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引领下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现代化变革——以“钉钉”在家园共育中的运用为例 荧光灯支架
【摘要】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普及,“互联网+”的思维理念也逐渐开始渗透进学前教育领域中。“钉钉”作为一款企业软件因为被作为疫情期间的网络授课平台之一而在师生甚至社会中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在学前教育中工作中,以“钉钉”为首的一系列网络平台也对教育工作起到了极大的影响。幼儿园家园互动作为学前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历着一场现代化变革。家园互通的透明化、家长的深入参与和教师的专业化输出是幼儿园教师在家园共育领域达成的新突破,其根本上体现的是教育理念的变革【关键词】“互联网+”思维、“钉钉”、家园共育、现代化变革
【正文】
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普及,“互联网+”也逐渐开始渗透进学前教育领域中。疫情期间,“钉钉”作为一款企业软件因为被作为的网络授课平台之一而在师生甚至社会中引发了极大的反响。幼儿园不需要上网课,但“钉钉”作为一个教师与家长互动的平台,也引发了家园共育的一系列现代化变革。
防辐射内裤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是两方面结合方能取得充分的功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家园互动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家园合作主要包括幼儿园管理方面的合作、幼儿园课程方面的合作、幼儿园个别化教育方面的合作、幼儿园质量评价方面的合作以及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意识和水平等内容。
在运用“钉钉”等一系列网络平台开展家园共育的过程中,最大的变化在于三个方面,即家园互通的透明化、家长的深入参与和教师的专业化输出。“钉钉”归根结底只是一个交流的平台,这些变化的出现根本上是源于在“互联网+”思维下教师、家长对教育观念的转变。更多的信息资源、更高的文化水平和对孩子教育的关注让家长想要知道更多、参与更多、学习更多。而在信息化时代,教师的舞台不再仅仅局限于教室或讲台。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将教育从幼儿园延续到家庭是我们需要关注和为之做出努力的。
一、家园互通的透明化是基础
教师和家长的交流是家园互动的最基本形式,通过对话,双方可以交换幼儿在园以及在家的许多信息。以往幼儿园与家长沟通最多的形式是“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和“家长开放日”。但其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这些形式都是面向集体的,较难满足个别化教育方面的需求;其次“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都在时间上限制较大,不可能时时刻刻开展,而“家园联系栏”则只对来园接送孩子、且有时间关注的家长产生一定的作用。
面对当前家长想要了解幼儿园内各方面信息的渴求,家园互通的透明化是家园互动变革的基础。在互联网时代,运用钉钉等网络平台开展家园互动,其优势在于:
1.交流形式多样化,减少时间、地点的限制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人与人的交流延伸到了网络和手机上。“钉钉”等网络平台打破了以往面对面交流的时间和地点限制。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只要交流双方需要的情况下,随时随地都能选择适宜的方式进行信息交换。
1.交流形式便捷化,加深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一对多的交流变为可能。教师能根据需求开展多个一对一或一
对多的小组式交流,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教师的时间、提高了交流的效率。而手机和互联网不止仅限于文字交流的特性,使得双方交流的深度也大大提升,照片、视频、语音资料等都能成为家园交换信息的媒介。
gprs水表例如,在小班初入园的阶段,家长对幼儿在园情况非常关心,以往常常出现部分家长在送孩子入园后迟迟不愿离开的情况,这也是由于家长对幼儿园内一日生活不了解,对幼儿、教师、园所缺乏信心造成的。教师可以利用“钉钉”班级圈的功能发布幼儿在园的活动照片、视频,甚至通过内直播来共享幼儿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做到信息互通。
在交流形式上,教师可随时根据需要对不同的对象发布信息或进行交流。如在班级中利用通知功能发布通知并查看家长阅读情况;建立体弱儿家长小进行针对性的了解幼儿在家用餐、锻炼的情况等。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家长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幼儿园和孩子的众多信息。另外也减少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教师对“钉钉”的运用让幼儿园对家长来说不再是“围墙内的风景”,也让教师更好了解幼儿家庭中的各方面情况,这种交流互通的透明化是家园共育更好开展的基础。对家长来说:知道我的孩子在幼儿园怎么样、在干什么、是怎么做的是非常重要的,对幼
儿园课程的了解和支持为其之后进一步的参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教师来说,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是开展良好教育的重要前提之一,也是教师的专业化输出的前提保障。
二、家长的深入参与是关键
在以往的学前教育中,家长作为幼儿最主要的教育者,却往往很少能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中来。这是由于幼儿园的教育资源没有办法在家园互动中建立共享造成的。很多情况下,家长只能根据教师的嘱咐在家配合幼儿园进行一些对幼儿的辅导,但这种辅导往往比较单一,且效果不能保证。
而随着时代变迁,家长的受教育水平越来越高,部分家长在有些方面的教育能力不下于教师。但他们优良的教育资源往往也局限与自己的小家庭,无法和幼儿园或其他家长形成互动和延续。
遥控器学习
这些情况在“互联网+”的时代下已经慢慢地不再是问题了。在教师运用“钉钉”等网络平台的基础下,家园互动不仅有量的提高,更在质上有了飞跃。
1.防爆波 深入参与幼儿园课程实施
家长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可以利用“钉钉”中的家校本、打卡等小程序,收集与课程实施相关的信息、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让家长在动动手指的过程中就能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中。家长深入参与幼儿园的课程实施中,有助于更好地履行自身在孩子教育过程中的责任、扮演好在家园共育中的角。
2、深入参与教育资源的拓展
不同家长,他们所从事的职业、自身经历以及兴趣爱好等方面千差万别,这些也是幼儿园不可忽视的重要教育资源。家长有效的教育资源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等途径进行分享,例如现在许多家长自发创建讨论组,围绕自己擅长的亲子阅读、故事讲述等进行分析讨论。家长们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参与讨论,各抒己见,老师在其中可以更加了解孩子和家长,不仅吸收了不同角度的新教育资源,更可以把家长的教育资源引入课堂,实现教育资源的进一步利用。也有从事一些专业领域的家长通过微视频拍摄、视频会议分享等传递自己的专业知识,形成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如在此次新冠病毒的疫情中,有职业是医生的幼儿家长拍摄了专业的防疫知识视频,通过钉钉平台进行传播,结合教师创设洗手童谣等,帮助幼儿强化了解如何防疫以及形成规范的生活习惯,成为了疫情期间非常有价值的
教育资源。以这种新形式为主的家园共育打破了传统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互动性、分享性的特性。实现了教育资源有目标、有计划、有过程、有反馈地运用。
以 “钉钉”为首的一系列互联网平台实现了更有效的家园互动,让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师、家长和家长之间更顺畅地流转起来。
3.深入参与教育评价
在学前教育中,教育评价也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帮助教师反思自身的教育活动,激励教师不断进行调整以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也有助于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对教育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家长作为幼儿的直接教育者之一,也有必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评价之中,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互联网+”思维的运用让家长有了很多的平台和教师、幼儿园进行交流,也让家长拥有了更多的教育资源、获得更多教育知识,更让家长发挥主动性,更加主动地参与教育,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幼儿。以此为基础,家长参与学前教育评价的参与度大大提升,参与过
程中教师与家长的地位也日趋平等化。例如,越来越多的评选不再是仅限于幼儿园内部开展评价,而是利用“钉钉”等机制开放家长参与评价。一方面,网络对于身份的保护性让家长们更客观地参与评价;另一方面,教师和家长在平台中都有发表自身教育观念的机会,孰是孰非不再是一言堂,地位的平等更加促进评价的有效。
家园共育,即教育的主体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家长也应该成为参与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钉钉”为首的一系列网络平台为家长更深入参与家园共育提供了更为便利的平台,帮助家长建立科学的育儿理念。
三、教师的专业化输出是核心
在家园共育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化输出一方面帮助家长明确教育的方向,知道该如何进行教育行为;另一方面,建立对教师的信任和对其专业的认同,促进他们愿意去配合教师开展教育行为。在“互联网+”思维的运用过程中,教师也能获得更多展现自身专业魅力的机会;取得更多对家长进行专业的教育指导的途径。
1.用专业解释为什么
硅胶模具制作方法
在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运用“钉钉”向家长传递专业的教育理念。教师通过向家长展现动态信息,影像配合及时发布的文字等信息,不再仅仅是让家长了解孩子所在班级、学校开展了哪些活动,更重要的是专递了教育的理念和教育的方式。例如教师通过发布幼儿角游戏的视频配以简单的解说,可以让家长了解角游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孩子扮家家,它发展了孩子的社会交往、语言发展等等的能力。家长对教师的许多教育行为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能更好达到家园共育的效果以及更好地建立对教师、对园所的信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