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式输送带结构(横断面)如上图。 | |||||||||||||||||||||||||||||||||||||||||||||||||||
分层式输送带按用途分为普通输送带、耐热输送带、尼龙输送带、聚酯输送带、耐油输送带、耐酸碱输送带、耐寒输送带、食品输送带、一般难燃输送带、环形输送带、花纹输送带、挡边输送带等。 1、 使用特征 普通输送带按被输送物料的磨损性和冲击性分为三种,其代号分别为H、D、L,其覆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应符合表1的要求,表中老化条件为70℃×7天。其执行标准为GB/T 7984-2001《输送带 具有橡胶或塑料覆盖层的普通用途织物芯输送带》。 | |||||||||||||||||||||||||||||||||||||||||||||||||||
| |||||||||||||||||||||||||||||||||||||||||||||||||||
2、 适用范围 H型:用于输送密度在2.5 T/m3以下的常温非腐蚀性大块物料。 D型:用于输送密度在2.5 T/m3以下的常温非腐蚀性中小块物料。 L型:用于输送密度小、磨损性小的常温非腐蚀性粉状物料。 1、 使用特征 耐热输送带系由多层挂胶涤棉帆布粘结在一起并覆有耐热性能良好的胶料经硫化而制成。 耐热输送带按试验温度不同分为三种型号: 1型:可耐不大于100℃试验温度,代号T1; 2型:可耐不大于125℃试验温度,代号T2; 3型:可耐不大于150℃试验温度,代号T3; 耐热输送带覆盖胶耐热试验后的物理性能应符合表2规定。其执行标准为HG 2297-92《耐热输送带》。 | |||||||||||||||||||||||||||||||||||||||||||||||||||
| |||||||||||||||||||||||||||||||||||||||||||||||||||
2、适用范围 1型:用于输送100℃以下的非腐蚀性物料。 2型:用于输送100-125℃的非腐蚀性物料。 3型:用于输送125-150℃的非腐蚀性物料。 耐热输送带主要用于铜铁、水泥、冶金等行业。 | |||||||||||||||||||||||||||||||||||||||||||||||||||
1、 使用特征 尼龙输送带是由多层贴胶尼龙帆布粘结在一起,并覆有耐磨性能良好的胶料经硫化而制成。 尼龙输送带执行标准为GB/T 7984-2001。 2、 适用范围 尼龙输送带主要用于铜铁、煤炭及其它重工业等输送密度大、冲击力大、磨损性大的常温非腐蚀性大块物料,多用于输送距离长、输送量大的输送机 1、 使用特征 聚酯输送带是由多层贴胶聚酯帆布粘结在一起,并覆有耐磨性能良好的胶料经硫化而制成。 聚酯输送带具有带体轻、薄、耐疲劳、耐冲击、成槽性好、延伸率低、尺寸稳定性好、湿强力高等特点。 聚酯输送带执行标准为GB/T 7984-2001。 2、 适用范围 聚酯输送带主要用于钢铁、煤炭及其它工业等输送密度大、磨损性大的非腐蚀性大块的物料。 耐油输送带由多层挂胶涤棉帆布粘结在一起并覆有耐油胶料经硫化而制成。其规格特征与普通输送带相同,其执行标准为HG/T 3714-2003《耐油输送带》。 耐油输送带适用于输送有油性的常温物料或有油污染的工作环境。 耐酸碱输送带由多层挂胶涤棉帆布粘结在一起并覆有耐酸碱胶料经硫化而制成。其规格特征与普通输送带相同,其执行标准为企业标准。 耐酸碱输送带适用于输送有酸碱性的常温物料或有酸碱污染的工作环境。 食品输送带的规格特征与普通输送带相同。用于输送食品、医药器具和药品等常温无毒无污染物料,其执行标准为企业标准。 1.使用特征 耐寒输送带是由多层挂胶棉帆布粘结在一起并覆有耐寒性能良好的胶料经硫化而制成的。 耐寒输送带执行标准为HG/T 3647-1999。 2.适用范围 耐寒输送带主要在寒冷地区用于输送非腐蚀性物料。 耐高温输送带按覆盖胶功能分为两种,一种为隔热耐高温,另一种为受热后迅速结炭产生隔热耐高温. 耐高温输送带适用于输送温度小于250℃的物料。 1.使用特征 耐高温灼烧输送带由多层耐热挂胶帆布、耐热覆盖胶和耐灼烧覆盖胶组成。近工作面强力层上方覆盖一层耐热织物,我们可根据用户要求和使用环境条件不同选用耐热程度不同的T/C帆布、化纤帆布、无机纤维等帆布和耐灼烧程度不同的耐灼烧覆盖胶。覆盖层胶料配方独特,在输送高温物料时,表面形成绝热炭化层。优异的贴胶配方,保证在高温条件下,布层间具有较高附着力,避免使用过程中出现胶层起泡等弊病,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耐高温灼烧输送带适用于在恶劣环境下输送高达250℃—700℃且有炽热灼烧的高温物料。 根据物料温度的高低和炽热状态将耐高温灼烧输送带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种型号,其中Ⅰ型耐高温灼烧输送带适用于输送温度为250℃—400℃的物料,Ⅱ型耐高温灼烧输送带适用于输送温度为400℃以上、瞬间温度达700℃的物料。 2.适用范围 耐高温灼烧输送带广泛应用于冶金、铸造、水泥、化工等行业,主要用于烧结矿、水泥熟料、焦炭、铸件等物料的输送。 | |||||||||||||||||||||||||||||||||||||||||||||||||||
1、输送带的计量单位为M,其M计算方法如下: | |||||||||||||||||||||||||||||||||||||||||||||||||||
| |||||||||||||||||||||||||||||||||||||||||||||||||||
2、用户订货时,不仅要提宽度,同时还要提出长度。 *输送带每件标准长度为m,特殊长度要求面议。 3、 输送带的表示方法 输送带名称 带宽(mm)X布层数(上覆盖胶厚+下覆盖胶厚)X长度(m) 例如:普通输送带1000X6(4.5+1.5)X100 1、用户所需输送带的结构、规格、层数应根据使用条件(输送物料的材质及输送环境等)合理应用。
输送带的强度以安全系数应符合以下规定: 2、不同类型、规格、层数的输送带不能接在一起,输送带接头最好采用胶接法。 大规模生产 3、输送带运行速度一般不宜大于2.5m/s,块度大、磨损性大的物料和使用固定犁型卸料装置者应采用低速。 4、输送机的传动滚筒直径输送带布层的关系,传动滚筒、改向滚筒的配套以及对托辊的要求,应符合TD62型输送机的设计规定。 5、给料方向应与输送带的运行方向一致,为减少物料下落对输送带的冲击采用溜间槽减少物料下落距离;输送带受料段应缩短托辊间距采用缓冲托辊,为防止漏料,带侧应采用柔软适度的档料板,以免档料过硬,刮破输送带的带面。 静脉曲张裤子 6、输送带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避免托辊被物料盖住,造成回转不灵;防止物料卡于滚筒与输送带之间,注意活动部分 润滑。 2)力求避免带负荷启动。 3)输送带发生跑偏,应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4)发现输送带局部损伤应及时修补,以免破损部分继续扩大。 5)避免输送带遭受机架、支柱或块状物料的阻滞、防止碰破拉裂。 6)输送带在运输和保存中,应保持清洁,避免阳光直射,雨雪浸淋,防止与酸、碱、油类、有机溶剂等物质接触,并远离发热装置1m以上,保存温度保持-15℃-+40℃之间,相对湿度宜保持在50-80%之间。 | |||||||||||||||||||||||||||||||||||||||||||||||||||
常见的问题 | 产生原因 | 排除措施 |
输送带的同一 部分产生跑偏 | 1、输送带接头连接不正 2、输送带边部磨损,吸湿后变形 3、输送带带体弯曲 | 1、重新连施 2、随时修补损坏部位 3、使用调心辊矫偏或切割弯曲部分重新连接 |
输送带的在同一 托辊附近发生跑偏 | 1、机架局部弯曲变形 2、托辊未调整好 3、托辊粘附结块 4、托辊脱落 | 1、将弯曲变形部分及时纠正 2、调正托辊 3、消除粘附物 4、装好托辊,及时加油保养 |
输送带在空 载时跑偏 | 1、输送带成槽性差距 2、输送带柔顺性不够 3、对输送带初张力太小 | 1、适当增大输送初中力 2、经调心辊纠偏,仍无效时则 调换成槽性和柔顺性好的输送带 |
输送带在负 载时跑偏 | 1、负载时物料偏一边(单边受料) 2、与输送带宽度相比,物料直径过大 | 1、调整卸槽部位,使输送带集于中心受料 2、将物料破碎或改变输送带宽度 |
输送带在机头或机尾跑偏 | 1、鼓轮中心不准确度 2、鼓轮粘附块 | 1、调整鼓轮中心 2、消除鼓轮上结块,检查清扫 器是否有效 |
输送带上覆盖胶早期破损 | 1、档料板安装不合适 2、受大块尖角物料冲击 3、给料太快或给料口太高 | 1、检查档料板安装是否合适 2、改善给料条件,减少物料的 冲击力 |
输送带下覆盖 胶早期磨损 | 1、输送带在转动辊上打滑 2、弯槽托辊倾斜过大功率 3、上托辊转动不灵 4、托辊表面粘附结块 | 1、增大转动辊磨擦系数 2、增大输送带张力 3、改善辊筒转动条件和减小槽托辊体面斜度 4、消除托辊表面粘附物 |
输送带边部 早期磨损 | 1、输送带跑偏 2、带体成槽性差 | 1、对输送带纠编 2、支架档辊转动灵活 |
输送带带芯 早期损伤 | 1、受大块尖角物料冲击 2、块状物料和异物卷入带和带轮之间 3、在卸料糟部位被坚硬物勾住 | 1、粉碎块状物或改良卸料槽、 减小物料冲击热锻工艺 2、防止异物抻掉进带和带轮之间 3、安装金属检测或磁物清除装置 |
输送带纵向 撕裂 | 1、异物落下戳穿带后卡住 2、机架附件松动,角铁螺钉落 下档板、刮板卡住 3、托辊磨损后脱落款 4、大型异物附落在带上 | 1、随时检查机架附件是否松动, 如有松动及时修正 2、尾轮处安装V形刮板 3、安装悬挂带式磁铁分离器 4、安装电气保护或超声波检测 装置 |
本文发布于:2023-07-19 09:37: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839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