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人工湿地工程施工方案 (1)
一、湿地概述 (2)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由下向流池和上向流池串联组成,两池中间设有隔墙,底部连通。
下行池和上行池中均填有不同粒径的碎石和其他填料,其中下行池表层的填料层比上行池厚10cm。基质种植不同种类的净化植物。下行流表层铺设布水管,上行流表层布设收集管,基质底层布设排空管。污水首先经过配水管向下流行,穿越基质层,在底部的连通层汇集后,穿过隔墙进入上行池,在上行池中,污水由下向上经收集管收集排出。污水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中的流动完全不需要动力。其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该系统独特的下行流—上行流水流方式能有效的解决其它类型湿地易出现的“短路”现象,而且形成了下行流池好氧、上行流池部分厌氧的复合水处理结构。 (2) 煤矿井下定位设备
2、运输及储存 (4)
3、施工工艺流程 (4)
三、无纺布铺设 (8)
2、无纺布铺设 (9)
3、回填覆盖 (10)
4、质量检查和验收 (10)
四、混凝土结构施工 (10)
1、施工准备 (10)
2、挖槽 (11)
3、混凝土垫层基础 (11)
家用智能豆腐机
4、钢筋工程 (12)
5、模板工程 (14)
6、止水安装 (16)
7、聚乙烯低发泡闭孔泡沫塑料板 (17)
8、聚硫密封胶(膏) (18)
9、预留孔洞施工 (21)
五、管道施工 (22)
熔铜炉
1、钢管安装、防腐及水压试验 (22)
2、PVC-U管道安装 (31)
六、滤料填筑 (34)
1、概述 (35)
2、材料要求 (35)
3、施工部署 (35)
4、运输和堆放 (36)
5、湿地填料铺设 (36)
七、运行调试 (37)
八、验收 (38)
一、湿地概述
1、湿地工艺说明
本工程采用潜流型人工湿地,具体工艺包括垂直流和水平流,具有多种组合,包括复合垂直流湿地、水平流+上行流湿地。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由下向流池和上向流池串联组成,两池中间设有隔墙,底部连通。下行池和上行池中均填有不同粒径的碎石和其他填料,其中下行池表层的填料层比上行池厚10cm 。基质种植
不同种类的净化植物。下行流表层铺设布水管,上行流表层布设收集管,基质底层布设排空管。污水首先经过配水管向下流行,穿越基质层,在底部的连通层汇集后,穿过隔墙进入上行池,在上行池中,污水由下向上经收集管收集排出。污水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中的流动完全不需要动力。其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该系统独特的下行流—上行流水流方式能有效的解决其它类型湿地易出现的“短路”现象,而且形成了下行流池好氧、上行流池部分厌氧的复合水处理结构。
图 2-1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工艺剖面图
水平流+上行流人工湿地系统由水平流池和上向流池串联组成,两池中间设有隔墙,底部通过管道联通。两池填有不同粒径的填料,两池表面高程相同,上行流池结构与复合垂直流中上行流池相同,水平流池从一端进水,另一端出水,两个端均设置布水和集水管道。
2、水力流程
根据滞蓄洪区整体功能及湿地结构要求,竖向设计按照构筑物与外围景观协调一致,减小对景观影响及利于湿地水力流程、功能发挥配置合理的原则,依据场区设计等高线,建立立体梯田式湿地,并以进水点水头高程,布置湿地水力流
下行池 Downflo w 上行池
Upflow chamber电石生产工艺
基基
出水管
Effluent
排空管
Dischargi ng
进水
管
程,即进水干管输入各区,各区湿地首端设置分水支管,污水进入湿地通过阀门井进行水力控制。进入湿地的水通过湿地内部管道布水和集水,按湿地单元水力流程设置。
湿地最后出水设置阀门井控制,根据检修需要,湿地设置出水排空系统,湿地单元以出水高程确定排水管高程,出水进入排水渠收集排出,中间通过阀门井控制。
根据平面布置,本标段湿地总共1个分区。J区设置一个排水总出水口,J 两个区各设置1个出水口,排水出水口接表流湿地水面。滞洪区内利用湿地出水,在中部区域设置景观型水面和表流湿地。
湿地布水、排水通过管线连接,设计上保证工艺管线短捷、顺畅、合理,多管、交叉及与湿地内构建筑物之间间距均按规范设置,满足间距要求。各工艺构筑物之间的管线管径在D100mm~D400mm。
3、工程施工应按以下顺序施工:先地下后地上、先防渗后结构、先表流后潜流、先外管后内管、先道路后单元、先填料后植物等。
二、PE土工膜防渗工程
1、材料物理性能
本工程防渗采用:FN2/PE-16-300-1.0(两布一膜200g/1.0mm/200g)。
复合PE土工膜(两布一膜200+1.0+200)物理性能指标
复合土工膜具有抗老化、耐腐蚀、低蠕变及抗冻性等性能。
复合土工膜的外观要求如下:土工膜不允许有针眼、疵点和厚薄不均匀;土工织物不允许有裂口、孔洞、裂纹或退化变质等材料。
2、运输及储存
(1) 若采用折叠装箱运输防渗材料,不得使用带钉子的木箱,以防运输途中受损;若采用卷材运输,注意防止在装卸过程中造成卷材表层的损害,承包人在采购防渗材料卷材时,按卷材下料长度留有适当余量。
(2) 防渗材料以大片或卷材的货包,必须贴有标签,标明该膜的制造厂名称、制造号(或组装号)、安装号、类型、厚度、尺寸及重量。并附有专门的装卸和使用说明书。
(3) 防渗材料运输过程中和运抵工地后妥为保存,避免日晒,防止黏结成块,并将其储存在不受损坏和方便取用的地方,尽量防少装卸次数。菱角剥壳机
(4) 防渗材料运至现场,材料供应商出具产品出厂合格证、主要物理技术性能检测报告、产品使用说明及产品标识,专人及时验收、交接、入库,并办理签字手续和专人保管。
(5) 对进入施工现场的防渗材料按规范要求,进行抽样复验,不合格的材料严禁在本工程中使用。
(6) 材料接收人员在查验材料合格证和物理性能检测报告的同时,检查材料在出厂运输过程中是否受雨淋、浸泡而早期水化;遭受雨淋、浸泡的材料,禁止接收入库。
3、施工工艺流程
基层处理→防渗层的铺设→回填覆盖→无纺布铺设
3.1基底处理
1) 基底处理前根据施工图纸,将基础开挖至设计高程。
2) 防渗层的铺设施工前进行基底处理,包括基底积水的排除和基层的清理及基层密实度处理等,确保无粘性土的相对密度不小于0.75。
3) 基底处理清除一切树根、杂草和尖石,保证铺设砂砾石垫层面平整,不允许出现凸出及凹陷的部位,并碾压密实,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排除铺设工作范围内的所有积水。
4) 基层坚实、平整、圆顺、清洁。砌石的基层无局部突起和凹坑。基底阴、
阳角修圆半径不小于500mm。
5) 当防渗结构为复合土时,基础平整完成后,准备施工范围内洒水,控制基础土体含水量满足设计要求。洒水作业3小时后,对基础进行碾压,以保证基础的密实性和与上层复合土层的紧密结合。卵砾石等基质河床,基础整平后须增加50~100mm厚壤土平层,再进行碾压。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6) 基层处理后,须报请监理检查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3.2防渗层的铺设
防渗层铺设前,通过基础开挖的验收、基础锚固槽开挖的验收、基底面及坡面的清理工作的验收。基础锚固槽的断面开挖尺寸,符合施工图纸的规定。基底面及坡面清理验收后,方可以进行铺填下垫层、防渗材料铺设、铺填上垫层及保护层等工序。
1)一般规定
①防渗层铺设施工前,施工单位进行图纸会审、交底,掌握防渗工程主体及细部构造的技术要求;必须依据本施工要求、设计文件经现场调查后编制出防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批准后组织并指导施工。
②采用的防渗材料主材及配套材料,有产品出厂合格证、产品物理技术性能检测报告、产品使用说明及防伪标志。
③防渗层铺设的施工,建立各道工序的自检、交接检和专职人员检查的“三检”制度,并有完整的检查记录。未经监理单位对上道工序的检查确认,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④本工程的钠基膨润土防水毯及复合土的铺设,严禁在雨天、雪天施工。
2)拼接
运维安全审计
复合土工PE膜的拼接
复合土工PE膜的拼接符合下列要求:
①土工膜的拼接方式及搭接长度满足施工图纸的要求,并确保其具有可靠的防渗效果,预留收缩褶皱,严禁拉伸。
②土工膜的拼接方式宜采用焊接工艺连接,焊接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不具备焊接条件时,PE土工膜也可采用黏结或搭接。若采用黏结工艺连接,黏结搭接宽度不小于150mm。若采用搭接联接,搭接宽度不小于5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