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制作可爱的小熊手套脂肪酸酰胺
教学目标:
1.了解手套的类型和用途;
2.学习制作小熊手套的材料及工具;
4.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材料:棉布、针线、剪刀、棉花、织带、黑圆珠。
教学过程:
1.引入活动(5分钟)
老师向幼儿们展示不同类型的手套,并简单介绍手套的分类和用途,引导幼儿了解手套。
2.制作材料的介绍(5分钟)
老师向幼儿们展示制作小熊手套需要的材料和工具,带领幼儿们了解棉布的性质,学习使用剪刀剪出手套的形状,棉花做手套的填充物,织带制作熊口红,黑圆珠制作眼珠等。
3.制作过程的讲解(20分钟)
(1)先将棉布剪成手套的形状。
无水厕所
(2)将两件同样大小的布放在一起,开始用针线缝制。
(3)从手部的位置开始缝,注意手心处要空出来,用来填充棉花。
(4)缝制到手指处时,要将手指部分缝制好,固定好布。
(5)再继续缝制到手腕,缝完后保证手套的大小合适,缝口处要尽量缝好,防止棉花掉出来。
(6)手套制作好后,用棉花填充,特别注意手心处,打造出小熊胖嘟嘟的卡通形象。
(7)用带制作熊口红,用黑圆珠制作眼珠,缝在手套上,让手套变成一个可爱的小熊手套。
4.制作实践(30分钟)
一次性封条老师带领幼儿亲手制作小熊手套。老师要及时地引导幼儿,帮助他们解决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老师要关注幼儿的情况,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倡导他们在制作过程中尝试创新。
5.展示和分享(10分钟)
幼儿完成制作后,老师邀请他们向全班展示自己制作的小熊手套。并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体会,同时,其他幼儿要进行点评,多角度欣赏小伙伴们的小熊手套。
6.小结(5分钟)
老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再次强调制作小熊手套的要点和技巧,引导孩子懂得如何体验制作的乐趣,同时培养与小伙伴间的交往技巧。鼓励幼儿们珍惜自己制作的小熊手套,可以与父母分享或送给小伙伴做为礼物。
led天花灯电源教学评估:
本课程旨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教师可观察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以及手套的制作质量和成品呈现等,进行课程评估。
教学扩展:
教师可在其他的手工制作活动中,整合本节课知识,尝试更多的手工制作游戏,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扩大幼儿的知识面。
斜导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