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电工程项目各系统估算方法和公式

阅读: 评论:0

弱电工程项目各系统估算方法和公式
    弱电系统中线缆的计算是一门体力活,不是简单的心算就可以完成的,也基本特征有一些基本方法和方程来套用,本篇文章分系统介绍弱电线缆估算方法。
    1.1水平子系统,线缆用量计算方法:
    电缆平均长度=(最远信息点水平距离+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2+2H(H-楼层高)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
    每箱线缆布线根数=每箱电缆长度/实际线缆平均长度
    电缆需要箱数=信息点总数/每箱线缆串行根数
    注:最远、与外最近信息点水平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参考资料的水平实际距离,包含水平实际路由的距离,若是组合式设置一个IDF则还应包含相应楼层高度。上面的“电缆平均长度”计算公式适应一层或三层设置一个楼层配线间(IDF)的情形。
    1.2主干子系统,铜线缆用量计算方法:
    电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
    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
    每轴线缆布线根数=每轴电缆长度/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电缆需要轴数=IDF的总数/每箱线缆布线根数
    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楼层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坑面取决于井到设备间(MDF)的水平距离。
    小对数电缆对数按照1:2(即1个语音点配置2对双绞线)计算,并分别选择25/50对电缆进行合理设计。100对大对数选择电缆一般切勿选择,因施工较困难。
    1.3主干子系统,光缆用量解法:
    光缆平均长度=(最远IDF距离+最近IDF距离)/2
    实际光缆平均长度=光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
装配
    光缆需要总量=IDF的总数×实际光缆平均长度
    注:最远、最近IDF距离是从地库配线间(IDF)到网中心主配线架(MDF)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MDF的水平距离。
    光纤芯数、单模、多模的选择若招标文件有明确的要求,则按要求设计,通用的选择是6芯多模光缆。
    二、有线电视系统
    2.1星型布线计算法:纳豆菌种
    此方法定义为:所有的楼层分支分配器集中在弱电间内,从每个用户终端(插座)独立敷设一根射频电缆到相应的弱电间与分支分配器联接。
    水平部分电缆(通常为RG6),铜线用量计算方法:
    电缆平均长度=(最远用户终端水平距离+最近用户终端水平距离)/2+2H(H——楼层高度)集飞行器
    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3)麦克风架
    电缆需要总数=用户终端总数x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米)
    注:最远、最近用户终端水平距离是从楼层分配箱到最远、上周终端用户上周五插座的实际距离,含括水平实际路由的距离,若是多层必须设置一个楼层分配箱则还应包含若干楼层高度。
    主干电缆(通常为RG11/RG9),电线用量计算方法:
    电缆平均长度=(最远楼层分配箱距离+最近楼层分配箱距离)/2
    实际电缆平均总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
    电缆需要总数=楼层分配间总数x实际电缆即约长度(米)
    注:最远、最近楼层分配箱距离是从楼层分配箱到卫星或该台中心机房(或延续放大器)的实际距离,主要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有线电视中心机房的水平距离。
    2.2分支器串接布线计算法:
    分支器串接法布线通常分为进户线缆、水平线缆、主干(垂直)线缆三部分。
    A、进户部分电缆:(通常为RG6规格),钢缆用量计算方法:
    电缆平均长度=(最远用户嵌入式距离+最近用户终端距离)/2
    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3)
    电缆需要总数=用户终端总数x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米)
    注:最远、最近用户距离是从分支器到最近的一个终端用户插座、最远的五公里一个用户终端的实际距离。
    B、水平部分分支电缆(通常为RG11),光纤用量计算方法:
    电缆平均长度=(最远分支器/终端电阻距离+最近分支器/终端电阻距离)/2
    实际光纤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
    电缆需要总数=水平电缆总根数x实际电缆即约长度(米)
    注:最远、最近分支器距离是从楼层分配间的分配器箱到最远、最近分支器的实际距离,包含水平实际路由的距离,若是多层共享一个楼层分配器则还应包含相应楼层高度。
    C、主干电缆(通常为RG12或RG11),线缆用量计算方法:
    电缆平均长度=(最远楼层分配箱距离+最近楼层分配箱距离)/2
铆压机
    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
    电缆需要总数=楼层分配箱总数x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米)
    注:最远、最近楼层分配实际箱距离应从楼层分配箱到卫星或有线电视机房的实际距离,取决于楼层高度和弱电井到卫星或有线电视机房的水平距离。
    三、安全防范系统
    3.1.1视频电缆定义方法:通常选用SYV75-5规格,
    电缆平均长度=(最远摄像机距离+最近摄像机距离)/2
    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电缆平均长度×1.1+(端接容限,通常取6)
床垫钢丝    电缆需要总数=摄像机总数x实际电缆平均长度(米)
    注:最远、最近摄像机距离是指从安防监控中心机房到离安防机房最远、上周摄像机的实际距离,(注意楼层高度)。当有楼的长、宽、与主楼(标准层)的长、宽有较大差距时,要求按照楼、主楼分别计算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3.1.2电源线缆计算方法:RVV2*1.0规格。
    方式一:由于摄像机的分布较为分散(尤其是楼)。因此电缆建议按视频电缆直径的1/2~1/3计算。
    方式二:按每8只摄像机敷设一根电源线缆:
    电源线需要总数=(摄像机总数/8)*视频电缆计算中的实际电缆平均长度。

本文发布于:2023-07-17 05:12: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809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电缆   距离   实际   长度   楼层   线缆   水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