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传统服饰品装饰工艺传承问题的思考——以京绣为例进行阐述

阅读: 评论:0

擦鞋巾配方《戏剧之家》2018年第25期  总第289期
133
美术视点
该边北京地区传统服饰品装饰工艺传承问题的思考
——以京绣为例进行阐述
谭 一
当铺网
(北京城市学院艺术学部 北京  100083)
生殖器疱疹新药
作者简介:谭 一,女,北京城市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北京服装学院装饰艺术设计学士,北京大学美术学硕士。有多篇学术论文发表于《装饰》、《包装工程》、《中国民族博览》 等核心及国家级期刊,著有多部作品集及个人专著,作品多次参展、举办个展并获多项设计专利,现主要从事服饰设计、箱包设计、平面设计等领域的设计工作及教学研究。
【摘 要】京绣作为老北京服饰品上最为主要的装饰工艺,其形成、辉煌和濒临消失经过了一个必然的
历史过程。本文以清末民初北京地区的服饰品上主要的刺绣工艺——京绣为研究对象,就传统装饰工艺的传承问题展开了初步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老北京;服饰品;京绣;传统装饰工艺;传承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25-0133-02
清末民初老北京服饰品的主要装饰工艺为传统手工刺绣,刺绣是一种凝聚着民族智慧、民族力量以及民族审美情结的艺术。作为几乎是老北京服饰品上最重要的装饰手段,刺绣在风格特征和工艺水准上都深深地影响着服饰品的外观,进而形成了繁华绚丽、严谨沉稳的老北京服饰品特有的装饰风格。随着自然经济土壤的缺失,许多长期在农耕经济模式中人们赖以生活和生存的民间手工艺逐渐走向消亡,以“针”和“线”为基本工具和材质的传统手工艺形式正逐渐消逝在机器大批量生产的进程中,中国传统服饰的装饰形式和装饰工艺的民族性别也在缓慢地丧失。因此,认识、整理与传承成为当前研究中国传统服饰装饰文化以及传统手工艺文化的迫切任务。
传统刺绣是以针为笔,以线组合成为饶有情趣的人文意境,这种意境再通过实用的载体而体现。京绣是老北京的一种传统宫廷手工艺,随着清朝的灭亡,原来宫廷中的刺绣艺人流落民间。新中国刺绣厂的组建,才使得一批老艺人重新捡旧艺。京绣追求大气、富丽的特点是往往不计工本,选料精细贵重,改革开放后,这种不计代价、费工、耗时、劳神的行当必然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原本人数不多
的小刺绣厂工人纷纷改行,不再从事这个入不敷出的行当。在京绣工艺上,由于京绣工艺社会需求有限,从业者收入低微,近年来,从事这项行业的人越来越少。加上一些老艺人的过世,使京绣处在濒于失传的状态。
刺绣之为艺术,关键在于它凝结着刺绣艺人大量的劳动和真切的情感,同时,刺绣更是一种装饰艺术,装饰艺术的本质是通过满足使用功能之上的艺术手段来达到美化生活的目的。但装饰背后的因素尚牵涉到生产力的发展,国弱民穷时“装饰”的性质就会发生改变,清末民初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形态处在变革的过渡期中,传统服饰品的装饰技艺与其他传统技艺的处境是一致的。传统文化哺育着后人,也束缚着后人。突破传统手工艺制作工具与形式的束缚,形成传统技艺与现代产业文明的结合,将传统工艺和现代高科技和现代生活有机结合,从技艺上去创新并创造出具有民族风格、结合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现代产品载体是传承和发展传统手工艺的必由之路。
亨润成型机炮筒公司
一、保护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方式,建立协同发展的组织与联合
我国的传统手工艺文化,根植于悠久的农耕经济生活,它哺育着每一代人,也融入了他们的思想、血液和灵魂;同时,亦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规范、支撑和束缚着后人的行为。在定居的农耕生活中,以针线为基本工具的织绣工艺的普及使家庭式作坊成为基本单位和社会的初级劳动组织。它充分地发挥和协调家庭成员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利用时间,节省原材料,降低成本。在这种兼生产、生活等社
工业制氧气方法会功能为一体的家庭作坊中养成了血浓于水的家庭关系和情感,这即是他们的微观社会、经济、伦理道德和情感基础。由此分析看来,要使手工艺在未来的发展中稳步发展,有必要从保护他的传承方式着手。
首先,就需要继承和发扬历史证明了的传统优势。其次,由耕织互补的小家庭微观自给自足的经济以及中国大地的各种资源、物产互补形成的宏观自给自足的经济共同构成了双重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阻碍了社会化生产的扩大和贸易的发展。这种狭小的小家庭生产单位分散了人力物力,无法凝成一股强有力的整体而共同发展壮大同时也限制了科学技术的交流和发展。求发展就要摒弃传统遗留下来的农耕经济下形成的思维模式建立协同发展的组织与联合。
二、利用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给传统手工艺增值
让文化生产和文化产品直接进入市场机制,直接产生经济价值,这对于传统手工艺的性质和传统文化观念来说,不啻是一种挑战。因为传统文化是崇礼非物和重义轻利的,手工艺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基本上只局限在思想、精神、道德与礼俗的范畴之中自给自足,“与今日民艺所面临的问题一样,文化的出路还是要从‘经济’入手去寻。”①应当说,把经济价值和物质利益排除在文化之外,使文化变成一种纯粹精神的形而上的东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局限。它导致了中国从18世纪开始出现了科技与经济的衰落,更使中国的抑商意识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思想与行为之中,并以潜规则的方
式构成了对经济发展的体制与观念的双重禁锢。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北京有着明显的文化资源优势,作为传统工手艺之一的京绣更能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同时,加深人们对传统手工艺的了解,以达到更多人参与到热爱并保护它的事业中来,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传统手工艺的附加值。
三、从传统风俗民俗上寻依托(下接第160页)

本文发布于:2023-07-18 09:11: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825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传统   装饰   文化   手工艺   经济   中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