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2020年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9课《弹力》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新苏教版(2020年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9课《弹力》。第三单元的主题是常见的力。本单元主题关注的是生活中常见的力,是施力物体直接施加在受力物体上的力。这样的主题从生活中来,从学生身边的经验或经历开始,接着科学地学习,深入地探究,最后又回归生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或分析解释生活现象。这样的主题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使教材更加生活化、人文化。本单元将力与运动两个主题整合在一起,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有关,有利于建立起事物之间的联系。此外、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还涉及许多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动手又动脑,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探究方案、开展相关实验并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从而发现规律的过程,教材内容为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了很好的载体。第9课主要让学生认识物体的弹性与弹力,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承担着实现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日常生活中很多物体具有弹性,当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弹力。小学生对弹性与弹力并不陌生,在孩子们身边就有许多弹性材料和玩具。本课就是从认识弹性开始,教学内容包括四个活动:活动一,认识什么是弹性、弹力。通过用力改变物体的形状,撤去外力后物体恢复原状,认识到物体具有弹性,在此基础上玩握力器与拉力器,体验弹力的存在。活动二,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际测量,发现弹簧拉伸长度随着拉力的增加有规律地变化,这也正是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活动三紧承活动二,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并测量提起物品所需要的力(即物体受到的重力),达到技术与工程领域学习基本测量工作的要求。活动四是一个总结应用,选择合适的材料做弹力玩具,既要对物体的弹性有所了解,也要恰当利用物体的弹力。 二、说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具有弹性,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
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弹力与物体形变之间的关系。
3.能够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4.能够根据物体的弹性做一个弹力玩具,更好地感受弹性与弹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物体的弹性与弹力,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难点:研究弹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整个小学阶段只涉及力的三要素当中的大小与方向。对于影响弹力、摩擦力、浮力大小的因素,在本单元中都有所涉及,但只是让学生有一个粗浅的认识,为中学继续深入学习力的三要素以及具体探究影响这些力的因素做铺垫。另外,本课动手操作活动多,因此,教学本课,比较容易。
土豆炮点火装置
五、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
认识弹性和弹力材料:橡皮筋、钢尺、海绵、压簧、握力器、拉力器。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拉簧、钩码。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材料:弹簧测力计、文具、鞋、水杯等。
做弹力玩具材料:橡皮筋、气球、弹性丝袜、铁丝、弹跳球、指甲剪、橡皮、竹片等。
六、说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
七、说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弹力
1、出示一根橡皮筋,展示拉伸橡皮筋、弹拔橡皮筋,引导学生观察橡皮筋的变化。
2、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发现,橡皮筋有一个特点,当我们拉伸棣皮筋,弹拨橡皮筋的时候,橡皮筋的形状会发生改变,不过当我们停止弹拨和拉伸的时候,橡皮筋又可以恢复到原状。除了橡皮筋之外,还有哪些物体具有这个特点呢?
学生说一说与橡皮筋类似性质的物体。
改性材料
3、出示课本26页上面的四幅图片,引导学生者一看,了解与橡皮筋类似性质的几种物体。
弹簧、海绵、塑料尺等。
4、出示握力器和拉力器,引导:同学们玩过握力器和拉力器吗?握力器和拉力器又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握力器和拉力器的特点。
5、教师引导:像弹簧、橡皮筋、握力器等这些物体所具有的性质,我们称之为弹性。
电子胶带6、出示课本26页下面的一段文字。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或体积会发生改变,撤去外力之后,又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能使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做弹力。
7.学生认真读一读这段文字,并联系橡皮筋、弹簧、握力器等物体的特点,初步了解物体的弹性和弹力两个概念。
设计意图:
通过按、压、拉物体,使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或形状与体积同时发生改变,撤去力后物体恢复原状,认识到物体具有弹性。
选择握力器、拉力器是因为要使它们的形状改变,用的力比较大,自然更能体验到弹力的存在。手对握力器的压力向内,手对拉力器的拉力向外,而弹力的方向则与之相反,隐含弹力方向与作用力方向相反的概念。
活动二: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
1.我们用力就可以拉伸弹簧,那么我们所用的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有没有关系呢?下面我们来探究这个问题。
2、出示课本27页上面这幅图,引导学生仔细看一看,并读- -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实验的实验材料、实验方法和实验目的。
3、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弹簧,钩码、小尺等等
实验方法:在固定的架子上依次挂上弹簧,并在弹簧下面的钩子上,挂上数量不等的钩码,然后用小尺测量弹簧的长度。
实验探究的问题:每增加一个钩码,弹簧拉伸长度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有规律吗?
信息包4.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依次在弹簧下面挂上1个、2个、3个钩码,然后测量弹簧的长度,并想一想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问的关系,做好实验记录。
自动线喷涂
5、全班交流,展示各小组的实验记录表,交流各小组得出的实验结论。安全绳网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小实验,我们发现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存在着正比关系。拉力越大,弹簧拉伸的长度越长,拉力越小,弹簧拉伸的长度越短。
6、刚才我们通过实验,了解了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庭之间的关系,下面请大家推测一下,当我们在弹簧下面挂4个钩码时,弹簀拉伸长度会是多少呢?当我们挂6个钩码呢?
学生先进行预测,并将自己的预测记录下来,然后进行验证,看一看自己的验证是否准确。
7、如果我们无限的在弹簧下面挂上钧码?弹簧会怎么样呢?当我们无限的在弹簧下面挂上钩码时,弹簧就会被无限的拉伸,拉伸到一定程度时,弹簧就不会恢复原来的形状,也就是说弹簧失去了弹性。因此,我们研究拉力与弹簧拉伸长度之间的关系,要在弹簧所能承受的弹性范围之内,过了这个范围,弹簧就会损坏,失去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