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介绍了光伏(photovoltaic ,PV )电池非线性数学模型和PV 电池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 ,maximum pow⁃ er point tracking )原理,并分析了常用的最大功率跟踪算法的优缺点,从而提出了改进型电导增量法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利用matlab/simulink 仿真平台搭建其仿真模型分析该方法跟踪效果。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型电导增量法实用性强,能够快速的跟踪光伏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点,提高发电效率。 关键词:光伏电池;MPPT ;改进型电导增量法;Matlab 中图分类号:TP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18)12-0148-03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安徽马鞍山
剩余污泥泵
243002)
太阳能光伏电池因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光照强度(S )、温度(T )、负载(L )等,其输出的特性曲
线呈现出非线性性质[1]。当输出电压仅为某一特定电压时PV 电池下才会输出最大功率,即工作点在P-U 曲线的最高点,此点称为PV 电池最大功率点[2-3]。为了有效利用PV电池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对其进行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简称MPPT )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光伏电池数学模型
根据PV 电池工作原理可知,其基本特性与二极管特性相似[4-6],等效电路如图1所示:
图1光伏电池等效电路
由图1可得PV电池数学表达式:
(1)
图中R s 为串联等效电阻;R sh 为并联等效电阻,与R sh 相比R s 阻值较小,所以可以忽略,最终得到PV电池输出电流数学表达式为:
中远电梯(2)
输出功率数学表达式为:
(3)
吴静妹
纪萍
陶彬彬
∗∗∗第38卷第12期
绥化学院学报2018年12月
Vol.38
No.12
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
Dec .2018
收稿日期:2018-07-22作者简介:吴静妹(1988-),女,安徽马鞍山人,河海大学文天学院讲师,
硕士,研究方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重点研究项目“电力系统复合扰动信号提取与分类研究”(KJ2018A0618);河海大学文天学院校级科研项目“MCS 算法在遮阴条件下光伏MPPT 控制技术研究”(WT17005)
。
148
开路输出电压数学表达式为:(4)其中,I :光伏电池的输出电流;I ph :电池光生电流;I d :流过二极管的电流;I sh :流过内部并联电阻的电流;I o :二极管反向饱和电流;k :卡尔兹曼常数;λ:辐射强度;T :阳能电池
的绝对温度;I sc :短路电流;V oc :开路电压;q :电子电量;A :无量纲的任意曲线的拟合常数(1≤A ≤2);I :为太阳能电池输
出电流;V :为太阳能电池输出电压。
由上述PV 电池数学模型,在MATLAB/Simlink 中搭建其
仿真模型。当光照强度为1000W/m 2,外界环境温度由25o
C
变为40o C、56o
C 时,其仿真输出I-U 和P-U 特性曲线如图2
所示:
10
20
3040
50
60
烟气脱硫设备
70
0246810U/V
I/A
T=56ºC T=40ºC T=25ºC 0
10
20
304050
60
70
0100200300400500U/V
P /W
T=56ºC T=40ºC T=25ºC (a )I-U 输出特性曲线(b )P-U 输出特性曲线
图2光照强度不变温度发生变化时输出特性曲线
当外界环境温度为25o
C,光照强度由1000W/m 2
变为800W/m 2、600W/m 2时,其仿真输出特性曲线如图3所示:
10
20
3040
50
6070
0246810U/V
I/A
1000W/m 2800W/m 2600W/m 2
010
203040506070
100200300400500U/V
P /W
T=56ºC
T=40ºC T=25ºC (a )I-U 输出特性曲线(b )P-U 输出特性曲线
图3温度不变光照强度发生变化时输出特性曲线
从仿真输出波形可以看出,在一定的恒定T和S下存在PV 电池输出存在最大功率点。但是,在实际情况下,随着外界环境T和S的变化PV电池输出的电压、电流和最大功率点都会发生变化,这就降低了光伏工作效率。为了使PV电池在任何S和T下都可以获得最大功率输出,必须要进行MPPT控制。
二、太阳能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研究目前MPPT 的实现方法有很多[7-9]:(1)固定电压跟踪法
机器人上下料(CVT ):该方法优点在于控制方法简单,易于实现;缺点在于当温度变化的影响不能被忽略时,必然会影响光伏电池工作
的最佳功率点,控制精度低;(2)扰动观测法(P&O ):该方法原理简单易于实现,但其追踪精度和步长有关,步长越长精度越低,步长过小追踪时间就会变长,同时随着输出电流的
下降,开关频率会上升损耗也随着增加;(3)电导法增量(IC ):该方法相比CVT 和P&O 方法控制精确度高、响应速度
快,一般应用在外界环境变化较快的场合。但是,传统电导
增量法是通过比较dI dV 与-I V 的大小来判断最大功率
点。在跟踪某一个固定电压和电流产生的P-V 曲线时,效果
比较好。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电压电流发生变化,P-V
曲线也随之变化,在跟踪过程中就会从一个曲线跳变到另一
条曲线,这样就会出现dV =0的情况,此时dI dV =∞,这
就需要额外添加判断过程,比较麻烦[10]。基于此,本文采样改进电导增量法对PV 电池进行MPPT 控制。下面详细介其工作原理。
改进型电导增量法是通过比较dP *dV 与0的大小来判断最大功率点。当dP *dV >0时,即工作点在最大功率点
P max 左侧,此时需要增大参考电压;当dP *dV <0时,即最大功率点P max 在工作点的左侧,则需减小参考电压;当dP *
dV =0时,存在两种情况:(1)dP =0,dV ≠0,即工作点在最大功率点P max 上,参考电压不变,(2)dP ≠0,dV =0,
即外界环境发生变化,跟增在不同的P-V 特性曲线上,参考电压
可暂时不变,返回重新进行检测比较,进行下一论的最大功率点跟踪。如此反复最终跟踪到最大功率点。其控制流程图如图4所示。
图4改进型电导增量法MPPT 控制流程图
149
三、MPPT 的MATLAB 仿真实现
根据上述跟踪原理,利用Matlab/Simulink 仿真平台,建立改进型电导增量法MPPT控制仿真模型,
如图5所示。
E 图5改进型电导增量法MPPT 控制仿真模型
当外界温度T =25°
C ,光照强度由600W /m 2上升为threadx系统
1000W /m 2时,MPPT控制仿真输出如图6所示。
Time (s)
(a )PV 电池电压V 输出波形(b )PV 电池功率P 输出波形图6
温度不变光照发生改变时MPPT 仿真输出波形
分析:从仿真输出波形可知,在1s 时刻外界光照强度发生变化时,光伏电池输出能够快速地,准确地跟踪PV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点。
四、结论
文章首先介绍了PV 电池非线性输出特性及数学模型,并仿真验证了其输出特性。然后,介绍了MPPT 常用的控制算法优缺点,并针对缺陷,提出了改进型MPPT 算法。最后,利用Matlab/imulink 仿真平台对改进型MPPT控制算法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外界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该
方法可以快速地,准确地跟踪PV电池输出的最大功率点,提高发电效率。
参考文献:
[1]曹承栋.浅谈国内外太阳能发电技术发展状况及展望
[J].通信电源技术,2011,28(1):35-37.
[2]焦阳,宋强,刘文华.基于改进MPPT 算法的光伏并网系统控制策略[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30(12):92-95.
[3]张小平,唐宇.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的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37(20):564-567.
[4]Tsai-Fu Wu,Chih-Hao Chang etc.Power Loss Comparison of Single and Two-Stage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Systems[C].Proceedings of the IEEE Transactions on energy conversion,2011:707-715.
[5]廖东进,李培江,刘晓龙.基于电导增量的扰动观测法MPPT 研究与仿真[J].电源技术,2013,37(5):781-784.
[6]TDing Li,Feng Gao etc.Transient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for Single-stage Grid-tied Inverter[C].Proceedings of the IEEE Energy Conversion Congress and
Exposition,2009:1304-1308.
[7]Xiaolei WANG,Huaizhen Jiang.A New Method of MPPT Control Based on the Model of Photovoltaic Array[C].Proceedings of the IEEE 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 Conference.(APPEEC),2011:1-3.
[8]Wang Nian Chun,Sun Zuo,Yukita.Research of PV Model and MPPT Methods in Matlab[C].Proceedings of the IEEE Power and Energy Engineering Conference (APPEEC),2010:1-4.
[9]陈力,胡钋,吕国峰,等.基于改进电导增量法的MPPT 机制分析与仿真研究[J].智能电网,2017,5(2):172-176.
[10]刘泓锴.基于增量电导法的光伏MPPT 控制[J].通信电源技术,2016,33(2):72-75.
[责任编辑郑丽娟]
150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