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长安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一、简述题(50分)
1、 我国交通工程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2、 道路设计小时交通量的意义是什么?如何确定?与一般统计交通量有何区别?
3、 交通规划的目的是什么?交通规划与道路规划有何联系?
4、 交通噪声的度量指标及评价指标有哪些?为什么要采用这些指标?
5、 试简述容量限制法分配交通量的步骤?
正火工艺
二、计算题(50分)
1、设信号灯交叉口上游驶来的车流量为Q, 红灯时间为R,问红灯结束时交叉口进口道上排队车辆数是多少?其中上游来的车流密度为K,停车密度为Kj。 2、某信号灯交叉口的周期C为100秒,有效绿灯时间g为45秒,在有效绿灯时间内排队的车流以900辆/小时的流率通过交叉口,设信号灯交叉口上游车流的到达率为357辆/小时,服从泊松分布,求使到达车辆不致两次排队的周期占周期总数的最大百分率?
3、某道路上设一OD调查点,车辆到达该点是随机的,单向车流量为800辆/小时,假设工作人员平均能在4秒内调查一辆车,符合负指数分布,试估计该调查点上排队系统中的平均消耗时间及排队中的平均等待时间。
4、某城市1998年交通事故共发生1375起,死亡人数130人,该城市机动车辆总数45216辆,全市车辆耗油量为696326升,每辆车耗油量22升/100公里,试计算该城市亿车公里事故率与死亡率。
5、某道路上车辆连续行驶,路边交通噪声为85dBA,离道路80米处有居民区,道路与居民区之间空地为草地,无树木,试问居民区受干扰状况?若居民区环境达不到65dB要求,可采取何种方法降噪?效果如何?
6、就我国交通现状及存在问题,你认为交通工程所能起的作用?如何让社会认同这种作用?(单考生必做)
长安大学200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交通工程 共 3 页 第 1 页
一、 判断下列陈述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指出错误之处。(20分)
1、 一般来说,交通量方向分布系数与高峰小时系数都在市中心大而在乡村小。
2、 行程车速一般小于行驶车速。
3、 高峰小时系数必然小于1。
4、 一般PHF3较PHF15大。
5、 方向分布系数必然介于0.5-1.0之间。
6、 交叉口信号控制的绿灯间隔时间一般为3-5s,其值越大道路使用率越高。
7、 单向交通、公交优先对所有道路使用者都有利,尤其低收入阶层。
8、 等效声级是声音强度大小的指标,其大小与待测声压的有效值和标准声压的比值有关。
9、 车流波动理论主要分析车流量和密度、速度之间的关系,可描述车流的拥挤——消散过程,可用于分析排队系统的效率。 10、 交通小区必须全部在外围调查区域境界线以内。
二、 简答题(30分)
1、 简述四阶段法交通预测各步骤的名称、目的及常用方法。
2、 试从车辆安全的角度分析车道基本通行能力的确定方法,并分析教材理论推导所得结论,一条车道基本通行能力与观测值存在差异的原因。
3、 试分析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及对策。
三、 计算分析题(统考生必须做1、2题,单考生选做够50分)
1、 某四条车道高速公路单向最大通行能力为4300辆。由于车道损坏,某一方向封闭一条车道进行修理。某一天高峰时该方向车流量为3100辆/h,对应的正常路段车速为85km/h,修理放行的单车道只能通过1900辆/h,车速降至10km/h。这种状态持续了1.2个小时,然后交通量降至1500辆/h。求施工路段的最大排队长度与堵塞时间,并对计算结果说明的问题进行评述。(20分)
2、 某公路正常路段速度—密度关系符合格林希尔茨线性关系模型。经过20次以5分钟为单位的平均车头时距与平均车速观测,观测结果经整理如下表1所示。
已知该路日交通量集中在白天8小时,平均交通量为3025辆/d,但在K38+500—K39+800一段城市化严重,其行车延误较表1对应的正常路段大,经过对该段路10次随机抽样观测结果如表2所示。
求 1)与正常路段相比,城市严重路段每辆车额外增加的平均延误时间。(15分)
2)如果平均车辆每台班(8小时)运营净收益为180元,则城市化严重路段引起的额外行车延误年损失额试多少?(5分)
3)如果一次性投资900万元对这段路改建、封闭,该路车速可以提高至其他路段的水平,并由于车速提高导致车辆运输成本降低效益相当于减少行车延误损失,如果这一效益可维持10年不变,该项改建方案是否适宜(银行年利率为4%,不计残值)?(10分)
3、某城市六个小区内分区出行生成量与自行车拥有量成线性关系,6个交通小区的调查数据如表3所示,试建立模型并分析其相关性。(15分)
4、谈谈您对西部大开发中公路建设方面的认识,并分析交通工程知识可以在哪些方面有所作为。(15分)
长安大学200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交通工程 第 1 页 共2页
1、 设两个声源的声压等级分别为100dB和80dB,又知两互相独立的声源综合效果可以用下式表示:P总=(P1+P2)½,式中P总为二声压迭加后的总声压,P1、P2为各声源独自发出的声压。求迭加后的声压级Lp,并简述其对交通噪声控制的启示。(10分)
2、 下图为某地公路网抽象图,圆圈表示节点编号,连线表示相联系的路段,线旁的数字表示走行该路段需耗费时间(小时)。如果车辆路径走行过程中对节点的选择满足整个出行过程中距离终点越来越近的条件。
求:1)节点7至任一节点的最短路径及路权。(10分)
2)节点1至节点7的有效出行路径。(10分)
3、某车道连续行驶车队其k、v关系满足Greenshields线性模型:k=kj(1-v/v1)。式中:k为车流密度,kj为阻塞密度,v为车速,v1为自由车速。现考虑该车道上任2辆连续行驶车辆速度均为v,车身长度均为l车,前车的最大减速度为聚噻吩d1,后车的最大速度为d2。
求:1)该车道上任2辆车考虑安全后最小间距的示意图及表达式。(10分)
2)如果称满足Greenshields线性模型的车头间距为期望间距,写出期望间距、阻塞间距与车速间关系的表达式。(10分)
3)讨论d1=∞,d1=d2、期望间距分别对应的单车道通行能力取值的关系,并分析实际通行能力与这三种状态的关系。(10分)
4、某特大城市主干路行车道宽30米,为六车道,在某路段250米间隔间与A、B两处支路相交,行车道在中央分割控制后使机动车绕行,但仍有大量行人、非机动车过街需求,为此在此二处支路设置了行人过街信号控制。现状控制方案为:A、B两路口同步控制,均为主线绿灯60S,红灯30S,行进中车辆通过AB路段平均需20S,行人通过行车道平均需30S。
求:1)要将这两路口作为整体,优化交通管理方案,应考虑那几方面的交通调查工作,其目的及采集的主要参数分别是什么?(10分)
2)如考虑在此二处路口修建过街天桥,怎样考虑产生的效益?(钢架连栋大棚10分)
3)从题目陈述已提供信息看,该处现状交通管理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10分)
4)提出优化该处交通信号管理的建议,并陈述理由。(10分)
长安大学200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交通工程 第 1 页 共2页
3、 简要回答下列概念的含义及在实践中如何应用(45分)
1、 交通工程学
2、 交通特性
3、 车流波动理论
4、 通行能力
5、 交通规划液体速凝剂
6、 绿波带
7、 交通事故
8、 交通污染
9、 交通工程设施
4、 简答(60分)
1、 交通量可以如何分类?其调查结果可以整理得到哪些交通量指标?这些指标有何用途?
2、 简要分析城市土地利用—城市交通建设的动态关系,并分析其对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
的启示。
3、 交通工程建模及应用的一般性方法包括哪些步骤?关键环节及其应注意的要点有哪些?
4、 交通分析中常用的LOGIT模型成立有何基本假定?举例说明当假定失真时对预测结果的影响及实际工作中如何借鉴这一分析结果。
5、 计算及分析(25分)
在图1所示的交通网络中,新建第5条路段可将之改建为图2(图中圆圈表示网络节点,节点间连线为路段,无箭头路段表示双向通行,有箭头路段表示单向通行,箭头方向为通行方向)。假设各路段上走行时间与其上承担的汽车交通量数x关系如下表示 。任一车辆选择路线的原则均为耗时最短,也就是只有当同一起终点的所有车辆在整个路网上的时耗均相等时车辆的走行路线才能稳定。今从节点①至③有6辆车出行,求:
1、 车辆的走行路线稳定时,图1与图2中各路段承担的车辆数分别应时多少?
图1与图2所有车辆的出行总时耗分别是多少?汽车防尘罩
2、如果上述计算结果与事实相符,则其对交通建设、交通管理有何借鉴意义?
四、分析并阐述个人观点(20分)
最新资料显示,许多中国城市车辆保有量年均增长率介于20%-30%,城市面临着私家车快速增长的巨大冲击。试以您熟悉的中国某一城市为例,分析这一冲击给城市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并分析城市社会经济系统、交通系统应如何应对这一冲击,其理由何在。
长安大学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交通工程 第 1 页 共2页
新型建筑模板6、 简答(每小题10分,共50分)
1、 道路通行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2、 信号周期时长与有效绿灯时间
3、 驾驶员与乘客交通特性
4、 交通事故率与黑点
5、 浮动车法与跟车法
7、 分析或计算(60分)
1、 某道路上行车速度、司机注视点距离与司机视野观测结果如图1所示。问:(30分)
(1) 如何判断行车速度与司机注视点距离、行车速度与司机视野相关性?从图1你能得出什么看法?
(2) 采用最小二承法分析行车速度与司机注视点距离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时,如何建立模型?
(3) 简述对(2)所建模型如何检验。
(4) 当车速为65km/h时,司机注视点位于前方距离是多少?
2、 某道路网络如图2所示,图中圆圈代表节点,线条代表路段,线条旁数字代表行程时间。从节点①到节点④有1000辆车出行。(30分)
(1) 对于下图网络,应用最短路交通分配与LOGIT多路径交通分配方法的主要步骤分别有哪些?
(2) 按照最短路交通分配与LOGIT多路径交通分配计算本题,并列出结果(提示:概率函数Pr,s,k=exp(-3Cr,s,l),其中P表示概率,C表示耗时,k,l分别表示第k、l条可行路线,r、s表示起终点,Σ表示对所有可行路线求和)。
8、 分析论证(40分)
a) 试分析我国城市发展轨道交通的优势与主要困难有哪些,你认为应如何应对。
b) 试分析城市停车战略确定、停车设施布点规划、停车管理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及其在停车产业化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