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发电总厂
二○一○年十一月
生产过程控制管理系统项目工作汇报
满景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
现在由我向各位领导汇报通辽发电总厂生产过程控制管理系统项目实施情况:
为实现安全效益型的发电集团目标,中电投集团公司在统筹考虑总部、分(子)公司、基层发电企业三级管理体制的前提下,策划了生产过程控制管理系统(PMS)工程项目。PMS本着贯彻集团公司“策划、程序、修正、卓越”的工作理念,按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作
为试点单位之一的通辽发电总厂目前已经完成PMS三个阶段的工程建设。一期工程针对基层发电企业进行生产过程控制管理系统平台的建设,以及发电运行管理、安全管理应用模块的开发和实施;二期以设备管理为核心,进行了项目管理、物资管理、技术监督模块和实时数据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实施;三期以实时数据为核心,实现MIS/SIS生产过程控制管理系统,同时实现业务财务一体化。 项目研发工作由通辽发电总厂和南京朗坤公司联合进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得到了集团公司、蒙东能源及东北分公司(一期期间的上级单位)各级领导及各位专家的关心、支持和指导。经过不断努力,非隔离电源模块项目组已经完成三个阶段的实施工作,目前全部模块已正式上线运行,达到预期效果。
目前已经将全厂资产纳入系统,已经建立设备台帐11万条,物资编码抗震支架重量1.8万条;进行标准建设,完成582条标准工作,典型票1922张;系统开出工作票1.7万张、操作票2.1万张,进行了3.4万条缺陷的消缺,建立2.9万条工单项目,执行定期工作6.3万条,发出3900份物资订单,出库5700次,整理故障体系12450条,使用一体化的实时数据库,采集近6.8万个实时测点,并和设备形成关联,形成系统的设备状态数据库,提供了400张实时监控图,对
主、辅机近600个性能指标进行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供优化运行指导,对主要近20台辅机进行了全面的设备状态检测和分析。系统整合了完整财务业务,历史财务帐表数据全部导入系统,导入凭证2.5万张,新建凭证1770张等,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一、 PMS一期工程
(一)一期研发过程
PMS一期研发过程得到了集团公司的高度重视,集团公司专门成立专家组,对所有工作流程逐一梳理。在此基础上,项目组经过工作流程优化、软件平台开发、基础数据准备与实施等几个阶段的工作,于2007年1月1日,完成准备工作,开始正式上线。2007年6月,PMS一期全部模块正式上线运行, 2007年6月30日,由集团公司在通辽主持召开了项目初步验收会,验收结论是:“系统符合集团公司生产过程控制管理系统开发技术路线所确定的闭环管理、过程控制、全程追溯的原则要求,实现了PMS一期工程的建设目标,实施效果明显,同意通过验收”。
(二)一期建设内容
PMS一期主要内容是安全运行管理,集中体现了集团公司关于运行“四化“的要求,实现两票三制等基础业务。
发电运行管理中的典型操作票审定、定期工作的策划、巡检任务的策划、保护台帐等模块有效的规范了运行业务;运行分析使每个岗位人员都可以对所关心系统的参数进行分析,定制了综合指标周分析、月分析和主要经济指标月分析3个模板;运行记录表,对不能自动采集的设备技术参数进行的记录,用于技术资料存档、指标统计分析、运行分析和绩效考核使用。
安全管理包括两票管理、事故预案管理、事故通报学习管理、动火票管理、特殊工种管理、职业健康管理、特种机器具管理、驾驶员管理、消防设施管理、机动车辆管理、安全事件管理和两措管理。实现安全事件的处理过程、事故通报学习、两措项目管理的闭环管理,将25项反措与PMS现有运行定期工作(定期试验)、巡检管理、工单管理模块建立关联, 25项反措作为各级生产、安全管理人员及点检员的定期工作,系统主动推给相关责任者,进行提示与督导。
指标管理提供了完善的指标体系建立和统计分析功能。系统对发电企业指标进行分层编码,
规范统一的指标编码,当时完成生产综合指标、运行小指标、安全指标、部分工作的质量指标、部分工作响应及时性指标的建立,整个指标体系在二期中进行了整体升级。
绩效评估系统可以基于各种指标进行自动评估,对一些不能抽象出指标的工作需要进行手工考核。每种考核产生后,系统同时启动“考核通知单”工作流,逐级确认。PMS提供了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和管理功能,已经实现基于运行小指标的考核。
不符合项管理将核电不符合项管理融入PMS各项业务处理过程中。PMS的不符合项管理是在管理层面将管理进行大闭环的有效工具,而非具体业务层面的管理工具。具体业务执行中发现或暴露的问题,全部纳入不符合项整改。
目前一期系统在使用中不断进行功能优化完善和性能提升,如可视化两票工作票升级,大大改善了用户体验,两票的处理速度和使用效率的提升方面是质的飞跃。
二、 PMS二期工程
(一)二期研发过程
为了进一步完善一期实施效果,深入设备管理应用。2008年11月经集团公司批准,在通辽发电总厂PMS一期成功建设的基础上, 开始PMS二期的研发与实施工作。PMS二期包括了生产检修管理及与之相关的生产经营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管理、定期维修(A检、B检、C检)管理、预防性维修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单管理、检修成本管理、合同管理(工程/物资)、招投标管理、预算管理、物资管理和技术监督管理。
PMS二期项目组调研了国际知名资产管理软件在国内的实施情况,包括:德国SAP水力模块软件在申能集团的实施与应用、调研了美国MRO资产管理系统在浙能兰溪电厂实施与应用情况,从中吸取营养,借鉴经验。项目组在全面总结通辽发电总厂生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放眼全行业,深入思考和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发电企业设备管理思想,并充分借鉴了其他行业设备管理的经验,把这些思想引入到PMS无取向硅钢体系相关业务流程之中。由于有了PMS平台的支持和一期的成功经验,PMS二期的研发与实施工作相对顺利。PMS工作组历时4个月的时间,于2009甲酸沸点年4月15日,将PMS二期工作流程和需求分析报告定稿并通过审核,审定后的PMS二期工程由26个模块23个业务流程构成。这26个模块是:工单项目管理、故障汇报管理、预防性维护管理、设备台帐管理、设备基础数据管理、标准工作管理、技术监督管理、项目基础数据管理、项目管理、外委单管理、工作联系单管理、招议标管理、合同管
理、验收报告管理、质保金管理、项目结算管理、财务付款管理、物资基础数据管理、需求计划管理、采购计划管理、采购单管理、付款单管理、送货单管理、入库单管理、领料单管理、财务稽核。23个流程代表了集团公司发电企业检修管理规范的业务处理模式,是PMS二期项目研发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按此文件,项目组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2009年8月PMS二期第一版本提交审核测试,边审核边完善,9月21日通过最终试运行版本的测试工作,正式上线。
(二)二期建设内容
PMS二期引入了企业资产管理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落实集团公司检修工作“三制一优创全优”的要求,明确管理责任,严格执行检修文件包,强化检修作业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解决制约企业设备管理的瓶颈问题,重组企业设备管理工作流程,为提高企业设备资产管理水平提供先进的支撑管理工具。
在现行设备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结合设备点检定修管理思想,通过建立创新设备管理体系,做到设备维护安全性、可靠性与经济性相统一;实现管理组织现代化,层次减少,职能下放,重心下移,实现设备管理组织结构扁平化,通过项目实施培养一批掌握现代化设
备管理理论、方法、手段的队伍;实现设备管理的PDCA循环和持续改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设备管理以设备台帐为基础,以工单的策划、执行、分析、总结为主线,以设备缺陷管理、设备预防性维护管理、设备大小修管理、状态检修、变更管理为基本管理模式,以两票管理为保障,综合全面预算管理及备品备件的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等,实现了设备消缺、预防性维护、大小修的闭环控制及过程控制,提高了电厂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延长了设备的生命周期,同时合理地降低了设备的综合检修费用, 实现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设备和实时数据关联,实现设备管理静态信息和动态实时信息的有效统一,形成全面、系统的设备综合分析支撑体系。
项目管理科学、合理地组织实施设备的维护、大修、小修、基建、技改等生产工程,以及科技项目等非生产性项目。对项目进行分解和标准化管理,严格控制项目的质量、进度和费用,确保工作整体质量,降低成本。
项目管理主要包含项目立项、策划、计划、执行、验收,项目预算、项目成本管理和统计分析管理等管理内容。实现项目活动的排序,进度安排及时间控制。提供项目组织的管理
功能,促进项目信息的传递。
引入工单管理思想,使检修工作有了统一的工作平台,促进了检修工作的标准化和透明化,集中整合了企业内部的人、财、物资源,并以工单为基本的成本中心,促进了检修工作的成本核算;通过成本日志实现与财务管理系统的无缝整合,推动设备管理和财务管理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