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归晋知罃
晋人归⑴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⑵知罃。于是⑶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⑷,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⑸。执事不以衅鼓⑹,使归即戮⑺,君之惠也。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shū)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⑻也,两释纍囚,以成其好。二国有⑼好,臣不与及⑽,其谁敢德?” 王曰:“子归,何以叉车轮辋报我?”对曰:“臣不任⑾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led风筝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对曰:“以君之灵,纍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⑿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⒀,亦死且不朽。若不获命⒁,而使嗣宗职⒂,次及于事,而帅偏师⒃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⒄,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 王曰:“晋未可与争。”重为之礼而归之。
词类活用:臣不才 然则德我乎 而求纾其民 以成其好 二国有好 其谁敢德
判断句:执事不以衅鼓⑹,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所以报也
宾语前置句:又谁敢怨 其谁敢德 何以报我
双宾语句:为之礼
固定句式:何以报我
注释
⑴归;送还。公子谷臣:楚庄王的儿子。连尹襄老:连尹是楚国官名,襄老是楚国的大臣。连尹、楚国主射之官。
⑵求:索取。
⑶于是:在这个时候。佐中军;担任中军副帅。
⑷治戎:治兵,演习军队。这里的意思是交战。
⑸馘(guo2):割下敌方战死者的左耳(用来报功)。这里与“俘”连用,指俘虏。
⑹酚醛模塑料 鼓:取血涂鼓,意思 是处死。
⑺即戮(lu4):接受杀戮。
⑻惩:戒,克制。忿:怨恨。
⑼出现。一说通“宥(you4)”。
⑽与及:参与其中,相干。
⑾任:担当
⒀宗:宗庙。
⒂宗职:祖宗世袭的职位。
⒃偏师:副帅、副将所属的军队,非主力军队。
⒄致死:献出生命。
译文:晋人归还楚国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首给楚国,以此要求交换知罃。当时荀首已经是中军副帅,所以楚人答应了。楚王送别知罃,说:“您恐怕怨恨我吧!”知罃回答说:“两国兴兵,下臣没有才能,不能胜任自己的任务,所以做了俘虏。君王的左右没有用我的血来祭鼓,而让我回国去接受诛戮,这是君王的恩惠啊。下臣实在没有才能,又敢怨恨谁?”楚王说:“那么感激我吗?”知罃回答说:“两国为自己的国家打算,希望让百姓得到平安,各自抑止自己的愤怒,来互相原谅,两边都释放被俘的囚犯,以结成友好。两国友好,下臣不曾参与,又敢感激谁?”楚王说:“您回去,用什么报答我?”知罃回答说:“下臣没有什么怨恨,君王也没施加恩德;没有怨恨,没有恩德,就不知道该报答什么。”楚王说:“尽管这样,还是一定要把您的想法告诉我。”知罃回答说:“以君王的福佑,被囚的下臣能够带着这把骨头回到晋国,我国国君如果加以诛戮,那我死而不朽。如果继续您君王的恩惠而赦免下臣,把下臣赐给您的外臣荀首,荀首向我国国君请求而将下臣诛杀在家庙中,我也死而不朽。如果得不到晋君杀我的命令,而让下臣继承宗子的地位,按次序承担晋国的军事,率领偏师以治理边疆,即使碰到君王您本人,我也不会躲避,我将竭尽全力以至於死,没有第二个心念,以尽到为臣的职责,这就是用来报答於君王的。”楚王说:“ 晋国,我们是不能和晋国相争的。”于是就给知罃重加礼遇而放他回去了。
寺人披见文公
吕、郤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人披请见,公使( )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①,君命一宿,女即至。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祛犹在,女其行乎!”对曰: “臣谓君之入②也,其知之矣。若犹未( )也,又将及难。[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③蒲人、狄人,[余 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齐桓公置射钩而使管仲相,君若易之,何辱命焉?行者甚众,岂唯刑臣!”公见之,( )以难告。三月,晋侯潜会秦伯于王城。己丑晦,公宫火,瑕甥、郤芮不获公,乃如河上,秦伯诱而杀之。
代词、谦敬称呼
词类活用:公宫火
判断句:君命无二,古之制也
宾语前置句:唯力是视、余何有焉
固定句式:何其速也、余何有
注释①蒲城之役:鲁僖公五年,晋献公曾使寺人披伐公子重耳于蒲城。公子出奔,披斩其祛。②入:指重耳回国为君(即晋文公)一事。我以为你这次回国,当懂得做人君的道理了。③除掉国君嫉恨的人,当尽我最大的努力。现在您当上国君,就不会有蒲、狄那样的事情了吗?你若改变他的做法,又何必屈辱您下令赶走我呢(我自会离去)?
翻译:吕甥、郤芮害怕受到威逼,想要焚烧晋文公的宫室而杀死文公。寺人披请求进见,文公令人训斥他,并且拒绝接见,说:“蒲城的战役,君王命你第二天赶到,你马上就来了;后来我同狄国国君在渭河边打猎,你替惠公前来谋杀我,惠公命你三天赶到,你第二天就到了。虽然有君王的命令,怎么那样快呢?(在蒲城)被你斩断的那只袖子还在。你还是走赶快离开吧!”披回答说:“小臣以为君王这次返国,大概已懂得了为君之道;如果还没有懂,恐怕您又要遇到灾难。对国君的命令没有二心,这是古代的制度。除掉国君所憎恶的人,自己有多大的力量,就要尽多大的力量。对付蒲人或狄人,我哪里会在意呢?现在您即位为君,难道就不会再有蒲、狄那样的事件吗?从前齐桓公抛弃射钩之仇而让管仲为相,您如果改变桓公的做法,又何必辱蒙您下驱逐的命令?这样,要逃走的人就会很
多了,岂只受过刑的小臣我呢?”于是文公接见了披,他把即将发生的叛乱报告了文公。晋文公暗地里和秦穆公在秦国的王城会晤(商量应付的办法)。三月的最后一天,晋文公的宫室果然失火。瑕甥、郤芮没有捉到文公,于是逃到黄河边上,秦穆公诱他们过河把他们杀了。
宋人有酤酒者
宋人有酤[1]酒者,升概[2]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3]甚高,著[4]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5],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 君亦见夫为社[6]者乎?树木而涂之[7],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zhì[8],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9]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10],诸臣
百吏以为富[11]。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 据而有之手机绑定[12],此亦国之社鼠也。”故人臣执柄而擅禁[13],明为己者必利,而不为已者必害,此亦猛狗也。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焉得无壅[14],国焉得无亡乎?
词类活用:怪其故、明万乘之主、明为己者必利
判断句:此酒之所以酸而不售也、此人主之所以蔽胁、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此亦国之社鼠也、此亦猛狗也
被动句:然而不售、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此酒之所以酸而不售也、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主焉得无壅
宾语前置句:治国最奚患
fmmix固定句式:然而不售、人主之所以蔽胁
【注释】[1]酤:同“沽”,卖。[2]升:量酒器。概:古代刮平斗斛等量具的器具,此处作“量”解。[3]县:同“悬”,悬挂。帜:指酒旗。[4]著:积贮。[5]蔽胁:受到蒙蔽和挟制。[6]
社:古代指土地神,民间常筑坛植树来祭祀它,以祈求幸福。社鼠:在社坛下掘穴而居的老鼠。[7]树木:竖立木板。涂之:在木板周围涂上一层泥。这是古代社坛建筑的方法,所以下文说用烟火熏恐怕烧坏了木板,用水灌又恐怕泥土崩坏。[8]阤:崩塌。[9]间:窥探,侦察。[10]外内为重:在外的权臣和在内的国君左右的人互相倚重。[11]富:富于权势。一说富当作“辅”。 [12]据而有之:指国君的左右依靠国君而握有重要的权势。[13]执柄:掌权。擅:专擅。禁:禁令,法令。[14]壅:堵塞,蒙蔽。
翻译:宋国有一个卖酒的人,量酒非常公平,待客非常殷勤,酿酒非常醇美,酒旗 挂得又高又显眼,但却积贮卖不出去,酒都变酸了。他对此感到诧异,不知原因何在,就去问他熟悉的地方长老杨倩。杨倩说:“你养的狗凶吗?”他:“狗凶。可是酒为什么就卖不出去呢?”杨倩说:“人们怕狗呀。有人让小孩子揣着钱拿着壶瓮去买洒, 猛狗却迎上来咬他。这就是酒变酸而卖不出去的原因。”国家也有猛狗。法术之士怀有治国的策略,想使大国的君主明察起来,大臣却像猛狗一样迎上去乱咬,这也就是君主被蒙蔽和挟持,而法术之士不能受到重用的原因所在。所以齐桓公问管仲:“治理国家最怕什么?”管仲回答说:“最怕社坛里的老鼠呀。”桓公说: “为什么怕社坛里的老鼠呢?”管仲回答说:“您曾看见过那些做社坛的人吗?把木头树起来,涂上泥巴,老鼠咬穿了木头,挖洞藏身在里面,用烟火熏它吧,又怕 烧掉了木头,用水灌它又怕涂上的泥巴掉下来:这就是捉不到社鼠的原因。现在君主身边的近侍,在朝廷外就卖弄权势,从民众那里榨取利益,在朝廷内就紧密勾结,在君主面前隐瞒罪恶。在宫内刺探君主的情况告诉宫外的同党,内外勾结助长权势,臣百官以此获得富贵。官吏不诛杀他们,国法就要受到扰乱,诛杀他们,君主就不得安宁。他们控制着君主,这也就是国家的社鼠啊。”所以臣子掌握权势,操纵法令,向人表明:为他卖力的人必有好处,不为他卖力的人必有祸患。这也就是猛狗。大臣既 像猛狗一样迫害法术之士, 左右近侍又像社鼠一样刺探君主内情,而君主却不能察觉。这样,君主怎能不受蒙骗,国家怎能不衰亡呢?
楚屈完来盟于师
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 )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蓝牙对讲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 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