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凸透镜成像规律—(疑难解读+解题技巧)2021届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优等生)专题讲义

阅读: 评论:0

知识·解读
一、基本概念
手术台1、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u表示;
2、像距: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v表示;
3、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f表示。
二、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像物
应用
u>2f
f<v<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异侧
照相机
u=2f
v=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异侧
f<u<2f
v>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异侧
投影仪
u=f
混凝土隧道湿喷机
平行光 不成像
u<f
|v|>u
正立、放大的虚像
同侧
放大镜
三、透镜成像规律分析
1、一焦分虚实:u=f是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u>f成实像;u=f不成像;u<f成虚像。
ace3
2、二焦分大小:u=2f是成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的分界点,u>2f成缩小的实像;u=2f成等大的实像;f<u<2f成放大的实像。
3、实像皆倒立,虚像皆正立。
四、凸透镜成像公式:
典例·解读
类型一 透镜焦距判断
例1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 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0 cm    B.15 cm      C.10 cm      D.5 cm
【答案】D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距(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2倍焦距,而实际物距为20 cm,由此推断焦距小于10 cm,故正确选项为D。
石墨冷凝器题型二  透镜成像规律
例2、对同一种光,下列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答案】C
【解析】根据u=2f时,v=2f。此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与物关于透镜刚好对称。故应选C。
题型三  透镜的前后调节问题
例3、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风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   )
A.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B.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C.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D.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甲图中的蝴蝶的像小于乙图,即从甲图到乙图,像变大,则应缩小物距,将相机靠近蝴蝶。而物距减小时,像和相距均变大,则应将镜头外伸。
苯胺的制备
口诀: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题型四  透镜中的图像问题
例4、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 cm
B.当u=12 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 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处移动到24 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答案】D
【解析】当物距等于像距(题图中为16 cm)时,物体应在二倍焦点上,故焦距为8 cm,A错;
当u=12 cm时,f<u<2f,故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当u=20 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物体从12 cm向24 cm移动的过程中,符合“物远像近像变小”,故D正确。
题型五  透镜焦距的范围问题
例5、如图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图.当光屏处于图示位置时,在光屏上正好得到清晰的像.那么由图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  )

A.一定小于10厘米                          B.一定大于30厘米
C.一定大于10厘米,而小于15厘米          D.一定大于10厘米,而小于30厘米
【答案】C
【解析】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V,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解不等式即可.
解答:由图可知:u=30cm,v=20cm.且u>v;
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则u=30cm>2f,2f>20cm>f,

解得,10cm<f<15cm.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两种判断方法,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列出不等式.而且要会解不等式,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学科综合能力.
题型六  “凹、凸透镜”傻傻分不清楚的陷阱题
例6、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内有一个呈双凸面(球面)的空气泡,可以看作透镜.一束平行光束按图所示方式射向气泡,则这束平行光将  (  )
  A.穿过气泡后仍保持平行        B.穿过气泡后会聚
  C.穿过气泡后发散              D.不能穿过气泡,全部被反射
【答案】C
【解析】要判断光线通过玻璃砖后会怎样,关键是要看玻璃砖属于什么透镜.图中,玻璃砖是被气泡分成了两部分,这两部分都属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如果同学们不对图片进行分析,很容易选B,这是错误的,因为凸形气泡不是玻璃元件,故它不是凸透镜.这是一块玻璃砖被气泡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都是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因此对照过去的平行光有发散作用,所以C是正确的.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相关推论:
(1)任意一条光线穿过二倍焦点时,其折射光线一定也穿过对侧的二倍焦点。
(2)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之外移动时,物体比像移动更快;当物体在一至二倍焦距之间移动时,像比物体移动快。(可记作:谁远谁快。)
(3)无论是成实像还是虚像,只要物体不断接近一倍焦点,像就会不断变大。
点评:推论的掌握对于我们做选填题会非常快捷,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7、如图所示,MN表示物体,M'N'是MN经凸透镜所成的像,F是透镜焦点,f是透镜的焦距,θ、θ'分别是物、像与主光轴之间的夹角.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θ'<θ,M'N'<MN 
B、θ'<θ,M'N'=MN
C、θ'=θ,M'N'<MN
D、θ'=θ,M'N'=MN
【答案】C
【解析】把物体MN变为△MNA,△MNA经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M'N'A',如图.
物体MN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M'N'<MN.凸透镜成像时,像的大小可以发生变化,但是像的形状不发生变化,所以夹角不发生变化.所以θ'=θ.
例8、在凸透镜前有一物体,当它沿主轴向透镜方向移动20厘米,则它所对应的像却远离透镜移动30厘米,那么物体移动的范围可能是(  )
A.在透镜1倍焦距内移动            B.在透镜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移动
C.在透镜2倍焦距外移动            D.在透镜2倍焦距外向1倍焦距与2倍焦距间移动黑苦瓜种子
【答案】B
【解析】在凸透镜前有一物体,当它沿主轴向透镜方向移动20厘米,则它所对应的像却远
离透镜移动30厘米,可见物体靠近凸透镜,像远离凸透镜,凸透镜成实像.物距减小20cm,像距减小30cm,物距减小的比像距减小的小,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向二倍焦距移动.也可利用推论判断: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之外移动时,物体比像移动更快;当物体在一至二倍焦距之间移动时,像比物体移动快。(可记作:谁远谁快。)

本文发布于:2023-06-20 14:43: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patent.en369.cn/patent/3/1460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凸透镜   焦距   物体   透镜   成像   实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369专利查询检索平台 豫ICP备2021025688号-20 网站地图