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绍了医院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分析了医院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关注的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为环评技术人员编制医院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院;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问题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保健、康复、预防等方面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加,各类大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不断新建或扩建,将会产生对环境有较大危害的医疗污染物,如医疗废水、医疗固体废物、污水处理站的污泥及恶臭等。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 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修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生态环境部令第1号,2018年4月28日修改)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医院建设前期必须认真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医院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关注的环境问题进行分析,为医院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aoao3
1环评文件类别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生态环境部令第1号,2018年4月28日修改)中“111医院、专科防治院(所、站)、社区医疗、卫生院(所、站)、血站、急救中心、妇幼保健院、疗养院等其他卫生机构”:“新建、扩建床位500张及以上”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其他(20张床位以下的除外)”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20张床位以下的”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2 重点关注的环境问题
医院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按照施工期和运营期分别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
措施。其中施工期应重点关注施工扬尘、施工噪声、施工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运营期应重点关注医疗废水、医疗废物对外环境的影响,提出合理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
3施工期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医院项目为了更好的服务公众,一般位于城市建成区,周边会分布有较多的住宅、学校,因此施工期应加强管理,采取合理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取的主要措施为:(1)施工场地设置硬质围挡、对临时堆土及时苫盖、并定期洒水等措施降低施工扬尘;(2)施工废水主要为施工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场地设临时沉淀池和化粪池,施工生产废水经沉淀处理后用作场地、道路洒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污水管网;(3)施工期应选用低噪声设备,避免多设备同时施工,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禁止夜间施工,避免噪声扰民;(4)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有施工弃渣土、各种建筑装修材料和少量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施工期间产生的土方、建筑垃圾应充分回收利用,多余部分按当地城建、环卫部门要求集中处置;施工场地及临建办公区生活垃圾应固定地点堆放,分类收集,定期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理。
4运营期环境影响评价要点
4.1医疗废水
人脸识别怎么建模 4.1.1医疗废水来源
医疗废水指医院门诊、病房、手术室、各类检验室、病理解剖室、放射室、洗衣房、太平间等处排出的诊疗、生活及粪便污水,当办公、食堂、宿舍等排水与上述污水混合排出时亦视为医疗废水。特殊医疗废水指医院检验、分析、过程产生的少量特殊性质污水,主要包括酸性污水、含氰污水、含重金属污水、洗印污水、放射性污水,一级非传染病、结核病专科医院的医疗机构中感性性疾病科(含传染病、结核病)产生的感染性废水。
4.1.2医疗废水特点
医疗废水的产生量大,水质成分复杂,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医院废水的排放量与医院的规模、性质、门诊人数以及所处地区的生活习惯有关,一般按照用水量的80%计算,医院的用水量参照项目所在地区的用水定额进行核算。
医院废水的排放水质、水量变化较大。全年中夏季排水量大,冬季排水量小,24小时内通常在上午7-9时及下午18-20时(病房排水)出线高峰。医疗废水中生活污水比重很大,但成分更复杂,含有多种致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方可外排。
古代蹴鞠用什么做的
4.1.3医疗废水处理
医疗废水通常根据排放去向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工艺。若出水排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可采用一级处理/一级强化+消毒工艺;若出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泊等地表水体,则需要进行二级处理/生化处理+消毒工艺。特殊性质医疗废水应分类收集、单独出来后再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如酸性废水应先进行中和处理,放射性废水应先经过衰变池处理。
医院污水处理站的选址应尽可能位于地下室或者院区的绿地下面,根据医疗机构的类型、污水特点,结合当地实际清理,选择成熟可靠的处理工艺,其中二级生化处理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较多,消毒采用次氯酸钠法、二氧化氯法消毒较多。处理后的水质应满足《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相应标准限值的要求。
医疗废水处理站产生恶臭气体应密闭收集,经处理(活性炭吸附、生物除臭等)后通过排气筒排放。污水处理站产生的污泥属于危险废物,应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
玻璃胶嘴
4.2 医疗废物
4.2.1医疗废物来源及特点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疗废物共分五类,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和药物性废物,属于危险废物。
医疗废物中存在传染性病菌、病毒、化学污染物及放射性等有害物质,具有极大的危险性。iomv
4.2.2 医疗废物的处理措施
医疗废物属于危险废物,应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应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2013修改单中的有关规定建设危险废物暂存间。危险废物暂存间的建设应满足以下要求:(1)应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人管理,避免非工作人员进出,以及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以及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2)医疗废物暂存间
地面和1.0m高的墙裙进行防渗处理,采用水泥铺面,并铺环氧树脂层防渗,使渗透系数达到 1.0×10-10cm/s 以下;(3)医疗废物暂存间应按《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GB15562.2-1995)和卫生、环保部门制定的专用医疗废物警示标识要求,在暂存间外的明显处同时设置危险废物的警示标识。
医疗废物的管理执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制度,做好危险废物转移情况记录,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
5 结论
医院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实现医院项目环境保护的第一道屏障,因此,准确把握这类项目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环保措施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生态环境部令第1号),2018年4月28日修改;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6);
载人旅行箱 [3]《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29-2013);
[4]《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 36号令,2003 年 10 月 1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