:经脉所过的关节屈伸障碍、肌肉疼。 | |||
序 号十字滑台 | 经络名称及走向 | 经络及学位图 | 穴位名称及作用 | 主治疾病 及小结 | 小贴士 | ||
2 | 手阳明大肠经大肠经由手走头,起始于商阳穴,结束于迎香穴。 | 功能:打通大肠经可有效防治皮肤疾病; 可以帮助人体增强阳气; 把多余火气祛掉,有很好的通便效果。 1.有效防止皮肤病,刮痧大肠经可治痘疹和湿疹。 2.可帮助人体增强阳气或把多余火气去掉。 3.有很强的通便效果。推二、三间到商阳通便。 主穴位:商阳、合谷、温溜、曲池、肩髃(yu)、迎香穴 | 1、商阳:位置食指指甲跟外侧 作用便秘 2、合谷:位置拇指、食指掌纹端 作用强壮穴,可以止痛,如面部的疼痛、牙痛 3、温溜:位置拇指侧,腕横纹上四寸 作用骨外旁此为聚阳气穴,可补阳气 (如果虚寒体质可多灸,燥热时可刮痧泻火)急起的痘痘 4、曲池: 位置肘横纹外端点 作用降血压的作用、皮肤病、有通便秘的效果,脏腑病。 (它是大肠经的合穴)合穴可治腹部疾病,通大肠,是个排毒的穴位 5、肩髃:位置手伸平肩窝处 作用最易受风寒的穴位,此穴拔罐会很黑,淤血多,防止进风寒、睡觉时应穿上短袖 6、迎香:位置鼻头旁 作用通鼻窍的功效,治鼻炎,闻不到气味,鼻出血 | 主要呼吸道疾病的感冒、支气管炎、发烧、头痛;头面部疾病的面神经炎、面瘫、耳鸣、耳聋;其他疾病的神经性皮炎、经脉所过的关节活动障碍。 小结:呼吸道疾病:感冒、支气管炎、发烧、头疼。头面部疾病;面神经炎、面瘫、耳鸣、耳聋。其他:神经性皮炎、经脉所过的关节活动障碍。 | 牙痛:右侧牙痛时就掐左侧合谷穴,左侧痛反之,配合掐下耳垂贴近面颊部位牙痛点,右侧痛掐右侧耳垂一分钟,左侧痛掐左侧耳垂。 | ||
羟基氧化钴 |
序 号 | 经络名称及走向 | 经络及学位图 | 穴位名称及作用 | 主治疾病 及小结 | 小贴士 | ||
3 | 足阳明胃经 由头走脚,起始于四百穴,结束于厉兑穴。 | 功能:胃主消化,胃为后天之本。 主穴位: 四白穴、天枢穴、梁丘穴、足三里(犊鼻穴、长寿穴)、上巨墟、下巨墟、丰隆穴 | 1、四白穴:位置眼眶下正中 作用眼袋,黑眼圈是给眼睛供血的穴位 2、天枢:位置肚脐旁两寸(两拇指) led箱体作用大肠功能不好,便秘腹泻双向调节 3、梁丘(郄穴):位置膝盖上两寸腿骨外侧 作用急性胃痛、急性乳腺炎,止痛很快(如吃了不洁食物或生闷气突然胃痛) 4、足三里:位置膝眼下三寸旁开一横指 作用是一个很好的强壮穴,也是一个长寿穴,慢性胃痛,增强人体免疫力,补益人体虚弱,另外也是一个胃肠的消气穴(最好用指节揉) 5、上巨墟:位置足三里下三横指 作用胃脘附近大肠方面疾病 6、下巨墟:位置上巨墟下三横指 作用小肠方面疾病、小腹痛 7、丰隆:位置外脚踝尖上8寸旁开1指 作用去除高血脂化痰穴,可化有形及无形之痰。注意此穴在胃经旁(离穴不离经)。 内庭:足背第2、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作用清胃热,化积滞 | 主治胃肠疾病的小儿腹泻、胃下垂、胃痛、胃胀;头面疾病的头痛、眼痛、牙痛、面神经麻痹;其他疾病的白细胞减少症、中风偏瘫后遗症。 小结:胃肠道疾病:小儿腹泻、胃下垂、胃痛、胃胀。头面疾患:头痛、眼痛、牙痛、面神经麻癖。其他:白细胞减少症、中风偏瘫后遗症。。 | 1、揉肠胃先揉左腿,会对脾胃调节更好一点; 2、肝胆经从右边开始揉; 3、一美容捷径:敲打面部(十指肚,由 音乐枕头双眼下至下巴),脖子、胸前至腿根(用掌),腿正面外侧及小腿胫骨外侧的整个胃经(用空拳)。 | ||
序 号 | 经络名称及走向 | 经络及学位图 | 穴位名称及作用 | 主治疾病 及小结 | 小贴士 | ||
4 | 足太阴脾经 始于足大趾内侧的足阴穴(隐白)。 | 功能:脾主运化、脾主统血。头晕,手麻、手脚冰凉是脾功能差。 主穴位: 隐白、母线排太白、公孙、三阴交(为足三阴经(肝、脾、肾)的交会穴)、地机、阴陵泉、血海 | 1、隐白:位置足大趾内侧 作用肺气不足,鼻出血,月经不调,痛经,有止血的疗效。(可灸此穴,无艾灸可以香烟代替) 2、太白:位置足大趾内侧骨下 作用是通过脾来补肺的穴,其健脾功效同于山药薏米粥。 3、公孙:位置太白下二横指(拇指横揉) 作用心脏不舒服,憋闷,消化不良,肚胀 4、三阴交:位置内踝尖上四指,小腿内侧胫骨边缘 作用痛风,对内分泌失调,防治现代文明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效果显著。 5、地机:位置约内踝上7寸小腿内侧胫骨边缘 作用渗散脾土水湿,主治痛经,崩漏,月经不调等妇科病;腹痛,腹泻等脾胃病证;疝气;小便不利,水肿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 6、阴陵泉:位置小腿内侧胫骨边缘端 作用排渗脾湿,主治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遗尿,尿失禁;阴部痛,痛经,遗精;膝痛。 7、血海:位置掌心按在膝盖上,拇指尖处 作用出血症,贫血症,血瘀症 | 消化系统疾病的消化不良、便秘、痢疾;妇科病的痛经、闭 经、附件炎、盆腔炎;其他疾病的周身不明原因疼痛、关节炎。 | |||
本文发布于:2023-07-23 05:36: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888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