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答案)

阅读: 评论:0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上编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三、思考题
1.为什么说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1.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班封建社会;
2.社会的主要矛盾改变了,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3.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思想领域,西方开放自由的思想开始冲击已经腐朽的儒家教条思想。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三、思考题
1、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答:原因:①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②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四、材料分析题
(1)答: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打破了清朝闭关锁国的状态,客观上促进了封建经济的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这是列强侵华的客观后果,决不是主观愿望,列强的最终目的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
(2)答:材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这是在寻借口,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开脱罪责。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是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的需要。该论调说明西方列强在对华政策方面是一致的。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三、思考题
<70*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意义:1.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2.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落和崩溃。
3.打击了外国侵略者,阻滞了中国半民地化的进程。
4.太平天国的反抗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意志。
5.太平天国革命也是当时世界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震动了欧洲大陆。
失败的原因: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联合绞杀太平天国。
教训:农民阶级不可能完成拯救中国的历史责任。
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性质:一场由封建地主阶级发起的以自强为目的的改革运动。
原因:地主官僚阶级的腐朽和堕落。橡胶发泡鞋底
教训:光学西西方的技术是不能改变现状的必须革命。
氯离子含量测定方法3、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意义:(1)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
(2)爱国救亡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3)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原因:1、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2、袁世凯的背叛。
3、帝国主义没有给予支持。
教训: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国近代化的路程是漫长而又坎坷的。
四、材料题
(1)曾国藩所谓的“剿发捻”和“勤远略”分别指什么?
答:“发”指太平天国,“捻”指捻军,开展洋务运动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一方面为了镇压国内的革命和起义,另一方面也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体现,用以对付外国侵略者。(2)参考材料2.3,说明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3)结合材料1.2.3,说明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何在?
答: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的工商业的手段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三、思考题
2、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大变化?
答:1、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4、表达了中国人民要民族独立、振兴中华的美好愿望
3、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答:背景:(1)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2)袁世凯定“孔教”为国教,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3)要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原因:1.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2.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3.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愿意也不可能彻底地推翻帝国主义(根本原因)
教训:因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两面性,辛亥革命是注定不能成功的,这也说明,在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中国式行不通的。所以,“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四、材料分析题
(1)概括这三段材料的大意(自行解决)
(2)革命党人是如何论证革命的必要性的?
答:1.进行革命,固然会有牺牲,但是,不进行革命,而容忍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人民就只有遭受痛苦和牺牲。相反,这样做恰恰意味着他们将长期地遭受难堪的痛苦和作出更大的牺牲。
2.人们在革命中所付出的努力,乃至作出的牺牲,是以换取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的。
(3)怎样评价清末改良和革命两种政治主张?结合上述材料及辛亥革命时期的相关史实予以说明。
答:评价:一边是以康有为为主的保皇党,一边是孙中山的革命党。前者太过软弱,仍对清王朝抱有幻想,事实证明,他们的改良根本行不通。因为帝王思想在当时的人心里已经根深蒂固。后者主张一种西方的体制哲学,成为亚洲第一人。
说明:虽然这场革命在“大陆”未能成功.....但在台湾,已经实现了。历史证明,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先驱。
中编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四、材料分析题
1、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诞生的,其基础是什么?
答: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我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帮助下诞生的。
基础:经济基础、阶级基础、组织基础
2、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样的建国方案?
答: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并进而转入社会主义。
3、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走过了怎样的道路?
答:我们党的历史上有过多次“左”倾和右倾的路线错误。
(1)根据材料分析什么是“中间路线”,其主张是什么?
答:中间路线,又称第三条路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种要求以资产阶级为主体,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路线。
主张:①坚持中华民族独立,把抗日战争进行到底,恢复领土主权的完整,反对中途妥协。
②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联合政权。③实行民主政治,尊重思想学术自由,保护合法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④实行两院制和三权分立制。具体主张是:国会是代表人民行使主权的最高机关;国家最高行政机构采取内阁制,对众议院负责;司法独立,不受行政和军事的干涉。⑤实行人民普选制度。⑥实行有限制的私有制度,国家确认人民的私有财产,而银行、交通、矿业、森林、水利、动力、公用事业及其有独占性的企业,一律以公营为原则,其他一切企业,均可由私人经营。
(2)“中间路线”的命运是什么?为什么?
答:中间线路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失败了,被袁世凯侵吞了辛亥革命果实;蒋介石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也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言人,最终失败了。实践证明,中间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三、思考题
1、五四运动爆发的条件和特点是什么?
哺乳衣
答:条件:1.帝国主义对中国加紧侵略及北洋政府对内压榨对外妥协
2.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特点: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是一场有广泛众基础的政治运动,是一场思想文化解放运动,是一场青年学生的发起的爱国运动,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部分。
2、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在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
答:一方面,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解决中国救亡图存的良方,知识分子继续寻新的道路。另一方面,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专政的政权,给中国树立了一个榜样。
四、材料分析题
(1)根据材料1、2,说明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对西方资本主义的方案产生了怀疑?
答:产生怀疑的原因:
在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已经比较充分地暴露出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极端的形势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
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屡遭失败的事实。
(2)根据材料3、4,说明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答:1.首先,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就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来指示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2.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思想有机地结合一起的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它比之其他任何一种学说都更加具有说服力。
3.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
4.二十世纪初,中国革命的发动者为什么会把西方人马克思的学说拿来做号令呢?中国革命的参与者为什么又要云集在这个号令下呢?因为当时的中国急需要暴风骤雨般的革命,急需要切肤之痛的革命,而不是所谓的“社会改良”,任何形式的改良都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戊戌变法”就是例子。孙中山用“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但孙中山的革命也只不过是一场不完全的革命。中国社会封建历史过长,中国人思想里的封建意识太牢固,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根除封建,不但要根除封建的社会形态,还要根除中国人的封建意识。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三、思考题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答:就20年代后期的情况来说中国共产党的力量还很弱,当时党的领导人对中国的革命前景还不是那么的明确,立场也不是那么的坚定。再加上确少革命的经验,被反动派所迷惑。30年代前中期的情况是当是被解除职务,当是党中央的领导全掌握在以王明为首的左倾分子手中,而他们盲目的把苏联的经验运用到中国的革命中来。而中国的实际和苏联有很大的区别。所以才会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3、遵义会议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答:背景:在红军长征途中,在党和红军面临危急的关头召开的。
内容:(1)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决议》,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会议肯定了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2)对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进行改组,推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3)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随后,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周恩来负责军事。
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以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次会议在极
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四、材料分析题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认识长征和长征精神。
布线槽
答:2.5万里长征,只能说中国创造了一个历史奇迹,从而高度赞扬了中国军人的精神状态与生活追求。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优良作风,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
长征精神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其可贵就在于,它能够在漫长的时间积淀中转化为对现实的启示,体现了党之魂、军之魂和民族之魂。
(1)根据材料1、2,说明中共中央八七会议制定的总方针是什么?
答: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2)对比材料1、2、3,说明在新势下,中共中央的方针政策有何变化?
答:材料一开始进行改革土地,材料二进一步采取措施.材料三停止,是为了广大百姓的利益.但是在抗日救国的前提下,应该先抓主要矛盾联合抗日.必须暂时保护地主利益,使之能够一起抗日.
(3)怎样正确认识和评价材料3所反映的变化?
答:西安事变后,中共修改了八七会议的方针,提出停止推翻国民党的武装方针和停止没收土地的政策。这是共产党对国民党做出的重大让步。做出这已改变,原因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共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巩固和平,争取民主,早日实现抗战。为此就必须要消除国内两个政权的对立,实现国共合作,一致反抗日本侵略。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三、思考题
1、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答:(1)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在战略技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这是由国民党政府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利益所决定的,不仅使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失利,而且危害众利益,不得人心,
光纤探头使国民党政府孤立于人民众之外。(2)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3)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在抗战各阶段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
2、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么?
答:国抗日战争,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国与一个法西斯强国间的生死之战。最后,大而弱的中国打败了小而强的日本,这是弱国打败强国的典型范例。
基本经验:爱国主义得到了空前的激发,中国共产党起了中流砥柱作用,实行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及作战原则
四、材料分析题
(1)根据材料1、2,说明抗日战争时期推动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日本帝国主义要灭亡我们,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已是主要矛盾,这个矛盾成为一切问题的根据。
根据材料3、4,说明王明错误主张的实质是什么?
答:放弃中共抗日统一战线领导权。
根据材料1~4,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怎样对待统一战线问题的?

本文发布于:2023-06-23 05:06: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493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