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风”歌曲与演唱的音乐学分析

阅读: 评论:0

干簧管传感器“西北风”歌曲与演唱的音乐学分析
作者:王韡
来源:《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7年第05期
rfid标签生产
        摘 要:“西北风”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一种特殊的流行音乐风格。文章阐释了“西北风”歌曲的定义,出现的社会缘由及其产生的社会意义。另外,对《黄土高坡》这首经典的“西北风”歌曲进行了音乐形态分析。同时,对歌曲《黄土高坡》的演唱者之一——范琳琳的演唱进行了音乐本体与声学测试分析。
天线制作        关键词:“西北风”;演唱风格;范琳琳;《黄土高坡》哺乳外衣
        中图分类号:J642.1
cos系统下载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44X(2017)05-0073-05
        一、“西北风”歌曲的出现
        所谓“西北风”歌曲,是以陕北、甘肃等西北少数民族的音乐为素材,采用欧美流行音乐中的迪斯科节奏以及编曲方式,形成的一种中国本土流行音乐。其曲风热烈、粗犷,旋律多为民族徵调式和商调式。这是大陆作曲家们利用中国民族民间的曲调来进行流行音乐原创,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欧美流行音乐文化融合的结果。“西北风”歌曲在1988年的上半年开始大量出现且流行,后来随着此类音乐风格作品的大量出现,导致了人们视听审美上的疲劳,1989年开始逐渐衰落。对于“西北风”的得名,有记载称,“其称谓来自歌曲《黄土高坡》中的歌词‘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1]一句。诚然,“西北风”歌曲的出现有一定的社会因素。
        (一)文化寻根意识凸显办公桌隔断
        改革开放后,人们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了改善和提高,进而在精神领域也开始需要自由和解放。同时,西方各种社会思潮也在冲击着中国大陆,此时,一种自我满足、文化寻根的意识形态显现出来。1985年,文化艺术界就曾以民族文化为基础,以弘扬民族文化艺术为宗旨,进行了一系列的创作。此时期出现了很多先锋派艺术家,他们呼吁要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文学界出现了韩少功的“楚文化系列小说”、李杭育的“葛川江
系列小说”、马原、格非、孙甘露等人的先锋小说,陈东东、王寅、欧阳江河等人的先锋诗歌体,以及《文学的“根”》《理一理我们的“根”》等著作和文章。美术界出现了“八五美术新潮”活动。音乐界出现了瞿小松、陈其钢、谭盾等人的先锋音乐。电影界则有陈凯歌、滕文骥、何平等人的探索性电影出现,张艺谋的电影《红高粱》更是文化寻根的代表,整部影片充满了浓重的西北风情。影片《红高粱》中的《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酒神曲》《颠轿歌》等也都是带有浓重西北风情的歌曲。以上文化艺术界出现的诸多现象,都是由文化寻根的意识所致,这对“西北风”歌曲的产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本文发布于:2023-06-20 19:34: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463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出现   文化   流行音乐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