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压吸附操作手册

阅读: 评论:0

氯乙烯尾气净化回收装置
  操作运行及维护说明书
四川.成都
二零零六年八月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工艺原理及工艺工程
    1、概述
    2、工艺原理和过程实施
    第三章  工艺流程
    第四章  装置的几种操作系统介绍
    1、故障判断及自动切换系统
    2、装置自调整控制系统
第五章  工艺过程参数检测及自动控制调节系统
    1、概述
    2、过程控制、调节和参数检测说明
    第六章  开车
    1、初次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2、投料启动及运行
    第七章  停车及再启动
    1、停车
    2、停车后的再启动
    第八章  故障与处理方法
    第九章  安全技术
    1、概述
    2、有关气体性质
    3、装置的安全设施
    4、消防措施
    5、安全生产有关注意事项
第一章  前 言
该操作运行及维护说明书是为变压吸附净化回收氯乙稀分馏尾气装置而编写的,用于指导装置的原始开车及正常运行的维护。主要包括工艺原理及工艺过程、工艺流程、操作系统介绍、开停车的方法、故障判断和相关的安全知识等。要求操作人员熟悉相关的工艺图纸,理解装置的生产工艺和使用的过程,掌握装置的开车方法、操作程序、参数控制和调节。对装置所要使用的仪表种类和型号,要熟悉性能、认真调试。在与设计条件偏离不大
的情况下,操作者可以根据生产需要参照本说明对操作方法及操作参数作适当的正确的调整,但是在任何情况下操作人员都不能违反工业生产中应该普遍遵循的安全规则和惯例。在启动和操作运转装置之前, 操作人员都需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因为不适当的操作将会影响到装置的正常运行,导致吸附剂的损坏,甚至发生事故,危及人身及装置安全。
除专门标注外,本操作运行说明书中所涉及的压力均为表压,组份浓度为体积百分数,流量均为标准状态下(760mmHg,273K)的体积流量。
第二章  工艺原理及工艺过程
2.1 概述 
    本装置原料气为氯乙稀装置分馏尾气,其组成如下:
表2-1  尾气组成
核桃壳滤料
组份
C2H3Cl
C2H2
N2+H2+其它
Σ
V%
10.47
16.2
100
原料气经过本装置后,在吸附塔出口端输出净化气,主要成分为N2、H2等,净化气中的C2H3Cl、C2H2等杂质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可直接排放至大气,吸附剂中被吸附的C2H3Cl、C2H2等气体组分在进口端通过逆放和抽空步骤得到解吸,称为解吸气,主要包含C2H3Cl、C2H2N2及少量H2气体,解吸气返回到前工序回收。通过本装置处理后,达到净化氯乙稀装置分馏尾气并回收C2H3Cl、C2H2有效气体的目的。本装置包括五台吸附塔(A101A、B、C、D、E) 、均压罐(V101)、解吸气缓冲罐(V102AB)、换热器(E101、E102、E103)及动力设备真空泵组(P101A、B)和鼓风机(C101)等。本装置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原料气
原料气输入流量(Nm3 /h): ~1200
    原料气输入压力(MPa):~0.50 MPa   
净化气:
净化气杂质含量:C2H2120mg/m3,C2H3Cl ≤36mg/m3
净化气输出压力(MPa):0.45 MPa
净化气温度()常温
解吸气:
解吸气压力(MPa):~0.06
2.2 工艺原理及过程实施
2.2.1 工艺原理简介
本装置采用变压吸附技术(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简称PSA) 回收氯乙烯装置分馏尾气中的氯乙烯和乙炔,同时使净化后气体达标排放。所谓变压吸附就是利用吸附剂对混合气体中不同组份吸附容量的差异且对同一组分的吸附量随压力变化而呈现差异的特性,吸附剂在加压时选择吸附原料气中的氯乙烯和乙炔等吸附能力较强的组份,吸附能力较弱的组份如氢气、氮气等作为净化气由吸附塔出口排出,排放至大气机读答题卡或输出到后续工段。减压(逆向放压及抽真空)时吸附的氯乙烯和乙炔得到解吸,解吸气经解吸气缓冲罐
混匀后返回PVC生产系统,同时吸附剂获得再生。本装置主工艺流程为5-1-3&PP/VP,即工作时任意时刻总有1台吸附塔进行吸附操作,其余4台吸附塔处于再生过程的不同阶段,5台吸附塔循环操作,达到连续输入原料气、输出净化气和解吸气的目的。
本装置5台吸附塔、2台解吸气缓冲罐、1台均压罐、2台真空泵和1台鼓风机通过40台程控阀、5台调节阀相关管线相连接(见附图1)。与变压吸附有关的程控阀的编号说明见表2-2:
表2-2  程控阀编号说明
KV—X1 X2
KV
X1
X2
程序控制切换阀
按照作用所编阀门序号
吸附塔代号
X1
X2
KV-1
原料气进口
A~E
KV-2
净化气出口
A~E
KV-3
抽空
A~E
KV-4
均压/顺放
A~E
KV-5
均压/终充
A~E
KV-6
逆放
A~E
KV-7A、B
装置停车及联锁放空阀
KV-8
终充总阀
KV-9
均压总阀
KV-10
顺放总阀
KV-11A、B
逆放总阀
KV-12
抽空搭接阀
KV-13
抽空分组切换阀
KV-14
解吸气输出
2.2.2 工艺过程实施
本装置的主工艺流程为5-1-3&PP/VP工艺, 即5个吸附塔任意时刻有1塔进料3次均压带顺放抽空及冲洗解吸工艺,每个吸附塔在一次循环中需要经历吸附(A)、顺向放压1(PP1)、顺向放压2(PP2)、压力均衡1降(E1D)、压力均衡2降(E2D)、压力均衡3降(E3D)、逆向放压(D)、抽空及抽空冲洗(V&VP)、压力均衡3升(E3R)、压力均衡2升(E2R)、压力均衡1升(E2R)及最终升压(FR)等十个步骤,其工艺时序表2-3。
    表2-3  5-1-3/VP工艺时序表及阀门开关表
发电机空气冷却器
分周期
1
2
3
4
5
A塔
A
PP
1D
2D
3D
D
V
3R
2R
1R
FR
B塔
1R
FR
A
PP
1D
2D
3D
D
V
3R
2R
C塔
V
3R
2R
1R
FR
A
PP
1D
2D
3D
D
V
D塔
V
3R
2R
1R
FR
A
PP
1D
2D
3D
D
E塔
PP
1D
2D
3D
D
V
3R
2R
1R
FR
A
现以A塔在一次循环内经历十个步骤的工况为例,对本装置5-1-3&PP/VP变压吸附工艺过程进行说明:
    吸附(A)
    开启程控阀KV1A、KV2A,原料气通过KV1A进入A床,原料气中氯乙烯和乙炔等在吸附压力下被吸附剂吸附,未被吸附的氢气、氮气等组份(称为净化气)经KV2A进入放空管道,随后输出到界外放空。当氯乙烯和乙炔的吸附前沿到达吸附塔的某一位置时,关闭程控阀KV1A、KV2A,原料气停止输入A床,床内保持吸附时的压力。
顺向放压1(简称顺放,PP1)
A塔吸附步骤结束后,开启阀KV4A、HV-101、KV10,A塔内气体顺着吸附的方向从吸附塔输出,进入到净化气,A塔降低至一定压力后关闭阀KV10,该步骤结束,阀KV4A保持开启状态。
顺向放压2(简称顺放,PP2)
顺向放压1结束后,开启KV5D,A塔内气体通过KV4A、HV101、KV5D阀进入D塔对处于抽空步骤的D塔进行冲洗再生。
压力均衡1降(简称一均降,E1D)
A塔顺向放压2步骤完成后,关闭程控阀KV4AKV5D、调节阀HV101。开启KV5A和KV5C,使A塔出口端与刚结束二均升步骤的C塔出口端相连通进行压力均衡,使吸附剂吸附前沿得以平稳推进,此时A塔内的氯乙烯和乙炔气体得到进一步的浓缩。该步骤结束时,A塔和C塔的压力基本上达到平衡。
    压力均衡2降(简称二均降,E2D)   
A塔一均降步骤完成后关闭KV5AKV5C。开启KV4A、KV9,使A塔出口端与均压罐V101连通进行压力均衡,A塔内氯乙烯和乙炔气体进一步浓缩,该步骤结束时A塔和均压罐V101的压力基本上达到平衡。
压力均衡3降(简称三均降,E3D)
A塔二均降步骤完成后,关闭程控阀KV9,程控阀 KV4A保持开启状态。开启KV4D,使A塔出口端与刚结束抽空步骤的D塔出口端连接进行压力均衡,进一步回收A塔压力,并进一步浓缩A塔内的氯乙烯和乙炔气体,该步骤结束时,A塔和D塔压力基本上达到平衡,A塔三均降结束以后,程控阀 KV4AKV4D关闭
逆向放压(简称逆放,D)
A塔三均降步骤结束后,打开KV6A,并在逆放不同阶段先后开启程控阀KV11A和程控阀KV11B,逆放初期压力较高部分气体先通过KV11A进入解吸气缓冲罐V102A,待塔内压力降至一定时,关闭KV11A;逆放后期压力较低的气体经KV-11B进入解吸气缓冲罐V102B与来自V102A的气体混合后输出。这一过程中大部分被吸附的氯乙烯和乙炔气体组份脱附了出来,吸附剂得到一定程度的再生。逆放步骤结束时,吸附塔A内压力接近常压(约0.01MPa)。
抽空及抽空冲洗(V&VP)
逆放步骤结束后,关闭阀KV6A,开启KV3A,此时吸附塔处于抽空状态,用真空泵对A塔
进行抽空。抽空形式有两种,一种是5-1-3/V分组抽空,一种是5-1-3/V连续抽空。当选择5-1-3/V分组抽空时,吸附塔处于抽空初期时,用A真空泵对A塔进行抽空;抽空一段时间后,吸附塔处于抽空中期,再开启阀KV13,用A羟基氧化钴组和B真空对A塔进行抽空;当吸附塔进入抽空后期时,关闭阀KV13,继续用A组真空泵对A塔抽空,在抽空步骤进行的适当阶段,分别短时间开启KV5A,并通过调节阀HV-101先后从A塔顶部引入其它吸附塔的顺放气或净化气自上而下对床层进行边冲洗边抽空,该步骤结束时塔内吸附剂再生完全。当只开启一台真空泵选择5-1-3/V连续抽空,此时程控阀KV13处于常开状态。
压力均衡三升(简称三均升,E3R)
    A塔完成了降压抽空解吸过程后,准备开始升压。
    关闭阀KV3A开启阀KV4A、KV4纸浆模具C,利用C塔的三均降气体对A塔进行第一次充压,充压结束时两塔压力大致相等,该步骤结束,KV4A关闭
压力均衡二升(简称二均升,E2R)
三均升结束后,开启KV4AKV9,使A塔与均压罐V101相连通,用均压罐中气体对A塔进
行第二次充压,该步骤结束A塔和均压罐压力基本相等。羽毛球拍穿线机
压力均衡一升(简称一均升,E1R)
二均升结束后,关闭KV9、KV4A开启KV5A、KV5D,使A塔出口端与D塔出口端相连通,刚结束顺放二步骤的D塔内气体经KV5D、KV5A进入A塔,对A塔进行第三次充压,该步骤结束后,A、D两塔压力基本相等。该步骤结束后KV5A、KV5D关闭。
最终升压(终充FR)
    A塔经历一均升步骤后塔内压力还未达到吸附步骤的工作压力,此时,阀KV5AKV8开启,通过终充调节阀HV-102和KV8阀由净化气管道引少量气体对A塔进行最终升压,直到A塔压力基本上达到吸附压力为止。至此,A塔在一次循环中的各工作步骤全部结束,紧接着进行下一次循环。

本文发布于:2023-07-17 08:36: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810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吸附   装置   压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