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专篇——精选推荐

阅读: 评论:0

安全专篇
第九章劳动安全卫⽣及消防
9.1 劳动安全卫⽣
9.1.1 设计采⽤的相关标准
(1)《建设项⽬(⼯程)劳动安全卫⽣监察规定》及其附件《劳动安全卫⽣专篇》编写提要;
(2)《有⾊⾦属⼯⼚安全卫⽣设计规定》(试⾏);
(3)《⼯业企业设计卫⽣标准》GBZ1-2002;
(4)《⼯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5)《⼯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pds虹吸排水系统
(6)《⽣活饮⽤⽔卫⽣标准》GB5749-85。
(7)《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
(8)《压⼒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年版)
(9)《压⼒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1996劳动部)
(10)《⽓瓶安全监察规程》(质技监局锅发[2000]250号)
(11)GBZ 1-2002《⼯业企业设计卫⽣标准》
(12)GBZ 2-2002《⼯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13)GBJ 16-1987《建筑设计防⽕规范》(2001年版)玻璃钢蓄水池
(14)GB 16912-1997《氧⽓及相关⽓体安全技术规程》
(15)GBJ 87-1985《⼯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16)GB 2893-2001《安全⾊》
(17)GB 2894-1996《安全标志》
(18)GB 4053.1-1993《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
(19)GB 4053.2-1993《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
(20)GB 4053.3-1993《固定式⼯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21)GB 4053.4-1983《固定式⼯业钢平台》
(22)GB 4387-1994《⼯业企业⼚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23)GB 5044-19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
(24)GB17264-1998《永久⽓体⽓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件》
(25)GB14194—93《永久⽓瓶充装规定》
(26)HGJ 229-1991《⼯业设备管道防腐蚀⼯程施⼯及验收规范》(27)HG 20571-1995《化⼯企业安全卫⽣设计规范》
(28)GBJ 16-1987《建筑设计防⽕规范》(2001年版)
(29)GB 50058-1992《爆炸和⽕灾危险环境电⼒装臵设计规范》(30)相关专业设计依据中有关安全技术的规范、规程。
9.1.2 职业危害因素及其影响
本⼯程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有熔炼车间内各种炉窑散发的少量含铅烟⽓,硫酸车间污酸、成品酸的腐蚀,制氧车间深冷设备的低温冻伤,天然⽓管道泄漏及压缩空⽓、富氧、液氧引起的⽕灾和爆炸危险,锅炉、压⼒容器爆炸,核仪器仪表的放射性辐射,噪声设备的噪声危害,电⽓设备的防漏电保护,机械伤害,⾼处坠落,灼烫等。另外,还有⾃然灾害的影响,如:地震、雷电等。
9.1.3 主要防范措施
(1)防尘及有害⽓体
氧⽓底吹熔炼炉产出烟⽓经余热锅炉、电除尘器处理净化后,送硫酸车间制酸。⿎风炉产出烟⽓经表⾯冷却器、布袋收尘器收尘,除尘效率⼤于99%,烟⽓经烟囱排⼊⼤⽓。
在氧⽓底吹熔炼炉、⿎风炉的加料⼝、出铅⼝、出渣⼝等处产⽣烟尘,设有吸风罩并配有通风收尘系统,将有害⽓体排出车间。
在配料车间产⽣粉尘的部位均设通风收尘装臵,以改善操作环境。制钢
车间以天窗⾃然排风为主,保证车间操作环境良好。
(2)防腐蚀
对于⽓相腐蚀部位采⽤防腐涂料进⾏防护,对于液相腐蚀部位铺设耐酸瓷砖(板).
污酸、成品酸以及管道、阀门等处跑、冒、滴、漏的酸液,车间的地⾯冲洗⽔均有⼀定的腐蚀性。为了避免硫酸腐蚀的危害,除有针对性地采⽤防腐设备外,还设计了事故冲洗⽔、储酸罐上线液位报警装臵、建筑物和地⾯的防腐蚀措施;污酸处理和成品酸储运属有腐蚀性的⼯种,上述⼯种的⼯⼈操作时穿防酸⼯作服、⼯作鞋等,作业现场配备应急药品和喷淋设施。
在硫酸车间地下槽和酸库区设有回收池、围堰和液下泵,并设有洗消器材。
(3)防噪声
本⼯程产⽣⾼噪声的主要设备除采取安装隔振机座的降噪措施外,还分别设臵了⿎风机房和岗位⼯⼈隔声值班室,利⽤建筑隔声减轻噪声对⼯⼈的影响。噪声控制满⾜《⼯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的要求。
此外,操作⼈员还配有听⼒防护⽤品。
(4)γ射线
本⼯程产⽣Υ射线的设备有原料仓的6台核⼦配料秤及底吹炉配料系统的4台核⼦计量秤使⽤的Cs-137放射源产⽣的γ射线。该设备在制造时已采取了多项措施,因铅精矿对γ射线吸收系数较⾼,
使⽤Ⅳ类放射源,采取相应的管理、防护措施,辐射⼯作⼈员的职业照射剂量不超过规定限值,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标准》GB18771-2002中的标准限值要求.
(5)触电伤害
⽣产装臵中各种不同电压等级的以电为能源的动⼒、照明、控制设备及电缆、开关等,会因潮湿、超负荷、⽼化、故障、误操作等原因,对⼈造成电击伤害。
(6)灼烫
灼烫是冶⾦⽣产中普遍存在且极易发⽣的危险因素,部分⼤型设备⼯作温度均远⾼于环境温度。本系列⼯程为⽕法与湿法相结合的铅回收综合利⽤项⽬,其过程中冶⾦热炉较多,熔铅锅、氧⽓底吹熔炼炉、⿎风炉、电热前床、烟化炉、粗铅精炼锅、熔融物质、热风、热渣、烟⽓等均是本⼯程的⾼温热源,⼯⼈在⼯作过程中,⾼温灼烫事故发⽣的可能性很⼤。制氧站⼤部分⽣产设备精馏塔、液氧泵、液态⽓体槽罐等许多设备、管路和介质(如液空、液氧和液氮等物料),均在低温深冷状态下运⾏,绝热保冷不良,可能会给操作⼈员带来冻伤危害。
(7)机械伤害
发光管
空压机、电动机等具有相对旋转或往复运动的机械,存在因防护不良、操作失误、警⽰信号不灵等,
⽽使⼈体遭受打击、挤压、绞卷、碾压、割刺等机械伤害的危险。
(8)噪声与振动
空⽓压缩机、膨胀机、氧⽓和氮⽓压缩机等设备运⾏所产⽣的机械噪声,灌装⽓瓶或⽓瓶放空时⾼压⽓流产⽣的流体噪声等,不仅可能损害操作⼈员的听⼒,⽽且影响信息的交流,容易诱发事故。
⽕灾爆炸危险
(9)压缩空⽓、富氧、液氧引起的⽕灾和爆炸
氧⽓⽣产过程中的⽕灾爆炸危险性,主要是由氧⽓本⾝所具有的化学活泼性和强烈的助燃性决定的。氧⽓⽣产装臵中存在⼤量含氧⽓体、液体,它们⼤多分别处于压缩、富氧、流动或液化状态,遇可燃物和点⽕源极易着⽕爆炸。由于液氧在常温下能迅速⽓化,易于短时间内在周围形成有⼀定压⼒的富氧区域,因此液氧起⽕爆炸的危险性⽐⽓态氧要⼤得多。
根据GBJ 16-1987《建筑设计防⽕规范》(2001年版)、GB 16912-1997《氧⽓及相关⽓体安全技术规程》和GB 50058-1992《爆炸和⽕灾危险环境电⼒装臵设计规范》等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氧⽓的⽕灾危险性属于⼄类,氧⽓站、空分⼚房、制氧站房、液氧系统设施、氧⽓压⼒调节阀组的阀门室、氧⽓充瓶间(灌氧站房)等车间设施⽣产⽕灾危险性类别均为⼄类。透平氧压机防护墙内,液氧
储配区和氧⽓调压阀组间属21区⽕灾危险区。灌氧站房属22区⽕灾危险区。
(10)物理爆炸
制氧⽣产或处理⽓、液态的氧、氢、氮、氩和空⽓的设备装臵、管道,以及⽓动⽤风系统、采暖加热的⽤汽系统等,⼤多属于压⼒容器和压⼒管道。其中氧⽓瓶和氩⽓瓶等当属⾼压容器。由于种种原因引起的设备、管道和⽓瓶本⾝安全性能不⾜或超压时,有发⽣物理性爆炸的危险,并由此可能引发⽕灾、中毒窒息等其它灾害。
(11)煤(焦炭)粉
煤粉是具有爆炸危险性的粉尘,⼄类⽕灾危险品。煤粉的着⽕点在300~500℃之间,爆炸下限浓度34~47g/m3(粉尘平均粒径:5~10µm),⾼温表⾯堆积粉尘(5mm厚)的引燃温度为225~285℃,云状粉尘的⾃燃温度为580~610℃。当煤粉的挥发份超过10%时,可发⽣粉尘爆炸。设计采⽤制氧车间⽣产的压缩氮⽓进⾏管道⽓⼒输送,有效破坏了⽕三⾓,从⽽杜绝⽕灾爆炸危险。
(12)其它⽕灾爆炸
电⽓设施包括供电、变电、配电系统,电机、电解炉、电加热器、照明灯具等⽤电电器设备,显⽰、调节、控制、报警、联锁、计算机等电⽓监测控制操作仪表系统,电⽓输电线路系统,如果配臵、操
作、管理不当,出现过负荷、过电流、过热、漏电、短路、断路、防雷或接地不良等故障时,均可能引起⽕灾爆炸。
另外,各种机械设备所使⽤的润滑油、液压油,⽔处理等所添加的某些化学药品,各⼯段进⾏⽓体、液体化学分析所⽤的部分试剂,以及可燃材料构成的门窗和办公机具等,均存在着⽕的潜在可能。
(13)低温冻伤
⽣产系统中的精馏塔、液氧泵、液态⽓体槽罐等许多设备、管路和介质(如液空、液氧和液氮等物料),均在低温深冷状态下运⾏,绝热保冷不良,可能会给操作⼈员带来冻伤危害。
(14)⾼处坠落与物体打击
本⼯程存在各种装臵、设备的⾼空作业平台等,在⾼空操作平台进⾏⽣产操作、设备检修,由于⽆防护设施、防护设施不完备、安全警⽰标志不符合要求等原因,当⼈员因地⾯存在油污等⽽滑倒或意外滑倒时,容易出现⾼处坠落的危险。
此外,当⾼处作业场所物体存放不当,⾼处物体发⽣坠落时,其下⽅区域的⼯作⼈员则有遭受物体打击的危险。
(15)车辆伤害
本系列⼯程⽣产场所车辆较多,各种车辆如果使⽤不当或运⾏不正确,遇有突然发⽣的情况或⼈为因素,易发⽣挤压伤、物体下落等车辆伤害事故,因此在运输过程中就存在较严重的危险因素。
(16)建筑及场地布臵、⾃然灾害的防范措施
①场地布臵
怎么自制纳米胶带
根据⽣产⼯艺流程,结合当地⽓象条件,⼚址周围的环境及场地的地形条件进⾏总平⾯布臵,使⽣产线不交叉,操作⼈员有⾜够的⼯
作场地,运输短捷并有助于防⽌事故发⽣。
②道路设计
⼚区道路除满⾜⽣产运输、检修要求外,还充分考虑消防安全的要求,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距离以及道路宽度均按设计规范要求。
③建筑设计安全
根据该地区⼯程地质条件,本⼯程所有建筑物和构筑物按7度地震烈度设防,建(构)筑物防⽕设计
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规范进⾏,⾼层建筑物按规范设计安全操作平台及防护栏,考虑到整个⼚区的⼤⽓污染,所有建(构)筑物钢结构采取防腐设计,确保建(构)筑物安全。
④防雷电
防雷设施等均按设计规范作了充分考虑,在⾼⼤的建(构)筑物设臵防雷保护装臵。
(8)照明、给⽔卫⽣及⽣活福利设施
照明均按照⼯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进⾏设计,以保证⼯⼈视⼒,确保⽣产安全。
⽣活饮⽤⽔取⾃⼚内净化站,⽔质符合《⽣活饮⽤⽔卫⽣标准》。
(9)其它安全防范措施
①消防
详见下节消防。
②防熔融铅⽔溅⾝烧伤
冶炼过程中要求⼯⼈观察炉内情况时除带护⽬镜外,还应⽤
⼿进⾏遮护。⼯⼈必须穿戴防护⾐物、⾯具,以防⾼温铅⽔溅⾝,烧伤⽪肤。
③安全⽣产标志
凡易发⽣事故、危及⼈⾝安全和健康的地⽅及设备,均设臵安全标志,标出⾛向,必要时使⽤⽂字说明。
tbase9.1.4 预期效果
本⼯程贯彻“安全第⼀,预防为主”的⽅针,采⽤成熟可靠的⼯艺流程,设备选型安全可靠,从⽽减少和消除了危害⼈体健康的不安全因素。
根据劳动安全卫⽣⼯作“三同时”的要求,针对⼯程的职业危害特点,设计分别对粉尘、噪声等危害因素以及在防⽕、防腐、防电伤、防⾃然灾害等⽅⾯采取了积极的、防患于未然的措施。可以预见,本⼯程投产后,能符合劳动安全卫⽣的要求,保障职⼯在⽣产过程中的安全和⾝体健康。
附1:氧⽓底吹熔炼—⿎风炉还原炼铅⽣产⼯艺简述
氧⽓底吹熔炼—⿎风炉还原炼铅法是中国有⾊⼯程设计研究总院
和⽔⼝⼭有⾊⾦属公司联合开发的具有国际先进⽔平的炼铅⼯艺,获得了“2003中国有⾊⾦属⼯业科学技术⼀等奖”和“2004国家科技进步⼆等奖”,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310113789.3。附2:12.4万吨硫酸装置⽣产⼯艺简述
采⽤双转双吸制酸⼯艺。硫酸⽣产是以铅精矿氧⽓底吹熔炼过程产⽣的⼆氧化硫烟⽓为原料(⼆氧化硫含量约为9%),经净化、⼲吸、转化、尾⽓处理等⼯序后制得硫酸。
来⾃铅精矿氧⽓底吹熔炼产⽣的烟⽓经电收尘器后的280℃⼆氧化硫烟⽓从塔顶进⼊动⼒波洗涤器,与⾃上⽽下喷淋的稀酸循环液并
流接触,使其烟⽓温度降低并洗下矿物杂质,使其被洗到循环液中。这⼀过程在绝热状态下进⾏。出动⼒波洗涤器烟⽓进⼊玻璃钢填料塔,与之经过稀酸板式换热器降温后的循环液逆向接触,使烟⽓进⼀步降温除尘,使烟⽓冷却⾄35℃左右,然后进⼊两级串联的电除雾器使烟⽓中酸雾及残余的烟尘得到进⼀步去除后去⼲吸⼯序。
动⼒波洗涤器出来的循环液进⼊沉降槽沉降后,含酸浓度10%、尘等杂质,送往污⽔处理进⼀步处理。上清液循环使⽤。填料塔出来的循环液经稀酸板式换热器冷却后,⽤泵打到塔顶循环使⽤。
净化后⼆氧化硫烟⽓进⼊⼲燥塔,被塔顶喷淋的93%酸逆流接触,喷淋酸吸收烟⽓中的⽔分⽽使烟⽓
被⼲燥。使出塔烟⽓含⽔0.1g/m3。⼲燥后的⼆氧化硫烟⽓通过设在塔顶的除沫器后,经⼆氧化硫⿎风机加压后送往转化⼯序。
从⼆氧化硫⿎风机出来的约60℃的烟⽓,进⼊Ⅲ、Ⅰ换热器,分别与三、⼀段出来的三氧化硫烟⽓进⾏热交换⽽被预热,使⼆氧化硫烟⽓达到430℃转化温度后依次通过⼀、三段触媒(五氧化⼆钒),烟⽓中约93%的⼆氧化硫转化成三氧化硫,经Ⅲ、Ⅰ换热器换热降温后进⼊第⼀吸收塔。烟⽓中三氧化硫被塔顶喷淋的98%酸吸收。
从第⼀吸收塔出来的70℃烟⽓,经过Ⅳ、Ⅱ换热器分别与四、⼆段出来的⾼温三氧化硫烟⽓进⾏换热,使⼆氧化硫烟⽓加热到430℃进⼊转化器四段进⾏第⼆次转化。从转化器⼆段出来的三氧化硫烟⽓经Ⅳ、Ⅱ换热器降温后进⼊第⼆吸收塔烟⽓中三氧化硫被塔顶喷淋98%酸吸收。被吸收后的烟⽓送往尾⽓烟囱排放。
⼲燥、吸收塔出塔酸⾃流⾄各⾃循环酸槽内,经过相互串酸使其浓度⼲燥酸维持在93%,吸收酸维持在98%。⽤泵打到各浓酸冷却器再去塔顶循环使⽤。产品酸⾃流⾄地下计量槽经计量后⽤泵输⾄⼚区酸库,储存供⾃⽤或销售。
附3:5300Nm3/h空分装置⼯艺流程简述
采⽤深冷法制氧。制氧装臵主要⼯序包括:空⽓过滤、压缩、冷却⼯序、纯化⼯序、膨胀⼯序、分馏⼯序等。其⼯艺流程如
下:
原料空⽓在空⽓吸⼊过滤器中去除了灰尘和机械杂质后,进⼊空⽓压缩机中,借助中间冷却器进⾏中间冷却,将空⽓压缩⾄约0.6MPa,然后进⼊空⽓冷却塔中冷却。
空⽓在空⽓冷却塔中与⽔进⾏热质交换,降温⾄约10℃,然后进⼊交替使⽤的分⼦筛吸附器。空⽓冷却塔中有两种冷却⽔,⼀部分为循环⽔(温度为20~30℃),由泵加压后进⼊空冷塔中部;另⼀部分为冷冻⽔(温度为6℃左右),进⼊空冷塔顶部。冷冻⽔的来源为:循环⽔经⽔冷却塔利⽤分馏塔来的废⽓(包括污氮和富裕氮⽓)的含⽔不饱和性及低温降低⽔温。
出空冷塔空⽓(10-12℃)进⼊分⼦筛吸附器,⽤来清除空⽓中的⽔份、⼆氧化碳和⼀些碳氢化合物,从⽽获得⼲净⽽⼜⼲燥的空⽓。两台吸附器交替使⽤,即⼀台吸附器吸附杂质,另⼀台吸附器则由污氮⽓进⾏纯化再⽣。
⼲燥清洁的压缩空⽓分成两路:⼀路被称作膨胀空⽓,⾸先经过⼀个精细过滤器滤去机械杂质,⽽后进⼊增压机中增压,增压的空⽓⾸先在增压机后冷却器中被冷冻⽔冷却⾄约15℃后进⼊主换热器中的
膨胀⽓通道,被相邻通道中的返流⽓冷却后,再从主换热器中部抽出,进⼊透平膨胀机中,膨胀后空⽓⾸先进⼊热虹吸蒸发器中,作为液氧⾃循环的热动⼒源,同时消除⾃⾝的过热度,⽽后进⼊上塔中部参加精馏;另⼀路空⽓直接进⼊主换热器被冷却⾄露点温度后进⼊下塔。
已冷却的空⽓进⼊下塔参加精馏进⾏热质交换。进⼊下塔的空⽓通过塔板上的筛孔使塔板上的液体蒸发,由于氧、氮沸点间的差异,使更多的氮⽓从液体中蒸发出来,同时经过塔板的空⽓中更多的氧组分被冷凝下来。最终在下塔底部获得含氧38%的富氧液空,⽽在下塔顶部获得⾼纯氮。
下塔顶部的氮⽓进⼊冷凝蒸发器,与来⾃上塔底部的液氧进⾏热交换,
液氧被蒸发,⽽氮⽓被冷凝,部分冷凝液氮再回到下塔作回流液。
另⼀部分液氮在过冷器中进⾏过冷,然后送⼊上塔顶部作为上塔的回流液。从下塔底部抽出富氧液空,在过冷器中过冷送⼊上塔中部参加精馏。以不同状态进⼊上塔的物料液空和液氮,通过上塔的进⼀步分离,在上塔底部获得纯度为99.6%的氧⽓,经主换热器复热⾄12℃后出冷箱,作为氧成品送出。从上塔上部抽出污氮⽓经过冷器、主换热器复热后去纯化系统作再⽣⽓。从上塔顶部抽出的氮⽓经过冷器、主换热器复热后分成两股,⼀股作为产品氮⽓,另⼀部分送⼊预冷系统的⽔冷塔。
分馏得到的氧⽓、氮⽓经过热交换器回收冷量后变成常温氧⽓、氮⽓,分别送⾄氧⽓、氮⽓压缩机加压⾄ 1.2 MPa,最后送到铅熔炼氧⽓底吹熔炼炉使⽤。
精馏塔中部得到的液氧可以在换热器中复热回收冷量作为产品进⼊液氧贮罐,以液态产品外销或进⾏氧⽓充装。
9.2 消防给⽔
9.2.1 消防⽤⽔量
室外消防⽤⽔量15L/s,⽕灾延续时间2h,⼀次消防⽤⽔量108m3。
室内消防⽤⽔量10L/s, ⽕灾延续时间2h,⼀次消防⽤⽔量72m3。
同时发⽣⽕灾次数为⼀次,总消防⽤⽔量180m3。贮存于⼚区调节⽔池中。
9.2.2 室外消⽕栓给⽔系统
⼚区设⽣产消防给⽔管道,呈环状布臵,在给⽔管道上设地上式消⽕栓,为临时⾼压消防系统。
9.2.3 室内消⽕栓给⽔系统
从⼚区⽣产消防给⽔管道上接管,可以满⾜消防⽤⽔量及⽔压要求。
9.2.4 建筑灭⽕器
按建筑灭⽕器配臵设计规范(GBJ140-90)要求,配臵建筑灭⽕器。
1.3 项⽬概况
本项⽬名称为西部矿业格尔⽊冶⾦园10万t/a铅冶炼项⽬,⽣产
规模为年产粗铅10万t,副产硫酸12.4万t。铅冶炼⼯艺采⽤具有国际先进⽔平的氧⽓底吹熔炼—⿎风炉还原炼铅法;氧⽓底吹炉熔炼脱硫率⾼,烟⽓含⼆氧化硫浓度⾼,送酸⼚经双接触法制酸,尾⽓达标排放,⿎风炉渣经烟化炉处理回收渣中锌及残余铅;氧⽓底吹熔炼产出的粗铅和⿎风炉还原熔炼产出的粗铅送西部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铅精炼系统进⼀步处理。
本项⽬建设地位于青海省格尔⽊市。格尔⽊是蒙古语,意为河流密集的地⽅,地处青藏⾼原腹地,辖区由柴达⽊盆地中南部和唐古拉⼭地区两块互不相连的区域组成,总⾯积近12(11.89)万平⽅公⾥。市区位于柴达⽊盆地中南部格尔⽊河冲积平原上,全市⼈⼝27万,城市⼈⼝占90%以上,现有汉、藏、蒙古、回等2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90.2%。

本文发布于:2023-06-21 11:08: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470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设备   液氧   系统   设计   车间   操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