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控制要点

阅读: 评论:0

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控制要点
摘要:人工挖孔桩在施工中属于高度危险的工种,即事故多发的工种。工人在孔内作业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并伴随着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透水、流沙、中毒和窒息、触电、爆破事故等诸多安全隐患的存在,加上现有的基层操作人员普遍安全意识薄弱,施工单位片面强调经济效益,忽视施工中的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松懈,安全措施不到位、“三违”现象突出等问题,促使人工挖孔桩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被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议程,成为每个管理者必须认真面对的课题.
关键词:人工挖孔桩、“三违"现象、危险源
前言 
每一次事故的发生其实都是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的环境和较差的管理等这四个危险因素有关.通过分析这四个危险因素(见表一),我们发现其实事故的发生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采取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就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发生率,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在次,本人仅从多年
从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的实际经验出发,根据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总结出四大类人工挖孔桩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以及应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
安全管理                                                人
未使用安全帽、安全带    孔桩井口未防护            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    工人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
或使用不当      瘌痢病的工人进行挖孔作业 
未对孔内进行有毒有害气体  爆破未设专人统一指挥        安全员、工长监督、检查      新工人上岗未经三级教育
检测及通风              或哑炮处理不当            再教育、考核不到位       
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安全交底不清
井内照明未使用安全电压      孔内未设置
应急软爬梯              工人酒后、带病以及疲劳作业      管理力度不够现场失控
安全帽、安全带质量不好          露天电气设备没有                      突遇大风、暴雨天气
或使用不当                      防雨、防潮设施
音视频切换器
提升机挂钩没有                提升机传动部分                        天气高温中暑
设保险装置                  未设安全防护装置
提升机吊绳磨损断裂          机械设备超负荷运作                井内出现坍塌、流沙、流泥
或带病工作地下水、有毒有害气体
材  料                  施工机具                          环  境
表(一)
第一类: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
挖孔、起吊、护壁、余渣运输等所使用的一切设备、设施、安全装置(含防毒面具)、工具、配件、材料和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等,必须经常检查,做好管、用、养、修、换,确保完好率和使用安全度.
井内吊运土方或物料时,应采用稳定性好的双耳圆形吊筐。上料不得过满,不得使用单耳吊桶或吊筐,大块石头破碎后装运。起吊时应保持垂直平稳、不准斜吊、过急和晃动,以免落物伤人.对于爆破后或不易打碎的孤石,应用绳子拴好,并在井下人员上井后,井上人员才能起吊石头。
工作人员上下桩孔所使用的电葫芦、吊笼必须是合格的机械设备,同时提升机挂钩应配备自动卡紧保险装置(如图一示例).不得用人工拉绳子运送工作人员或脚踩护壁凸上下桩孔。电葫芦宜用按钮式开关,上班前、下班后均应专人严格检查并且每天加足滑油,保证开关灵活、准确、链无损、有保险扣且不打死结,钢丝绳无断丝。支承架应加固稳定,使用前必须检查其安全起吊能力。桩孔内必须放爬梯或设置尼龙绳,并随挖孔深度增加放长至工作面,作求急之备用.
自动卡紧保险装置( 图一 )
2、防护缺陷
进入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佩带相应劳动保护用品,特别是井下作业人员,必须穿好长筒绝缘胶靴。井口的作业人员必须拴好安全带,系好保险钩。
第n个空间
浇注第一节砼护壁,应高出井沿200mm,厚度同护壁,主要起保护井口和防止物体滑落井内伤人。作业井口除提升设备底座外,其余空隙均用50mm厚以上的木板铺盖密封。
阻燃双面胶孔下作业必须在交接班前或终止当天当班作业时,用手钻或不小于Ф16钢钎对孔下作不少于三点的品字侦探。正常作业时,应每挖深50厘米左右就对孔下作一次勘扦,确定无异常时,才继续下挖,发现异常,即时报告.
孔深挖至超过操作人高度时,应必须及时有孔口或孔内装设靠周壁略低的半圆平护板(网)。吊渣桶上下时,孔下人员应壁于护板(网)下、护板(网)位置应随孔深增加,往作业面下引.在孔内上下递物和工具时,严禁抛掷和下掉,必须严格用吊索系牢.
成孔或作业下班后,必须在孔的周围设不低于80厘米高的护栏或盖孔口板.
下孔人员必须戴安全帽和系安全带、安全带扣绳由孔上人员负责随作业面往下松长。上、下孔必须使用软爬梯、严禁用手脚爬踩孔壁或乘吊渣上下,以防造成高处坠落事故。
3、电危害
井底抽水时,原则上应在挖孔作业人员上到地面以后,再合闸抽水,抽水后即关闭电源,严禁带电作业。孔内抽水用电设备应采用一机一闸一保险;电缆应采用YHS潜水电机用防水橡皮护套电缆,不得有接头,且应架空敷设,不得承受外力,还应有防磨损、防潮、防断的保护措施。未级电箱应装有可靠的漏电和接零保护;漏电保护器的动作电流的动作时间应选用控制范围为15mA和0。1s的型号.如遇水量大,确须边抽水边挖的,应在项目经理同意情况下,井下人员也采取了足够的安全防护(如穿密封绝缘服),井上有专人监护并设置专门保护电源时方可进行井下作业且井下作业人员作业时间不得超过1h。
井孔内作业应采用的不大于12V的安全电压,100W防水带罩灯泡,防水绝缘电缆引下进行照明。同时现场应设置发电机,孔内设置安全矿灯或应急灯以备停电应急照明,以便井下人员能及时安全撤回地面.降压变压器应采用隔离变压器,并且应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设置专门的低压配电箱,每台变压器供应灯数不应超过5盏灯.生产H
电工必须持证上岗。电器必须严格接地接零和使用漏电保护器三种安全保护.电器安装后经验收合格才准接通电源使用,各孔用电必须分闸,严禁一闸多孔和一闸多用。孔上电线,电缆必须架空,严禁拖地和埋压土中,孔内电缆、电线必须有防磨损、防潮、防断等保护措施。
4、噪声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章规定,严格控制建筑施工场界噪声,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降低噪声措施,主要有:1、加强各种施工机械的维修保养,缩短维修保养周期,尽可能降低施工机械噪声的排放。2、在灌注桩芯砼时,尽可能选用环保型振动棒.振动棒使用完后,及时清理干净并保养好.3、振捣混凝土时,禁止振钢筋或钢模板,做到快插慢拔,并应防止振捣棒空转。
不同施工阶段作业噪声限值列于下表:
等效声级Leq[dB(A)]
生殖器疱疹新药
施工阶段
主要噪声源
噪声
限制
昼间
夜间
土石方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
75
55
打桩
各种打桩机等
85
禁止施工
结构
混凝土、振捣棒、电锯等
70
55
装修
吊车、升降机等
62
55
测量记录见附表。
5、作业环境不良
井下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随时注意井内的各种变化情况,如地下水、流砂、流泥、塌方、井圈护壁变形、有害气体、不明物等,发现问题及时回到井上报告项目管理人员采取措施处理解决。井下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随时注意井内的各种变化情况,如地下水、流砂、流泥、塌方、井圈护壁变形、有害气体、为预防有害气体或缺氧等中毒,必须对孔内气体抽样检测。凡一次检测有毒含量超过容许值时,应立即停止作业,进行除毒.
每节挖孔进尺深度应根据实际土质和地下水位情况确定。一般土质情况较好,无地下水或地下水较少,土质干燥时,以每次进尺深度不超过1m为宜;如地下水位较高,土质较差较软时,每次进尺深度不超过0.5~0。6m;当遇到流砂或流泥时,进尺深度应控制在不大于0。3m以内.如果地下水压力较大,涌砂、涌泥较多难以进尺时,可用降水方案,并用钢筋沿护壁插下,然后用草袋子或麻布之类的物品先堵住流砂、流泥,然后再清孔绑筋支模浇灌砼护壁。发现烂井时应另行编写处理方案,由项目经理部组织专门人员讨论实施。处理烂井时,专职安全员应在井上负责观察,井下作业人员必须拴好安全绳。
人工挖孔应保证每节护壁砼设计厚度、同心度、直径及垂直度。每挖成一节就应及时绑钢筋支模浇灌砼。护壁砼浇灌要周围同步上升,振捣密实,待砼达到规定强度后方可拆模.挖孔进尺较深,不及时浇灌护壁砼或拆模过早,在动水压力作用下,容易造成塌方和护壁变形.
高温季节,项目必须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保证及时将茶水送到施工现场职工手中;尽量避免高温时间作业,以防止中暑。
浇桩心砼时,井下接导管及振捣砼的人员应系好安全带,同时井上至少应有一人值守,随时注意井下人员情况;卸料台应在适当的位置(杂物不易掉入的地方)留出不少于 0。3m2网约车管理系统的空隙,使井内与井外的空气流通,保证井内人员的安全。

本文发布于:2023-07-20 22:51: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858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作业   人员   护壁   事故   施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